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浅部储层沉积微相与地球物理参数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夏庆龙 赵志超 赵宪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53,i001-i002,共5页
渤海浅层油气田以上第三系明化镇组下段河流相地层为主 ,沉积环境横向变化剧烈 ,储层横向预测难度大 ,文章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两个有代表性的渤海浅层油气田的 4 0多口钻井的测井和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 ,建立了研究区河流相... 渤海浅层油气田以上第三系明化镇组下段河流相地层为主 ,沉积环境横向变化剧烈 ,储层横向预测难度大 ,文章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两个有代表性的渤海浅层油气田的 4 0多口钻井的测井和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 ,建立了研究区河流相的沉积体系 ,划分了沉积微相的类型 ,确立了主要沉积微相的地质相、测井相及地震相特征和识别标志 ;在精细划分沉积相的基础上 ,研究了主要河流沉积微相类型与地层速度密度和波阻抗的关系。研究发现 ,本区沉积微相对某些地球物理参数有明显控制作用 ,统计拟合的主要沉积微相和速度密度及波阻抗随深度的变化曲线符合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 ,文章给出了相应的数学表达式 ;本区 85 %的油气储层为边滩砂体 ,在明化镇组下段的不同深度上边滩的波阻抗和密度与其他微相有明显差别 ,故利用这一规律对地震反演的波阻抗或密度资料做进一步处理 ,可将边滩砂体单一提取出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沉积微相 地球物理参数 储集层 声阻抗 地震解释
下载PDF
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油气田成藏地质条件的差异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潍莲 刘震 +2 位作者 刘俊榜 夏庆龙 周心怀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4-670,共7页
在油气藏特征、油气来源、输导体系等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JZ20-2凝析气田、JZ25-1S油气田、SZ36-1油田3个大中型油气田成藏模式的差异性。JZ20-2为单向双源成藏模式,以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三段区域超... 在油气藏特征、油气来源、输导体系等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JZ20-2凝析气田、JZ25-1S油气田、SZ36-1油田3个大中型油气田成藏模式的差异性。JZ20-2为单向双源成藏模式,以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三段区域超压盖层分隔,上部东营组正常地层压力油藏为辽中北洼东营组三段烃源岩排出的油气沿东营组二段三角洲砂体运聚而成,下部沙河街组及潜山超压凝析气藏则是由辽中北洼沙河街组烃源岩释放出的超压凝析油气沿不整合运聚而成。JZ25-1S为双向油源混合型成藏模式,辽西凹陷的油气沿西侧辽西1号、辽西2号边界断层垂向运移到辽西低凸起,同时辽中凹陷油气沿东斜坡不整合、砂体侧向运移,最终两个方向油气在JZ25-1S构造沙河街组二段砂体或太古界潜山储集体混合聚集成藏。SZ36-1为单向油源成藏模式,辽中南洼的油气沿油源断层-三角洲砂体大规模、长距离运移至SZ36-1构造东营组二段砂体中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输导体系 油气成藏模式 油气藏特征 辽西低凸起 辽东湾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部油气门限控藏研究与有利成藏区预测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庞雄奇 朱伟林 +3 位作者 吕修祥 夏庆龙 潘志鸿 庞莹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18,共18页
经典油气地质理论在指导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油气藏发现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基于逻辑判断和定性分析的传统研究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复杂地质条件下油气精细勘探的需要。为此,在渤海湾盆东部海... 经典油气地质理论在指导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油气藏发现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基于逻辑判断和定性分析的传统研究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复杂地质条件下油气精细勘探的需要。为此,在渤海湾盆东部海域地层发育与岩相展布、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油气生成与资源评价等油气成藏条件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油气门限及其控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烃源灶(S)、储层相(D)、封盖层(C)、低势区(P)等既能客观描述又能定量表征,这4类功能要素控制着渤海湾盆地东部海域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低势区主要表现为低位能的构造隆起(P1=M)、低压能的断裂带(P2=F)、低界面能的相对高孔渗岩体(P3=L)。每一类功能要素都表现出确定的控藏边界、范围、概率,97%的油气藏分布在两倍烃源灶排烃半径范围内,96.5%的油气藏分布在颗粒不粗也不细(0.1 mm<D<0.5 mm)的优相地层中,100%的油气藏分布在盖层厚度介于15~600 m的地层之下,90%以上的油气藏分布在古隆起坡脚之上的构造高部位,95%以上的油气藏分布在距断裂带3km范围内,93%的油气藏分布在界面势能指数小于0.5的砂体中。通过综合分析,建立了功能要素组合控藏模式(T-CDPS),并预测出渤海湾盆地东部8套目的层在主要成藏期(T)形成了290个有利成藏目标区,其中构造类油气藏潜在目标区173个,岩性类油气藏潜在目标区94个,潜山类油气藏有利目标区23个。已发现的115个油气田中有108个落入四大功能要素叠合最有利成藏区,回放检验吻合率94%;通过预测成果指导部署探井106口,发现41个含油气构造带,增加三级储量8.6×108t,探井成功率提高20%,反映理论模型可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油气藏 油气分布门限 功能要素组合 有利成藏区带预测
下载PDF
辽东湾凝析气田超压成因及侧向传递机制初探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潍莲 刘震 +1 位作者 夏庆龙 周心怀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7-388,共12页
位于辽东湾西部低凸起北端的JZ20-2超压凝析气田,离供烃中心较远,压力系数却达到1.56~1.7,这在我国东部裂谷盆地比较少见。经过综合分析,作者认为JZ20-2凝析气田异常高压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特殊地质背景紧密相关,辽中凹陷沙河街组三段超... 位于辽东湾西部低凸起北端的JZ20-2超压凝析气田,离供烃中心较远,压力系数却达到1.56~1.7,这在我国东部裂谷盆地比较少见。经过综合分析,作者认为JZ20-2凝析气田异常高压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特殊地质背景紧密相关,辽中凹陷沙河街组三段超压凝析油气沿不整合面、砂体输导通道向辽东湾西部低凸起的运移、充注和能量的侧向传递是JZ20-2凝析气田异常高压形成的根本原因,而上覆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三段巨厚的强超压泥岩封盖和辽西3号边界断层侧向遮挡共同构成的优越封闭环境是超压保存的必要条件。本文分析了该气田超压特征及其远距离超压侧向传递的成因机制,不仅有助于揭示辽东湾西部低凸起超压流体运移聚集的规律和成藏作用,而且可能提供了一个超压远距离侧向传递的典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Z20-2凝析气田 超压成因 超压传递 辽东湾西部低凸起
下载PDF
多分量地震勘探在渤海海域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田立新 夏庆龙 +3 位作者 刘春成 沈章洪 明君 周东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8-83,共6页
为解决气层地震成像模糊的问题,进行了我国首次海上三维多分量地震勘探。野外采集分64个线束进行滚动施工,每个线束采集2条平行于电缆方向的二维测线和19条垂直于电缆方向的三维测线,在现场处理得到的二维测线上,模糊带内转换波的成像... 为解决气层地震成像模糊的问题,进行了我国首次海上三维多分量地震勘探。野外采集分64个线束进行滚动施工,每个线束采集2条平行于电缆方向的二维测线和19条垂直于电缆方向的三维测线,在现场处理得到的二维测线上,模糊带内转换波的成像很好。室内资料处理时先处理纵波资料,再在此基础上处理转换波资料。由于转换波与纵波勘探的原理不同,转换波资料的处理有一些特点:共转换点的概念、水平分量的极化、Inline分量和Crossline分量的旋转、动静校正、转换波的三维DMO。分析了造成转换波三维叠加后频率下降的原因,并对转换波资料的解释做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层模糊带 多分量地震勘探 转换波 CCP
下载PDF
渤海海域渤中凹陷源控油气作用及有利勘探区域预测 被引量:23
6
作者 夏庆龙 庞雄奇 +1 位作者 姜福杰 马行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8-404,411,共8页
根据"源控论"的地质思想,通过对中国东部盆地烃源岩与油气藏分布特征的地质统计,提出了油气分布门限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油气成藏概率、储量分布概率和最大油藏规模的相关概念,采用地质统计、回归判别的方法,建立了多... 根据"源控论"的地质思想,通过对中国东部盆地烃源岩与油气藏分布特征的地质统计,提出了油气分布门限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油气成藏概率、储量分布概率和最大油藏规模的相关概念,采用地质统计、回归判别的方法,建立了多元非线性数学模型。结合排烃门限、成藏门限和分布门限对渤海海域渤中凹陷的油气分布进行了综合预测,结果表明,石臼坨成藏体系和渤东成藏体系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在排烃边界范围附近、成藏概率大于80%的圈闭将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门限 成藏门限 分布门限 源控论 烃源岩 渤中凹陷 渤海海域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BZ35/36构造高硫原油特征及运聚方向 被引量:7
7
作者 傅强 刘彬彬 +4 位作者 夏庆龙 周东红 付晓伟 郭涛 马文睿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6,共10页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BZ36构造沙河街组、东营组及BZ35构造东营组产出中—重质高硫原油,其物理性质及地球化学特征与黄河口凹陷其他构造所产原油有显著差别。通过姥/植比、伽马蜡烷、C24Te/C26TT、C2920S/(20S+20R)、C29ββ/(ββ+αα...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BZ36构造沙河街组、东营组及BZ35构造东营组产出中—重质高硫原油,其物理性质及地球化学特征与黄河口凹陷其他构造所产原油有显著差别。通过姥/植比、伽马蜡烷、C24Te/C26TT、C2920S/(20S+20R)、C29ββ/(ββ+αα)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对比分析,认为上述2个构造所产高硫原油与紧邻黄河口凹陷东部的庙西凹陷高硫低熟原油具有亲缘性。庙西凹陷的高硫低熟原油由NE向SW方向充注,黄河口凹陷的低硫成熟原油则向相反方向充注,由于2个凹陷均有较强的生烃潜力,处于2个凹陷油气充注路径上的BZ36、BZ35构造聚集了来自黄河口凹陷与庙西凹陷烃源岩生成的原油。通过与同类型高硫原油的类比,初步认为该类型高硫低熟原油的母岩形成于干旱强还原及生物繁茂的盐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原油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气充注 油源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辽东湾JZS油气田西侧边界断层输导性能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潍莲 刘震 +3 位作者 代春萌 刘俊榜 夏庆龙 周心怀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2-298,共7页
JZS油气田位于辽东湾辽西低凸起中北段,其西侧边界辽西1号、辽西2号断层输导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辽西凹陷的油气能否运移到辽西低凸起,这对认识该区油气成藏及勘探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JZS构造的单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断层活动性分析... JZS油气田位于辽东湾辽西低凸起中北段,其西侧边界辽西1号、辽西2号断层输导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辽西凹陷的油气能否运移到辽西低凸起,这对认识该区油气成藏及勘探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JZS构造的单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断层活动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泥岩涂抹因子和断面正压力分析方法,对辽西1号、辽西2号断层在JZS油气田成藏期的侧向和垂向封闭性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JZS油气田成藏期即东一段沉积末期,辽西1号、辽西2号断层在沙河街组三段侧向开启,在1 800 m以上垂向开启,断层具备良好的输导性能,能够将辽西凹陷的油气垂向运移到辽西低凸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JZS油气田 断层 输导性能 油气成藏
下载PDF
渤中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相对高孔渗储层成因分析——以QHD35-2-1井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傅强 夏庆龙 +4 位作者 周心怀 王根照 李建平 王清斌 吕苗苗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21-224,236,共5页
渤中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砂岩具有粒度细(粉砂)、成岩演化程度高、埋藏深(大于3 000m)、物性差的特征,是否发育相对高孔渗储层是制约该地区深层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根据渤中凹陷QHD35-2-1井的测井、取心及测试资料,研究了深层砂岩的成... 渤中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砂岩具有粒度细(粉砂)、成岩演化程度高、埋藏深(大于3 000m)、物性差的特征,是否发育相对高孔渗储层是制约该地区深层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根据渤中凹陷QHD35-2-1井的测井、取心及测试资料,研究了深层砂岩的成岩机制和高孔渗储层的成因,结果表明:渤中凹陷深层古近系沙河街组砂岩处于中成岩期—晚成岩期,砂岩粒度细,咸水低温钙质沉淀胶结,这些因素对深部储层孔渗的发育与保存不利;高温及高异常压力的存在,使得粉砂岩储层中矿物成分大量溶蚀,形成了受异常压力保护的原生粒间孔隙,以及长石、碳酸盐岩胶结物与岩屑等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从而构成了深埋条件下的相对高孔渗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凹陷 沙河街组 相对高孔渗储层 成因分析 QHD35-2-1井
下载PDF
薄层时移地震差异波形成因类型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震 王大伟 +2 位作者 赵伟 夏庆龙 李丽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0-295,共6页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油层纵波速度和密度的变化,导致开发前、后的地震反射波层间时差、波形和振幅发生变化,产生时移地震响应。本文以时移地震的差异波形特征作为切入点,分析时移地震资料波形特征与油层速度变化的关系,得出以下认识:...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油层纵波速度和密度的变化,导致开发前、后的地震反射波层间时差、波形和振幅发生变化,产生时移地震响应。本文以时移地震的差异波形特征作为切入点,分析时移地震资料波形特征与油层速度变化的关系,得出以下认识:①薄油层差异波形的形态与围岩和砂岩的原始速度大小没有关系,只与砂岩油层的速度变化有关。薄油层的速度变化导致的差异波形具有规律性,即增速产生正波形,减速产生负波形;②实际研究中,在其他研究手段的基础上,利用差异波形可以直接定性解释油层速度的变化,即利用正波形判断油层速度增加,利用负波形判断油层速度减小。渤海油区的SZ36-1油田井孔开发动态资料证实,利用差异波形可以直接定性解释油层速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移地震 薄油层 差异波形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沙三中烃源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1
作者 郭涛 傅强 +1 位作者 夏庆龙 李建平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8-701,共4页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沙三中沉积期属于高古生产力的半咸水湖盆,生物繁盛,泥岩中有机质丰富。通过泥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测试结果统计分析,表明黄河口凹陷沙三中泥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为2.28%,生烃潜力平均为1...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沙三中沉积期属于高古生产力的半咸水湖盆,生物繁盛,泥岩中有机质丰富。通过泥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测试结果统计分析,表明黄河口凹陷沙三中泥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为2.28%,生烃潜力平均为12.24 mg.g-1;有机质类型属于Ⅱ1—Ⅱ2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属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的富烃源岩。有机碳和Ro等值线分布图表明该凹陷西次洼有2个成熟的生烃中心,东次洼有一个成熟的生烃中心,西次洼比东次洼烃源岩分布更广,演化程度更高,显示西次洼具有更高的油气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沙三中 古环境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东营组沉积层序格架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10
12
作者 傅强 付晓伟 +2 位作者 夏庆龙 周东红 李建平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0-295,共6页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在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中识别出了5个三级层序界面,将东营组划分为SQ1、SQ2、SQ3、SQ4等4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东一段、东二上亚段、东二下亚段和东三段。探讨了东营组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在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中识别出了5个三级层序界面,将东营组划分为SQ1、SQ2、SQ3、SQ4等4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东一段、东二上亚段、东二下亚段和东三段。探讨了东营组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认为SQ4层序主要受构造控制,湖盆边缘富砂,为东营组最有利勘探层位;SQ3层序受气候及湖侵影响,主要为泥质沉积,为区域盖层及烃源岩层之一;SQ1和SQ2层序主要受陆源物质供给影响,发育三角洲相砂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富集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东营组 层序格架 控制因素 油气聚集
下载PDF
地貌演化、源-汇过程与盆地分析 被引量:169
13
作者 林畅松 夏庆龙 +1 位作者 施和生 周心怀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0,共12页
地球表面的地貌演化和源-汇系统的研究是当前地球科学领域颇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围绕这些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多学科的广泛交叉和合作,对沉积盆地的深入研究和发展趋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盆地整体地貌的演化是盆地地球动力学背景演化的直接... 地球表面的地貌演化和源-汇系统的研究是当前地球科学领域颇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围绕这些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多学科的广泛交叉和合作,对沉积盆地的深入研究和发展趋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盆地整体地貌的演化是盆地地球动力学背景演化的直接响应。盆地内的隆-坳格局、古隆起-古斜坡地貌、同沉积构造活动形成的构造古地貌等,是盆地古地貌研究的重要内容。从陆到洋的源-汇系统由物源区、冲积-滨海平原、浅海陆架、大陆斜坡及深海等多个区域性的地貌带所组成。物源的性质与母岩组成、构造及气候作用密切相关,揭示塑造山地地貌和产生物源的构造作用和气候变量是一项长期探索的课题。陆架斜坡至深海区是从陆到洋的源-汇系统的最终沉积区,其研究长期受到高度关注。大型内陆湖盆存在的源-汇系统,包括物源区、冲积平原、滨-浅湖、最后为深湖的多级地貌单元。构造活动的内陆碎屑湖盆中以近且多方向物源、构造差异活动明显、汇水盆地小、沉积物类型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等为特征。依据物源区、沟谷(水道)及沉积体系类型划分的源-汇体系类型的研究,包括盆内古隆起形成的局部的源-汇过程,对盆地的沉积充填过程和沉积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的地震地貌或地震沉积学分析,为地下沉积体系的沉积地貌和沉积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最重要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地貌 隆坳格局 构造古地貌 陆-洋源-汇系统 陆-湖盆源汇系统 地震-沉积地貌
下载PDF
陆相油藏中砂泥岩互层时移地震遮掩效应及其对时移地震资料解释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大伟 刘震 +1 位作者 赵伟 夏庆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5-640,共6页
从差异波形特征的角度出发,分析时移地震差异波形特征与砂泥岩互层油藏中油层速度变化的关系。通过建立由5层地层组成的楔形地质模型,运用褶积公式及时移地震求差公式,得到泥岩速度为2 400 m/s和砂岩速度为2 700m/s条件下,互层中砂岩速... 从差异波形特征的角度出发,分析时移地震差异波形特征与砂泥岩互层油藏中油层速度变化的关系。通过建立由5层地层组成的楔形地质模型,运用褶积公式及时移地震求差公式,得到泥岩速度为2 400 m/s和砂岩速度为2 700m/s条件下,互层中砂岩速度变化±150 m/s的时移地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砂泥岩互层的差异波形是一个多峰复合波,泥岩夹层的厚度是决定差异波形特征的一个主要因素,并且存在一个临界值,即四分之一主波长;如果泥岩夹层的厚度小于这一临界值,就会发生遮掩效应,即顶部油层的时移地震响应可以掩盖中、下部油层的时移地震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移地震波形 砂泥岩互层 遮掩效应
下载PDF
渤海油田近10年地质认识创新与油气勘探发现 被引量:50
15
作者 夏庆龙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共9页
近10年渤海油田在潜山、中深层、岩性油气藏及天然气领域的勘探实践证实,地质新认识为油气勘探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部署。其中,源-汇时空耦合控砂原理的提出使得渤海海域古近系富砂沉积体系预测成功率由40%提高到80%,大大提高了中... 近10年渤海油田在潜山、中深层、岩性油气藏及天然气领域的勘探实践证实,地质新认识为油气勘探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部署。其中,源-汇时空耦合控砂原理的提出使得渤海海域古近系富砂沉积体系预测成功率由40%提高到80%,大大提高了中深层勘探成功率;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现证实了浅水湖盆中心优质储层的发育,指导了凹陷区浅层油气勘探;走滑转换带增压区为中深层大中型油气藏提供了良好保存条件,围绕郯庐断裂带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脊-断-砂耦合控制了凸起浅层油气运移路径和汇聚,使得石臼坨凸起浅层岩性-构造油气藏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混合沉积的存在有效改善了中深层储层物性条件,在秦南凹陷陡坡带发现了亿吨级油田;花岗岩潜山"似层状"油藏模式的提出为中国最大中生界花岗岩潜山油藏评价提供了依据,落实了蓬莱9-1花岗岩潜山油藏的整体储量规模。这些地质新认识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油气勘探理论,指导了渤海油田"十一五"以来油气勘探持续发现,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源-汇耦合控砂 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 走滑转换带 脊-断-砂耦合控藏 混合沉积 花岗岩潜山油藏模式 油气勘探发现
下载PDF
渤海蓬莱9-1大型复合油田地质特征与发现意义 被引量:41
16
作者 夏庆龙 周心怀 +2 位作者 王昕 刘朋波 官大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2期15-23,共9页
蓬莱9-1油田是在渤海海域发现的大型复合油田,其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2.28×108 m3,创造了近10年来中国单构造的勘探发现之最。油藏分布于新近纪碎屑岩和中生代侵入花岗岩,呈现埋深浅、油质稠、储量规模大的显著特点,生储盖组合匹配良... 蓬莱9-1油田是在渤海海域发现的大型复合油田,其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2.28×108 m3,创造了近10年来中国单构造的勘探发现之最。油藏分布于新近纪碎屑岩和中生代侵入花岗岩,呈现埋深浅、油质稠、储量规模大的显著特点,生储盖组合匹配良好,复合整装成藏。其中位于潜山鞍部的花岗岩油藏约占储量的80%,受储集条件控制,风化花岗岩上部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储层物性好,横向分布相对稳定,造就了"似层状"油藏模式;风化花岗岩中下部孔隙-裂缝型、裂缝型储层物性相对较差,横向非均质性强,为岩性油藏模式。该油田的发现开辟了潜山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明确了渤东凹陷南段和边缘性庙西北洼沙河街组的油源贡献,揭示了长期活动断裂-潜山风化壳输导体系对油气富集的重要性,对类似蓬莱9-1油田的勘探,特别是中生代花岗岩潜山的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蓬莱9-1油田 中生代侵入花岗岩 潜山“似层状”油藏模式 输导体系
下载PDF
渤海海域复杂断裂带地质认识创新与油气重大发现 被引量:23
17
作者 夏庆龙 徐长贵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22-33,共12页
渤海湾盆地海域在基础地质特征上与周围陆上坳陷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最为典型的差异是其发育复杂的伸展与走滑断裂系统。这一复杂断裂系统主要受控于NE向郯庐断裂带和NW向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具有伸展-走滑双动力成因机制,在其构造形态... 渤海湾盆地海域在基础地质特征上与周围陆上坳陷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最为典型的差异是其发育复杂的伸展与走滑断裂系统。这一复杂断裂系统主要受控于NE向郯庐断裂带和NW向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具有伸展-走滑双动力成因机制,在其构造形态和发育演化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平面和纵向差异性。断裂系统的复杂性与差异性直接影响了区内油气聚集规律。"十一五"(2006—2010年)以来,针对渤海海域复杂断裂带的系统化持续研究获得了诸多创新性地质认识,诸如增压型走滑转换带控圈;断裂带活动性控制油气的主要富集层位;断裂带内"源-汇体系"控制优质储层;复杂断裂带晚期活动控制浅层优质储-盖组合;走滑调节断层控制油气运移等认识。这些认识直接指导了渤海油田多个大中型油气田的发现,同时也被勘探实践证实其实用性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复杂断裂带 源-汇体系 走滑转换带 成藏
下载PDF
刊首语
18
作者 夏庆龙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I0001-I0002,共2页
渤海油田历经40多年的艰苦创业,由弱到强,不断壮大,油气产量持续稳步增长,2010年已建成3000万吨级大油田,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数十年来,渤海油田在被称作“打碎了的金盘子”的渤海湾经过潜心研究,依靠解放思想和科... 渤海油田历经40多年的艰苦创业,由弱到强,不断壮大,油气产量持续稳步增长,2010年已建成3000万吨级大油田,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数十年来,渤海油田在被称作“打碎了的金盘子”的渤海湾经过潜心研究,依靠解放思想和科技创新,大力推进了渤海现代化大油田的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油气产量 生产基地 中国北方 科技创新 大油田 万吨级 渤海湾
下载PDF
消除海底电缆双检地震资料中的鸣震干扰 被引量:33
19
作者 王振华 夏庆龙 +2 位作者 田立新 周滨 刘春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6-635,606+742,共12页
对于海上拖缆地震勘探而言,压制鸣震干扰一般可采用鸣震滤波器或预测反褶积的方法,当海底反射系数变化较大时,则无法有效压制鸣震干扰;而对于海底电缆的双检(水检和陆检)地震勘探而言,则可以采用水检与陆检资料求得海底反射系数,并根据... 对于海上拖缆地震勘探而言,压制鸣震干扰一般可采用鸣震滤波器或预测反褶积的方法,当海底反射系数变化较大时,则无法有效压制鸣震干扰;而对于海底电缆的双检(水检和陆检)地震勘探而言,则可以采用水检与陆检资料求得海底反射系数,并根据反射系数构建水检与陆检的最佳组合,从而达到压制鸣震干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海底电缆 海底反射系数 双检 鸣震
下载PDF
水利工程灌浆施工的次序及方法探析
20
作者 夏庆龙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年第15期204-204,共1页
在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灌浆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性能,而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工程的建设和施工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施... 在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灌浆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性能,而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工程的建设和施工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施工的质量,合理的规划施工的次序,选择科学的施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灌浆施工 施工次序 施工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