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说如何确认“反复”手法——夏云陶致《语文月刊》编辑部的信
1
作者 夏云陶 《语文月刊》 2009年第9期33-34,共2页
《语文月刊》编辑部:收到来信,笔者仔细思考姚勇文老师提出的意见,然后重新审视六月在贵刊发表的《如何确认“反复”手法》一文,有些话还是得说一说。下面笔者将针对姚老师的文章中出现的问题,逐步阐述观点。
关键词 《语文月刊》 “反复” 编辑部 手法 老师 文章
原文传递
《箭与歌》译文辨味
2
作者 夏云陶 《阅读与写作》 2010年第10期21-22,共2页
箭与歌 我把一枝箭向空中射出/它落下地来,不知在何处/那么急,那么快,眼睛怎能/跟上它一去如飞的踪影?
关键词 《箭与歌》 译文 夏云陶 诗歌
下载PDF
《离骚》(节选)教学实录 被引量:1
3
作者 夏云陶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26,共5页
夏云陶,男,浙江省湖州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浙江省省级普通话测试员,浙江省湖州市青语会副会长,浙江省青年语文教师发展研究课题组成员。曾获“湖州市第七届教坛新秀”“湖州市骨干班主任”等光荣称号。在省、市各类业务... 夏云陶,男,浙江省湖州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浙江省省级普通话测试员,浙江省湖州市青语会副会长,浙江省青年语文教师发展研究课题组成员。曾获“湖州市第七届教坛新秀”“湖州市骨干班主任”等光荣称号。在省、市各类业务评比中获奖近30项,如浙江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录 《离骚》 语文教研组 节选 普通话测试员 浙江省 优质课评比 湖州市
下载PDF
材料联想有限度的意义何在
4
作者 夏云陶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8-60,共3页
一、缘起近来偶然看到了王栋生老师的作文教学实录《想象力:敢想会想》(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第7期)。王老师为了训练学生的写作视野,使学生笔下有物,做了很多艺术的引导,师生对话很是精彩。其中的一次对话令笔者感触颇... 一、缘起近来偶然看到了王栋生老师的作文教学实录《想象力:敢想会想》(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第7期)。王老师为了训练学生的写作视野,使学生笔下有物,做了很多艺术的引导,师生对话很是精彩。其中的一次对话令笔者感触颇深,摘录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意义 有限 联想 材料 师生对话 2007年 教学实录
下载PDF
杜十娘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5
作者 夏云陶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3,64,共3页
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时,很多学生看到杜十娘的百宝箱里有那么多珍贵的宝物,都欣羡不已,这是人之常情,但此时如果教师仅仅跟学生说笑一下或者谈论珠宝的价值,就失之偏颇了。其实百宝箱的来历与结局,正好可以将杜十娘的一... 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时,很多学生看到杜十娘的百宝箱里有那么多珍贵的宝物,都欣羡不已,这是人之常情,但此时如果教师仅仅跟学生说笑一下或者谈论珠宝的价值,就失之偏颇了。其实百宝箱的来历与结局,正好可以将杜十娘的一生串成一部戏剧,她的一生因百宝箱而存有希望。也因为百宝箱的沉江而终结。百宝箱是人物精神的聚焦处,抓住这个“物”,人物的所有经历、品质都会在学生的阅读视界中浮现,能使学生一步步进入人物的内心深处。下面是笔者教学这篇课文时的实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人物精神 学生 “物” 教学 课时 教师 阅读
下载PDF
多角度运用人物材料手法举隅
6
作者 夏云陶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举隅 议论文 人物材料 高中 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
下载PDF
基于学习力培育的阅读教学改进
7
作者 夏云陶 王湘萍 《语文教学研究》 2019年第5期14-17,共4页
文学作品主要指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就高中语文教材而言,选文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有关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实践的感受,可谓俯拾皆是;其中,“以培育高中生学习力为抓手改进阅读教学”是笔者由来已久的想法。
关键词 文学作品阅读 学习力 教学改进 培育 高中语文教材 教学实践 阅读教学 高中生
下载PDF
中学语文教研取向之我见
8
作者 夏云陶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4年第1期126-128,共3页
语文教学研究,有广袤的沃土,有取之不竭的资源。我们的思考研究无论怎样得意,也只是这片沃土中零星的“小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小花”会慢慢地枯萎,然后开出新的“小花”来。
关键词 语文教研 中学 语文教学研究 教育事业 考研
下载PDF
“千层饼”与“一刀两段”——谈记叙文的形象与结构的优化整合
9
作者 夏云陶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3年第2期52-54,共3页
有学生问我:“为什么高中阶段非得写议论文?”我说:“没这道理,一个班练下来有几个人的议论文真能得到人家的好评?写议论文,只是使作文易得保险分而已,一般不大好看。”学生又问:“那么什么作文好看?”我说:“形象感强而又细... 有学生问我:“为什么高中阶段非得写议论文?”我说:“没这道理,一个班练下来有几个人的议论文真能得到人家的好评?写议论文,只是使作文易得保险分而已,一般不大好看。”学生又问:“那么什么作文好看?”我说:“形象感强而又细腻的作文自然好看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感 优化整合 记叙文 结构 议论文 高中阶段 作文 学生
下载PDF
人生的规划:知、意、行——读《劝学》
10
作者 夏云陶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1年第2期32-32,共1页
荀子的《劝学》意在勉励人学习,文中有句话是全文的精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句话讲了君子寻求自我发展的三个环节:一是广泛地学习,二是善于反思,三是行为没有过失。这三个环节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逻辑性... 荀子的《劝学》意在勉励人学习,文中有句话是全文的精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句话讲了君子寻求自我发展的三个环节:一是广泛地学习,二是善于反思,三是行为没有过失。这三个环节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逻辑性,激励着每一个学子积极规划自己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学》 规划 人生 自我发展 逻辑性 学习 君子 行为
下载PDF
中学生写作意识的几处误区
11
作者 夏云陶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0年第11期49-50,共2页
一、将紧扣题旨误解为多用文题词句 从浅层意义上来说,点题就是不断地告诉读者“我写的是什么”“我的主要情思是什么”。从作文题目来看,题目也应该具有对文章有所限制的作用。从深层意义上来说,点题就是在显示作者对文章思考的方... 一、将紧扣题旨误解为多用文题词句 从浅层意义上来说,点题就是不断地告诉读者“我写的是什么”“我的主要情思是什么”。从作文题目来看,题目也应该具有对文章有所限制的作用。从深层意义上来说,点题就是在显示作者对文章思考的方向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意识 中学生 误区 作文题目 深层意义 点题 文章 误解
下载PDF
优秀作文的某些品质——从2010年的一篇满分作文谈起
12
作者 夏云陶 《阅读与写作》 2010年第12期35-36,共2页
这篇《角色转换之间》是2010年浙江高考语文一考生的考场作文,得分60,即满分。2010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是这样的:
关键词 2010年 满分作文 优秀作文 品质 高考语文 考场作文 作文题 浙江
下载PDF
请“喜欢每一篇课文”——由倪文锦教授“语文教育主体观”想到的
13
作者 夏云陶 《语文教学研究》 2010年第10期41-42,共2页
经常会听到一些同行对教材作出各种评价,对于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而言,批评的话不在少数。对教材进行批评的以年轻教师为主。值得我们思考的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育主体观 教授 课文 年轻教师 教材 苏教版 批评
下载PDF
给材料作文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由“蔡铭超”事例想到的
14
作者 夏云陶 《阅读与写作》 2009年第12期38-39,共2页
给材料作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材料寓含观点,需要多角度抽象立意的;另一种是材料作为写作的情境,展开联想、想像的。前者审题难度较大,须对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材料除显而易见的表层意义外,往往蕴含着许多深层内涵,并由此... 给材料作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材料寓含观点,需要多角度抽象立意的;另一种是材料作为写作的情境,展开联想、想像的。前者审题难度较大,须对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材料除显而易见的表层意义外,往往蕴含着许多深层内涵,并由此可以开掘出多方面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材料作文 事例 表层意义 深层内涵 情境 写作 联想 想像
下载PDF
君子之于“义”“利”——《君子之风》导学创意
15
作者 夏云陶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8年第4期27-29,共3页
[创意说明] 《论语选读》中的课文所选语段一般都比较零散,令人难以有序地进行教学,如果能够重新有序编排一篇课文中的十多个语段,将对教学有很大帮助。《君子之风》共有十四个语段,笔者为之设计了两课时,以下只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创意说明] 《论语选读》中的课文所选语段一般都比较零散,令人难以有序地进行教学,如果能够重新有序编排一篇课文中的十多个语段,将对教学有很大帮助。《君子之风》共有十四个语段,笔者为之设计了两课时,以下只是第一课时的内容。课上紧紧围绕“君子在利益得失面前的表现”引导学生阅读体会其中部分语段,并进行了辩证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说明 君子 “利” “义” 导学 学生阅读 语段 课文
下载PDF
“诸”等于“之于”?
16
作者 夏云陶 《语文教学研究》 2007年第4期16-16,共1页
2006年暑期的浙江省语文新课程培训中,王尚文先生说了这么一句话:“问诸于人,求诸于己”。在座的个别教师认为这是一句病句,因为“诸”等于“之于”;而王尚文先生认为“诸”有一个义项就是“之”,所以“问诸于人,求诸于己”没有... 2006年暑期的浙江省语文新课程培训中,王尚文先生说了这么一句话:“问诸于人,求诸于己”。在座的个别教师认为这是一句病句,因为“诸”等于“之于”;而王尚文先生认为“诸”有一个义项就是“之”,所以“问诸于人,求诸于己”没有语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于” 新课程培训 浙江省 “之” 语文 暑期 病句 教师
下载PDF
从解说“故国”的含义中商榷“神游者是谁”
17
作者 夏云陶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7年第8期50-51,共2页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此句中“神游者是谁”引起过不少争论,苏教版必修二语文教材课下将“故国神游”注释为“神游于故国,指词人想象当年周瑜大破曹军的情景”。那么,神游者应...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此句中“神游者是谁”引起过不少争论,苏教版必修二语文教材课下将“故国神游”注释为“神游于故国,指词人想象当年周瑜大破曹军的情景”。那么,神游者应该是苏轼了。这种理解当然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对“故国”一词却太过轻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游 解说 语文教材 苏教版 苏轼 怀古 注释 想象
下载PDF
熟语畏难缘由及解决措施
18
作者 夏云陶 《阅读与写作》 2010年第11期42-43,共2页
高考卷上一般都有一道熟语题目,熟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等等。这道题目,无论形式怎么变,本质意义却不变,都是为了考查学生对传统词汇的积累程度。这种积累不应该仅是死记硬背。如果我们对很多考题进行分析,就会发现,选... 高考卷上一般都有一道熟语题目,熟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等等。这道题目,无论形式怎么变,本质意义却不变,都是为了考查学生对传统词汇的积累程度。这种积累不应该仅是死记硬背。如果我们对很多考题进行分析,就会发现,选择熟语出题,更重要的是为考查学生对一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的把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语 死记硬背 歇后语 学生 考卷 词汇 考题
下载PDF
一字牵神韵
19
作者 夏云陶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中旬)》 2008年第3期46-47,共2页
我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有的“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有的“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孟郊);有的自诩为“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杜苟鹤):有的则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我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有的“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有的“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孟郊);有的自诩为“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杜苟鹤):有的则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方干)。我国古代的文学家十分强调炼字,他们认为炼字与炼意、炼句一样重要.都是“锤炼文章”的重要环节,是使文章具有精练美的主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韵 古代诗人 炼字 文学家 苦吟 文章 炼句
下载PDF
由思路到文字
20
作者 夏云陶 《语文教学研究》 2010年第4期33-34,共2页
汉末祢衡在他的《鹦鹉赋》里提到了“文不加点”的说法。且不管这是不是吹牛,至少按理说,把所思照样写下来,成为妙文的可能总是有的。但是显然,这要有条件,条件就是思路清晰细致到成为所谓“腹稿”。然而这里又不得不提到一个切实... 汉末祢衡在他的《鹦鹉赋》里提到了“文不加点”的说法。且不管这是不是吹牛,至少按理说,把所思照样写下来,成为妙文的可能总是有的。但是显然,这要有条件,条件就是思路清晰细致到成为所谓“腹稿”。然而这里又不得不提到一个切实存在着的问题。先借用一下张中行先生说过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 《鹦鹉赋》 张中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