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见革兰阴性杆菌3年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21
1
作者 夏晓影 贾蓓 +3 位作者 王群 黄文祥 李崇智 刘成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83-788,共6页
目的了解我院2008—2010年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情况及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根据CLSI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年分离革兰阴性菌共3789株,占77.1%,居前5位的为大肠埃希菌(... 目的了解我院2008—2010年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情况及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根据CLSI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年分离革兰阴性菌共3789株,占77.1%,居前5位的为大肠埃希菌(873,23%),鲍曼不动杆菌(854,22.5%)、铜绿假单胞菌(657,17.3%)、克雷伯菌属(605,16%)及肠杆菌属(268,7%)。主要来源于痰液、分泌物、尿液及血液、脓液、胆汁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小于10%,2008年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35%,2010年升高至68%,2008年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为64%,2010年降至23.3%,铜绿假单胞菌对米诺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高于85.9%。结论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下载PDF
肠杆菌科细菌3年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0
2
作者 夏晓影 贾蓓 +4 位作者 王群 黄文祥 李崇智 刘成伟 尹乐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2-396,共5页
目的了解我院2008年—2010年间临床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及研究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0年间临床分离的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药敏试验使用纸片扩散法,数据分... 目的了解我院2008年—2010年间临床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及研究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0年间临床分离的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药敏试验使用纸片扩散法,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筛选出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的PCR检测及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3年分离病原株共4916株,肠杆菌科共1980株,其中列前三位的是大肠埃希菌(873/1980),克雷伯菌属(605/1980)及肠杆菌属(268/1980),其次为变形菌属和沙雷菌属。主要来源于痰液、尿液及分泌物、血液、脓液等。重要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均小于1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者<30%,对广谱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者为40.9%~98.7%。变形菌属除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75%外,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低于40%,。3年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为33.97%及肺炎克雷伯菌57.50%,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ELSBs菌株,且呈多重耐药。3年耐碳青霉烯类的大肠埃希菌共23株,其中产碳青霉烯酶者2株,PCR检测基因型阴性。结论本院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最高,产ESBLs肠杆菌的耐药严重,实验室应加强对产ESBLs细菌的监测与报告。未检测出我院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可选择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 耐药率 抗菌药物 碳青霉烯酶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1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夏晓影 魏婷婷 +1 位作者 王科 徐爱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6期3909-3910,共2页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分析其与哮喘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的关系,探索IL-21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和13例缓解期患者分别作为支气管哮喘发作组和缓解组,同时选取30名...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分析其与哮喘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的关系,探索IL-21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和13例缓解期患者分别作为支气管哮喘发作组和缓解组,同时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3个组外周血血清中IL-21含量,比较3个组IL-21水平;同时,检测支气管哮喘发作组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分析IL-21与炎症细胞数量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哮喘发作组血清IL-21水平为(486.23±159.93)ng/L,显著高于缓解组(271.46±80.37 ng/L,P<0.05)和健康对照组(210.64±125.41 ng/L,P<0.05)。支气管哮喘发作期IL-21水平与NEU和LYM数量均呈明显正相关(r=0.758,P=0.001;r=0.645,P=0.007),而与EOS的数量相关性无显著性意义(r=0.332,P=0.209)。结论 IL-21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免疫-炎症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1 支气管哮喘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1993株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群 贾蓓 +3 位作者 夏晓影 黄文祥 李崇智 刘成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1-297,共7页
目的调查我院2010年临床分离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根据CLSI2010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临床分类的1993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21.2%,革兰阴性菌占78.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 目的调查我院2010年临床分离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根据CLSI2010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临床分类的1993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21.2%,革兰阴性菌占78.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株检出率分别为56.7%和91.9%;发现2株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屎肠球菌,表型及基因型检测为vanA型耐药;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中介或耐药的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菌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61.7%、38.8%,大肠埃希菌ESBLs的菌株高于2008年(51.7%)和2009年(57.2%)监测比例。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65%以上。结论对当地医院进行定期的细菌耐药监测,发现细菌的耐药变化趋势,对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耐药 抗菌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固有样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魏婷婷 韩啸 +2 位作者 夏晓影 马芳 姚春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1-675,共5页
目的检测固有样淋巴细胞、αβT细胞、B2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和正常人体内的分布情况及相关性。方法收集16例正常对照和5例NSCLC初诊患者和15例病情稳定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恒定型自然杀伤T(i NKT... 目的检测固有样淋巴细胞、αβT细胞、B2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和正常人体内的分布情况及相关性。方法收集16例正常对照和5例NSCLC初诊患者和15例病情稳定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恒定型自然杀伤T(i 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及αβT细胞、B2细胞的比例。结果病情稳定组的i NK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初诊患者组,而αβ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人群;初诊患者组的γδT细胞显著高于病情稳定组;初诊患者组B1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情稳定组i NKT细胞和γδT细胞呈正相关;病情稳定组和对照组B1和B2细胞呈正相关。结论NSCLC患者外周血固有样淋巴细胞亚群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固有样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改进 被引量:8
6
作者 马华 汪洪涛 +2 位作者 夏晓影 方芳 钱中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1期3953-3954,共2页
针对《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弊端和存在的不足,笔者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依照专业特点整合优化了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和免疫学新技术的培训,充分运用多媒体、影音动画及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弊端和存在的不足,笔者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依照专业特点整合优化了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和免疫学新技术的培训,充分运用多媒体、影音动画及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改进实验考核方法,完善实验考核制度。优化了实验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检验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免疫生物学教学中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3
7
作者 宋传旺 夏晓影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0期2819-2820,共2页
为了加强本校学生对免疫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本教研室在2010级生物科学专业《免疫生物学》课程授课中引入PBL教学法。教学实践证明,此种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对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也起... 为了加强本校学生对免疫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本教研室在2010级生物科学专业《免疫生物学》课程授课中引入PBL教学法。教学实践证明,此种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对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适应我国当前医学院校医学教育改革要求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教学实践 免疫生物学
下载PDF
影音动画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魏婷婷 姚春艳 +4 位作者 钱中清 夏晓影 郭术俊 马华 宋传旺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29-130,119,共3页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连接的基础学科,涉及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合理利用影音动画进行实验教学可缓解这些问题和困难。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实验教学 影音动画
下载PDF
BC-5310做血液常规检测项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9
作者 王岩 赵立众 夏晓影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对本实验室BC-531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液常规检测项目的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通过对BC-5310测定血液常规检测项目测量过程中WBC、RBC、HGB、PLT四个检测项目分析,确定并简化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包括:复现性、采血方法不同... 目的对本实验室BC-531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液常规检测项目的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通过对BC-5310测定血液常规检测项目测量过程中WBC、RBC、HGB、PLT四个检测项目分析,确定并简化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包括:复现性、采血方法不同、放置时间、携带污染率和方法偏移等。并量化各不确定度分量,确定合成不确定度与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取k=2时,包含概率P=95.45%,4个项目高、中、低水平静脉血和末梢血扩展不确定度分别:U(WBC)=(静脉:±0.89、±0.44、±0.25;末梢:±1.21、±0.63、±0.37)×10~9/L,U(RBC)=(静脉:±0.24、±0.16、±0.09;末梢:±0.60、±0.33、±0.20)×10^(12)/L,U(HGB)=(静脉:±9.12、±3.55、±1.89;末梢:±16.37、±9.74、±4.47)g/L,U_(PLT)=(静脉:±55.79、±24.77、±12.80;末梢:±60.33、±34.87、±18.34)×10~9/L。结论有助于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可使来自不同实验室的结果或同一实验室不同时期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常规检测 不同采血方法 测量不确定度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云芝胞内糖肽胶囊治疗慢性乙肝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晓影 袁跃勇 邱荷语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6期81-82,共2页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ETV)联合云芝胞内糖肽胶囊治疗慢性乙肝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水平、免...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ETV)联合云芝胞内糖肽胶囊治疗慢性乙肝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水平、免疫功能、ALT复常、HBeAg转阴、HBeAg血清学转换、HBV-DNA转阴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ⅢNP、ⅣC、LN、H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降低;其中治疗组患者PⅢNP、ⅣC、LN、H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CD4+、CD4+/CD8+、NK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TV联合云芝胞内糖肽胶囊能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改善肝功能,促进ALT复常、HBV-DNA转阴、HBeAg血清学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云芝胞内糖肽胶囊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功能 肝纤维化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一起学校人鼻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邓敏 夏晓影 +4 位作者 杨玉霞 时志鹏 刘荷蕾 夏红 杨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8-422,共5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某校人鼻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以期为今后此类疫情暴发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5—6月在学校暴发疫情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资料,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处置措施等。结果首例患... 目的分析重庆市某校人鼻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以期为今后此类疫情暴发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5—6月在学校暴发疫情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资料,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处置措施等。结果首例患者5月25日发病,末例5月31日发病,经过7 d最长潜伏期无新发患者。本次疫情为同一班68名同学中的31例发病,罹患率为45.59%(31/68),25例为住宿生,且24例居住在宿舍楼第一层;患者症状较轻,多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咽痛26例(83.87%,26/31);发热17例(54.84%,17/31),体温最高38.1℃;咳嗽15例(48.39%,15/31),流涕14例(45.16%,14/31);31例患者实验室检测人鼻病毒核酸阳性24例,阳性率77.42%(24/31),其余实验室检查及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所有患者经过隔离对症治疗后均病情好转。结论该起疫情为重庆市首起由实验室确诊的人鼻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暴发疫情;本次疫情患者病情较轻,未造成更大范围的播散;加强学校学生住宿环境的消毒、患者居家隔离、注意个人卫生是防控人鼻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疫情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鼻病毒 聚集性疫情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学校
下载PDF
茵陈蒿汤加减联合甘草酸二铵、熊去氧胆酸对淤胆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杜航 何文生 +2 位作者 夏晓影 刘荷蕾 李航 《中国药师》 CAS 2019年第12期2233-2236,共4页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联合甘草酸二铵、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淤胆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用药参考。方法:150例淤胆型肝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与观察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甘草酸二铵和熊去氧胆酸治疗...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联合甘草酸二铵、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淤胆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用药参考。方法:150例淤胆型肝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与观察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甘草酸二铵和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陈蒿汤加减,水煎,早晚分2次温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等指标变化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DBIL、ALT、AST、AKP、GGT等指标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茵陈蒿汤加减联合甘草酸二铵、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淤胆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胆型肝炎 茵陈蒿汤加减 甘草酸二铵 熊去氧胆酸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4例早期临床特征分析
13
作者 吴静 夏红 +5 位作者 杨强 刘荷蕾 杨玉霞 时志鹏 邓敏 夏晓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1-524,共4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早期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2月住院且入院后经核酸检测明确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入院当天行流行病学资料采集及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CT、血气分析... 目的分析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早期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2月住院且入院后经核酸检测明确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入院当天行流行病学资料采集及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CT、血气分析、呼吸道病毒抗原、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凝血功能、降钙素原等检测;并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进行分析。结果大足地区共确诊14例患者,平均年龄(53.5±12.9)岁,男性9例,女性5例;1例患者有武汉居住史,12例为密切接触感染者中有10例家庭聚集性病例,1例患者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或周围发热、咳嗽患者接触史;平均潜伏期(7.0±4.0)d,最短2 d,最长14 d;患者多表现为干咳(10例)、乏力(6例)、发热(4例),胸闷、恶心、心慌、咽痒、畏寒等症状在不同患者中有所表现,1例患者以腹泻就诊;胸部CT多表现双肺多发磨玻璃影(12例),2例患者胸部CT正常;9例普通型病例,2例轻型病例,2例重型病例,1例危重型病例。结论大足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家庭聚集性病例为主;患者以干咳、乏力、发热为主要表现;胸部CT多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样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多数为普通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 临床特征
下载PDF
miR-140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4
作者 霍奇 胡俊杰 +4 位作者 赵梅 韩雪 夏晓影 杜昱霖 李瑶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 分析miR-140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肝癌患者(n=369)作为研究对象,对应癌旁正常组织(n=49)为对照组,利用UALCAN在线分析miR-140在肝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年龄、性别、分级、分化程度、分期... 目的 分析miR-140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肝癌患者(n=369)作为研究对象,对应癌旁正常组织(n=49)为对照组,利用UALCAN在线分析miR-140在肝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年龄、性别、分级、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及TP53突变状态的关系。结果 miR-14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40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与年龄、种族、分级、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miR-140表达与患者性别和TP53突变状态密切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40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TP53突变状态密切相关,其可能成为肝癌诊治的潜在靶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0 肝癌 癌症基因组图谱 临床意义
下载PDF
重庆大足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后病毒核酸随访结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静 董剑 +3 位作者 杨春燕 冯娅 薛莲 夏晓影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9-553,共5页
对重庆大足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进行出院后病毒核酸随访,以明确复阳率及可检出病毒标本类型。对所有确诊患者进行定点隔离观察14d,之后再居家隔离4周,期间定期采集鼻咽拭子、口咽拭子、粪便、唾液和尿液5种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 对重庆大足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进行出院后病毒核酸随访,以明确复阳率及可检出病毒标本类型。对所有确诊患者进行定点隔离观察14d,之后再居家隔离4周,期间定期采集鼻咽拭子、口咽拭子、粪便、唾液和尿液5种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同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14人中共有6人复阳,3人为一过性复阳,另3人从出院到复阳时间间隔3~14d,持续12~18d后转阴,复阳患者未出现新临床症状且原有症状未加重,实验室检查和胸部CT平扫结果均无明显异常。其余8人截至隔离期结束均未复阳,未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无异常。复阳患者中有2人的唾液标本中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我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复阳比例较高,且新发现复阳患者唾液标本中携带新型冠状病毒,但是否具有感染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核酸检测复阳 标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