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流与共生:敦煌藏文写本I.O.32《无著世亲传略》考释 被引量:1
1
作者 夏吾拉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103,共10页
英藏敦煌藏文写本I.O.32为梵夹装,存一叶,内容完整,记载了无著、世亲的生平事迹,现定名为《无著世亲传略》,实则是写在《五蕴论》末尾的跋文。写本所载与后世藏文史料有较大的不同,其大致年代为公元9世纪中前期。文章对其进行释读的同时... 英藏敦煌藏文写本I.O.32为梵夹装,存一叶,内容完整,记载了无著、世亲的生平事迹,现定名为《无著世亲传略》,实则是写在《五蕴论》末尾的跋文。写本所载与后世藏文史料有较大的不同,其大致年代为公元9世纪中前期。文章对其进行释读的同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质疑。认为,敦煌藏文写本I.O.32,不仅是最早记载无著、世亲事迹的藏文文献,也是后世藏族史学家塑造无著、世亲二人形象的主要来源,其中体现了敦煌多元文化交流与共生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藏文写本 无著 世亲 生平事迹
下载PDF
吐蕃藏文文献汉译若干问题探微——以《吐蕃文献藏汉双解词典》编撰为例
2
作者 夏吾拉旦 卡岗·扎西才让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3,共8页
1980年代之后,整理、翻译和解读吐蕃藏文文献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为我国藏学及敦煌学研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吐蕃文献大多产生于公元8-10世纪,年代久远,有其不同于现代藏语的诸多特征。加之不少文献书写潦草、字迹漫... 1980年代之后,整理、翻译和解读吐蕃藏文文献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为我国藏学及敦煌学研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吐蕃文献大多产生于公元8-10世纪,年代久远,有其不同于现代藏语的诸多特征。加之不少文献书写潦草、字迹漫漶、残缺不全,甚至受到人为破坏等原因,前辈学人的研究及翻译成果中存在不少误解曲译、解释不当、望文生义等弊病。文章以《吐蕃文献藏汉双解词典》编撰为例,对前人在翻译解读古藏文过程中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分析释读;在此基础上,遵循“理解准确、表达通顺、风格相当”的翻译原则,将其译成汉文,为学界提供了相对可信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藏文文献 汉译 《吐蕃文献藏汉双解词典》
下载PDF
敦煌藏文文献《尚书》和《战国策》藏译版的翻译方法初探
3
作者 夏吾拉旦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0年第4期124-133,共10页
下载PDF
从“钵剌迦罗”到“钵剌迦罗八部”:一种印度论体在藏文化语境中的嬗变 被引量:1
4
作者 夏吾拉旦 《中国藏学(藏文版)》 2020年第2期151-164,共14页
梵语“钵剌迦罗”一词,藏文译作■,是一种独立的议论性文体,相当于现在的学术论文。然而,至少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的这一古印度论体,在藏文化语境中发生了质的变化。公元8—9世纪初始至今,藏文文献使用“钵剌迦罗八部”这样的概念来... 梵语“钵剌迦罗”一词,藏文译作■,是一种独立的议论性文体,相当于现在的学术论文。然而,至少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的这一古印度论体,在藏文化语境中发生了质的变化。公元8—9世纪初始至今,藏文文献使用“钵剌迦罗八部”这样的概念来指称世亲《三十论》等唯识学经典。但事实上,“钵剌迦罗八部”并不适用于世亲上述著作中的全部,这一概念恰恰模糊了“钵剌迦罗”作为独立文体的性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剌迦罗 世亲 钵剌迦罗八部 论体 嬗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