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改进XGBoost模型预测和分析湿地潜流带地下水中硝态氮含量
1
作者 周念清 夏明锐 +3 位作者 陆帅帅 郭梦申 王在艾 赵文刚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2期41-47,共7页
湿地潜流带是地下水中氮循环的重要场所,以洞庭湖湿地潜流带为研究对象,探讨地下水中氮素迁移转化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在湘江入湖口湿地设置了4个剖面共16口监测孔,进行了为期一个水文年的地下水取样与测试分析。研究选定的特征参数包... 湿地潜流带是地下水中氮循环的重要场所,以洞庭湖湿地潜流带为研究对象,探讨地下水中氮素迁移转化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在湘江入湖口湿地设置了4个剖面共16口监测孔,进行了为期一个水文年的地下水取样与测试分析。研究选定的特征参数包括氧化还原电位(Eh)、溶解氧(DO)、水温(T)、地下水位(H)及埋深、酸碱度(pH)以及溶解有机碳(DOC)等。利用XGBoost方法建立机器学习模型,用于预测硝态氮的相对浓度,并通过贝叶斯优化(BO)、麻雀搜索算法(SSA)、粒子群算法(PSO)分别对XGBoost预测模型进行超参数优化,得到最佳XGBoost预测模型(BO-XGBoost)。在此基础上,采用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方法对BO-XGBoost模型进行可解释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O-XGBoost模型的性能最好,在训练集与测试集的决定系数均超过0.90;可解释性分析结果和相关分析都揭示了Eh、DO、T、H、pH和DOC等影响因子对湿地潜流带地下水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是逐渐降低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潜流带 硝态氮 机器学习 XGBoost SHAP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马蹄肾合并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洪扬 夏明锐 +3 位作者 许清泉 熊六林 陈亮 黄晓波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2期51-54,共4页
目的分析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马蹄肾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1月至2016年8月采用PCNL治疗的43例马蹄肾肾结石(50侧肾结石)和同期86例正常肾肾结... 目的分析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马蹄肾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1月至2016年8月采用PCNL治疗的43例马蹄肾肾结石(50侧肾结石)和同期86例正常肾肾结石(92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马蹄肾组建立单通道41侧,双通道9侧。正常肾组建立单通道66侧,双通道17侧,三通道9侧。马蹄肾组和正常肾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1.40±42.75)min和(77.74±34.4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马蹄肾组一期清石率为82.00%(41/50),稍低于正常肾组84.78%(78/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马蹄肾组接受二次手术清除残余结石4侧,正常肾组二次手术6侧;马蹄肾组二期清石率为90.00%(45/50),稍低于正常肾组91.30%(84/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马蹄肾组和正常肾组术后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分别为(11.23±7.25)g/L和(12.17±10.18)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马蹄肾组手术相关感染发生率为6.0%(3/50),稍低于正常肾组6.52%(6/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马蹄肾组围手术期无输血,正常肾组输血率为1.1%(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L治疗马蹄肾肾结石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马蹄肾 肾结石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副神经节瘤剜除术
3
作者 夏明锐 洪扬 +2 位作者 叶海云 黄晓波 许清泉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2期97-97,共1页
目的报告1例行经尿道剜除手术治疗无症状膀胱副神经节瘤病例。方法患者女,59岁。主因“体检发现膀胱肿物1周”入院。患者大小便正常,无血尿,血压正常。泌尿系CT增强扫描膀胱右侧壁可见一结节影,大小约1.4 cm×1.3 cm,边界清,增强扫... 目的报告1例行经尿道剜除手术治疗无症状膀胱副神经节瘤病例。方法患者女,59岁。主因“体检发现膀胱肿物1周”入院。患者大小便正常,无血尿,血压正常。泌尿系CT增强扫描膀胱右侧壁可见一结节影,大小约1.4 cm×1.3 cm,边界清,增强扫描后可见强化,考虑膀胱癌可能大。关键手术步骤:手术采用腰麻,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单,行膀胱镜检查,膀胱右侧壁看见半球形凸起,表面黏膜光滑。更换电切镜从肿物边缘用针状电极切开膀胱黏膜,逐渐向深层切开到达肌层,再沿肿物周边逐步分离,完整切除肿物,留置尿管结束手术。手术过程中注意创面及时止血并关注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结果手术经过顺利,手术过程中血压无明显变化。术后病理回报为膀胱副神经节瘤。结论选择合适的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可行经尿道剜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副神经节瘤 剜除术
下载PDF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二次电切对检测残余肿瘤和肿瘤复发的影响
4
作者 乔佳佳 田聪 +2 位作者 夏明锐 黄晓波 许清泉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2期3-7,共5页
目的研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二次电切对检测残余肿瘤和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进行二次电切的114例膀胱癌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及术后相关信息,二次电切术后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47... 目的研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二次电切对检测残余肿瘤和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进行二次电切的114例膀胱癌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及术后相关信息,二次电切术后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47个月。根据二次电切病理是否阳性及二次电切术后随访是否复发各自分为两组,即肿瘤残余组与无肿瘤残余组,以及肿瘤复发组与无肿瘤复发组。探讨了影响首次电切术后肿瘤残余以及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肿瘤残余组与无肿瘤残余组相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单灶/多灶、首次电切病理分级、二次电切距离首次电切间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次电切后随访期间肿瘤复发组与无肿瘤复发组相比,患者性别、肿瘤单灶/多灶、首次电切病理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P=0.044)。结论患者性别、肿瘤单灶/多灶、首次电切病理分级、二次电切距离首次电切间隔时间与首次电切术后肿瘤是否残余,以及二次电切后随访期间肿瘤有无复发均无关,而患者年龄是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电切 膀胱肿瘤 复发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镜联合耻骨上膀胱造瘘肾镜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合并复杂膀胱结石一例报告
5
作者 夏明锐 洪杨 +3 位作者 叶海云 熊六林 黄晓波 许清泉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4期76-80,共5页
1例46岁脊髓损伤后高位截瘫神经源性膀胱继发复杂膀胱结石的男性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镜联合耻骨上膀胱造瘘肾镜双镜联合治疗膀胱结石,记录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并结合既往脊髓损伤相关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结石相关文献... 1例46岁脊髓损伤后高位截瘫神经源性膀胱继发复杂膀胱结石的男性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镜联合耻骨上膀胱造瘘肾镜双镜联合治疗膀胱结石,记录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并结合既往脊髓损伤相关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结石相关文献进行讨论。术前根据患者病史及影像学资料诊断高位截瘫、神经源性膀胱合并复杂膀胱结石。手术时间175 min,术中出血5~10 ml,清石量约150 ml。术后除膀胱憩室内残留一直径约0.95 cm结石,1周后行膀胱镜检查未能探及此结石,考虑结石存在于口径较小的膀胱憩室内。除术后第1天发热外,术中和术后未见其他明显并发症。面对脊髓损伤继发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复杂结石时,由于其膀胱形态多发生改变、膀胱结石负荷量大等特点,双镜联合的相互协助可有助于处理单通路难以处理的结石,并发现膀胱变异结构内残留的结石,提高清石效率,且术中、术后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结石 肾镜 膀胱镜
下载PDF
前列腺穿刺阳性位点空间分布特征及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6
作者 夏明锐 洪杨 +3 位作者 叶海云 熊六林 黄晓波 许清泉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4期43-47,共5页
目的 观察前列腺穿刺阳性位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空间分布下的临床相关因素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初次行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患者91例,根据穿刺阳性针分布位点分... 目的 观察前列腺穿刺阳性位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空间分布下的临床相关因素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初次行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患者91例,根据穿刺阳性针分布位点分为外周带(peripheral zone,PZ)组、移行带(transitional zone,TZ)组和多区域组,对各组患者年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PSA分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density,PSAD)、Gleason评分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91例患者年龄46~89 (71.69±8.37)岁,PZ组12例(13.19%),TZ组11例(12.09%),多区域组68例(74.72%),三组患者年龄及PSA分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PSA、Gleason评分、前列腺体积、PSAD及穿刺阳性针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PZ组和TZ组在相关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PZ组和TZ组,多区域组tPSA更高、Gleason评分更高、前列腺体积更小、PSAD更高、>3针阳性的病例更多(P<0.05)。结论 多区域穿刺阳性患者更高的PSA值、PSAD值及Gleason评分和更小的前列腺体积可能预示着更高的恶性程度和更差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穿刺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GLEASON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