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研究概况 被引量:12
1
作者 夏裕发 褚克丹 +2 位作者 李煌 徐伟 陈立典 《中医外治杂志》 2012年第1期44-46,共3页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因无"首过效应"、血药浓度稳定、毒副作用小、疗效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已成为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本文从中药经皮给药机理、特点、常用剂型3个方面,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研究为例,综述了中药经...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因无"首过效应"、血药浓度稳定、毒副作用小、疗效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已成为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本文从中药经皮给药机理、特点、常用剂型3个方面,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研究为例,综述了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分析了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经皮给药 中药制剂 综述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双藤痹痛凝胶膏剂中雷公藤甲素和青藤碱的含量 被引量:5
2
作者 严国鸿 褚克丹 +4 位作者 徐伟 李煌 夏裕发 方宇骅 陈立典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控制双藤痹痛凝胶膏剂的质量。方法用HPLC法测定双藤痹痛凝胶膏剂中雷公藤甲素和青藤碱的含量。结果雷公藤甲素的线性范围为1.5216~15.216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07%;青藤碱的线性范围为8.5524~85.524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32%... 目的控制双藤痹痛凝胶膏剂的质量。方法用HPLC法测定双藤痹痛凝胶膏剂中雷公藤甲素和青藤碱的含量。结果雷公藤甲素的线性范围为1.5216~15.216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07%;青藤碱的线性范围为8.5524~85.524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32%。结论 HPLC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双藤痹痛凝胶膏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藤痹痛凝胶膏剂 雷公藤甲素 青藤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正交优选参斛颗粒水提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煌 谢伟容 +4 位作者 夏裕发 褚克丹 季国路 施红 张玉琴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32-35,共4页
目的筛选和优化参斛颗粒水提组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丹酚酸B含量、多糖含量及固形物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优选参斛颗粒剂的水提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丹参、五味子醇提后的药渣和方中其他药物水提,采用12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 h。... 目的筛选和优化参斛颗粒水提组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丹酚酸B含量、多糖含量及固形物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优选参斛颗粒剂的水提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丹参、五味子醇提后的药渣和方中其他药物水提,采用12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用正交法优选参斛颗粒剂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斛颗粒剂 正交实验 提取工艺
下载PDF
醒鼻温敏凝胶体外累积释放度的最佳接收液
4
作者 张勋 谢伟容 +4 位作者 李煌 徐伟 褚克丹 郑健 夏裕发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50-51,共2页
为研究醒鼻凝胶释药的作用机理,我们对以丹皮酚为指标的体外透皮试验的接收液,选择4种接收液,对醒鼻温敏凝胶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比较,为体外累积释放度试验的标准化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醒鼻温敏凝胶 丹皮酚 体外累积释放度 最佳接收液
下载PDF
基于QbD理念的泽红胶囊中泽泻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夏裕发 林毅东 +1 位作者 吴骅楷 王丽菊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23期50-53,共4页
目的:优化泽红胶囊中泽泻提取工艺。方法: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以干膏得率、23-乙酰泽泻醇B为泽泻提取过程中的关键质量属性(CQAs),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关键工艺参数(CPPs),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考察CQAs与CPPs的交互作... 目的:优化泽红胶囊中泽泻提取工艺。方法: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以干膏得率、23-乙酰泽泻醇B为泽泻提取过程中的关键质量属性(CQAs),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关键工艺参数(CPPs),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考察CQAs与CPPs的交互作用,并进行工艺优化。结果:最佳工艺为用水提取2次,每次加水6倍量,提取1 h,首次提取前浸泡30 min。结论:优选的泽泻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后续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源于设计 泽泻 失效模型与影响分析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中药材有效期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概况 被引量:2
6
作者 夏裕发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9期205-208,共4页
制定科学合理的有效期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是保障中药材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但我国的中药材尚无明确的有效期标准。在广泛文献检索的基础上,阐述制定中药材有效期的研究方法及影响有效期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对制定中药材有效期... 制定科学合理的有效期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是保障中药材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但我国的中药材尚无明确的有效期标准。在广泛文献检索的基础上,阐述制定中药材有效期的研究方法及影响有效期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对制定中药材有效期的复杂性进行探讨,以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中药材有效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质量 有效期 中药材安全 有效期标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QbD理念的保健食品祛斑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夏裕发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11期63-67,共5页
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对袪斑颗粒成型工艺进行研究。方法:以祛斑方提取膏为模型,根据保健食品法规要求和祛斑方特点制定目标产品(祛斑颗粒)质量概况(QTPP)和产品关键质量属性(CQAs),应用失效模型与影响分析法(FMEA)辨识关键... 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对袪斑颗粒成型工艺进行研究。方法:以祛斑方提取膏为模型,根据保健食品法规要求和祛斑方特点制定目标产品(祛斑颗粒)质量概况(QTPP)和产品关键质量属性(CQAs),应用失效模型与影响分析法(FMEA)辨识关键工艺参数(CPPs),以颗粒的成型率、溶化性、吸湿率、脆碎度、标志性成分含量等为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佳成型工艺。结果:优选的祛斑颗粒成型工艺:以提取膏与乳糖、可溶性淀粉比例为2∶4∶2制软材,经制湿颗粒(16目筛),70℃干燥,整粒(14目筛),混匀即得。结论:建立的袪斑颗粒成型工艺稳定可行,可为保健食品颗粒剂的成型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源于设计 祛斑颗粒 失效模型与影响分析 成型工艺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抗衰老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8
作者 田良良 殷志如 +3 位作者 曹光昭 夏裕发 张晶晶 杨洪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32-1946,共15页
该研究基于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抗衰老的作用机制。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D-gal)诱导衰老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阳性药组(褪黑素组,MT组),西洋参三七丹参颗... 该研究基于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抗衰老的作用机制。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D-gal)诱导衰老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阳性药组(褪黑素组,MT组),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低、中、高剂量组(XSD-L、XSD-M、XSD-H组)。进行旷场实验,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周期阻滞蛋白(p16)和磷酸化组蛋白H2A变异体(phosphorylated histone family 2A variant,γH2AX)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小鼠脑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水平。对control组、model组、XSD-H组的小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得到代谢过程及代谢物;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有效化学成分和潜在靶点,构建“药物-有效化学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图,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以及蛋白-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构建,阐明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抗衰老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能明显改善D-gal小鼠衰老程度,显著改善D-gal小鼠总运动距离和平均运动速度,减少休息时间;显著降低D-gal小鼠IL-6和IL-1β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16和γH2AX的表达;与model组相比,XSD-H组显著上调了66个差异代谢物(differential metabolites,DMs),下调了91个DMs;筛选出4条关键代谢途径(色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嘧啶代谢、赖氨酸降解)和16种潜在生物标志物(赖氨酸、色氨酸、吲哚乙醛、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褪黑素等);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的主要活性成分58个,关键靶点62个;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与基因表达的正向调控、药物反应等;KEGG通路富集筛选到涉及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的AGE-RAGE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等;并通过PPI网络以及分子对接筛选出STAT3、MAPK1、MAPK14、EGFR、FOS、STAT1等6个潜在核心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 代谢组学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衰老
原文传递
双藤痹痛凝胶膏剂的体外释放及其透皮吸收 被引量:7
9
作者 夏裕发 李煌 +4 位作者 张勋 徐伟 陈立典 褚克丹 陈瑞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25-928,共4页
目的:考察双藤痹痛凝胶膏剂的药物体外释放和透皮吸收行为。方法:采用垂直式Franz扩散池,HPLC法测定接收液中雷公藤甲素和青藤碱的含量,模拟出雷公藤甲素和青藤碱体外释放及透皮吸收的动力学方程式。结果:雷公藤甲素和青藤碱的累积透皮... 目的:考察双藤痹痛凝胶膏剂的药物体外释放和透皮吸收行为。方法:采用垂直式Franz扩散池,HPLC法测定接收液中雷公藤甲素和青藤碱的含量,模拟出雷公藤甲素和青藤碱体外释放及透皮吸收的动力学方程式。结果:雷公藤甲素和青藤碱的累积透皮吸收百分率分别为29.05%,23.16%,体外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为69.14%,65.53%。结论:双藤痹痛凝胶膏剂的药物透皮吸收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体外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膏剂 雷公藤甲素 青藤碱 透皮吸收 释放
原文传递
均匀设计法优选双藤痹痛凝胶膏剂的基质处方 被引量:8
10
作者 严国鸿 潘旭东 +3 位作者 李煌 褚克丹 徐伟 夏裕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1-14,共4页
目的:优选双藤痹痛凝胶膏剂的基质处方。方法:以初黏力、剥离强度和综合感观评分为综合评价指标,选择聚丙烯酸钠(NP700)为骨架材料,高岭土为填充剂,卡波姆940、聚乙烯醇(PVA-124)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增黏剂,甘油为保湿剂,甘羟铝... 目的:优选双藤痹痛凝胶膏剂的基质处方。方法:以初黏力、剥离强度和综合感观评分为综合评价指标,选择聚丙烯酸钠(NP700)为骨架材料,高岭土为填充剂,卡波姆940、聚乙烯醇(PVA-124)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增黏剂,甘油为保湿剂,甘羟铝为交联剂,柠檬酸为交联调节剂,蓖麻油为软化剂,采用均匀设计优选双藤痹痛凝胶膏剂的基质处方。结果:最佳基质处方质量比NP700∶卡波姆940∶PVA-124∶CMC-Na∶高岭土∶甘油∶甘羟铝∶柠檬酸∶蓖麻油=1.68∶0.43∶0.1∶0.33∶1.08∶12.0∶0.09∶0.14∶0.05;初黏力12.1 mm,剥离强度34.56 s,综合感官得分27.7。结论:制备的双藤痹痛凝胶膏剂外观光滑平整,具有适宜的黏附性,无膜残留,皮肤追随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 双藤痹痛凝胶膏剂 基质处方 初黏力 剥离强度 综合感观评分
原文传递
双藤痹痛凝胶膏剂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严国鸿 黄燕 +4 位作者 李煌 褚克丹 徐伟 夏裕发 吕凤芹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目的:研究双藤痹痛凝胶膏剂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凝胶膏剂组、阳性组伤湿止痛膏及双藤痹痛凝胶膏剂高、中、低剂量组(3cm×3cm、2cm×3cm、1cm×3cm)。除正常对照组... 目的:研究双藤痹痛凝胶膏剂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凝胶膏剂组、阳性组伤湿止痛膏及双藤痹痛凝胶膏剂高、中、低剂量组(3cm×3cm、2cm×3cm、1cm×3cm)。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尾根部皮下皮下注射胶原乳液免疫建立CIA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体重、关节指数、足趾肿胀度及关节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造模后,模型大鼠的足趾肿胀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初次免疫后第28天,双藤痹痛凝胶膏剂3cm×3cm、2cm×3cm、1cm×3cm各组与空白凝胶膏剂组比较,关节指数、足趾肿胀度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HE病理切片显示,双藤痹痛凝胶膏剂3cm×3cm、2cm×3cm剂量下可抑制CIA大鼠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成功建立CIA大鼠模型;双藤痹痛凝胶膏剂能够抑制CIA模型大鼠足趾肿胀和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降低其关节炎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藤痹痛凝胶膏剂 类风湿性关节炎 CIA大鼠模型 HE染色
原文传递
双藤痹痛凝胶膏成型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严国鸿 林雄 +4 位作者 李煌 褚克丹 徐伟 夏裕发 吕凤芹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83-1385,共3页
目的:优选双藤痹痛凝胶膏成型工艺条件。方法:以影响凝胶膏膏体成型工艺的炼和速度、干膏粉用量、炼和时间和干燥时间为因素,以初黏力、剥离强度、综合感观(凝胶膏膏体的均匀性、柔软性、涂展性、膜残留性、对皮肤的追随性)为指标进行... 目的:优选双藤痹痛凝胶膏成型工艺条件。方法:以影响凝胶膏膏体成型工艺的炼和速度、干膏粉用量、炼和时间和干燥时间为因素,以初黏力、剥离强度、综合感观(凝胶膏膏体的均匀性、柔软性、涂展性、膜残留性、对皮肤的追随性)为指标进行加权综合评分,以L9(34)正交表优选成型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凝胶膏膏体成型工艺最优条件为炼和速度500 r/min,干膏粉用量3.0 g,炼和时间15 min,干燥时间3 h。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按优选结果所制备的凝胶膏综合评分均值为90.06(RSD=0.98%,n=3)。结论:按最优条件制备的凝胶膏黏贴性能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凝胶膏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藤痹痛凝胶膏 正交设计 成型工艺
原文传递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双藤痹痛凝胶膏剂透皮吸收促进剂 被引量:2
13
作者 严国鸿 褚克丹 +3 位作者 徐伟 李煌 夏裕发 陈立典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5-279,共5页
目的:筛选双藤痹痛凝胶膏剂的最适透皮吸收促进剂。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法考察月桂氮芯卓酮、油酸、丙二醇等因素对双藤痹痛凝胶膏剂中的雷公藤甲素和青藤碱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对结果进行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结合效应面法,优选较佳处方,... 目的:筛选双藤痹痛凝胶膏剂的最适透皮吸收促进剂。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法考察月桂氮芯卓酮、油酸、丙二醇等因素对双藤痹痛凝胶膏剂中的雷公藤甲素和青藤碱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对结果进行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结合效应面法,优选较佳处方,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经由二次多项式拟合方程的复相关系数证实,模型极其显著;处方中优化透皮吸收促进剂月桂氮芯卓酮、油酸、丙二醇的用量分别为3.80%、3.44%、6.39%,验证实验结果满意。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双藤痹痛凝胶膏剂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处方优化,所建立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本实验中因素与指标的关系,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藤痹痛凝胶膏剂 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 透皮吸收促进剂
原文传递
中药醒鼻温敏凝胶的鼻粘膜毒性考察(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褚克丹 郑健 +3 位作者 李煌 徐伟 谢伟容 夏裕发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12年第1期76-80,共5页
本研究采用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含1%盐酸麻黄碱的呋麻滴鼻剂作为阴性对照,显微镜下观察中药醒鼻温敏凝胶对蟾蜍上颚粘膜纤毛运动的影响以及鼻腔给药后,大鼠鼻粘膜组织病理切片变化情况,探讨中药醒鼻温敏凝胶对鼻粘膜纤毛的毒性。结果... 本研究采用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含1%盐酸麻黄碱的呋麻滴鼻剂作为阴性对照,显微镜下观察中药醒鼻温敏凝胶对蟾蜍上颚粘膜纤毛运动的影响以及鼻腔给药后,大鼠鼻粘膜组织病理切片变化情况,探讨中药醒鼻温敏凝胶对鼻粘膜纤毛的毒性。结果表明中药醒鼻温敏凝胶对鼻黏膜纤毛运动无影响,与生理盐水的相对运动百分率为94.1%;鼻粘膜组织切片显示无显著病理变化情况。综合我们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中药醒鼻温敏凝胶安全性较高,无明显纤毛毒性,可用于鼻腔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醒鼻温敏凝胶 纤毛毒性 鼻腔给药 蟾蜍上颚粘膜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川芎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郑玉清 曾金香 +2 位作者 林锦霞 夏裕发 何桂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4293-4299,共7页
2018年国家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包含川芎药材的名方有14首(共100首),可见川芎的药用价值之高及应用范围之广。该研究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和现代文献,对川芎药材的名称、基原、道地产区、药用部位、采收和炮制进行系... 2018年国家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包含川芎药材的名方有14首(共100首),可见川芎的药用价值之高及应用范围之广。该研究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和现代文献,对川芎药材的名称、基原、道地产区、药用部位、采收和炮制进行系统考证,以期为含川芎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经考证,川芎原名为芎䓖,晚唐始称川芎,后期随着川产芎䓖地位的上升演变为正名;历代川芎的主流基原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以根茎入药,最佳采收季节一般为夏季,因生长环境不同,采收时间略有差异;宋代以来四川一直为川芎的道地产区,量大质优,为业界公认,建议在经典名方开发中优先选用四川产的川芎;古代典籍所记载的川芎炮制方法众多,沿用至今的有酒制、炒制,或者按生用(经净制和切制后)入药。建议开发包含川芎的经典名方时,若方书有注明具体炮制方式的,可按现行相关的炮制标准进行,若标注为"生"或者无标注者,可认为生用,其炮制方法可遵循《中国药典》中川芎饮片的炮制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川芎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