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电媒体的“网红化”转型——以“四川观察”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夏治林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80,共3页
短视频凭借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即时性和社交性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新型的传播媒介样式。作为广电媒体进行媒介融合转型的重要尝试,“四川观察”凭借更加年轻化、多元化的内容和渠道迅速“出圈”,成为传统广电媒体向短视频媒介... 短视频凭借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即时性和社交性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新型的传播媒介样式。作为广电媒体进行媒介融合转型的重要尝试,“四川观察”凭借更加年轻化、多元化的内容和渠道迅速“出圈”,成为传统广电媒体向短视频媒介进行“网红化”转型的“经典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短视频 “网红化”转型 “四川观察” “再专业化”
下载PDF
政论片中的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建构——以《我们走在大路上》为例
2
作者 夏治林 《艺术评鉴》 2020年第15期149-151,共3页
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体在推动和见证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这个过程中集体记忆作为这段历史的文化产物,成为塑造国家认同的重要方式。随着流媒体时代的崛起,国内的政论型文献专题片也逐渐从小众范畴进入大众视野。本文... 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体在推动和见证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这个过程中集体记忆作为这段历史的文化产物,成为塑造国家认同的重要方式。随着流媒体时代的崛起,国内的政论型文献专题片也逐渐从小众范畴进入大众视野。本文从《我们走在大路上》中的多元修辞、大政方略的微观体现、社会话题的具体分析以及跨媒体传播策略探讨政论片建构集体记忆的和塑造国家认同的全新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论片 集体记忆 国家认同 叙事策略 跨屏传播
下载PDF
边界的融合与跨越——阿涅斯·瓦尔达晚期纪录片研究
3
作者 夏治林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0年第8期94-98,共5页
作为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人物和唯一的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因其纪录片带有作者典型风格而独具代表性。边界的融合与跨越以她晚期的纪录片作品为主要文本,探寻其纪录片中对底层群体、艺术创作以及自然环境等社会现实题材... 作为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人物和唯一的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因其纪录片带有作者典型风格而独具代表性。边界的融合与跨越以她晚期的纪录片作品为主要文本,探寻其纪录片中对底层群体、艺术创作以及自然环境等社会现实题材的关注。分析其使用DV机的拍摄手法,搭配照片、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等创作特点和对纪录片的“诗意化”表达,发现促使观众参与“书写”美好记忆和故事的因素,并分析其晚期纪录片中边界的融合和“在场”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纪录片 “在场”建构 矛盾并置 边缘群体 装置艺术
下载PDF
媒体融合视域下广电媒体的短视频建构——以《四川观察》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夏治林 《新闻战线》 2021年第10期66-69,共4页
在继央视《主播说联播》尝试取得成功之后,四川广播电视台旗下的《四川观察》短视频栏目在2020年上半年凭借更加年轻化、开放化的内容和渠道迅速“出圈”。本文从转型因素、受众融合、内容突破等方面探析《四川观察》的转型建构。
关键词 媒体融合 短视频 竖屏视频 四川观察
原文传递
从波罗的海走向世界:爱沙尼亚电影产业观察(2010—2020)
5
作者 冯果 夏治林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8-123,共16页
作为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的爱沙尼亚,在百余年的电影发展历程中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从2010年以来,爱沙尼亚通过加入欧元区以及建立成熟的电影资助体系,一举扭转电影业的萎靡形势,成为东欧小国进行电影国际化转型的经典范式。但是受... 作为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的爱沙尼亚,在百余年的电影发展历程中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从2010年以来,爱沙尼亚通过加入欧元区以及建立成熟的电影资助体系,一举扭转电影业的萎靡形势,成为东欧小国进行电影国际化转型的经典范式。但是受到语言文化、地缘环境以及市场体量等因素的影响,爱沙尼亚电影产业的最新政策和发展状况鲜有学者涉猎。本文以爱沙尼亚历年的电影产业报告为依据,在梳理爱沙尼亚电影资助体系、电影市场格局、电影联合制作和电影品牌打造等内容的基础上,探析2010年以来在“扶持本国电影”+“联合制作”的“双螺旋”模式下,爱沙尼亚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沙尼亚电影 电影产业 资助政策 联合制作 小国电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