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入口空间布局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王薇 张蕾 +1 位作者 夏斯涵 代萌萌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689,共13页
城市地铁地处繁华地区,结构封闭,周边环境污染源较多,室内易积累污染物。本研究重点关注地铁口空间布局对室外颗粒物进入的影响,在调研中选取地铁站入口方向、顶棚形态、入口高宽比3个形态指标作为影响因子,经过实测验证CFD模型的可行性... 城市地铁地处繁华地区,结构封闭,周边环境污染源较多,室内易积累污染物。本研究重点关注地铁口空间布局对室外颗粒物进入的影响,在调研中选取地铁站入口方向、顶棚形态、入口高宽比3个形态指标作为影响因子,经过实测验证CFD模型的可行性后,选择RNG k-ε模型模拟不同风速下各地铁口形态的室内污染情况。结果表明:(1)侧向比正向入口颗粒拦截率高一倍;(2)入口高宽比小于1∶1时入口宽度越大,地铁站整体空气质量越好;(3)顶棚形态对室内颗粒物的消减排列为:斜顶>平顶>无顶;(4)地铁口空间形态对不同直径的颗粒拦截效果不同。形态设计可以改善站内颗粒物进入情况,通过空气对流、回流减少室外污染物的直接灌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 地下污染物 空间形态 优化策略 拦截率
下载PDF
城市街道峡谷PM_(2.5)时空分布特征与空气质量评价——以合肥市长淮街道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薇 程歆玥 +2 位作者 胡春 夏斯涵 王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57-2164,共8页
以PM_(2.5)为代表的空气污染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街道峡谷是城市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以PM_(2.5)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1月22—24日在合肥市瑶海区长淮街道的街道峡谷设立7个固定式监测点,并以... 以PM_(2.5)为代表的空气污染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街道峡谷是城市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以PM_(2.5)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1月22—24日在合肥市瑶海区长淮街道的街道峡谷设立7个固定式监测点,并以附近的三里街国控点为参照,分析冬季合肥市街道峡谷的PM_(2.5)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街道峡谷内PM_(2.5)日均质量浓度呈现"W"型变化特征。在街道峡谷非必要通勤市民,应避免在工作日午高峰出行,可以选择在15:00—16:00出行。(2)不同街道峡谷内PM_(2.5)质量浓度大小趋势为:道路交叉口>道路旁>小区公园绿地>一般街道峡谷。风速越大,距离排放污染源越远,距离绿化植物越近,PM_(2.5)质量浓度越低。公园绿地、宽阔型街道峡谷、降低迎风面建筑高度和增加街道宽度都能降低街道峡谷内部的PM_(2.5)质量浓度。上升型街道峡谷的背风侧易造成高质量浓度PM_(2.5)累积。(3)对合肥市长淮街道冬季而言,PM_(2.5)的空气质量水平为中度污染,空气质量级别为四级。湿度对街道峡谷的PM_(2.5)质量浓度贡献度比温度更大,湿度和温度对街道峡谷的PM_(2.5)质量浓度贡献度分别为80.5%和5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峡谷 PM_(2.5)时空分布 空气质量评价 温湿度 风速 车流量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实验教学平台研究——以安徽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薇 夏斯涵 胡春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0年第5期62-67,共6页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结合地域文化的传承,将建筑设计课程中设计方向分为“传承文脉的聚落保护与更新”“传承文脉的历史街区重塑与提升”及“传承文脉的既有建筑性能分析与计算”三个方向,把科...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结合地域文化的传承,将建筑设计课程中设计方向分为“传承文脉的聚落保护与更新”“传承文脉的历史街区重塑与提升”及“传承文脉的既有建筑性能分析与计算”三个方向,把科学的、定量化的设计方法引入建筑设计,通过仿真模拟、VR体验使学生形象直观地学习建筑设计,包括场景漫游、模型处理、参数设置、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信息反馈和优化设计。建筑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融合了感性与理性的创作方法,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各种实验过程,最终建立融合建筑文化、地域特色、气候特征、绿色技术等综合要素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为建筑创作和建筑设计的实践提供技术支撑,并进一步补充和丰富我国绿色建筑的内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提供了真正开放性、创新性的教学环境,不仅服务于本校学生的实验课程教学,同时面向其他高校和社会开放共享,未来将不断探索可持续化的资源共享形式,提升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社会影响和推广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类专业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传承文脉 绿色建筑设计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途径研究——以滁州地区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夏斯涵 王薇 《住宅科技》 2020年第3期37-42,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智慧结晶,也是地域文化传承的具体生动展现。它记录着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坚定民族地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稳定有着重大意义。文章主要以安徽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智慧结晶,也是地域文化传承的具体生动展现。它记录着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坚定民族地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稳定有着重大意义。文章主要以安徽省滁州地区为例,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分析了传承保护的途径,包括建立非遗文化传承基地、非遗文化数据库、非遗文化“六进”等,以及新媒体技术在非遗文化保护中的创新应用。旨在对滁州地区非遗文化遗产传承途径提出有效策略,也是对滁州地区非遗文化保护工作未来发展的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自信 传承 保护 路径
下载PDF
高密度城市住区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微气候关系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薇 陈明 夏斯涵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67-1376,共10页
选取合肥市政务区天鹅湖周边4个高密度城市住区的不同类型绿地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7-8月、12月针对分别在雨后、晴天、阴天3种天气状况下,主要包括空气正、负离子浓度,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分析了夏冬两季室内外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分布特征... 选取合肥市政务区天鹅湖周边4个高密度城市住区的不同类型绿地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7-8月、12月针对分别在雨后、晴天、阴天3种天气状况下,主要包括空气正、负离子浓度,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分析了夏冬两季室内外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夏季各样本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呈现雨后>晴天>阴天的趋势,冬季各样本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呈现出晴天>阴天>雨后的趋势。(2)空气负离子浓度总体夏季高于冬季。夏季4块样本绿地室外环境的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呈现雏菊苑>丽景城>琥珀五环城>陶然居的趋势,分别为351、292、276、260 ion·cm-3;冬季呈现出陶然居>丽景城>琥珀五环城>雏菊苑的趋势,分别为296、289、259、206 ion·cm-3。(3)4种不同类型绿地中,道路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偏低,其中夏季最低值达193 ion·cm-3,冬季最低值达171 ion·cm-3;宅旁绿地、组团绿地和中心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相对较高,其中夏季最高值达405 ion·cm-3,冬季最高值达360 ion·cm-3。论文进一步对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环境因子的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1)晴天无尘时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增大,雨后天晴时空气负离子比干燥晴天还要高,尤其雷雨过后空气中负离子浓度明显增高。(2)来往人员车辆较多不利于负离子的产生;植物层次结构丰富,能提高环境的空气负离子浓度。(3)室外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总体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关系不明确,与风速总体呈正相关。(4)住区内部大面积的水体与绿地有利于激发负离子浓度。(5)住区周边的乔灌草结构,对城市主干道的灰尘起到了阻挡的作用,但也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气流的运动。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提出展望,建议整合住区内部的绿地或水体相贯通,形成整体化的绿地空间布局,同时采用郁闭度稍大的密林地或疏林地,在实现滞尘作用与利于气流的畅通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城市住区 绿地 空气负离子 分布特征 环境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控制实测的绿植负离子和PM_(2.5)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温湿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薇 夏斯涵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1年第10期103-108,共6页
随着大气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室内环境和空气质量逐渐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以夏热冬冷地区合肥市某大学校园教学楼内实验室为测试场所,选取2020年7月中的14天进行相关数据监测,以室内常用绿植绿萝为研究对象,并以多株植物、单株植物、... 随着大气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室内环境和空气质量逐渐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以夏热冬冷地区合肥市某大学校园教学楼内实验室为测试场所,选取2020年7月中的14天进行相关数据监测,以室内常用绿植绿萝为研究对象,并以多株植物、单株植物、室外无植物为测点进行分析,分别测试了空气负离子浓度(NAI)、PM_(2.5)浓度、温度、相对湿度指标数据,探究了NAI浓度和PM_(2.5)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各测点中,NAI浓度呈现出室内多株植物>室内单株植物>室外的趋势。其中晴天NAI浓度明显高于阴天,PM_(2.5)浓度明显低于阴天。(2)在各测点中,PM_(2.5)浓度呈现出室外>室内单株植物>室内多株植物的趋势。(3)多株植物在9:00-10:00、12:00-14:00、21:00-次日8:00时段提升室内NAI浓度的能力最强;在23:00-10:00、19:00-21:00时段中对于减少室内环境PM_(2.5)浓度的能力最强。(4)3个测点的空气环境中:NAI与PM_(2.5)显著负相关;NAI与温度显著正相关;PM_(2.5)与温度显著负相关;NAI与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PM_(2.5)与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5)在室内外环境中,NAI浓度与PM_(2.5)、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4699.575-22.084X_(1)+118.116X_(2)+36.197X_(3)。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展望,建议结合室内植物的特性和组合形态,进一步研究室内空间布局和微气候状况,对既有建筑的环境和空气质量改善以及建筑物能耗的降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绿植 空气负离子 PM_(2.5) 温湿度 时空特征 相关性 回归方程
下载PDF
合肥高密度住区建筑布局对通风效能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胡春 王薇 夏斯涵 《住宅科技》 2022年第6期42-50,共9页
通过对合肥市中心区住区布局模式的归纳总结,提炼出8种典型模块,运用CFD软件进行风环境模拟,分析各模块夏、冬两季的风环境特征,探讨各模块风环境参数与布局形态因素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在合肥地区相同气象条件下,8个模块的风环境状况... 通过对合肥市中心区住区布局模式的归纳总结,提炼出8种典型模块,运用CFD软件进行风环境模拟,分析各模块夏、冬两季的风环境特征,探讨各模块风环境参数与布局形态因素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在合肥地区相同气象条件下,8个模块的风环境状况有明显差异;开阔的进风口和导风空地是影响夏季通风的主要因素,迎风界面的连续性是影响冬季防风的关键因素;在不同季节中,天空开阔度是影响住区风环境的主要空间形态指标,提出可以利用天空开阔度作为住区规划中风环境控制的引导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住区 建筑布局 数值模拟 通风效能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ENVI-met的高密度城市住区空间PM_(2.5)分布模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薇 夏斯涵 张蕾 《住宅科技》 2021年第11期29-34,共6页
随着大气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高密度城市住区空间空气质量逐渐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文章以合肥市区40个高密度城市住区为研究对象,总结出8种不同布局形式的住区典型模块,通过实测并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对高密度城市住区空间的PM_(2.5)... 随着大气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高密度城市住区空间空气质量逐渐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文章以合肥市区40个高密度城市住区为研究对象,总结出8种不同布局形式的住区典型模块,通过实测并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对高密度城市住区空间的PM_(2.5)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点式行列式布局最利于PM_(2.5)扩散;上风口方向建造封闭式住宅建筑、增加住宅建筑的横向宅间距可以有效减少PM_(2.5)在住区内堆积;住区内部PM_(2.5)质量浓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 城市住区空间 布局形式 PM_(2.5) ENVI-met
下载PDF
城市商住结合型特色街区更新改造研究——以合肥市海卉花市特色街区为例
9
作者 王薇 夏斯涵 程歆玥 《住宅科技》 2021年第3期13-16,62,共5页
海卉花市特色文化街区是合肥市近几年建设的商业街区,也是合肥地区商业集群的新亮点。近年来,文化街区功能失衡、活力降低成了现今面临的最大问题和困境。为了改善街区风貌,提高街区活力,文章从街区风貌、街道交通、建筑功能等方面对合... 海卉花市特色文化街区是合肥市近几年建设的商业街区,也是合肥地区商业集群的新亮点。近年来,文化街区功能失衡、活力降低成了现今面临的最大问题和困境。为了改善街区风貌,提高街区活力,文章从街区风貌、街道交通、建筑功能等方面对合肥市海卉花市特色街区的活力复兴提出了更新改造原则和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区 改造 城市记忆 商住结合 城市活力
下载PDF
后冬奥时期我国冰上运动场馆可持续发展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鹏 赵哲源 夏斯涵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3-60,共8页
以促进后冬奥时期我国冰上运动场馆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基于历史观与国际视角,系统分析我国冰上运动场馆发展历程和建设水平,以生态系统观为理论基础,结合案例研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提出后冬奥时期我国冰上运动场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以促进后冬奥时期我国冰上运动场馆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基于历史观与国际视角,系统分析我国冰上运动场馆发展历程和建设水平,以生态系统观为理论基础,结合案例研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提出后冬奥时期我国冰上运动场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我国冰上运动场馆建构系统、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冬奥时期 冰上运动场馆 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