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心雕龙》“话语”的现代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10-13,共4页
刘勰既强化了逻辑和分解剖析的一面,又保持了传统思维方式在艺术论中的优势。《文心雕龙》话误的成功启示我们:先进的艺术论话语是在艺术的实践和理论思维进步的基础上产生的,它能揭示文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对创作和欣赏活动有指导... 刘勰既强化了逻辑和分解剖析的一面,又保持了传统思维方式在艺术论中的优势。《文心雕龙》话误的成功启示我们:先进的艺术论话语是在艺术的实践和理论思维进步的基础上产生的,它能揭示文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对创作和欣赏活动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话语更新 失语症
下载PDF
《文心雕龙》论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8-142,共5页
《文心雕龙》中没有解释过“模拟”,没有对拟代之作进行专门的讨论,更没有为此作独立成篇的专题讨论,但是刘勰的论述中与模拟密切联系的地方确实是很多的。整理《文心雕龙》的有关论述,探究其理论内蕴,无疑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文学的模... 《文心雕龙》中没有解释过“模拟”,没有对拟代之作进行专门的讨论,更没有为此作独立成篇的专题讨论,但是刘勰的论述中与模拟密切联系的地方确实是很多的。整理《文心雕龙》的有关论述,探究其理论内蕴,无疑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文学的模拟传统和模拟在艺术创造活动中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模拟 文之枢纽 经典范式
下载PDF
美在文心——刘勰文学观探微 被引量:1
3
作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39,共6页
《文心雕龙》确有以“文章”(美文)为文学的观念,但“文学”仍与写作有不解之缘。古代文论中体现的是古代文人学士的文学观,重视学识和经验规范的传承。通过对所谓“采”、“美”、“文章”、“文学”等概念以及相关因素的考察,剖析美... 《文心雕龙》确有以“文章”(美文)为文学的观念,但“文学”仍与写作有不解之缘。古代文论中体现的是古代文人学士的文学观,重视学识和经验规范的传承。通过对所谓“采”、“美”、“文章”、“文学”等概念以及相关因素的考察,剖析美文的构成,评说美文文学观的理论意义。刘勰推崇“(心)宰”、“性灵”、“情志”的创造力。“心”美是人之灵慧和生命意义的体现,是“文”美的核心;学养能提升主体素质、“有助心力”,也是“文心”之美的一个构成因素。“文心雕龙”的题名意谓“美在文心”。认识其宗旨不仅是对刘勰文学观认识的深化,也有助于了解文学传统中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观 美文 文心 文章
下载PDF
汉魏六朝的文学模拟——从六朝文学的“拟”“代”谈起 被引量:1
4
作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3-42,共10页
在文学观念趋于成熟的汉魏六朝,诗文名家多倚重模拟。《文选》所录拟作不无创意与个性。刘勰以为是传习经典范式提升主体素质的必由之径;无论是基本训练抑或有所取法的尝试都是新变的基础。模拟在文学艺术中普遍存在,是承传不可或缺的... 在文学观念趋于成熟的汉魏六朝,诗文名家多倚重模拟。《文选》所录拟作不无创意与个性。刘勰以为是传习经典范式提升主体素质的必由之径;无论是基本训练抑或有所取法的尝试都是新变的基础。模拟在文学艺术中普遍存在,是承传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摹仿 体式 承传
下载PDF
《文心雕龙》范畴系列创用的卓越成就和历史地位 被引量:1
5
作者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89,共11页
汉字运用对语言形式、理论思考及其表述的影响深刻,令古代范畴的创设运用拥有独到之优长。刘勰以文论范畴系列的创用成就了《文心雕龙》"体大思精"的经典理论建构,令若干基础性文学理论问题的论证达于至境,令古今中外学者叹服。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范畴 刘勰
下载PDF
《文心雕龙》的实践性特征——刘勰立论重“用”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37-42,共6页
强调服务于实践能够"为文所用"是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传统。由于刘勰立论有重"用"的自觉,《文心雕龙》的这种实践性特征十分鲜明:无论从理论体系的建构、讨论的侧重点、"文术"的讲究,还是范畴的创设运用... 强调服务于实践能够"为文所用"是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传统。由于刘勰立论有重"用"的自觉,《文心雕龙》的这种实践性特征十分鲜明:无论从理论体系的建构、讨论的侧重点、"文术"的讲究,还是范畴的创设运用、话语组合和表述风格上都能体现出来。当代的理论批评应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实践性特征 为文用 文术
下载PDF
论《庄子》的“适”与“迹”——庄子自然论范畴的诠释 被引量:1
7
作者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44-48,共5页
庄子人生哲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追求精神上的完全自主和自由,充分地享受现世的自然生命,所以倡导作“逍遥游”。这种追求也体现在他关于“适”与“迹”的论述中,“适”的核心是体验和享受生命的快乐,消除“迹”的宗旨在于将生命精神的运作... 庄子人生哲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追求精神上的完全自主和自由,充分地享受现世的自然生命,所以倡导作“逍遥游”。这种追求也体现在他关于“适”与“迹”的论述中,“适”的核心是体验和享受生命的快乐,消除“迹”的宗旨在于将生命精神的运作融入自然。“适”与“迹”是庄子自然论中的重要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适” “迹”
下载PDF
《文心雕龙·比兴》篇的理论建树及其在传统诗学中的地位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41-45,共5页
古人做诗重视比兴,相关的言说与儒家《诗》学一脉相承。比兴有表现手法和美刺两重意义,虽然自汉代起就屡有诠解,但古代唯独《文心雕龙.比兴》堪称成篇的专论,其"显隐"、"附理"、"起情"以及"拟容取心... 古人做诗重视比兴,相关的言说与儒家《诗》学一脉相承。比兴有表现手法和美刺两重意义,虽然自汉代起就屡有诠解,但古代唯独《文心雕龙.比兴》堪称成篇的专论,其"显隐"、"附理"、"起情"以及"拟容取心"之说涵盖了"比兴"的渊源、意义、思维特征和艺术传达特点,尤其是以"物"为中介进行间接性艺术传达的功效与意义,对传统诗学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兴 六义 显隐 附理 起情
下载PDF
再议《文心雕龙》形象性概念的诠释 被引量:1
9
作者 《文学与文化》 2011年第2期13-19,共7页
《文心雕龙》研究中,在形象性概念的诠释上多有分歧,一些议论难免缺憾和偏颇的原因有三:其一是割断范畴义与其移用文论前原义的联系,不解古人移植的所以然,使解读失去一个重要导向。其二是断章取义,忽略古代概念在不同语境、不同组合中... 《文心雕龙》研究中,在形象性概念的诠释上多有分歧,一些议论难免缺憾和偏颇的原因有三:其一是割断范畴义与其移用文论前原义的联系,不解古人移植的所以然,使解读失去一个重要导向。其二是断章取义,忽略古代概念在不同语境、不同组合中意涵的差别。这一点在解读模糊多义的形象性概念时尤须注意。其三是忽略古今理论形态、范畴概念和表述方式上的差异,甚至把古代的形象性概念与抽象的现代概念简单地相互代换、对译。本文围绕多年来问题最集中的《定势》、《体性》、《风骨》三篇进行讨论,在对存在问题提出看法的同时,尽可能对"势"、"体性"、"风骨"的范畴义作贴近论者原意又不失要旨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性概念 体性 风骨 风格
下载PDF
说古代文论中的“体” 被引量:2
10
作者 《长江学术》 2006年第2期118-124,共7页
学界对古代文论“体”范畴的研究多是梳理分类或辨析沿革,止于明其然而未深究其所以然。本文着重考察先秦至六朝文论中“体”范畴的形成过程与指域,在领略“体”之生命性内涵的基础之上,标举思维领域之“体”的理论意义。本文认为:“体... 学界对古代文论“体”范畴的研究多是梳理分类或辨析沿革,止于明其然而未深究其所以然。本文着重考察先秦至六朝文论中“体”范畴的形成过程与指域,在领略“体”之生命性内涵的基础之上,标举思维领域之“体”的理论意义。本文认为:“体”是对一种思维方式的发现,是由切身体验和心灵感悟出发直接上升到整体把握的认知方式。本文还以刘勰有关“体”的论述为个案,考察作为文章体式的“体”与作为思维方式的“体”在文学理论批评中的应用以及对于当代文论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文章体式 思维方式
下载PDF
萧氏父子文艺观杂议——求新变、尚美文、能宽容 被引量:1
11
作者 《镇江高专学报》 2004年第3期30-33,共4页
萧氏父子四人皆好文艺,以帝室之尊影响了一代风尚。"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是《文选》收入"史"之"赞""论"的理由,看作选录标准之一未可厚非。他们重视文学活动任性愉情的一面以及对物态美的... 萧氏父子四人皆好文艺,以帝室之尊影响了一代风尚。"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是《文选》收入"史"之"赞""论"的理由,看作选录标准之一未可厚非。他们重视文学活动任性愉情的一面以及对物态美的感受和表现力,肯定艺术个性的价值。其追求虽对细腻温婉的柔性美有侧重,有偏于轻靡之不足,但包含着对文学的重新认识,以及对文学特征的再发现和再肯定。其文艺观有求新变、尚美文、能宽容的倾向,体现出南朝文学的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衍 萧统 萧纲 萧绎 文艺观 创新 审美 文学评论
下载PDF
“诗言志”系统理论的发展和递进层次 被引量:1
12
作者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29-36,共8页
“诗言志”是中国诗论的“开山纲机”。从屈宋的怨尤悲愤,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到建安风骨的“梗概我气”,中唐新乐府的“风雅比兴”,以至明末遗民的亡国之痛和晚清救亡之志士的抒怀,“言志”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一个... “诗言志”是中国诗论的“开山纲机”。从屈宋的怨尤悲愤,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到建安风骨的“梗概我气”,中唐新乐府的“风雅比兴”,以至明末遗民的亡国之痛和晚清救亡之志士的抒怀,“言志”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诗言志”系统理论的三个递进层次:“诗以言情”说、“发愤著书”说、“穷而后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诗以言情 发愤著书 穷而后工
下载PDF
《文心雕龙》的当代价值与传承 主持人的话
13
作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8-15,共8页
《文心雕龙》成为国学中的显学,既是明清集成性研究的自然延伸,更是现当代反思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它与现代文论的同中之异具有参照和补正的可贵价值;从宏观上认识传统文学观念中人文精神与实践性理论特征的当代意义,以及继续作微... 《文心雕龙》成为国学中的显学,既是明清集成性研究的自然延伸,更是现当代反思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它与现代文论的同中之异具有参照和补正的可贵价值;从宏观上认识传统文学观念中人文精神与实践性理论特征的当代意义,以及继续作微观研究皆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学 同中求异 人文精神 实践性 微观研究的现实性
下载PDF
困惑与启示同在的古代范畴研究
14
作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6-83,共8页
对古代范畴的阐释与研究,历来是学界的一个难题,也是研究古代理论批评的关键。文章回顾了近现代传统理论研究的得失,从困惑中得到启示:深感必须考察和了解华夏民族情感、心理、思维方式和语言媒介的特异性。认为从古人的范畴学意识和相... 对古代范畴的阐释与研究,历来是学界的一个难题,也是研究古代理论批评的关键。文章回顾了近现代传统理论研究的得失,从困惑中得到启示:深感必须考察和了解华夏民族情感、心理、思维方式和语言媒介的特异性。认为从古人的范畴学意识和相应规范入手,讨论其生成机制、特点形成和演进历程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它对于了解传统文学观念、艺术追求、理论思维的演进和独特价值大有助益。同时,它也有助于先进的理论整合和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范畴 范畴学意识 演化 整合和话语转换
下载PDF
“庄子论政”研究专题
15
作者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3-3,共1页
《庄子》的宇宙观、时空观和生命哲学(尤其是对精神现象的思考)及其政治批判在诸子著述中独具一格,其卓越建树是华夏人文精神府库中的瑰宝。本栏目以"庄子论政"的专题遴选了三篇文章,都是在前人解读和研究基础上所作的进一步探求。... 《庄子》的宇宙观、时空观和生命哲学(尤其是对精神现象的思考)及其政治批判在诸子著述中独具一格,其卓越建树是华夏人文精神府库中的瑰宝。本栏目以"庄子论政"的专题遴选了三篇文章,都是在前人解读和研究基础上所作的进一步探求。《〈庄子〉寓言的政治批判》一文指出,庄子对人类文明进程作了根本性的反思,以上古原始古朴的社会为参照,强调有违"无为"的政治导致人性异化,甚至作出"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之相食者也"的警示;对士人的人生道路作有别于修、齐、治、平的指向,以"无用"自全"无为"于政治,超然世俗"游心"大道;并辨析了所用到的"自由""平等""独立人格"等观念意识古今的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专题 政治批判 精神现象 生命哲学 人文精神 文明进程 人性异化
下载PDF
《庄子》寓言的政治批判——警示人类的异化与引导精英的人生去就
16
作者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4-13,共10页
庄子对于人类文明的进程作了根本性的反思。其寓言批判社会政治的地方甚多,在两个方面影响尤其深远:其一是指出"人为"之治使人类出现有违自然的异化,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作出"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之相食者也"的... 庄子对于人类文明的进程作了根本性的反思。其寓言批判社会政治的地方甚多,在两个方面影响尤其深远:其一是指出"人为"之治使人类出现有违自然的异化,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作出"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之相食者也"的警示;其二是对士人的人生道路作有别于修、齐、治、平的指向——"无为"于政治,"游心"于大道,超然世俗享受天赋的智慧生命。即使是对当代人也不无教益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 异化 以无用为用 自由 平等
下载PDF
汉字运用的文化个性——思维和语言表述上之优长
17
作者 《语文学刊》 2017年第4期53-60,共8页
汉字是大文明中硕果仅存的"象形"系统文字,对思维及其表述有深刻影响。以表意为第一属性的汉字常是多义的,且高度稳定;其隐性语义网络的存在使文学词语组合灵变、语序相对自由,能生成独到的韵味和意境。本文以一些人们耳熟能... 汉字是大文明中硕果仅存的"象形"系统文字,对思维及其表述有深刻影响。以表意为第一属性的汉字常是多义的,且高度稳定;其隐性语义网络的存在使文学词语组合灵变、语序相对自由,能生成独到的韵味和意境。本文以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古代诗词文句为例,展示艺术表现上其他语种难以企及之优长,认识其弥足珍贵的文化价值。此外,古代文人心目中,字几乎与词语等同,《文心雕龙·练字》所论即与修辞相关,亦可从一个侧面印证汉字运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象形为先 隐性语义 语序 《文心雕龙·练字》
下载PDF
说《庄子》的“尚大不惑”
18
作者 《文学与文化》 2012年第3期91-97,共7页
尚"大"是老庄的特点。《老子》论"道":"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法自然。"庄子所谓"大",是思维深广、时空观念、自然大化和政治历史视野之大,且与"小"是辩证的。不惑则"... 尚"大"是老庄的特点。《老子》论"道":"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法自然。"庄子所谓"大",是思维深广、时空观念、自然大化和政治历史视野之大,且与"小"是辩证的。不惑则"明"。在认知上,"尚大不惑"是心胸博大的包容和对各家优长的兼收并蓄,是强调"道术"不容割裂,维护"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之"大体"。其"卮言日出"、"以寓言为广"、"彼其充实不可以已",表明体"道"无终止的开放性。庄子关切个体生命的意义;虽对时政保持距离,却从"物之初"的遥想、对上古社会淳朴的赞赏,到对黄帝尧舜的追述,再到"千世之后"的臆测,宏观地审视人类社会演进历程,指出有为之治造成的异化。其视野为古今史家、哲人难以企及,也为难能实现政治抱负的士人另辟了一条安顿生命、实现人生价值的康庄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大不惑 道法自然 大化 大明 大体
下载PDF
刘勰论文学的艺术个性
19
作者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42-46,共5页
艺术个性是文艺学最重要的研究论题之一。本文从"体性"范畴的生成说起,概述了《文心雕龙》中"性"与"体"的关系和个性特征及其风格意涵。其次指出,刘勰对情志和才、气、学、习等主体因素的论证凸显了文学... 艺术个性是文艺学最重要的研究论题之一。本文从"体性"范畴的生成说起,概述了《文心雕龙》中"性"与"体"的关系和个性特征及其风格意涵。其次指出,刘勰对情志和才、气、学、习等主体因素的论证凸显了文学创造中艺术个性的地位与功用。最后强调,艺术是创造,与众不同的个性为其价值所在,从《辨骚》的"奇文郁起"、"自铸伟辞",《通变》篇的"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等论述,可知艺术个性是文学新变的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性 情志 才气 奇正 通变
下载PDF
刘勰在《文心雕龙》范畴创用上的卓越建树
20
作者 《中国文论》 2018年第1期124-141,共18页
体大思精的理论,必有统合有序、思考严密精深的范畴系列。刘勰是文学领域创用范畴概念最多的理论家,《文心雕龙》中除了那些以基础性理论名篇的专题之外,散见全书的其他范畴概念也在不同理论层面各得其所。刘勰以民族文化特征鲜明的概... 体大思精的理论,必有统合有序、思考严密精深的范畴系列。刘勰是文学领域创用范畴概念最多的理论家,《文心雕龙》中除了那些以基础性理论名篇的专题之外,散见全书的其他范畴概念也在不同理论层面各得其所。刘勰以民族文化特征鲜明的概念组合所作的逻辑论证覆盖文论的各个层面,并达至'思精'之境,经受住了千百年来中外文学创造和理论批评的验证,葆有逾越时空局限的理论价值,其中不少发挥着为后来理论批评发展导向的作用。刘勰在古代文论范畴创用上的贡献无与伦比,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运用的所有范畴概念都不难在《文心》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或者渊源,这正是《文心》被一些近现代学者称许和赞叹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范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