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稻鱼共生系统的历史分析——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例 被引量:26
1
作者 夏如兵 王思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5-249,共5页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进行稻田养鱼的国家,这种传统的生态农业方式既充分、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又能增产粮食和水产品,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而被传承下来,并在稻作区广泛传播,成为极富生命力的农业文化遗产,对当今农业生产中...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进行稻田养鱼的国家,这种传统的生态农业方式既充分、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又能增产粮食和水产品,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而被传承下来,并在稻作区广泛传播,成为极富生命力的农业文化遗产,对当今农业生产中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富有启发意义。这一历史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条件和文化传统密不可分。今天传统稻鱼生产方式正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鱼 青田 历史传统 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中国近代的水稻杂交育种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夏如兵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6,共6页
中国的水稻杂交育种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在此后的20余年中,中国的水稻育种学家在水稻天然杂交率、亲本选配、杂交结实率、杂交技术、杂种后代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开展了杂交育种试验,于1933年育成中国第一个水稻杂... 中国的水稻杂交育种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在此后的20余年中,中国的水稻育种学家在水稻天然杂交率、亲本选配、杂交结实率、杂交技术、杂种后代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开展了杂交育种试验,于1933年育成中国第一个水稻杂交品种‘中山1号’,从此开启了中国水稻育种的新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育种 中国近代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农垦史研究综述
3
作者 孔香香 夏如兵 《中国农垦》 2023年第7期74-82,共9页
新中国农垦史作为中国当代史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者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对新中国农垦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性研究、专题性研究和区域性研究,在研究成果丰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为农垦史研究因历史原因而形成的相... 新中国农垦史作为中国当代史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者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对新中国农垦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性研究、专题性研究和区域性研究,在研究成果丰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为农垦史研究因历史原因而形成的相对封闭性;另一方面,农垦史在内史研究中对科技成就及其历史地位关注不足,在外史研究中与其他学科的互动性有限,不够全面开放。农垦史是正在发生的历史,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其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对新中国农垦史研究的深入和细化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我国农垦事业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垦史研究 综述 新中国
下载PDF
技术引进与中国农业科技的现代化——以近代水稻育种为中心 被引量:4
4
作者 夏如兵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02-108,共7页
技术引进是中国近代水稻育种科技发展的基础。近代水稻育种技术的引进经历了国外水稻品种的直接转移、育种技术转移和本土化三个阶段。技术引进的主要途径为派遣留学生、聘请西方育种学家、引进育种材料以及译介西方农业科技论著等。通... 技术引进是中国近代水稻育种科技发展的基础。近代水稻育种技术的引进经历了国外水稻品种的直接转移、育种技术转移和本土化三个阶段。技术引进的主要途径为派遣留学生、聘请西方育种学家、引进育种材料以及译介西方农业科技论著等。通过技术转移和本土化,近代水稻育种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农业 水稻育种 技术引进 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石榴栽培历史考述 被引量:9
5
作者 夏如兵 徐暄淇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85-97,共13页
石榴具有重要的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是人类最早栽培的果树之一。自汉代传入中国内地,东汉魏晋时期由长安传播到洛阳,进而扩展到河北、山东、湖北、湖南等地,至唐代已遍及南北。石榴引种各地后,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地方品种,并积累了系... 石榴具有重要的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是人类最早栽培的果树之一。自汉代传入中国内地,东汉魏晋时期由长安传播到洛阳,进而扩展到河北、山东、湖北、湖南等地,至唐代已遍及南北。石榴引种各地后,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地方品种,并积累了系统的繁殖、栽培和贮藏技术。古代石榴除栽培以供观赏和鲜食外,还被用作药物、染料、饮料等,得到深入广泛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 栽培 历史
下载PDF
近代中国水稻育种科技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2
6
作者 夏如兵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38,45,共6页
Based on its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the development of breeding technology in contemporary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The first stage goes from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o 1919 when western breeding t... Based on its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the development of breeding technology in contemporary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The first stage goes from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o 1919 when western breeding theories were yet to be publicized in China and the scientific system of breeding were yet to take root.Professional breeding organizations and personnel were yet to be trained and quality rice varieties were yet to be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emporary technology.The second stage lasts from 1919 till 1930 when foreign breeding experts and returned Chinese students helped to introduce advanced breeding theories and technology into China.China’s rice breeding marched forward on a systematic,intentional and procedural track.The third stage goes from 1930 to 1949.In the 1930s,breeding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National Rice and Wheat Reform Institute were set up to indicate that China’s breeding experts had grasped the breed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ontemporary science to enable them carry out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boost the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breeding technology.This stage is the harvest period in China’s contemporary rice breeding with more than 300 quality rice varieties selected and 90% of them were bred between 1930 and 1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育种科技 近代中国 粮食生产 品种改良 绿色革命 水稻生产 水稻产量
下载PDF
中国古代蚕桑业的时空变迁--以蚕书为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夏如兵 童肖 《昆明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41-47,共7页
中国古代蚕桑业和蚕书发展在时空特征上具有一致性。北宋以前蚕书多出自黄河流域,南宋时南方蚕书首超北方,元代前期黄河流域蚕书数量有显著增长,明清时期江浙稳居蚕书出版中心地位。蚕桑业变化轨迹与之类似,宋以前全国蚕桑业中心在黄河... 中国古代蚕桑业和蚕书发展在时空特征上具有一致性。北宋以前蚕书多出自黄河流域,南宋时南方蚕书首超北方,元代前期黄河流域蚕书数量有显著增长,明清时期江浙稳居蚕书出版中心地位。蚕桑业变化轨迹与之类似,宋以前全国蚕桑业中心在黄河流域,南宋时逐步南移,元代前期北方蚕桑业出现短暂复兴,至明清蚕桑业中心则完全移到江南。但二者并非完全同步。乾隆和光绪年间北方蚕书由于政府推广政策驱动兴盛,而北方蚕桑生产依然困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蚕桑业 发展变迁 蚕书 蚕桑文献 编著出版
下载PDF
以杨开渠为中心的水稻科学家学术谱系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昕升 夏如兵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5-270,共6页
1936年杨开渠创建四川大学农学院稻作研究室,1988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研究所,历经杨开渠、李实贲和周开达等前辈的共同奋斗与发展,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稻专业研究机构与人才培养单位。杨开渠在水稻科学家学术谱系中作为第一代的开创者,... 1936年杨开渠创建四川大学农学院稻作研究室,1988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研究所,历经杨开渠、李实贲和周开达等前辈的共同奋斗与发展,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稻专业研究机构与人才培养单位。杨开渠在水稻科学家学术谱系中作为第一代的开创者,开创了自己一脉的学术谱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传统、学术理论、学术风格等,并且被代代传承下去。杨开渠在学术传承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直接或间接的学生众多,可谓桃李满天下,影响非常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开渠 水稻 水稻科学家 学术谱系
下载PDF
以杨守仁先生为核心水稻科学家学术谱系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昕升 夏如兵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1-16,共6页
科学家学术谱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通过传承学术内容和学术精神,培养新一代一流人才群体,培养出一批一流人才,而不仅是一个领军人物。改变过去一流人才偶然或零星出现,而且常常后继无人的局面,可使一流人才的培养和形成由偶然变成必... 科学家学术谱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通过传承学术内容和学术精神,培养新一代一流人才群体,培养出一批一流人才,而不仅是一个领军人物。改变过去一流人才偶然或零星出现,而且常常后继无人的局面,可使一流人才的培养和形成由偶然变成必然。1952年杨守仁先生创建沈阳农业大学稻作研究室,较早地建立了国家超级稻育种科技创新团队,逐渐成为中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稻作科学研究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杨守仁先生在水稻科学家学术谱系中作为第一代的传承者,在学术传承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在以杨守仁先生为中心的水稻科学家学术谱系中具有开创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守仁先生 水稻 水稻学家 学术谱系 沈阳农业大学
下载PDF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芳芳 李思 +1 位作者 王言 夏如兵 《科技创业月刊》 2010年第6期135-136,共2页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前我国为建设新农村、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文章着眼于分析徐州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大学生"村官"政策有效实施的对策,为今后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前我国为建设新农村、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文章着眼于分析徐州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大学生"村官"政策有效实施的对策,为今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江苏省徐州市 现状调查
下载PDF
试论明清小冰期黄河水患增多的原因——基于气候变化的视角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威 夏如兵 《西部学刊》 2019年第5期42-45,共4页
历史上黄河流域受水土流失的影响曾发生诸多水患,尤其在明清时期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明清时期是历史气候上的一个小冰期,在小冰期寒冷气候的影响下,黄河流域凌汛现象增多,汛期延长;薪炭需求量增加,滥砍滥伐现象严重,农业生态环境... 历史上黄河流域受水土流失的影响曾发生诸多水患,尤其在明清时期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明清时期是历史气候上的一个小冰期,在小冰期寒冷气候的影响下,黄河流域凌汛现象增多,汛期延长;薪炭需求量增加,滥砍滥伐现象严重,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寒冷的气候使得植被的恢复能力下降,气候的不稳定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引发极端雨涝天气的增多,使得这一时期黄河出现水患的次数较之前大幅度增加,甚至超过了夏朝至元末历代有统计以来之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黄河水患 小冰期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农学家群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童肖 夏如兵 《农业考古》 2018年第3期217-225,共9页
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汇集了一批优秀的农学家,他们在作物品种选育、病虫害研究、畜牧兽医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大创立起国内领先乃至国际一流的农业学科,对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科研人才的培养起了重... 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汇集了一批优秀的农学家,他们在作物品种选育、病虫害研究、畜牧兽医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大创立起国内领先乃至国际一流的农业学科,对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科研人才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农学家群体为样本,对其年龄、籍贯、学科分布、留学状况进行计量分析。中大农学家群体主要来自于江浙及沿海城市,学科分布广泛且研究成果丰硕。其中90%以上具有留学经历,主要留学国家包括日本、美国及欧洲国家,求学专业和高校基本与于各国农业科技和农业教育的发展水平相关。受益于中大对师资引进的重视,农学家群体不断壮大,25~44岁的青壮年教师构成了这一群体的主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国立中央大学 农学家群体 特征分析
下载PDF
近代学制演变下中国生物学教育的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逸伦 夏如兵 《昆明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27-132,共6页
晚清庚子国变后,民族危机的加剧和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使国人深刻地认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中国开始进行学制上的变革以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三次重大的学制变革在教学内容、教学层次、教学方法等方面推动了我国近代生物学教育的发展.... 晚清庚子国变后,民族危机的加剧和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使国人深刻地认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中国开始进行学制上的变革以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三次重大的学制变革在教学内容、教学层次、教学方法等方面推动了我国近代生物学教育的发展.壬寅、癸卯学制下我国近代教育体制初具雏形,生物学教育初见端倪;壬子、癸丑学制下我国生物学教育曲折发展,逐渐走向正轨;壬戌学制下各大学普遍设立生物学系,推动了我国近代生物学高等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寅、癸卯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 壬戌学制 生物学教育
下载PDF
金陵大学农学院与中央农业实验所合作及影响研究
14
作者 张木子 夏如兵 《古今农业》 2022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成立于1930年的金陵大学农学院是中国近代最有成效的农业高等教育基地之一。1932年成立的中央农业实验所是国民政府实业部主办的主管全国农业技术改进的中央级农业科学研究机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双方在中国农业人才培养、科学研... 成立于1930年的金陵大学农学院是中国近代最有成效的农业高等教育基地之一。1932年成立的中央农业实验所是国民政府实业部主办的主管全国农业技术改进的中央级农业科学研究机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双方在中国农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中外交流、经济调查、农业推广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提供了近代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的范本,开创了校所合作进行农学研究的新方式,共同促进了中国近代农业和农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大学农学院 中央农业实验所 校所合作 近代农业
下载PDF
中国农业物种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夏如兵 童肖 王思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81,共7页
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农业物种遗产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资源。当前,农业物种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还存在价值认识、管理体制、保护方式和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不足。应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机制,... 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农业物种遗产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资源。当前,农业物种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还存在价值认识、管理体制、保护方式和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不足。应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机制,贯彻整体保护、活态保护原则,维护农民权益,引导农民自发保护传统物种,并加强多学科合作,在保护的前提下促进传统物种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物种遗产 地方品种 农业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中国蚕桑业中心转移 被引量:3
16
作者 夏如兵 严火其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5,共7页
历史时期中国蚕桑业中心发生过明显的转移。元代以前黄河流域的蚕桑业虽迭经兴衰,但始终居于中心地位,元代中后期中国蚕桑业中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江南地区。气候变化是导致蚕桑业变迁和中心转移的直接因素。气候的转折期和冷期蚕桑灾害... 历史时期中国蚕桑业中心发生过明显的转移。元代以前黄河流域的蚕桑业虽迭经兴衰,但始终居于中心地位,元代中后期中国蚕桑业中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江南地区。气候变化是导致蚕桑业变迁和中心转移的直接因素。气候的转折期和冷期蚕桑灾害的发生剧烈而频繁,冷期的持续低温显著抑制蚕桑生产。因此历史气候的冷暖变化节律与黄河流域蚕桑业变迁高度一致,即暖期兴盛、冷期衰落。元代中后期中国气候由温暖急剧转冷,蚕桑灾害空前剧烈,随后进入长达6个世纪的明清小冰期,终使中国蚕桑业中心完成了南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业 气候变化 中心转移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周尧昆虫学学术谱系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如兵 刘倩文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44,共10页
作为中国早期昆虫学家,周尧投身昆虫学事业,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突出成就。他执教达70年之久,为国家培养了三代昆虫学人才,形成了脉络清晰、风格鲜明的学术谱系。他的弟子们传承了他开创的事业,也将他的思想与精神传递给后代。从学术谱系... 作为中国早期昆虫学家,周尧投身昆虫学事业,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突出成就。他执教达70年之久,为国家培养了三代昆虫学人才,形成了脉络清晰、风格鲜明的学术谱系。他的弟子们传承了他开创的事业,也将他的思想与精神传递给后代。从学术谱系的角度分析老一辈科学家的学术传承与影响,对于认识他们的学术地位、总结学科发展规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尧 昆虫学 学术谱系 师承关系
原文传递
气候剧变与元代黄河流域蚕桑业的兴衰 被引量:3
18
作者 夏如兵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5-116,共12页
元代黄河流域的蚕桑业发生了前盛后衰的显著变化,元代前期蚕桑业发展迅速,中后期急剧衰退。造成这一转折的主要原因并非棉花推广的取代,气候变化是关键的影响因素。元代前期气候温暖,中后期发生突变,从此进入近600年的寒冷期。在气候剧... 元代黄河流域的蚕桑业发生了前盛后衰的显著变化,元代前期蚕桑业发展迅速,中后期急剧衰退。造成这一转折的主要原因并非棉花推广的取代,气候变化是关键的影响因素。元代前期气候温暖,中后期发生突变,从此进入近600年的寒冷期。在气候剧变的影响下,空前剧烈的灾害严重破坏了黄河流域的蚕桑业,持续寒冷的气候显著降低蚕桑生产的效益。二者的交互作用导致元代黄河流域的蚕桑业由盛转衰,并由此彻底失去中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蚕桑业 气候变化 黄河流域 经济史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水稻品种改良的作用与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夏如兵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44,共13页
近代水稻品种改良对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良种在水稻产区的推广增加了水稻单产和总产,改善了品质,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对水稻种植制度和分布区域产生了一定影响。1941至1946年四川等12省因推广水稻良种共约增... 近代水稻品种改良对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良种在水稻产区的推广增加了水稻单产和总产,改善了品质,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对水稻种植制度和分布区域产生了一定影响。1941至1946年四川等12省因推广水稻良种共约增产稻谷1300多万担。其次,良种推广推动了区域农业开发,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后方各省的农业开发。再次,近代的水稻品种改良对现代水稻育种科技和水稻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水稻良种在1950年以后的水稻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利用近代良种作为育种亲源育成的品种在50年代以后的水稻生产上亦占有很高的比例。此外,近代各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出一批水稻育种人才,他们成为50年代以后中国水稻育种的中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改良 育种技术 产量 区域开发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山西地区的水稻种植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如兵 王威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82,共11页
通过对地方志等历史文献的系统梳理,发现明清时期山西水稻分布范围有一定的扩展,除中部汾河谷地外,北部大同府、东南潞安府及辽、沁直隶州也有种稻的记载。明清山西水稻生产的两个高峰期出现在明成化至万历前期和清康乾时期。受水利等... 通过对地方志等历史文献的系统梳理,发现明清时期山西水稻分布范围有一定的扩展,除中部汾河谷地外,北部大同府、东南潞安府及辽、沁直隶州也有种稻的记载。明清山西水稻生产的两个高峰期出现在明成化至万历前期和清康乾时期。受水利等条件的制约,明清时期山西水稻种植面积普遍较小,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水稻产区;水稻种植的推广多得益于地方官员的倡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稻作史 水利开发 明清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