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灌河入海口附近重金属元素环境地球化学质量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夏同法 梁胜跃 +5 位作者 徐明钻 祁超 张江海 徐祖阳 郭炳跃 张珣 《地质学刊》 CAS 2018年第4期641-650,共10页
以往对灌河口附近海域进行地球化学调查发现,海底沉积物及海水质量总体良好,但局部沉积物中Cr含量高于一类标准,Cu、As、Pb、Hg等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个别重金属元素已接近一类标准最高限,存在潜在生态风险。为进一... 以往对灌河口附近海域进行地球化学调查发现,海底沉积物及海水质量总体良好,但局部沉积物中Cr含量高于一类标准,Cu、As、Pb、Hg等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个别重金属元素已接近一类标准最高限,存在潜在生态风险。为进一步了解其与人类活动是否有关,对灌河靠近入海口40 km长的河水进行了地球化学调查,发现灌河河水中Hg、Cu、Pb等重金属元素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现象。结合其他证据认为,人类活动不仅对灌河下游河水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还对入海口附近的海域环境质量产生了潜在威胁。借鉴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思路对灌河下游及入海口的重金属元素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对如何降低、消除生态风险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 重金属元素 地球化学 灌河口 江苏灌南
下载PDF
Cd-As复合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材料的筛选 被引量:2
2
作者 夏同法 王殿二 陈玉衡 《地质学刊》 CAS 2021年第3期299-305,共7页
Cd和As两种污染物的离子电荷不同,化学性质迥异,因此Cd和As复合型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难度大。某地农田土壤呈弱碱性,因受老旧废弃垃圾填埋场的影响变为弱酸性,土壤样品中Cd和As均超标,有效态含量高,水稻样品超标率>15.4%。实验室... Cd和As两种污染物的离子电荷不同,化学性质迥异,因此Cd和As复合型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难度大。某地农田土壤呈弱碱性,因受老旧废弃垃圾填埋场的影响变为弱酸性,土壤样品中Cd和As均超标,有效态含量高,水稻样品超标率>15.4%。实验室小试证明:生石灰可以降低Cd的活性,升高As的有效态,综合修复效果差;活性炭和矿物"微胶囊"因其吸附机制可同时降低Cd和As的有效态含量;活性炭钝化Cd的短期效应相与矿物"微胶囊"相当,钝化As的短期效应相比矿物"微胶囊"有一定的优势;矿物"微胶囊"的长期钝化效应最好,2年观察周期后活性炭效果归零,而矿物"微胶囊"效果稳定持续,有效态去除率最终可达90%。3种材料修复Cd和As复合污染型耕地土壤的综合性能筛选结果为矿物"微胶囊"(优)>活性炭>生石灰(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复合型污染 农田土壤修复 矿物“微胶囊”
下载PDF
矿物“微胶囊”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徐祖阳 夏同法 +4 位作者 严维兵 徐明钻 张训 徐小松 许云 《地质学刊》 CAS 2021年第3期306-310,共5页
矿物"微胶囊"技术用改性稳定矿物包裹重金属,使其长期无害存在于土壤中,原理是将一种土壤中的天然黏土矿物改性,赋予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改性后的矿物混入重金属污染土壤后,将自行包裹土壤中的重金属并形成稳定的微... 矿物"微胶囊"技术用改性稳定矿物包裹重金属,使其长期无害存在于土壤中,原理是将一种土壤中的天然黏土矿物改性,赋予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改性后的矿物混入重金属污染土壤后,将自行包裹土壤中的重金属并形成稳定的微胶囊。根据相关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结果,结合快速调查,圈定了2个典型土壤As污染区块,运用矿物"微胶囊"技术开展土壤砷等重金属污染修复试验,在圈定地块按一定比例在耕种前均匀掺入修复试剂,并与空白土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As污染地块施加一定量的修复材料后,半年内可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效态As的含量,最大降幅达78%;土壤污染状况相同时,施加的修复材料最优添加量在1.20~1.50 kg/m2之间;施用该修复材料对土壤无二次污染,不影响农作物产量。试验结果可为治理农田As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土壤修复 As有效态 矿物“微胶囊” 江苏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及水质标识指数法的高邮湖水质评价
4
作者 金鹏 张斌 +2 位作者 夏同法 郭炳跃 祁超 《地质学刊》 CAS 2024年第2期194-201,共8页
为查明江苏境内高邮湖及其周边出入湖河流水质分布特征,采用SPSS软件对湖区及周边25个水质样品监测数据(2020年8月)进行主成分分析,并采用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主成分分析将7个水质指标综合为3个主成分进行解释,解释率为7... 为查明江苏境内高邮湖及其周边出入湖河流水质分布特征,采用SPSS软件对湖区及周边25个水质样品监测数据(2020年8月)进行主成分分析,并采用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主成分分析将7个水质指标综合为3个主成分进行解释,解释率为75.62%,控制指标为总磷、氨氮、总氮和F^(-)。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将水质划分为Ⅳ类、Ⅴ类,综合指数评价水质均未超Ⅲ类,指数大小排序较为一致。分析结果表明:超标严重的指标(总磷、总氮)易掩盖其他水质指标信息,对水质类别判定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法与水质标识指数法对主要污染指标的评价结论基本吻合,点位污染指数次序一致性较好;水质污染程度整体表现为入湖河流水系>出湖河流水系>高邮湖湖体,说明高邮湖入湖水系是湖区水质污染的重要因素。两种评价方法相结合,既能筛选出水质污染指标,又能在水质优劣排序基础上填补水质类别信息,使评价结果更加详实、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水质标识指数法 水质评价 相关性分析 高邮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