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论《天津图书馆藏纪晓岚删定<四库全书总目>稿本》的编纂时间 被引量:6
1
作者 夏长朴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0,共13页
2011年影印出版的《天津图书馆藏纪晓岚删定〈四库全书总目〉稿本》,是现存《四库全书总目》稿本中最新、也是最先影印出版的资料。此一文献的出版,对《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方式与修订重点,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对《四库全书总目》的文... 2011年影印出版的《天津图书馆藏纪晓岚删定〈四库全书总目〉稿本》,是现存《四库全书总目》稿本中最新、也是最先影印出版的资料。此一文献的出版,对《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方式与修订重点,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对《四库全书总目》的文献研究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四库全书总目》的文献学研究而言,此一稿本的编纂时间究竟在何时,是确定本稿本学术价值与判定《总目》编纂过程的重要关键,因此探讨此一稿本的编纂时间,自然是刻不容缓的要务。此前,笔者与北大历史系刘浦江教授曾先后发表论文,探讨此一稿本的编纂时间,虽然所得结论不同,但由于不同的原因,使得我们的初步尝试,都有或多或少的瑕疵,并沒有达到原本预期的目的,这是一个缺陷,有待于重新的探讨与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总目》 纪晓岚
下载PDF
試論國家圖書館藏《四庫全書總目》稿本殘卷的編纂時間——兼論與天津圖書館藏《總目》稿本殘卷的關係 被引量:4
2
作者 夏長樸 《中国四库学》 2019年第1期56-79,共24页
本文之作,主要在探討北京國家圖書館所藏《四庫全書總目》稿本的編纂時間。這是筆者繼《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天津圖書館藏《四庫總目》稿本、臺北'國家圖書館'所藏《總目》殘稿、上海圖書館藏《總目》稿本之後,探討現存《... 本文之作,主要在探討北京國家圖書館所藏《四庫全書總目》稿本的編纂時間。這是筆者繼《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天津圖書館藏《四庫總目》稿本、臺北'國家圖書館'所藏《總目》殘稿、上海圖書館藏《總目》稿本之後,探討現存《四庫全書總目》稿本編纂時間的系列研究之一,希望藉此對殘存世間的《四庫全書總目》稿本不僅有較清楚的時間定位,也企盼對這些稿本的先後順序能有具體的了解,就《四庫全書總目》的編纂過程研究而言,這應是頗有參考價值的關鍵問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總目》 紀昀
下载PDF
《四庫全書總目》對宋學的觀察與批評——以四書類爲例
3
作者 夏長樸 《中国经学》 CSSCI 2017年第1期65-98,共34页
《四庫全書總目》論述歷代經學,歸結爲漢、宋兩型,並以平章漢宋爲《總目》編輯的基本原則。本文考察《總目》四書類提要,知館臣對四書學史的梳理頗有見地,但往往崇漢抑宋。推原其故,蓋因《四庫全書》的編纂及《四庫全書總目》的撰寫、修... 《四庫全書總目》論述歷代經學,歸結爲漢、宋兩型,並以平章漢宋爲《總目》編輯的基本原則。本文考察《總目》四書類提要,知館臣對四書學史的梳理頗有見地,但往往崇漢抑宋。推原其故,蓋因《四庫全書》的編纂及《四庫全書總目》的撰寫、修訂,受到清高宗乾隆帝的深刻影響。乾隆帝對於宋學的認識,先尊而後抑,館臣迎合上意,遂多偏頗之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庫全書總目》 四書 宋學 乾隆
下载PDF
“各明一義”與“《易》外别傳”--《四庫全書總目》對宋元明儒《易》學的評論
4
作者 夏長樸 《中国经学》 CSSCI 2015年第2期1-24,共24页
一般學界都認爲《四庫全書總目》的學術立場是立足漢學,貶抑宋學,也就是所謂"崇漢抑宋"。《四庫全書總目》的整體學術立場的確有刻意貶抑宋學的現象,但這並不表示《四庫全書總目》所有的論述都如此。起碼在評論宋學影響下的... 一般學界都認爲《四庫全書總目》的學術立場是立足漢學,貶抑宋學,也就是所謂"崇漢抑宋"。《四庫全書總目》的整體學術立場的確有刻意貶抑宋學的現象,但這並不表示《四庫全書總目》所有的論述都如此。起碼在評論宋學影響下的宋元明三代的《易》學時,相較於嚴厲批判宋儒的《春秋》學,態度就和緩許多,用語平和,没有聲色俱厲的激烈言論,也没有近乎人身攻擊的言辭。本文不擬全面論述《四庫全書總目》的《易》學觀點,而主要在提出《四庫全書總目》如何批評宋元明三代的《易》學,並且針對這部書所提出來的論點做一檢討,從而探討其原因何在。至於進一步的深入考察,則請俟諸他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庫全書總目》 《周易》 漢學 宋學
下载PDF
《四庫全書總目》“浙本出于殿本”説的再檢討 被引量:1
5
作者 夏長樸 《中国四库学》 2018年第1期53-80,共28页
一、前言傳世《四庫全書總目》的版本雖多,主要可分爲兩個系統:一爲武英殿本(殿本)系統;一爲浙江杭州刊刻本(浙本)系統。(1)前者爲朝廷的最後定本,流通較少,世間罕睹;後者爲浙江地方官府刊刻,廣泛傳播于各界,影響也較大。其他各本大抵... 一、前言傳世《四庫全書總目》的版本雖多,主要可分爲兩個系統:一爲武英殿本(殿本)系統;一爲浙江杭州刊刻本(浙本)系統。(1)前者爲朝廷的最後定本,流通較少,世間罕睹;後者爲浙江地方官府刊刻,廣泛傳播于各界,影響也較大。其他各本大抵由此二本而出,幾無例外。晚清以來,學界普遍認爲浙本出于殿本,儘管缺乏文獻佐證,却始終無人懷疑其可靠性。世紀之交,開始有學者質疑此説,並且提出具體的文獻作爲證據,這才使“浙本出于殿本”這個主流説法受到强烈的批評,浙本的底本究竟爲何?因而成爲學界關心的問題,也引起廣泛的討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庫全書
下载PDF
朝向一個學術史觀的建構——以《四庫全書總目·經部》爲例
6
作者 夏長樸 《中国经学》 2021年第1期49-72,共24页
《四庫全書總目》是《四庫全書》的智慧結晶,不僅是劉歆«七略»開啓圖書分類以來中國目録學著作的最高成就,同時也是代表乾隆時代學術觀點的典範性作品。經由經史子集四部總序、各類小序、編書凡例,著録及存目各書提要,再加上... 《四庫全書總目》是《四庫全書》的智慧結晶,不僅是劉歆«七略»開啓圖書分類以來中國目録學著作的最高成就,同時也是代表乾隆時代學術觀點的典範性作品。經由經史子集四部總序、各類小序、編書凡例,著録及存目各書提要,再加上提要的按語等,共同構成了此書完整的學術論述,正合乎目録學揭舉的“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之宗旨。就此而言,透過探討這部龐大目録書籍的編寫與修訂,應可深入了解乾隆君臣在“十全武功”之外,有意建構一個網羅衆家、囊括古今的學術史觀的明顯企圖。近二十年來《四庫全書總目》相關文獻的大量影印出版,爲探討«四庫全書總目»的編纂過程提供了信而可徵的資料。使用這些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可以大致發掘出在編纂這部書籍的過程中,四庫館臣如何經由撰寫、修改、抽换等方式聚焦原本錯綜複雜各自分歧的提要内容,建構出“漢宋對峙”這個主旨鮮明完整的核心觀點,再充分運用此一觀念,分析處理歷代學術的發展,以期達到主導學術解釋權的目的,進而完成先秦以來“一道德,同風俗”的終極理想。本文之作,即以«四庫全書總目»的重心———經部爲例,嘗試探討乾隆君臣如何建構一個迥異於以往的學術觀點。此一觀點影響深遠,不僅乾隆以下學界奉爲圭臬,流風所及,至今依然爲學界論述中國經學史時必然涉及的主要議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庫全書總目》 乾隆皇帝 漢學 宋學 “漢宋對峙”
下载PDF
尊《序》、廢《序》與漢宋對峙--以《四庫全書總目·經部詩類》爲例
7
作者 夏長樸 《中国经学》 2022年第1期1-26,共26页
將中國經學的發展,定調爲漢學、宋學兩個系統的對立與競争,最早由《四庫全書總目·經部總叙》提出,並大量使用“漢宋對峙”(“漢宋之争”)此一觀念,用以解釋並觀察宋以下經學的發展與變化。這個提法普遍爲學界接受,乾嘉以下,論述經... 將中國經學的發展,定調爲漢學、宋學兩個系統的對立與競争,最早由《四庫全書總目·經部總叙》提出,並大量使用“漢宋對峙”(“漢宋之争”)此一觀念,用以解釋並觀察宋以下經學的發展與變化。這個提法普遍爲學界接受,乾嘉以下,論述經學的著作深受此説啓發,也莫不從“漢宋對峙”的觀點探討經學内涵與發展,影響既深且久,成爲經學研究的主流論述,只要談經學,必然觸及漢、宋學問題,至今依然如此。本文之作,並不在於全面論述《四庫全書總目》的經學觀點,主要在窮源溯本,探討《四庫全書總目》“漢宋對峙”觀點的淵源所自,以及此一觀點如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庫全書總目》 漢宋對峙 漢學 宋學
下载PDF
一道德以同風俗——王安石新學的歷史定位及其相關問題
8
作者 夏長樸 《中国经学》 2008年第1期133-162,共30页
王安石新學是道學興起之前宋代主要的學術思潮,從北宋神宗起,一直到南宋高宗在位時期,新學的代表著作《三經新義》,不僅學校誦習,科舉用以取士,還始終是朝廷認可的官學,在宋代學術發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視的地位。宋室南渡後,由於時論將北... 王安石新學是道學興起之前宋代主要的學術思潮,從北宋神宗起,一直到南宋高宗在位時期,新學的代表著作《三經新義》,不僅學校誦習,科舉用以取士,還始終是朝廷認可的官學,在宋代學術發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視的地位。宋室南渡後,由於時論將北宋敗亡的責任歸咎於王安石變法,加以道學興起,人才輩出,聲勢日盛,終於使得道學完全取代新學,成爲宋代主要的學術思潮。這也迫使曾經如日中天、盛行一時的王安石新學因而走入歷史,不再成爲學界注意的對象。有鑑於王安石新學曾爲宋代的顯學,不僅有過輝煌的過去,還曾引領一時風騷,對當時學術極有影響。學術研究本以求真,存亡繼絶、發凡起覆以還歷史的原貌,更是從事研究工作者戮力以赴的理想。在討論過道學的成立與發展之後,本文預定以王安石新學爲研究對象,探討此一學術思潮的歷史地位及其與道學發展的關係,希望藉此對宋代慶曆至慶元時期的學術發展有更清楚的理解與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學 道學 王安石 《三經新義》
下载PDF
文淵閣本《四庫全書》書前提要的校上時間與抽换問題
9
作者 夏長樸 《中国四库学》 2021年第2期81-117,共37页
文淵閣本《四庫全書》成書最早(乾隆四十六年,1781),品質極受肯定,也是閣書中最早影印出版的一部(1983),因此廣受學界重視,成爲《四庫》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雖説如此,文淵閣本《四庫全書》也并非毫無瑕疵,例如《全書》所收的... 文淵閣本《四庫全書》成書最早(乾隆四十六年,1781),品質極受肯定,也是閣書中最早影印出版的一部(1983),因此廣受學界重視,成爲《四庫》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雖説如此,文淵閣本《四庫全書》也并非毫無瑕疵,例如《全書》所收的各書書前提要,即存在明顯的時間定位問題。就文淵提要的内容而言,有時同於其他書前提要,有時却又同於《總目》提要;核其校上時間,文淵提要理當早於其他各閣提要,也早於《總目》提要。此一内容與所署校上時間的不一致現象,造成研究使用上的許多困擾,原因何在,如何辨識?就成了一個有待厘清的問題。本文之作,目的在於探討文淵閣本書前提要的校上時間及其相關問題,藉此厘清問題産生的緣由,并嘗試提出辨别此一提要實際校上時間的具體可信方法,以期解决這個多年懸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庫全書總目》 文淵閣本書前提要 抽换提要
下载PDF
南京圖書館藏《四庫全書總目》殘稿編纂時間初探
10
作者 夏長樸 《中国四库学》 2020年第1期33-50,共18页
傳世的《四庫全書總目》殘稿數量不多,除了私人庋藏不得而知之外,絶大多數保存在北京國圖、北京國博、上海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及臺北"國圖"的善本室内,提供文獻學界研究參考。近年來發現南京圖書館亦藏有《四庫全書總目》殘稿... 傳世的《四庫全書總目》殘稿數量不多,除了私人庋藏不得而知之外,絶大多數保存在北京國圖、北京國博、上海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及臺北"國圖"的善本室内,提供文獻學界研究參考。近年來發現南京圖書館亦藏有《四庫全書總目》殘稿,所藏雖僅三卷,卻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爲《四庫》學研究提供了最新的研究資源。本文之作,不旁涉其他,主要在探討南京圖書館藏《四庫全書總目》殘稿的編纂時間,及其在各種《四庫全書總目》殘稿中的排列順序,藉此對《四庫全書總目》編纂史提供應有的參考,發揮此一殘稿的最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庫全書總目》 《四庫全書總目》稿本 南京圖書館
下载PDF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四庫全書總目》殘卷編纂時間及其相關問題
11
作者 夏長樸 《中国四库学》 2020年第2期33-52,4-7,共24页
目前存世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殘稿有上海圖書館藏本一百二十三卷,北京國家圖書館存六十三卷,中國國家博物館存有三册十六卷,南京圖書館藏有三册三卷,臺北"國家圖書館"藏一册五卷,遼寧省圖書館藏有《總目》残稿卷一百三子... 目前存世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殘稿有上海圖書館藏本一百二十三卷,北京國家圖書館存六十三卷,中國國家博物館存有三册十六卷,南京圖書館藏有三册三卷,臺北"國家圖書館"藏一册五卷,遼寧省圖書館藏有《總目》残稿卷一百三子部醫家類一,再加上業已影印出版的天津圖書館藏《紀曉嵐删定<四庫全書總目>稿本》、臺北"國圖"藏《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合計存世的《總目》提要殘稿已有八部之多。這些《總目》提要殘稿保存了許多編輯時增删塗改校正調整的痕跡與簽條,爲探討《總目》編纂過程提供了至關緊要的綫索,這也使得有關《總目》編纂的研究課題得到具體可信的文獻支持。此前,黄燕生曾撰有《校理<四庫全書總目>殘稿的再發現》一文,對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四庫全書總目》殘稿,做了要言不煩的概括介紹,並就此一殘稿的文獻價值提出精闢的探討,頗爲文獻學界研究者參考引用。美中不足的是,此文對於"北博殘稿"的編纂時間雖有涉及,也提出大致的推測,由於並非全文論述重心所在,因此著墨不深,加以所提佐證有限,未能具體證成所見,殊爲可惜。本文之作,不旁涉其他,主要目的在繼黄文之後,接續探討"北博殘稿"的編纂時間,並根據現有資料提出較具體的推測。這是筆者繼津圖、上圖、北京國圖、臺北"國圖"等稿之後,對現存殘稿編纂時間的系列研究之一,謹不揣淺陋,略抒所得,以提供學界參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總目》 《四庫全書總目》殘稿
下载PDF
論《中庸》興起與宋代儒學發展的關係
12
作者 夏長樸 《中国经学》 2007年第1期131-187,共57页
《四書》取代《五經》成爲儒學的重心,是宋代儒學發展過程中極爲重要的改變,也是宋代學術的一個特色。《四書》中的《論語》與《孟子》先秦時即是專書,爲人熟知。《大學》、《中庸》却有所不同,兩書本爲《禮記》中的两篇,遲到宋代,隨着... 《四書》取代《五經》成爲儒學的重心,是宋代儒學發展過程中極爲重要的改變,也是宋代學術的一個特色。《四書》中的《論語》與《孟子》先秦時即是專書,爲人熟知。《大學》、《中庸》却有所不同,兩書本爲《禮記》中的两篇,遲到宋代,隨着道學的形成與發展,地位纔逐漸上升。南宋時,朱熹將《學》、《庸》與《論》、《孟》二書合刻并做了注解,開始有《四書》之名,從此這部書成爲道學家最重視的必讀書籍。《大學》不是本文重點,暫且不論。《中庸》雖早在南朝梁武帝時即已有單獨注解,中唐李翱的《復性書》且以《中庸》爲立論基礎,對後代學者似乎没有直接的影響。《中庸》真正受到學界注意,引起儒、釋兩方熱烈討論,成爲學術争執的重點,却是進入宋代以後的事。就此而言,宋儒對《中庸》的討論與爭辯,與宋代儒學的轉變尤其是道學的興起,理當有着極爲密切的關連。有鑑於此,本文擬以《中庸》在宋代的崛起與發展爲研究重點,針對《中庸》在宋代興起的原因、在宋代發展的過程以及《中庸》受到宋儒重視所顯現的學術意義等相關問題,作較深入的探討。期望藉着這個研究,對宋代尤其是慶曆至慶元此一關鍵時期儒學的發展與轉變,能有比較具體而清晰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四書 道學
下载PDF
上海图书馆藏《四库全书总目》残稿编纂时间蠡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长朴 《四库学》 2017年第1期183-207,共25页
上海图书馆所藏《四库全书总目》残稿,是文献学界耳熟能详的重要资料,对《四库全书总目》编纂史的研究具有关键性的地位。可惜的是,除了文献学者沈津1982年发表过《校理<四库全书总目>残稿的一点新发现》一文,对这部书稿做过初步... 上海图书馆所藏《四库全书总目》残稿,是文献学界耳熟能详的重要资料,对《四库全书总目》编纂史的研究具有关键性的地位。可惜的是,除了文献学者沈津1982年发表过《校理<四库全书总目>残稿的一点新发现》一文,对这部书稿做过初步的介绍与探讨之外,30多年来,再没有以这部残稿为中心的研究成果出现,留下极大的遗憾。本文主要以沈津的研究为基础,运用新近发现的残稿及影印出版的《四库全书总目》资料,进一步探讨沈文不曾触及的问题,也就是这部书稿的编纂时间。借此建立本书稿在《四库全书总目》编纂史上的适当定位,同时为'四库学'的研究,提供更具体可征的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总目》 纪昀 四库学
原文传递
“其所谓‘道’非道,则所言之韪不免于非”——朱熹论王安石新学
14
作者 夏长朴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100,共20页
有别于杨时的近乎全面否定,朱熹对王安石新学的评论相较之下要客观许多,他不仅在《学校贡举私议》这篇专文中大力推荐王安石的《易解》与《三经新义》,同时也极为肯定王安石对宗庙制度的见解,这些都是朱熹迥异于其他道学家之处。虽然如... 有别于杨时的近乎全面否定,朱熹对王安石新学的评论相较之下要客观许多,他不仅在《学校贡举私议》这篇专文中大力推荐王安石的《易解》与《三经新义》,同时也极为肯定王安石对宗庙制度的见解,这些都是朱熹迥异于其他道学家之处。虽然如此,整体而言朱熹对王安石新学仍然持否定态度,认为王氏之学"不知道",学术不正,才导致熙宁变法的失败,这也为宋以后的王安石新学评价做了最后的判定。由此可知,朱熹对王安石新学的评论虽然比较开放,但依旧维持了道学家否定新学的基本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学 王安石新学 朱熹
原文传递
“《書》以道政事”——試論《四庫全書總目》的《尚書》學觀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長樸 《历史文献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70-191,共22页
四庫館臣在《四庫全書總目·經部總叙》中建構了漢學與宋學雙峰對峙的觀點,二者互争短長,成爲漢代以下經學流變的主要核心。這個觀點提出之後,成爲館臣論述經學的基本論點,不僅影響有清一代,流風所及,民國以來的經學史著述,也莫不... 四庫館臣在《四庫全書總目·經部總叙》中建構了漢學與宋學雙峰對峙的觀點,二者互争短長,成爲漢代以下經學流變的主要核心。這個觀點提出之後,成爲館臣論述經學的基本論點,不僅影響有清一代,流風所及,民國以來的經學史著述,也莫不深受影響,足見此一觀點已成爲觀察歷代經學發展的典範。本文寫作的重點,不旁涉其他,主要在探討四庫館臣秉持上述漢宋對峙的觀點,如何論述與批評歷代學者研究《尚書》的相關著作,從而建立清朝官方的《尚書》學論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總目》 《尚書》 漢學 宋學
原文传递
乾隆皇帝的經學思想及其發展——兼論與《四庫全書總目》編纂的關係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長樸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CSSCI 2018年第1期163-198,共36页
乾隆中期隨著編修《四庫全書》同時編纂的《四庫全書總目》,由於代表官方態度,鮮明的'揚漢抑宋'立場,對當時的學術發展,有著不可忽略的影響。但此書批判宋學、標榜漢學的做法,與乾隆皇帝下令編書時的本意明顯有别。何以會有這... 乾隆中期隨著編修《四庫全書》同時編纂的《四庫全書總目》,由於代表官方態度,鮮明的'揚漢抑宋'立場,對當時的學術發展,有著不可忽略的影響。但此書批判宋學、標榜漢學的做法,與乾隆皇帝下令編書時的本意明顯有别。何以會有這種現象?乾隆皇帝對此又持何態度?就成了令人關心的問題。此前,筆者曾撰文指出乾隆皇帝本人思想在編纂《四庫全書》的前後有明顯的轉變,由原先的堅持以宋學爲主,轉爲支持漢學,所以他纔能包容甚至接受《四庫全書總目》批判宋學、標榜漢學的做法。乾隆皇帝的思想何以會有這麽大的改變?這是本文所要處理的問題。經過相關的探討之後,筆者認爲原因有三:(1)乾隆皇帝的本人思想的自然發展,使得他逐步趨向漢學領域;(2)理學巨擘程頤'君臣共治天下'的言論以及李心傳《道命録》極度尊程的做法激怒了乾隆皇帝,使得他對理學家極爲不滿,進而疏遠理學;(3)南宋以後,理學家講學、結黨的流弊,影響到社會風氣、政治安定。此一史實,使得乾隆皇帝逐漸不喜理學,轉而趨近漢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庫全書總目》 乾隆皇帝 宋學 漢學 理學
原文传递
重論臺北“國圖”所藏《四庫全書總目》稿本殘卷的編纂時間
17
作者 夏長樸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7年第1期295-311,共17页
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有《四庫全書總目》稿本一册,收有史部卷四十五至卷四十九提要,共計四十一葉,數量雖然遠不如上海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南京圖書館及天津圖書館所藏之多,但亦是四庫全書館編纂《總目》時改寫撤... 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有《四庫全書總目》稿本一册,收有史部卷四十五至卷四十九提要,共計四十一葉,數量雖然遠不如上海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南京圖書館及天津圖書館所藏之多,但亦是四庫全書館編纂《總目》時改寫撤换殘存的資料。此前,筆者曾就此一稿本殘卷及其文獻價值做過初步探討,並撰文發表。當時依據瀏覽所見,參考近人論文引述资料,從而推定本殘卷編纂時間略早於北京國博藏史部殘稿,約在“乾隆四十年(1775)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春”這一時段之前。前文發表後,有緣目驗北京國博所藏《四庫全書總目》史部殘稿,經仔細比對後,發現該稿各卷並非同一書稿,其編纂時間亦不宜概括論定,似有重新探討之必要。在此情形下,拙文原依據該書稿所推定編纂時間有欠斟酌,自當重作考量,改採可靠资料推定。經重新比較相關资料後,大致確定此一稿本殘卷之編纂時間早於天津圖書館所藏《四庫總目》稿本,約爲乾隆四十三年(1778)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月之間。至於此一稿本在《四庫全書總目》研究中所可能提供的參考作用及其文獻價值,前述拙文已曾詳細舉例説明,爲免重複,本文從缺,不再討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庫全書總目 四庫全書 紀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