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外观性状和指标性成分划分枸杞子不同产地
1
作者 程翔 李先喜 +2 位作者 梅桂林 穆凤杨 夏成凯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7-31,共5页
目的 对不同产地枸杞子外观性状与其指标性成分进行分析,并探究两者是否存在关联性,为进一步研究枸杞子质量评价提供方法。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规定对枸杞子中甜菜碱、枸杞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对枸杞子的外观性状进... 目的 对不同产地枸杞子外观性状与其指标性成分进行分析,并探究两者是否存在关联性,为进一步研究枸杞子质量评价提供方法。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规定对枸杞子中甜菜碱、枸杞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对枸杞子的外观性状进行测量统计,采用逐步判别法、线性判别分析法(LDA)对枸杞子外观性状数据进行筛选并优化;并分析枸杞子外观性状与其指标性成分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宁夏枸杞多糖含量高达3.43%,远高于其他产地。对枸杞子外观性状与内在品质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果皮厚度与甜菜碱含量呈负相关性(r=-0.485,P<0.01);纵横比与枸杞多糖含量(r=0.420,P<0.05)、甜菜碱含量(r=0.815,P<0.01)呈正相关性。结论 不同产地的枸杞子在外观性状及内在指标上均有差异,该研究可为枸杞子的综合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子 外观性状 化学成分 线性判别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谱-效关系筛选菊茎叶总黄酮抗氧化物质基础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巫梦莹 陈慧芳 +5 位作者 程冉冉 丁杨飞 熊俊伟 夏成凯 吴德玲 张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4-477,共14页
为探讨菊茎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stems and leaves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TFCSL)抗氧化应激的活性成分,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采用HPLC建立不同批次TFCSL指纹图谱;以高浓度葡萄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 为探讨菊茎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stems and leaves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TFCSL)抗氧化应激的活性成分,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采用HPLC建立不同批次TFCSL指纹图谱;以高浓度葡萄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将丙二醛含量、乳酸脱氢酶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作为药效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其谱-效关系确定抗氧化药效物质基础;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探究核心靶点及作用通路。从12批次TFCSL指纹图谱中确定12个共有峰,指认其中9个化学成分;各批次总黄酮样品均可减少细胞凋亡、降低丙二醛及乳酸脱氢酶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综合2种数学模型确定峰5(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峰6(异绿原酸C)、峰7(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为抗氧化物质基础;筛选出的3个活性成分作用于抗氧化应激的33个靶点;关键靶点为TNF、CASP3、EDNRA、XDH、PTGS2、MMP2,主要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TNF通路、MPKA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均有较好的结合力。表明TFCSL抗氧化应激的物质基础可能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异绿原酸C、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推测通过TNF、CASP3等靶点作用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发挥作用,体现菊茎叶多成分、多靶点抗氧化的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茎叶 总黄酮 氧化应激 谱效关系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测定紫菀中5种黄酮类成分含量 被引量:14
3
作者 夏成凯 郭伟娜 +1 位作者 王甫成 李静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紫菀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Zorbax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A)-0.4%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360 nm。以槲皮素为内参物...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紫菀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Zorbax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A)-0.4%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360 nm。以槲皮素为内参物,建立槲皮素与橙皮苷、山柰酚、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他4种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这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采用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测定的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RSD<2.0%,实验所得的校正因子可信。结论:以槲皮素为内标,采用一测多评法可用于紫苑中黄酮类成分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测多评法 相对校正因子 紫菀 黄酮类成分
下载PDF
山楂叶总黄酮制备工艺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夏成凯 李静 汪电雷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4年第1期79-81,86,共4页
目的:对山楂叶总黄酮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以山楂叶总黄酮的收率为指标,筛选出最佳的工艺。方法:采取渗漉的方法对山楂叶中总黄酮进行提取。结果:山楂叶渗漉收集乙醇10倍量,渗漉速度为5ml/min·kg,醋酸乙酯每次用量为0.7倍时山楂... 目的:对山楂叶总黄酮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以山楂叶总黄酮的收率为指标,筛选出最佳的工艺。方法:采取渗漉的方法对山楂叶中总黄酮进行提取。结果:山楂叶渗漉收集乙醇10倍量,渗漉速度为5ml/min·kg,醋酸乙酯每次用量为0.7倍时山楂叶总黄酮的收率最好。结论:采用该工艺可达到对山楂叶总黄酮提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叶总黄酮 工艺条件 渗漉
下载PDF
亳州地产药材紫菀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夏成凯 郭伟娜 +1 位作者 程磊 李静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588-591,F0003,共5页
目的:制定亳州地产药材紫菀的质量标准。方法:收集亳州6个不同采收区域的紫菀药材,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进行鉴别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的测定;采用HPLC法对紫菀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建立... 目的:制定亳州地产药材紫菀的质量标准。方法:收集亳州6个不同采收区域的紫菀药材,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进行鉴别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的测定;采用HPLC法对紫菀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建立以紫菀对照药材及紫菀酮为对照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制订了亳紫菀药材水分质量分数不得超过15.00%,总灰分不得超过12.00%,酸不溶灰分不得超过6.00%,水溶性浸出物不少于49.00%,紫菀酮含量不少于0.15%的质量标准。结论:该方法操作简易、结果可靠,适用于亳紫菀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菀 质量标准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工学结合背景下省级药学特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夏成凯 王松婷 周光姣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95-97,135,共4页
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省级药学特色专业为例,构建了工学结合背景下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提出了较为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 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省级药学特色专业为例,构建了工学结合背景下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提出了较为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的新手段、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学结合 药学专业 教学质量 保障与监控
下载PDF
高职中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施 被引量:2
7
作者 夏成凯 刘耀武 +1 位作者 王甫成 张雪梅 《职教通讯》 2012年第3期36-38,共3页
针对目前高职中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无法满足现代社会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亳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对该专业岗位群所涉及到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构建新的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教学效果明显。
关键词 中药专业 实践教学 技能培养 改革
下载PDF
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药学技能人才培养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夏成凯 龚道锋 田守琴 《广州化工》 CAS 2020年第13期143-145,共3页
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药学专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需紧贴医药行业发展,重点从药品产业升级背景下的来探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人才培养精准定位、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教学... 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药学专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需紧贴医药行业发展,重点从药品产业升级背景下的来探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人才培养精准定位、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施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形成药学专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药学 应用型高技能 培养模式 新路径
下载PDF
噙化上清片成型工艺及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9
作者 夏成凯 李静 +1 位作者 刘超祥 刘耀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76-180,共5页
通过优选噙化上清片的成型工艺并提升其质量标准.采用湿法制粒技术,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噙化上清片成型工艺;采用TLC对处方中薄荷药材和薄荷素油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甘草中甘草酸含量.优选的成型工艺为取处方量药材,薄荷粉碎成细粉... 通过优选噙化上清片的成型工艺并提升其质量标准.采用湿法制粒技术,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噙化上清片成型工艺;采用TLC对处方中薄荷药材和薄荷素油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甘草中甘草酸含量.优选的成型工艺为取处方量药材,薄荷粉碎成细粉;甘草粉碎成粗粉用10倍量氨水(1→100)渗漉,渗漉速度为5 m L/min·kg,渗漉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5(60℃测),加入上述细粉中混匀,用60%乙醇制粒,60℃干燥,加入1%的硬脂酸镁和薄荷油,搅匀,压制成片.薄荷药材和薄荷素油的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甘草酸质量在0.0203-0.6496μg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100.32%,RSD 1.18%;噙化上清片成型的工艺操作简单,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较原标准有了较大提升,可用于噙化上清片的质量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噙化上清片 成型工艺 中药质量标准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降脂宁片中绿原酸含量
10
作者 夏成凯 杨景生 +1 位作者 刘超祥 刘耀武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64-66,共3页
目的:建立降脂宁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降脂宁片中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Inert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溶液(9∶91);检测波长:327 nm;进样量:10... 目的:建立降脂宁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降脂宁片中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Inert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溶液(9∶91);检测波长:327 nm;进样量:10μL;柱温:30℃;流速:1 m L·min^-1。结果:绿原酸质量在0.013 16-0.263 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6%(RSD=1.12%)。结论:该方法测定降脂宁片中绿原酸的含量,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降脂宁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脂宁片 绿原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气相色谱测定不同采收季节牡荆叶中β-丁香烯的含量
11
作者 夏成凯 姚家忠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169-170,共2页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季节牡荆叶中β-丁香烯含量,研究其含量分布与采收期的关系。方法进样温度240℃,检测器温度260℃,载气为高纯氮气,恒流1 ml.min-1,以程序升温对不同采收季节牡荆叶中β-丁香烯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同一产地不同采收季节...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季节牡荆叶中β-丁香烯含量,研究其含量分布与采收期的关系。方法进样温度240℃,检测器温度260℃,载气为高纯氮气,恒流1 ml.min-1,以程序升温对不同采收季节牡荆叶中β-丁香烯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同一产地不同采收季节牡荆叶中β-丁香烯的含量有一定差异。结论牡荆叶的采收季节对β-丁香烯的含量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荆叶 牡荆油 气相色谱 β-丁香烯
下载PDF
基于中药质量常数的牡丹皮饮片等级划分 被引量:18
12
作者 夏成凯 胡云飞 +1 位作者 陈思宇 方成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7-653,共7页
目的确定中药质量常数建立牡丹皮饮片等级划分的评价方法。方法观察并测量牡丹皮饮片的形态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丹皮酚与芍药苷的含有量,根据计算出的牡丹皮中药质量常数将其进行等级划分。结果按照牡丹皮饮片的质量常数将其划分为... 目的确定中药质量常数建立牡丹皮饮片等级划分的评价方法。方法观察并测量牡丹皮饮片的形态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丹皮酚与芍药苷的含有量,根据计算出的牡丹皮中药质量常数将其进行等级划分。结果按照牡丹皮饮片的质量常数将其划分为3个等级,一级质量常数大于等于1.56、二级质量常数小于1.56且大于等于1.12、三级质量常数小于1.12。结论该方法将牡丹皮饮片的外在特征与内在质量联系在一起,较为客观地划分牡丹皮饮片等级,为其等级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饮片 丹皮酚 芍药苷 质量常数 等级划分 HPLC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半夏及其伪品中4种核苷 被引量:12
13
作者 夏成凯 杨葛俊 刘耀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32-1536,共5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半夏及其伪品中尿苷、肌苷、鸟苷和腺苷的含有量。方法半夏水溶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Aq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25℃...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半夏及其伪品中尿苷、肌苷、鸟苷和腺苷的含有量。方法半夏水溶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Aq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25℃。结果尿苷、肌苷、鸟苷、腺苷分别在0.002 0~0.040μg/mL(r=0.999 2)、0.002 4~0.048μg/mL(r=0.999 4)、0.032 3~0.323μg/mL(r=0.999 9)、0.002 9~0.058μg/mL(r=0.999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RSD)分别为100.49%(2.05%)、100.19%(1.16%)、98.99%(1.92%)、100.12%(1.65%)。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半夏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尿苷 肌苷 鸟苷 腺苷 HPLC
下载PDF
一种新型电梯限速器及其控制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夏成凯 徐杰 +1 位作者 汪涛 曹翊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1-125,共5页
限速器是电梯安全保护系统中的关键控制部件之一,当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超速而其他所有安全保护装置不起作用时,限速器和安全钳就会联动,从而使电梯轿厢及时停止运动。针对传统的机械式限速器所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梯限速器... 限速器是电梯安全保护系统中的关键控制部件之一,当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超速而其他所有安全保护装置不起作用时,限速器和安全钳就会联动,从而使电梯轿厢及时停止运动。针对传统的机械式限速器所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梯限速器。其特征是通过光电编码器来检测限速器轮盘的转速,结合轮盘的节圆直径算出轿厢移动的速度,根据采集速度的大小控制步进电动机带动棘爪转过设定的角度来触发限速器的机械限速机构。该限速器还具有自发电的功能,不需外接市电。设计了新型限速器的机械结构,给出了新型限速器的控制方法,绘制了测控系统的电气原理图,最后制作了新型限速器的样机。实验室试用结果表明,该限速器机械结构简单,限速动作迅速,速度测量准确,精度保持性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梯 限速器 光电编码器 步进电动机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紫菀中5种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甫成 夏成凯 +2 位作者 栗进才 龚道锋 唐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6-309,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紫菀药材中槲皮素、木犀草素、橙皮苷、山柰酚、芹菜素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kromasil100-5 C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4、350 n...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紫菀药材中槲皮素、木犀草素、橙皮苷、山柰酚、芹菜素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kromasil100-5 C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4、350 nm。结果槲皮素、木犀草素、橙皮苷、山柰酚、芹菜素分别在0.032 2~0.322 0μg、0.085 6~0.856 0μg、0.032 6~0.326 0μg、0.054 6~0.546 0μg、0.061 40~0.614 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6%(RSD 1.65%)、100.11%(RSD 1.01%)、98.71%(RSD 2.25%)、101.10%(RSD 1.40%)、98.60%(RSD2.27%)。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全面控制紫菀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菀 槲皮素 木犀草素 橙皮苷 山柰酚 芹菜素 HPLC
下载PDF
5个采收期女贞子中5种成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甫成 纪东汉 +2 位作者 方成武 龚道锋 夏成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分析5个采收期(8、9、10、11、12月)女贞子Ligustri lucidi Fructus中5种成分的动态变化。方法女贞子乙醇提取液的HPLC分析采用Agli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 目的分析5个采收期(8、9、10、11、12月)女贞子Ligustri lucidi Fructus中5种成分的动态变化。方法女贞子乙醇提取液的HPLC分析采用Agli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24 nm。结果红景天苷、酪醇、木犀草苷、女贞苷和特女贞苷在各自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加样回收率99.56%~100.30%,RSD 0.89%~1.23%。各成分(除酪醇外)含有量均在9月采收的样品中最高,10月次之。结论女贞子的适宜采收期为9月和10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子 红景天苷 酪醇 木犀草苷 女贞苷 特女贞苷 采收期 HPLC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分析紫菀药材的气味特征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蓉 郭伟娜 +1 位作者 刘倩倩 夏成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93-1697,共5页
目的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分析紫菀药材的气味特征。方法通过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出样品的响应值和味觉值,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判别分析、Loading等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鼻能把不同药用部位区分开。电子舌结果显示,安国... 目的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分析紫菀药材的气味特征。方法通过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出样品的响应值和味觉值,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判别分析、Loading等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鼻能把不同药用部位区分开。电子舌结果显示,安国紫菀鲜味大于亳州,而苦味、甜味、涩味、丰富度更小;无硫紫菀鲜味大于有硫紫菀,而苦味、涩味、甜味更小,丰富度相似;亳州紫菀根甜味大于根茎,而苦味更小;根占比例越大甜味、苦味、涩味越大;根茎占比例越大,丰富度越大,根和根茎都含有鲜味。结论电子鼻、电子舌能快速、客观、简便地区分不同产地、加工方法、部位紫菀的气味特征,为该药材规格鉴别提供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菀 气味特征 电子鼻 电子舌
下载PDF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芍花精油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权春梅 周光姣 +2 位作者 朱勇 曹帅 夏成凯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8期8-11,共4页
目的:以亳州芍花为原料,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芍花精油,以期得到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芍花精油的最佳工艺。方法:考察不同的水蒸气蒸馏方式及原料处理方式对芍花精油提取率及精油质量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比不同蒸馏方式以及不同原料的处理方... 目的:以亳州芍花为原料,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芍花精油,以期得到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芍花精油的最佳工艺。方法:考察不同的水蒸气蒸馏方式及原料处理方式对芍花精油提取率及精油质量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比不同蒸馏方式以及不同原料的处理方法提取芍花精油的提取率及精油质量,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挥发油测定法是最佳的提取方式;原料加氯化钠处理能提高精油提取率和精油质量;另外,花蕾期芍花且阴干芍花的提取率最高。结论:该研究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芍花精油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同时明确了芍花的最佳采摘期和最佳保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花 精油 水蒸气蒸馏法 提取率
下载PDF
关于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结构修饰与改造的研究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耀武 栗进才 夏成凯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53-1555,共3页
从天然药物中分离出的化学成分有成千上万种,但能开发成新药的成分却寥寥无几。大部分天然药物成分不能开发成新药的主要原因要么是毒性太大,要么是活性不够高或者生物利用度不高,若以这些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通过结构修饰来... 从天然药物中分离出的化学成分有成千上万种,但能开发成新药的成分却寥寥无几。大部分天然药物成分不能开发成新药的主要原因要么是毒性太大,要么是活性不够高或者生物利用度不高,若以这些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通过结构修饰来提高活性、降低毒性并改善生物利用度,就有可能开发成新药。因此建立在已知天然活性成分上的药物结构修饰将成为新药研发中新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结构 修饰 改造
下载PDF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改革初探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光姣 王甫成 +1 位作者 栗进才 夏成凯 《职教通讯》 2012年第9期16-18,共3页
分析了当前"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及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进行"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改革:一是以能力为本位,结合社会背景进行课程定位;二是立足岗位技能需求,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教学模式;三是从培养学生职业... 分析了当前"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及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进行"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改革:一是以能力为本位,结合社会背景进行课程定位;二是立足岗位技能需求,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教学模式;三是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出发,优化教学方法;四是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构建多元化考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制剂技术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考核评价 工作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