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外治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亢性突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徐荣佳 夏泽鲁 +2 位作者 秦艺珊 靳方舟 姜晨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231-241,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穴位贴敷、耳穴贴压、中药雾化等中医外治法辅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亢性突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1980年1月至2021年5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穴位贴敷、耳穴贴压、中药雾化等中医外治法辅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亢性突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1980年1月至2021年5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针刺等中医外治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亢性突眼的临床对照试验。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1223例患者,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等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亢性突眼方面,相较于常规治疗,能够辅助改善患者甲状腺血清学指标FT3(P=0.0005)、FT4(P=0.02),改善中医症候积分(P=0.0004),以及减少常规药物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P=0.02);在降低突眼度方面,亚组分析显示,针刺等中医外治法对病程<20个月的效果更佳(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当大于20个月时,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升高TSH方面,亚组分析显示,针刺等中医外治法对病程>20个月的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结论基于现有数据可证明,针刺等中医外治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亢性突眼的临床效果优于单一常规疗法,尤其在改善突眼度、中医症候积分、降低常规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方面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中医外治法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性突眼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H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探讨益肾化湿颗粒治疗IgA肾病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姜晨 徐荣佳 +3 位作者 崔师妍 徐鹏昊 夏泽鲁 杨洪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6576-6585,共10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Q-TOF-MS/MS)挖掘益肾化湿颗粒的主要成分,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益肾化湿颗粒治疗IgA肾病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采用质谱技术对益肾化湿颗粒主要成分进行准确定性,并运用TCMSP、ETCM...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Q-TOF-MS/MS)挖掘益肾化湿颗粒的主要成分,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益肾化湿颗粒治疗IgA肾病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采用质谱技术对益肾化湿颗粒主要成分进行准确定性,并运用TCMSP、ETCM、SymMAP数据库获得活性成分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获得IgA肾病的疾病靶点,对药效疾病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进一步运用Cytoscape_v3.8.2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应用Atuodock软件对筛选靶点及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进行结合位点模拟验证。结果共鉴定出益肾化湿颗粒主要成分68个,包括香豆素类、三萜类和黄酮类等化合物;共获得益肾化湿颗粒治疗IgA肾病活性成分43个,活性成分与疾病交集靶点74个,其中包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皮质醇受体基因等;涉及通路包括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晚期糖基化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柴胡皂苷A、黄芪甲苷III、黄芪甲苷IV、泽泻醇A与IgA肾病的预测靶点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益肾化湿颗粒能够通过抗炎、调节免疫、改善类固醇效应等治疗IgA肾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化湿颗粒 IGA肾病 HPLC-Q-TOF-MS/MS 网络药理学 柴胡皂苷A 黄芪甲苷Ⅲ 黄芪甲苷Ⅳ 泽泻醇A
原文传递
基于玄府气液学说探讨还魂汤类方治疗心系疾病的机理 被引量:4
3
作者 夏泽鲁 崔文澜 +1 位作者 徐荣佳 吴深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41-543,546,共4页
还魂汤首载于《金匮要略》,其后在《小品方》《备急千金要方》等著作中均有其"救卒死,客忤死"的记载,但后世医家对其功效多持怀疑态度。通过考据麻黄的用药史和功效,认为"还魂"之名的由来既有原始崇拜的历史因素,... 还魂汤首载于《金匮要略》,其后在《小品方》《备急千金要方》等著作中均有其"救卒死,客忤死"的记载,但后世医家对其功效多持怀疑态度。通过考据麻黄的用药史和功效,认为"还魂"之名的由来既有原始崇拜的历史因素,也因其具有无处不到、交通心肾、开通玄府的药用价值。将麻黄应用于厥证、心悸、痴呆等心系疾病的治疗,古今有之,其机理与还魂汤一脉相承,皆因玄府闭塞不通,神机运转不利,而刘完素开创的玄府气液学说以开通玄府为原则治疗心系疾病,为临床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魂汤 心系疾病 玄府气液学说 麻黄 刘完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