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现代治疗的评价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连粤 夏德生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33-136,共4页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八HNP)外科治疗的地位现已肯定。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仍有较大的争议。分歧的焦点在于早期施行较大而规则性胰腺切除抑或延迟施行较小而限制性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以及居中的腹部拉链术和腹腔开放填塞。指出手术时...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八HNP)外科治疗的地位现已肯定。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仍有较大的争议。分歧的焦点在于早期施行较大而规则性胰腺切除抑或延迟施行较小而限制性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以及居中的腹部拉链术和腹腔开放填塞。指出手术时机取决于对八HNP病理特征的认识和病人全身情况及腹部体征。强调根据AHNP的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改变的特点,兼顾病人的耐受性,准确地掌握手术时机,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可望明显的改善AHNP的治疗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坏死性 胰腺炎
下载PDF
甲醛消毒效果验证及残留验证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夏德生 陈慧娇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1年第7期720-721,共2页
药品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药品的微生物不合格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甚至生命。而要真正控制药品微生物方面的质量,保证每一批、每一件药品都符合药品的微生物标准,就要从生产过程来控制。而过程控制,最重要的就是消毒、灭菌... 药品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药品的微生物不合格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甚至生命。而要真正控制药品微生物方面的质量,保证每一批、每一件药品都符合药品的微生物标准,就要从生产过程来控制。而过程控制,最重要的就是消毒、灭菌、环境控制。而甲醛熏蒸消毒目前已作为国内最为普遍的消毒、灭菌方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效果 验证方法 甲醛 药品微生物 药品安全 残留 灭菌方法 微生物标准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的选择性肝内门静脉支血流阻断的肝段切除术(文献综述) 被引量:4
3
作者 杨连粤 夏德生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5,共3页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者手术切除较为困难。这类病人的肝脏对缺血和失血甚为敏感,不能耐受过长时间的人肝血流阻断,手术切除率低。控制肝硬化病人切肝过程中的出血乃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在B超引导下选择性穿刺靶肝段门...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者手术切除较为困难。这类病人的肝脏对缺血和失血甚为敏感,不能耐受过长时间的人肝血流阻断,手术切除率低。控制肝硬化病人切肝过程中的出血乃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在B超引导下选择性穿刺靶肝段门静脉支并安置气囊导管加以阻断和肝段染色进行肝段切除的操作方法、手术适应证及其临床应用。采用该法能进行精确的解剖性Couinaud肝段切除术,且控制出血安全可靠,不干扰余肝血供,防止切肝过程中癌肿的医原性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肝段切除术 肝癌
下载PDF
肝脏隔离灌注区域化疗治疗肝癌 被引量:2
4
作者 邢雪 夏德生 《腹部外科》 1995年第1期43-45,共3页
肝脏隔离灌注区域化疗治疗肝癌邢雪,夏德生应用细胞抑制剂进行器官区域性灌注的原则首先由Klopp提出,50年代末将此技术加以改进并与体外循环系统联合应用,60年代初奠定了高温灌注的基础,认为癌细胞对高温极其敏感[1~3... 肝脏隔离灌注区域化疗治疗肝癌邢雪,夏德生应用细胞抑制剂进行器官区域性灌注的原则首先由Klopp提出,50年代末将此技术加以改进并与体外循环系统联合应用,60年代初奠定了高温灌注的基础,认为癌细胞对高温极其敏感[1~3]。首例肝脏隔离灌注(isol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药物疗法 肝脏隔离灌注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基于微观基础强化的粮食调控研究
5
作者 吴志华 朱明德 +2 位作者 张玉和 夏德生 郭晓东 《粮食经济研究》 2004年第1期29-38,共10页
粮食调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实现近远期粮食供需的有效平衡,而从消费、流通、生产等环节而对粮食市场实施影响的政治经济活动过程或系统,其实质是根据现有粮食供需状况与事先确定的发展目标,输入某种信号和能量,以引起某种粮食市场... 粮食调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实现近远期粮食供需的有效平衡,而从消费、流通、生产等环节而对粮食市场实施影响的政治经济活动过程或系统,其实质是根据现有粮食供需状况与事先确定的发展目标,输入某种信号和能量,以引起某种粮食市场结构新状态,即通过影响市场供求的因素而间接地发挥作用。对于粮食调控来说,政策的力量毕竟是一种需通过较高素质的微观基础而发生作用的外部力量。为此粮食调调的成效依赖于以下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一是市场上能出现一些有利于粮食调控的信号与能量;二是现代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或农户能对调整信号与能量做出积极反应,产生良好效果。与安全调控相联系的微观基础,就是指经济主体(企业或农户)对调整信号所作反应的强弱,也可以把它理解为由一个个企业素质为基础所形成的产业素质。影响微观基础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产业制度或企业制度。由于在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基本制度是财产约束硬化的产业制度,一般企业都具有安全获取最大盈利的强烈欲望与相应能力,因此西方国家的粮食调控理论都有一个基本的假定——企业对调控信号愿意并能够做出反应。中国粮食调控经历了一个由市场一计划一市场化改革取向的发展过程。在总结建国初期我国调控粮食经验时,往往忽略了使正确调控措施发挥作用的市场条件,及其以此为基本背景的私营粮商、农户的作用。其实,正是这些私营粮商与农户有独立进行判断与采取行为的动力与能力,以及很好地从利益最大化角度对国家粮食调控影响下的市场价格进行积极反应等才使解放初期中国粮食调控产生了相应的良好效果。而以后为什么调控的效果不明显或调控的成本效率较低,很重要的原因是粮食企业与农户不具有建国初期私营粮商与农户的灵活机制。它使我们真切地明白了一个道理与事实:不以微观基础强化作为前提的粮食调控目标是难以实现的,不以微观基础强化作为改革取向的粮食调控成效是难以提高的。基于我国目前这样的一个内外环境条件,应该注重强化以平等合格的粮食流通主体为其基本表现的微观基础建设,它主要包括培育平等合格的粮食市场主体与加强粮农的社会组织化程度等;必须强化以体现国内外粮食供求变化为其基本特点的期现货粮食市场体系建设;致力于以弥补市场缺陷为其主要内容的政府职能转变,主要包括提高粮食调控有关机构之间的协调效率、规范粮食市场竞争环境与宏观调控依据、积极支持以强化各级粮食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发挥的组织体系建设与完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市场 供给 需求 中国 企业 农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