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CCHC10通过激活P53促进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CCL18基因的转录
1
作者 刘凯丽 宁贻崇 +2 位作者 周昊 周建林 夏良娥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21-127,共7页
肿瘤抑制因子P53是一种转录因子,可激活一系列靶基因的转录,从而调控细胞周期停滞、DNA修复、免疫、炎症和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理或病理过程。前期研究表明,CCHC型锌指蛋白10(zinc finger CCHC-type containing 10,ZCCHC10)通过激活P53在... 肿瘤抑制因子P53是一种转录因子,可激活一系列靶基因的转录,从而调控细胞周期停滞、DNA修复、免疫、炎症和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理或病理过程。前期研究表明,CCHC型锌指蛋白10(zinc finger CCHC-type containing 10,ZCCHC10)通过激活P53在肺癌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发挥抑癌作用。为进一步探讨ZCCHC10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机制,本文通过RNA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技术对过表达ZCCHC10或空载体的ML2细胞进行了转录组分析,一共鉴定到1284个差异基因[|log2(fold change)|逸1,q值约0.05],包括778个上调基因和506个下调基因。其中,趋化因子CCL18在过表达ZCCHC10的ML2细胞中上调18倍。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CL18基因启动子上含有两个P53反应元件。生物素标记DNA亲和实验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P53可结合到CCL18基因启动子上。荧光素酶活性分析表明,P53可以增强CCL18基因启动子的活性。这些研究表明ZCCHC10通过激活P53促进CCL18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CCHC型锌指蛋白10(ZCCHC10) 肿瘤抑制因子P53 CC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 转录调控
下载PDF
建立梯度提升机模型预测RICU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短期预后
2
作者 黄小芬 夏良娥 +1 位作者 赵世元 黄敏敏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构建梯度提升机(GBM)模型预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短期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RICU收治的350例机械通气并发V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110)和生存组(n=240),... 目的构建梯度提升机(GBM)模型预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短期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RICU收治的350例机械通气并发V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110)和生存组(n=240),筛选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按8∶2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280例和验证集70例,采用R语言4.2.1软件构建GBM预测RICU机械通气并发VAP患者的短期预后模型并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年龄、机械通气时间、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是RICU机械通气并发V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GBM模型在训练集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926(95%CI:0.894,0.958),敏感度为85.4%、特异度为86.2%,在验证集中的AUC为0.880(95%CI:0.779,0.980),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86.4%;校准曲线显示,GBM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率基本一致;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阈概率分别在0.10~0.98、0.10~0.80。结论基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CRP水平、血清降钙素原水平、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构建的GBM模型对RICU机械通气并发VAP患者的短期预后情况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梯度提升机模型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头颈部鳞癌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及其与细胞免疫状态和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黄伟 钟丽萍 +4 位作者 李卫彬 李莉 冯耀华 夏良娥 赵世元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1年第3期466-471,共6页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患者肿瘤细胞免疫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头颈部鳞癌患者200例,设为HNSCC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患者肿瘤细胞免疫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头颈部鳞癌患者200例,设为HNSCC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NK细胞及巨噬细胞水平;Spearman线性方程分析HNSCC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与T细胞、NK细胞及巨噬细胞水平的相关性;随访3年,根据HNSCC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N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HNSCC组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中位数为界值,绘制K-M生存曲线,分析低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组和高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组3年生存风险。结果HNSCC组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低于对照组(t=5.103,P<0.001);Spearma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NK细胞及巨噬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579、0.520、0.677,P<0.05);随访3年,200例HNSCC患者出现5例失访,最终195例患者出现47例死亡,据此分组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显示,死亡组肿瘤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K-M生存分析曲线显示,低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组3年生存风险明显高于高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组(log-rankχ^(2)=5.641,P=0.0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低分化(OR=7.682)、临床病理分期III~IV期(OR=6.988)、低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OR=0.752)以及淋巴结转移(OR=5.635)是导致HNSC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头颈部鳞癌患者体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且这种缺乏能够影响患者的免疫状态,且能够增加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癌 1 25-二羟维生素D_(3) 免疫细胞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