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致密气藏的增产改造现状与展望
1
作者 夏先禹 白贵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9-70,共2页
低渗透致密气藏中的天然气十分丰富,但储采比极为悬殊,以增产为目的,贯穿于整个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低渗透改造工作已取得可喜成果。为此,本文总结了当前低渗透改造的现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气藏 低渗透气藏 天然气
下载PDF
微流体沉淀剂法制备铟锡氧化物纳米粉体及其表征
2
作者 夏先禹 杨四齐 +2 位作者 张利华 白希为 姚浩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21,共6页
采用微流体沉淀法,以InCl_(3)·4H_(2)O和SnCl_(4)·5H_(2)O作为原料、NH_(3)·H_(2)O和Na_(2)CO_(3)分别作为沉淀剂,在毛细管微反应器中成功制备出铟锡氧化物(ITO)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 采用微流体沉淀法,以InCl_(3)·4H_(2)O和SnCl_(4)·5H_(2)O作为原料、NH_(3)·H_(2)O和Na_(2)CO_(3)分别作为沉淀剂,在毛细管微反应器中成功制备出铟锡氧化物(ITO)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物相和形貌进行分析,并测量其粒径尺寸和分布,通过选区电子衍射(SAED)确定晶体结构,利用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仪(FT-IR)和四探针方阻电阻率测量仪对其光电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在650℃下煅烧2 h可以得到良好结晶度和立方体的纯净ITO纳米粉体,均为分散性良好、粒径分布窄的椭球形多晶晶体。与Na_(2)CO_(3)作为沉淀剂相比,NH_(3)·H_(2)O制备得到的ITO纳米粉体粒径更小、分布更均匀,因此具有更为优异的光电性能,对红外光的透过率及电阻率值分别为0.31%和(1.56±0.19)Ω·cm,而Na_(2)CO_(3)条件下分别为0.81%和(5.79±0.33)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铟锡氧化物 纳米粉体 微反应器 微流体沉淀 光电性能
下载PDF
川中香溪群中与差异压实作用有关的非构造缝储层 被引量:8
3
作者 陈立官 陆正元 +1 位作者 夏先禹 邹绍春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120-123,T001,共5页
川中地区香溪群中的产层主要与裂缝有关。从香溪群的地质条件和裂缝的特点论断,裂缝属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非构造缝,主要发育在雷口坡组侵蚀面古残丘的斜坡部位。
关键词 裂缝 非构造缝 储层 香溪群 压实
下载PDF
川中香溪群中裂缝形成机理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立官 王洪辉 +5 位作者 朱创业 陆正元 夏先禹 邹绍春 汪慕道 王义康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25-33,T001,共10页
川中地区香溪群中的裂缝主要为非构造成因,构造应力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裂缝网系的发育和扩展。裂缝的形成机理主要有差异压实、重力滑动、溶蚀作用以及构造应力四种。
关键词 裂缝形成机理 差异压实 重力滑动 溶蚀作用 构造应力
下载PDF
亚铁离子对锌电积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四齐 夏先禹 +2 位作者 张利华 白希为 姚浩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4-60,共7页
铁是湿法炼锌原料中含量较高且难脱除的杂质之一,硫酸锌电积液中的Fe^(2+)是电积工艺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有害杂质之一。以含Fe^(2+)的硫酸锌模拟溶液为研究对象,开展锌电积的工艺试验,系统研究Fe^(2+)浓度、电流密度、极间距和电积时间对... 铁是湿法炼锌原料中含量较高且难脱除的杂质之一,硫酸锌电积液中的Fe^(2+)是电积工艺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有害杂质之一。以含Fe^(2+)的硫酸锌模拟溶液为研究对象,开展锌电积的工艺试验,系统研究Fe^(2+)浓度、电流密度、极间距和电积时间对锌电积电流效率、电能消耗和电积锌形貌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电积液Fe^(2+)浓度在6 mg/L以上时,将会引起电流效率严重下降及吨锌电耗显著增加,并使阴极锌反溶;在电积液Fe^(2+)浓度为6 mg/L时,优化的工艺参数条件为:电流密度400 A/m^(2)、极间距4 cm、电积时间少于16 h,在此条件下,电流效率超过90%,吨锌电耗低于2950 kWh,同时阴极锌表面较为光滑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电积 Fe^(2+)杂质 硫酸锌电积溶液 电流效率 电能消耗
下载PDF
不同温度Fe-H_(2)O体系的溶解组分优势区域图和Pourbaix图
6
作者 杨四齐 夏先禹 +2 位作者 张利华 白希为 姚浩 《矿冶》 CAS 2023年第5期64-73,共10页
针对Fe-H_(2)O体系中重要的单核配合物进行计算分析,通过热力学手册获得各反应物质S_(298K)^(0)、ΔG_(298K)^(0)和C_(P)^(0)的数据,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下的ΔG_(T)^(0)的数据,分别构建298、373、473、573 K温度下的溶解组分优势区域图和P... 针对Fe-H_(2)O体系中重要的单核配合物进行计算分析,通过热力学手册获得各反应物质S_(298K)^(0)、ΔG_(298K)^(0)和C_(P)^(0)的数据,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下的ΔG_(T)^(0)的数据,分别构建298、373、473、573 K温度下的溶解组分优势区域图和Pourbaix图。结果表明,Fe^(2+)和Fe^(3+)均可稳定存在于强酸性溶液中。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Fe^(2+)依次转化为FeOH^(+)、Fe(OH)^(+)和Fe(OH)_(3)^(-),而Fe^(3+)依次转化为FeOH^(2+)、Fe(OH)_(2)^(+)、Fe(OH)_(3)0和Fe(OH)_(4)^(-)。在高电势区域,Fe^(2+)被氧化成Fe^(3+),并进一步被氧化成FeO_(4)^(2-)。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中Fe^(2+)和Fe^(3+)的稳定存在区域向酸性方向偏移而减少。通过控制体系电位和pH值条件,可以使铁以FeOOH/Fe_(2)O_(3)的形式沉淀。随着温度升高到373 K及以上,碱性条件下,Fe(OH)_(4)^(-)的优势区域出现,造成单质Fe的腐蚀。随着温度的升高,以固相形态存在的Fe、FeOOH/Fe_(2)O_(3)、Fe_(3)O_(4)稳定区域逐渐减少,液相区域不断扩大,特别是Fe_(2)O_(3)的固相区域减少明显。因此,热力学上,温度越高,对Fe金属的防腐及溶液中铁的沉淀越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H_(2)O体系 热力学 羟基离子 溶解组分优势区域图 Pourbaix图
下载PDF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依靠改革发展川中
7
作者 夏先禹 张书铭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1995年第2期9-11,共3页
随着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已严峻地摆在了能源企业面前。川中油气公司正视现实而不被困扰,迎接挑战而不畏缩,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在用好用足用活总公司和管理局给予的"双十... 随着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已严峻地摆在了能源企业面前。川中油气公司正视现实而不被困扰,迎接挑战而不畏缩,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在用好用足用活总公司和管理局给予的"双十条""特区"政策的基础上,自觉加大改革力度,转换经营机制,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把改革与管理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益为中心 川中 同步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 发展问题 迎接挑战 工作思路 改革与管理 改革力度 正视现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