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司匹林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对宫腔粘连电切术后粘连恢复情况及子宫内膜血流的影响
1
作者 杜鹏 谢燕兰 夏小璐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0期52-56,共5页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对宫腔粘连电切术后粘连恢复情况及子宫内膜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中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对宫腔粘连电切术后粘连恢复情况及子宫内膜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中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均由同一组医生行电切术,术后向对照组宫腔注射交联透明质酸钠,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统计两组术后宫腔粘连恢复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变化、血流情况、月经周期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在宫腔粘连的恢复方面,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为(6.82±1.08)mm,厚于对照组的(5.56±1.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流阻力指数(RI)和血管搏动指数(PI)均减小,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改善方面,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高于对照组的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有助于宫腔粘连电切术后患者的宫腔粘连恢复,同时还可以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改善局部血流,促进月经周期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透明质酸钠 宫腔粘连电切术 粘连恢复
下载PDF
降雄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丘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夏小璐 蒋惠萍 +3 位作者 马从顺 舒禄云 李红 郭遂群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降雄治疗对血清游离睾酮指数水平异常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丘颗粒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不孕患者90例,分为3组,对照组:游离睾酮指数升高的PCOS患者,不作任何处理;观察组:游离睾酮... 目的探讨降雄治疗对血清游离睾酮指数水平异常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丘颗粒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不孕患者90例,分为3组,对照组:游离睾酮指数升高的PCOS患者,不作任何处理;观察组:游离睾酮指数升高的PCOS患者,经降雄治疗(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正常对照组:正常卵巢反应的不孕患者。所有患者经超促排卵治疗后,进行体外受精。经手术获取卵丘颗粒细胞之后,采用流式细胞法分析卵丘颗粒细胞凋亡情况,采用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CHOP蛋白、凋亡调控蛋白Bcl-2和Caspase-3在卵丘颗粒细胞表达情况,对比各组间卵丘颗粒细胞凋亡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游离睾酮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观察组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Caspase-3、CHOP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Bcl-2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经过降雄治疗后,降低了PCOS患者卵丘颗粒细胞的凋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游离睾酮指数 颗粒细胞 CASPASE-3 BCL-2 CHOP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组织诱捕受体3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秦燕萍 夏小璐 杜鹏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9期134-137,共4页
目的浅析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癌组织诱捕受体3(DcR3)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2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SP)分别就正常宫颈... 目的浅析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癌组织诱捕受体3(DcR3)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2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SP)分别就正常宫颈样本(NCE组40例)、宫颈癌样本(CSES组40例)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样本(CIN组40例)行HR-HPV及DcR3检测比对,设计合成靶向HR-HPV16 E7基因的siRNA及其阴性对照,采用脂质体法转染SiHa细胞,以蛋白质印迹法(WB)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HR-HPV16 E7基因沉默对DcR3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行细胞增殖情况检测。结果NCE组、CSES组及CIN组DcR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50.00%及80.00%;HR-HPV16/18阳性率分别为7.50%、57.50%及97.50%;两项指标表达均呈递增趋势。HR-HPV16/18感染检出阳性34例,DcR3表达阳性检出率82.35%(28/34);HR-HPV16/18感染检出阴性6例,DcR3表达阳性检出率33.33%(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HR-HPV基因沉默后,DcR3在蛋白及mRNA表达上均下降,细胞增殖受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呈DcR3高表达状态,与HR-HPV感染具备相关性,DcR3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经由siRNA技术使HR-HPV基因沉默,DcR3表达下调,抑制宫颈癌患者SiHa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 感染 宫颈癌组织诱捕受体3 相关性
下载PDF
HPV52型E6和E7基因突变位点分布及与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3
4
作者 秦燕萍 夏小璐 杨丽芳 《中国病案》 2020年第5期83-86,共4页
目的探究HPV52型E6和E7基因突变位点分布情况,分析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同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某院2018年1月8日-2019年11月8日宫颈细胞检测的240例标本作为研究样本,对人乳头瘤病毒52型E6以及E7基因进行聚合酶联反应扩增。对扩... 目的探究HPV52型E6和E7基因突变位点分布情况,分析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同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某院2018年1月8日-2019年11月8日宫颈细胞检测的240例标本作为研究样本,对人乳头瘤病毒52型E6以及E7基因进行聚合酶联反应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碱基序列以及蛋白序列检测,了解其基因突变位点分布情况。结果有208例经扩增后出现人乳头瘤病毒52型E6以及E7基因序列,并且E6基因存在16种突变位点,E7基因存在17种突变位点。不同突变位点在突变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样本中人乳头瘤病毒52型E6基因突变率明显低于正常样本(P<0.05);Ⅰ+型样本中人乳头瘤病毒52型E7基因突变率同样低于正常样本,但2者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乳头瘤病毒52型E6基因突变率低于正常样本,当E6基因发生突变时可能会降低人乳头瘤病毒致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病变 宫颈癌 基因突变 人乳头瘤病毒 位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