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凋亡与增殖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胃癌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夏华向 张贵水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9期740-742,共3页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2
作者 夏华向 杨艺 王振宇 《胃肠病学》 2003年第4期231-237,共7页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且治疗费用昂贵[1,2].其发病机制涉及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下降和自发性松弛频率增加,多伴随胃酸分泌增加.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食管反流病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胃窦固有膜炎性细胞计数的价值及其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3
作者 夏华向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31-333,共3页
将100例消化不良病人胃窦粘膜固有膜各类炎性细胞计数(MICC)与病理诊断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进行比较,表明:MICC总数可反映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病变程度。中性粒细胞计数可反映胃炎的活动状态,推荐一组MICC参考标准值;表明MICC总数与HP... 将100例消化不良病人胃窦粘膜固有膜各类炎性细胞计数(MICC)与病理诊断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进行比较,表明:MICC总数可反映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病变程度。中性粒细胞计数可反映胃炎的活动状态,推荐一组MICC参考标准值;表明MICC总数与HP感染呈正相关。即MICC总数越大,HF检出率越高,量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细胞计数 幽门螺旋杆菌 感染
下载PDF
TNF基因多态性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春 夏冰 +2 位作者 杨艺 李瑾 夏华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60-863,共4页
目的:研究我国湖北汉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基因多态性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探讨宿主遗传因素对Hp感染在胃十二指肠疾病尤其是非贲门胃癌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 目的:研究我国湖北汉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基因多态性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探讨宿主遗传因素对Hp感染在胃十二指肠疾病尤其是非贲门胃癌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PCR-RFLP方法,检测21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包括73例慢性胃炎、78例十二指肠溃疡及59例非贲门胃癌患者)和264例正常对照者的TNF-α 308、LT-α Nco Ⅰ、AspH Ⅰ双等位基因型分布.Hp感染检测血清Hp Ab-IgG.结果: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Hp阳性率90.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2.1%(P<0.000 1,Odds ratio=5.793,95%CI:3.431~9.780).LT-α Nco Ⅰ A/G基因型在Hp阳性非贲门胃癌患者(64.0%)高于Hp阳性的正常对照组(46.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9 7,OR=2.026,95%CI:1.080~3.803),该基因型与其他胃十二指肠疾病无相关性.TNF-α 308、LT-α AspH Ⅰ与Hp感染及胃十二指肠疾病亦无相关性.结论:LT-α Nco Ⅰ A/G基因型与中国湖北汉族人群非贲门胃癌Hp阳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幽门螺杆菌 肿瘤坏死因子 淋巴毒素 胃癌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其对策 被引量:40
5
作者 李国庆 夏华向 《胃肠病学》 2005年第1期37-43,共7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治疗失败 原因 对策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致病因子
下载PDF
细菌DNA图谱分析幽门螺杆菌阳性病人治疗后的复发和再感染 被引量:2
6
作者 华杰松 夏华向 郑鹏远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幽门螺杆菌(Hp)感染病人前和治疗后胃内分离到的细菌DNA图谱。方法:用随机扩增多形态DNA技术(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检测9对Hp菌株,多聚酶链反应采... 目的:分析和比较幽门螺杆菌(Hp)感染病人前和治疗后胃内分离到的细菌DNA图谱。方法:用随机扩增多形态DNA技术(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检测9对Hp菌株,多聚酶链反应采用10个碱基对的随机引物。结果:不同Hp菌株DNA图谱显示极大差异性。6对细菌DNA图谱治疗前与治疗后相同,提示病人感染同一细菌,1对细菌DNA图谱治疗前与治疗后相似,提示病人体内Hp的DNA经抗生素治疗后可能发生变异,2对细菌DNA图谱治疗前与治疗后显著不同,提示病人感染不同细菌。结论:Hp感染病人经抗生素治疗转阴后若又重复感染,多数情况是病人感染同一Hp菌株,有少数病人再感染不同株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NDA图谱 胃炎 治疗 再感染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CXCR3及初始/记忆T淋巴细胞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脏和外周血中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映梅 包维民 +3 位作者 夏华向 尤丽英 朱森林 杨晋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044-3047,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外周血和肝脏内淋巴细胞及其活化状态(分子标记:HLADR+CD3+)、初始T细胞(CD45RA)、记忆T细胞(CD45RO)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3,了解肝内淋巴细胞活化状态及其影响因... 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外周血和肝脏内淋巴细胞及其活化状态(分子标记:HLADR+CD3+)、初始T细胞(CD45RA)、记忆T细胞(CD45RO)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3,了解肝内淋巴细胞活化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流式细胞法检测两种肝病患者外周血和肝内淋巴细胞分子标记CD3、CD4、CD8、HLADR+CD3+、CD45RA、CD45RO、CXCR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BC患者在外周血中以CD4+T淋巴细胞为主,肝内浸润淋巴细胞CD8+T和CD4+T淋巴细胞无明显差异;肝内与外周血比较:CD4+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CD4/CD8比例明显降低,HLADR+CD3+T淋巴细胞差异无显著性,CD45RA明显低于外周血,CD45RO则差异无显著性,CXCR3高于外周血中。与NASH患者比较:PBC患者肝内CD4+T细胞增多,CD4/CD8上升,HLADR+CD3+增高,CD45RO、CD45RA减少,CXCR3增多;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HLADR+CD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CD45RA减少,CXCR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B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活化状态与肝内免疫状况有关;肝内CD4+T淋巴细胞较NASH患者增多,提示CD4+T的活化和增殖是PBC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环节;记忆性T淋巴细胞数量(CD45RO)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得以不断进行的原因;CXCR3与T淋巴细胞向肝脏定向迁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肝脏浸润淋巴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初始T淋巴细胞 记忆T淋巴细胞 CXCR3
下载PDF
淋巴毒素αNcoⅠ、AspHⅠ基因多态性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无关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春 夏冰 +2 位作者 夏华向 李瑾 杨艺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 :研究我国湖北汉族人LTαNcoⅠ、AspHⅠ基因多态性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幽门螺旋杆菌 (Hp)感染的相关性 ,探讨宿主对Hp感染的易感性。 方法 :采用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 1 1 4例 (5 9例慢性胃炎、3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 ... 目的 :研究我国湖北汉族人LTαNcoⅠ、AspHⅠ基因多态性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幽门螺旋杆菌 (Hp)感染的相关性 ,探讨宿主对Hp感染的易感性。 方法 :采用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 1 1 4例 (5 9例慢性胃炎、3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 1 7例胃癌 )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以及 1 6 4例正常对照者的LTαNcoⅠ、AspHⅠ基因型以及基因频率分布。Hp感染通过胃镜快速尿素酶试验、HpAb IgG及1 4 C 呼气试验综合性诊断。结果 :Hp阳性组LTαNcoⅠ、AspHⅠ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Hp阴性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此LTα基因多态性与胃十二指肠疾病亦无相关性。结论 :LT(Nco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毒素因子 基因多态性 幽门螺旋杆菌 感染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状态与γ干扰素、白介素2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唐映梅 包维民 +3 位作者 夏华向 尤丽英 朱森林 杨晋辉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119-123,133,共6页
目的了解肝内淋巴细胞活化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阐明PBC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新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流式细胞法检测PBC患者外周血和肝内CD3、CD4,CD8,CD4/CD8,HLADR+CD3+,HLADR+CD8+,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并与NASH患者比较... 目的了解肝内淋巴细胞活化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阐明PBC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新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流式细胞法检测PBC患者外周血和肝内CD3、CD4,CD8,CD4/CD8,HLADR+CD3+,HLADR+CD8+,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并与NASH患者比较.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以CD4+T淋巴细胞占明显优势,肝内浸润T淋巴细胞以CD8+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为主;肝内CD4+T淋巴细胞较外周血中明显减少,CD4/CD8比例明显降低,但较NASH患者高.PB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组成比例及HLADR+CD3+、HLDR+CD8+并无显著性差异,外周血中IFN-γ、IL-2无显著性差异;但PBC患者肝内CD4+T细胞增多;CD4/CD8上升,HLADR+CD3+、HLDR+CD8+均增高,IFN-γ、IL-2均高于NASH患者.结论 PBC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活化状态可部分反应肝内免疫状况,肝内CD4+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是PBC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环节;肝脏中HLADR+CD3+、HLDR+CD8+异常活化的同时肝组织内IL-2和INFγ增高,提示Th1细胞因子在PB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肝内浸润淋巴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
下载PDF
幽门螺旋杆菌国际会议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杨海涛 华杰松 +1 位作者 张遵武 夏华向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4年第9期369-375,共7页
1993年9月21~2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了第七届弯曲杆菌、螺旋杆菌及其相关微生物国际会议暨第六届胃肠病理与幽门螺旋杆菌会议。本文对会议情况作了简介,并着重介绍了幽门螺旋杆菌在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病理... 1993年9月21~2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了第七届弯曲杆菌、螺旋杆菌及其相关微生物国际会议暨第六届胃肠病理与幽门螺旋杆菌会议。本文对会议情况作了简介,并着重介绍了幽门螺旋杆菌在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病理学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近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微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基因多态性与消化性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华开罗 夏冰 +2 位作者 李春 郭秋莎 夏华向 《胃肠病学》 2006年第7期408-411,共4页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脂多糖(LPS)通过Toll样受体(TLR)4激活核因子(NF)-κB,在抗感染免疫应答中起启动和调节作用。TLR4基因发生Asp299Gly突变可中断TLR4介导LPS信号传导。目的:研究我国湖北省汉族人...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脂多糖(LPS)通过Toll样受体(TLR)4激活核因子(NF)-κB,在抗感染免疫应答中起启动和调节作用。TLR4基因发生Asp299Gly突变可中断TLR4介导LPS信号传导。目的:研究我国湖北省汉族人群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消化性溃疡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12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和264名正常对照者的TLR4等位基因Asp299Gly基因型分布。结果:消化性溃疡者H.pylori阳性率(90.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1.7%)(P<0.0001,OR=5.889,95%CI:3.089~11.216)。在H.pylori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均未发现TLR4基因Asp299Gly的突变型,其基因型、等位基因以及携带者频率总体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未能显示TLR4基因Asp299Gly基因多态性与H.pylori感染、H.pylori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形成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样受体4 螺杆菌 幽门 脂多糖类 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下载PDF
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先进水平的 WJG:2004年由月刊改为半月刊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连生 潘伯荣 +11 位作者 马景云 徐家裕 巫协宁 王先林 陆汉明 夏华向 张建中 苏勤 任师颜 朱立 朱丽虹 吕有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1期1661-1664,共4页
引言《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WJG》是我国消化病学领域中惟一以全英文发表原创性论文的国际性学术期刊.WJG 创刊于1995年,原名《China National Journalof New Gastroenterology》,1998年更名为 WJG,由世界胃肠病学杂志社... 引言《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WJG》是我国消化病学领域中惟一以全英文发表原创性论文的国际性学术期刊.WJG 创刊于1995年,原名《China National Journalof New Gastroenterology》,1998年更名为 WJG,由世界胃肠病学杂志社出版.WJG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7-9327,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219/R,月刊,大16开,256页,邮发代号82-261,北京报刊发行局发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医学期刊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WJG》 胃肠病学 半月刊
下载PDF
胃息肉患者胃液微生态分析与功能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冉 李兰 +2 位作者 夏华向 谢文瑞 何兴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3020-3025,共6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胃息肉患者胃液微生态的影响。方法纳入接受胃镜检查及Hp检测的患者。胃镜检查下胃黏膜未见异常且Hp阴性者为健康组,胃息肉者为疾病组。胃息肉者分为息肉Hp(+)组与息肉Hp(-)组。留取胃液,...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胃息肉患者胃液微生态的影响。方法纳入接受胃镜检查及Hp检测的患者。胃镜检查下胃黏膜未见异常且Hp阴性者为健康组,胃息肉者为疾病组。胃息肉者分为息肉Hp(+)组与息肉Hp(-)组。留取胃液,进行16SrRNA基因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对比不同组间菌群和功能基因之间的差异。结果 (1)健康组、息肉Hp(-)组和息肉Hp(+)组的胃液菌群α多样性无明显差异,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在属水平上,息肉Hp(+)组比息肉Hp(-)组Lachnoanaerobaculum、Oribacterium丰度升高;息肉Hp(-)组比息肉Hp(+)组需氧菌丰度显著升高(P <0.05);(3)健康组、息肉Hp(-)组及息肉Hp(+)组菌群在表征网络的平均聚类系数等网络拓扑结构参数存在差异。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扰乱了胃微生态平衡,使胃息肉患者胃液微生态发生紊乱,可能影响细菌-细菌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菌-宿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液 胃息肉 胃微生态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SCI论文与科研评价——兼谈论文编辑公司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华 夏华向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7,共4页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作为杂志质量的客观评价工具被引入我国后,逐渐成为我国科研评价重要的,乃至唯一的指标,对科研人员产生了强烈的导向作用,并催生了SCI论文热。比较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大学及科研院所的科研...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作为杂志质量的客观评价工具被引入我国后,逐渐成为我国科研评价重要的,乃至唯一的指标,对科研人员产生了强烈的导向作用,并催生了SCI论文热。比较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大学及科研院所的科研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组成,分析了SCI论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SCI论文在世界范围已经、正在并将继续在科研评价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将其唯一化、绝对化,不利于科研的发展。我国的SCI论文热也催生了国内论文服务公司的繁荣及乱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论文 科研评价 论文编辑公司
下载PDF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与幽门弯曲菌感染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华向 张锦坤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0年第3期115-118,共4页
本文旨在通过对100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胃窦粘膜固有膜炎性细胞计数以及幽门弯曲菌(CP)检测,以揭示NUD与CP感染的关系.结果表明:NUD患者CP检出率为64%,其胃窦粘膜固有膜炎性细胞总数较CP阴性者为高,且随CP数目增加而增加,说明... 本文旨在通过对100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胃窦粘膜固有膜炎性细胞计数以及幽门弯曲菌(CP)检测,以揭示NUD与CP感染的关系.结果表明:NUD患者CP检出率为64%,其胃窦粘膜固有膜炎性细胞总数较CP阴性者为高,且随CP数目增加而增加,说明伴有胃窦胃炎的NUD患者与CP感染有显著的相关性.另外还表明;各类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与NUD患者各种症状无特异相关性,而CP感染与NUD患者的腹胀、嗳气有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幽门弯曲菌 炎性细胞计数
原文传递
抗菌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影响因素及对策
16
作者 夏华向 《临床医学》 CAS 1993年第1期21-22,共2页
生长、繁殖在胃上皮及十二指肠胃化生上皮表面粘液层内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能引起胃炎,并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及复发有密切联系,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病人某些症状与 HP感染有关并可通过根除 HP 而得到缓解。HP 感染... 生长、繁殖在胃上皮及十二指肠胃化生上皮表面粘液层内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能引起胃炎,并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及复发有密切联系,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病人某些症状与 HP感染有关并可通过根除 HP 而得到缓解。HP 感染亦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根除HP 在胃肠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所谓 HP 的根除是指抗菌药物治疗疗程停止至少四周后检测 HP 转为阴性。治疗停止时 HP 转阴则称为清除(Clearance)。在治疗期间,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抗菌素
原文传递
中国香港地区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型与十二指肠溃疡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尹焱 张建中 +2 位作者 王振宇 夏华向 林兆鑫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的重要毒力因子vacA ,cagA ,iceA及插入序列IS在中国香港地区分离菌株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Southernblot方法 ,对 72例证实为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的重要毒力因子vacA ,cagA ,iceA及插入序列IS在中国香港地区分离菌株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Southernblot方法 ,对 72例证实为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胃黏膜标本直接进行检测。结果 72例患者中 ,69例 (95 .8% )感染的Hp菌株为vacAs1c型 ,3例 (4.2 % )为s1a型 ;2 3例(31 .9% )为vacAm1b型 ,46例 (63 .9% )为vacAm2型 ;6例 (8.3 % )为混合型。 63 .9% (46/72 )的患者感染菌株为iceA1型 ,2 9.2 % (2 1 /72 )为iceA2型。cagA的阳性率为88.9% (64/72 )。结论 Hp毒力因子vacA ,cagA和iceA在香港菌株中的分布有自己的特点 ;未发现特定cag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香港地区 幽门螺杆菌 毒力基因型 十二指肠溃疡
原文传递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脏和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唐映梅 包维民 +3 位作者 夏华向 尤丽英 朱森林 杨晋辉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60-561,共2页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肝内胆管是PBC时自身免疫攻击的靶目标,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自然杀伤(NK)细胞在机体抗感染、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肝脏内50%的肝...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肝内胆管是PBC时自身免疫攻击的靶目标,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自然杀伤(NK)细胞在机体抗感染、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肝脏内50%的肝脏相关淋巴细胞是NK细胞,且这些NK细胞不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了解肝内NK细胞的变化特点有助于PBC发病机制的阐明。根据伦理学相关规定,不能与肝功能正常的肝穿刺组织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肝脏相关淋巴细胞 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 相关细胞因子 肝硬化患者 自然杀伤(NK)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NK细胞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研究的十年里程碑 被引量:42
19
作者 张锦坤 夏华向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3-4,共2页
幽门螺杆菌研究的十年里程碑张锦坤,夏华向1994年10月召开的第10届世界胃肠病学术大会和第7届欧洲胃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Hp)会,共收到论文近2600篇,对Hp研究进行了广泛交流,现重点介绍如下。Hp感染的流... 幽门螺杆菌研究的十年里程碑张锦坤,夏华向1994年10月召开的第10届世界胃肠病学术大会和第7届欧洲胃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Hp)会,共收到论文近2600篇,对Hp研究进行了广泛交流,现重点介绍如下。Hp感染的流行病学Hp感染存在地域差异,但主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 三联疗法 甲硝唑 奥美拉唑 感染率 胃上皮化生 胃酸分泌 慢性萎缩性胃炎
原文传递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治疗探——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的再评价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锦坤 夏华向 彭福平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89年第1期5-8,共4页
本文按照国际诊断标准对267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从病理学、幽门弯曲菌检出、胃运动功能、胃泌酸功能、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2~5年的追踪观察.结果表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不能完全解释NUD所具有的临床症候群... 本文按照国际诊断标准对267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从病理学、幽门弯曲菌检出、胃运动功能、胃泌酸功能、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2~5年的追踪观察.结果表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不能完全解释NUD所具有的临床症候群.NUD应作为一种临床综合症引起国内同行的关注,以利提高诊治水平,进行国际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十二指肠炎 胃运动 临床症候群 十二指肠球炎 国际诊断标准 胃排空功能 慢性浅表性胃炎 器质性病 胃神经官能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