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和冻融对生物炭增强退化土壤吸附镉的影响
1
作者 夏焜 李云桂 +1 位作者 龚梦莎 武彩霞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7期53-60,共8页
以Cd为重金属代表,川西北地区退化土壤为受试土壤,研究温度和冻融2个重要环境条件对生物炭强化退化土壤吸附Cd的影响,以期为高寒地区生物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生物炭对退化土壤的增强吸附作用受温度影响较小,而受冻融的影响... 以Cd为重金属代表,川西北地区退化土壤为受试土壤,研究温度和冻融2个重要环境条件对生物炭强化退化土壤吸附Cd的影响,以期为高寒地区生物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生物炭对退化土壤的增强吸附作用受温度影响较小,而受冻融的影响不可忽略,且该影响与土壤退化程度和Cd初始浓度有关。低Cd浓度时,冻融后生物炭对轻度和中度退化土壤吸附Cd的增强作用显著下降,但对重度退化土壤吸附Cd的增强作用反而略有提升。影响生物炭对退化土壤增强Cd吸附作用的关键是土壤的退化程度,土壤退化越严重吸附增强越显著。因此,在高寒地区采用生物炭作为土壤调理剂,可有效增强重金属在退化土壤中的吸附截留,降低其环境迁移能力,减少植物吸收带来的环境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冻融 退化土壤 生物炭 吸附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肉中的碱性橙Ⅱ和碱性嫩黄O两种工业染料 被引量:9
2
作者 黄雅佩 吴官非 +2 位作者 夏焜 王焦清 曹旭妮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碱性橙Ⅱ和碱性嫩黄O均为工业用着色剂,不能作为食品添加用色素。为此建立了鱼肉样品中同时检查碱性橙Ⅱ和碱性嫩黄O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以甲醇-0.03%磷酸水溶液(pH 2.0)为流动相,Hydrosphere-C18色谱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 碱性橙Ⅱ和碱性嫩黄O均为工业用着色剂,不能作为食品添加用色素。为此建立了鱼肉样品中同时检查碱性橙Ⅱ和碱性嫩黄O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以甲醇-0.03%磷酸水溶液(pH 2.0)为流动相,Hydrosphere-C18色谱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为440 nm,可以实现鱼肉样品中添加的碱性橙Ⅱ和碱性嫩黄O的含量分析。该方法碱性橙Ⅱ和碱性嫩黄O的线性范围均为0.1~10μg/mL,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4μg/mL,方法的回收率为95%~11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3.5%。此外,还进一步考察了前处理方法中采用磷酸-甲醇直接研磨鱼肉并抽提被分析物,抽提液适当蒸发浓缩,可以实现鱼肉样品中添加0.25μg/g的碱性橙Ⅱ和碱性嫩黄O的分析检测,以及自制浸泡黄鱼样品中的碱性橙Ⅱ和碱性嫩黄O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橙Ⅱ 碱性嫩黄O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虾中的酸性红1、铬变素FB和丽春红2R3种人工合成色素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焦清 吴官非 +1 位作者 夏焜 曹旭妮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39,88,共4页
为建立食品中非食用和食用色素酸性红1、铬变素FB和丽春红2R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检测方法,虾样品经乙醇-氨水提取,以乙腈-10 mmol/L醋酸铵水溶液(pH 8.0)为流动相,Hydrosphere-C18色谱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为504 nm,外... 为建立食品中非食用和食用色素酸性红1、铬变素FB和丽春红2R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检测方法,虾样品经乙醇-氨水提取,以乙腈-10 mmol/L醋酸铵水溶液(pH 8.0)为流动相,Hydrosphere-C18色谱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为504 nm,外标法定量分析了自制浸泡虾皮中的色素含量。该方法线性范围为2.0×10-7~1.0×10-4mol/L,酸性红1、铬变素FB和丽春红2R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7.7×10-8、9.1×10-8和5.9×10-8mol/L;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5%~1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红1 铬变素FB 丽春红2R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粒径和温度对玉米秸秆生物碳吸附锶的耦合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云桂 杨慧敏 +6 位作者 武彩霞 王彬 张志贵 夏焜 罗湘 孙权 魏良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59-1464,共6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在350℃下采用限氧裂解法制备了4种粒径的生物碳(BC-9.31、BC-20.26、BC-71.07、BC-101.90,数字代表样品的中值径,单位μm),对比研究了15℃、25℃、35℃、45℃下生物碳对锶的吸附行为,旨在阐明生物碳粒径和溶液温度... 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在350℃下采用限氧裂解法制备了4种粒径的生物碳(BC-9.31、BC-20.26、BC-71.07、BC-101.90,数字代表样品的中值径,单位μm),对比研究了15℃、25℃、35℃、45℃下生物碳对锶的吸附行为,旨在阐明生物碳粒径和溶液温度对生物碳吸附锶的耦合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碳粒径和溶液温度对等温吸附曲线的基本特征影响较小,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吸附过程(R2=0.915~0.997,N=0.513~0.745);生物碳吸附锶是以熵驱动为主的物理吸附过程,熵变ΔS为75.66~99.43 J/(mol·K),焓变ΔH为18.18~25.84 k J/mol;生物碳对锶的吸附性能大体与溶液温度呈正相关,与颗粒粒径呈负相关,同时颗粒粒径与溶液温度存在耦合影响;生物碳粒径越小,锶吸附过程受温度影响越小;温度越高,锶吸附受粒径影响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生物碳 玉米秸秆 温度 颗粒粒径 吸附
下载PDF
红叶石楠叶面角质层组分对Cs的吸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云桂 夏焜 +3 位作者 廖阳 杨慧敏 武彩霞 覃馨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80-3088,共9页
为准确预测放射性核素在植物叶面的吸附行为,用化学方法(脱蜡,皂化,酸解)分离得到角质层(PHC1),脱蜡角质层(PHC2),脱蜡-脱角质角质层(PHC3),脱蜡-脱角质-脱糖角质层(PHC4)以及蜡质等红叶石楠叶面角质层组分,研究了角质层组分对Cs的吸附... 为准确预测放射性核素在植物叶面的吸附行为,用化学方法(脱蜡,皂化,酸解)分离得到角质层(PHC1),脱蜡角质层(PHC2),脱蜡-脱角质角质层(PHC3),脱蜡-脱角质-脱糖角质层(PHC4)以及蜡质等红叶石楠叶面角质层组分,研究了角质层组分对Cs的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红叶石楠叶片角质层由16.63%蜡质,63.41%角质,12.86%多糖,7.10%角碳组成.PHC1、PHC2、PHC3、PHC4各组分对Cs的吸附30min即达到吸附平衡,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73、1.92、4.67和0.58mg/g.角质层组分的饱和吸附量与其极性和芳香性指数具有显著的二元线性正相关性,其中极性指数对核素吸附具有更高权重的影响.糖类和角质是叶面角质层吸附核素的主要介质,各角质层组分吸附Cs贡献率分别为:糖类(51.45%)>角质(38.73%)>>蜡质(7.51%)>角碳(2.31%).竞争离子的存在能显著降低叶面对核素的吸附作用:随着Na离子浓度的增加,叶面角质层对Cs的吸附性能逐渐下降,当Na和Cs摩尔浓度比为100:1时,红叶石楠叶面角质层的吸附量仅为对照的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角质层 吸附 离子浓度
下载PDF
气孔开闭与锶叶面吸收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云桂 武彩霞 +6 位作者 杨慧敏 王彬 张志贵 夏焜 廖阳 罗湘 张清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13-1619,共7页
叶面吸收是核素长距离迁移进入植物的首要方式,研究气孔开闭与核素叶面吸收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研究最为广泛的锶(Sr)作为核素代表,以双子叶乔木红叶石楠叶片为研究对象,用脱落酸(ABA)和激动素(KT)调节气孔的开闭,探讨核素... 叶面吸收是核素长距离迁移进入植物的首要方式,研究气孔开闭与核素叶面吸收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研究最为广泛的锶(Sr)作为核素代表,以双子叶乔木红叶石楠叶片为研究对象,用脱落酸(ABA)和激动素(KT)调节气孔的开闭,探讨核素离子的气孔吸收作用及叶面核素吸收对气孔开闭的影响。结果表明:Sr对气孔开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在10 mmol/L的Sr溶液中暴露2 h后,气孔开启度仅为-105.18%;气孔开闭对核素吸收存在显著的影响,开启度越高核素叶面吸收越强;72 h时,Sr单位叶面吸收量为9.61μg/cm2,添加20 mg/L ABA后叶面吸收量下降13.1%(8.35μg/cm2),而添加20 mg/L KT后叶面吸收量增加21.6%(11.69μ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锶的叶面吸收 气孔开闭 相互影响 核素
下载PDF
虚拟样机的自卸汽车侧开式密封装置优化设计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中长 葛绪坤 +2 位作者 夏焜 苏保照 刘大维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5,83,共5页
为提高自卸汽车侧开式密封装置的整体性能,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了自卸汽车密封装置的参数化虚拟样机模型。采用OPTDES非线性二次规划算法,以自卸汽车密封装置主动摆杆驱动力矩最小为优化目标,对平行四杆机构中各构件铰接点... 为提高自卸汽车侧开式密封装置的整体性能,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了自卸汽车密封装置的参数化虚拟样机模型。采用OPTDES非线性二次规划算法,以自卸汽车密封装置主动摆杆驱动力矩最小为优化目标,对平行四杆机构中各构件铰接点进行优化计算。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密封装置主动摆杆驱动力矩减小,相对优化前减少21.4%。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采用虚拟样机优化设计方法,可提高自卸汽车侧开式密封装置的工作性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制造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卸汽车 车箱 密封装置 四杆机构 虚拟样机 优化
下载PDF
重型自卸汽车车架横梁异常断裂原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大维 陈焕明 +1 位作者 刘伟 夏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16-120,共5页
针对无副车架的重型自卸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车架横梁异常断裂问题,建立了以板壳单元为基本单元的自卸汽车车架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NASTRA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车架强度进行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车架横梁异常断裂现象是横梁连接部... 针对无副车架的重型自卸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车架横梁异常断裂问题,建立了以板壳单元为基本单元的自卸汽车车架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NASTRA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车架强度进行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车架横梁异常断裂现象是横梁连接部位应力值大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引起的,这与实车车架断裂结果吻合。根据实际工艺要求,改造车架结构,将连接第2根横梁和纵梁的L板厚度变大,并将平衡悬架推力杆支座由整体式支撑改为分体式支撑,从而使两处的最大应力值分别比原结构下降20.4%和51.7%。改进后车架断裂区的强度明显提高,这表明改造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模拟与安全仿真学 自卸汽车 车架 异常断裂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自卸汽车车箱土压力分布特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大维 王锋 +2 位作者 朱龙龙 夏焜 程晓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8-144,共7页
为研究自卸汽车车箱土压力的分布特性,基于库仑理论的平面滑裂面假设,综合考虑土料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土料与车箱板面的摩擦力和粘附力、路面坡度等复杂情况,采用薄层单元法,导出了作用于车箱各板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针对车箱装载... 为研究自卸汽车车箱土压力的分布特性,基于库仑理论的平面滑裂面假设,综合考虑土料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土料与车箱板面的摩擦力和粘附力、路面坡度等复杂情况,采用薄层单元法,导出了作用于车箱各板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针对车箱装载砂土和黏土,研究了作用于车箱各板的土压力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车箱后板和侧板土压力均为非线性变化,车箱底板靠近前板和后板两端的土压力为线性变化,中部的土压力大小不变;车辆行驶在30%坡度路面时,车箱后板和底板的土压力均大于行驶在无坡度路面的土压力,而侧板土压力变化不大;车箱后板土压力数值明显大于按经典朗肯理论计算的土压力数值,干粗砂、干细砂、湿粗砂、湿细砂分别增大255%、174%、310%、255%,湿黏土、中等黏土分别增大11%、107%。导出的车箱各板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为自卸汽车车箱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静力分析 压力 自卸汽车 车箱 主动土压力 土压力分布
下载PDF
重型自卸汽车车架模态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伟 刘大维 +1 位作者 陈焕明 夏焜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94,共2页
采用试验模态分析技术对某重型自卸汽车车架动态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该车架的各阶模态频率、模态阻尼以及模态振型等,为进一步研究整车振动、疲劳、噪声等问题奠定了基础,也为车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自卸汽车 车架 模态试验 模态参数
下载PDF
颗粒粒径对玉米秸秆生物碳吸附锶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慧敏 李云桂 +3 位作者 孙权 乔淑风 夏焜 魏良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90-2202,共13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采用限氧裂解法于350℃下制备了不同粒径的生物碳(BC-9.31、BC-20.26、BC-60.77、BC-71.07、BC-101.9,数字代表样品的中值径μm),研究颗粒粒径对生物碳吸附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碳的颗粒粒径对核素锶的吸附速率和... 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采用限氧裂解法于350℃下制备了不同粒径的生物碳(BC-9.31、BC-20.26、BC-60.77、BC-71.07、BC-101.9,数字代表样品的中值径μm),研究颗粒粒径对生物碳吸附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碳的颗粒粒径对核素锶的吸附速率和吸附容量均有显著影响.生物碳对锶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颗粒最细的BC-9.31吸附速率最大(4.48 mg·g^(-1)·h^(-1)).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加,锶的吸附速率呈指数降低,其吸附速率差异高达20倍.生物碳对锶的吸附等温曲线符合准Langmuir模型(R2,0.94~0.99),饱和吸附容量为9.09~23.81 mg·g^(-1).随着粒径的增大,锶的吸附容量先降低后增高又降低,粒径最小的BC-9.31(23.81 mg·g^(-1))吸附容量最大,吸附容量最小的则是BC-60.77(9.09 mg·g^(-1)),两者相差2.6倍.pH对生物碳吸附锶具有重要影响.在溶液pH值较低时(1.93~4.74),对锶的吸附去除率急剧增加(3.94~9.17倍);而pH值较高时(4.74~11.85),吸附去除率缓慢提高(1.11~1.68倍).pH值也是颗粒粒径影响的重要参数,随pH值增加颗粒粒径对生物碳吸附锶的影响程度显著减小.生物碳极性指数与锶饱和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均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极性官能团是锶的重要吸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碳 玉米秸秆 颗粒粒径 吸附
原文传递
棉花秸秆厌氧发酵制氢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建华 杜光明 +1 位作者 刘瑞元 夏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0-185,共6页
为获得可再生清洁能源氢气,以棉花秸秆为发酵产氢底物,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产氢菌源,通过厌氧发酵产生可再生能源氢气。主要研究发酵底物质量浓度、发酵初始pH、预处理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浓度对棉花秸秆产氢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棉花秸秆... 为获得可再生清洁能源氢气,以棉花秸秆为发酵产氢底物,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产氢菌源,通过厌氧发酵产生可再生能源氢气。主要研究发酵底物质量浓度、发酵初始pH、预处理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浓度对棉花秸秆产氢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棉花秸秆发酵产氢气的类型。结果表明:底物质量浓度为10g/L,初始发酵pH为7.0时,用0.4mol/L盐酸在90℃下浸泡棉花秸秆2h,底物发酵产氢潜势最高,其累积产氢量为76.78mL/g,最大平均产氢速率为4.79mL/(g·h),混合气中氢气摩尔分数达63.38%,棉花秸秆产氢类型为乙醇型发酵产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厌氧发酵 棉花秸秆 活性污泥
原文传递
信息时代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方法探究
13
作者 夏焜 《各界》 2018年第18期132-132,共1页
信息时代赋予了新一代大学生更简捷高效的获取知识的权利,换言之,知识爆炸的时代就是给予了普通人飞速成长的时代。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有了新的,更高要求的使命,既通过多手段多渠道多方法来引导大学生... 信息时代赋予了新一代大学生更简捷高效的获取知识的权利,换言之,知识爆炸的时代就是给予了普通人飞速成长的时代。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有了新的,更高要求的使命,既通过多手段多渠道多方法来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以及获得技能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高效率的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法。本文就是对这样一种教育方法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时代 知识爆炸 素质教育 探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