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发展西藏教育政策回顾与评析 被引量:6
1
作者 严庆 白少双 +1 位作者 王学海(审稿) 夏阳(校对)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0-45,123,共6页
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西藏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创造了民族教育发展的奇迹,西藏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理性分析国家民族教育政策对西藏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民族教育政策的效... 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西藏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创造了民族教育发展的奇迹,西藏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理性分析国家民族教育政策对西藏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民族教育政策的效用,促进西藏教育事业的新发展,进一步为西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教育 发展 政策
下载PDF
教学过程中教师主体性的建构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小峻 李波(审稿) 夏阳(校对)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本文在理解主体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主体性的发挥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水平这一观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更新观念、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师的情感投入等方面侧重分析了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性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 创新 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 教师
下载PDF
布莱希特与中国戏曲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颖 付天海 +1 位作者 汤志民(审稿) 夏阳(校对)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6-89,共4页
布莱希特与中国戏曲有着特殊的因缘关系。他是西方戏剧家中认真解读中国戏剧的第一人。他借鉴和吸收中国戏曲的营养,完善和发展了他的新型戏剧观,这主要表现在他的戏剧理论文章和两部剧作《高加索灰阑记》与《四川好人》中。
关键词 布莱希特 中国戏曲
下载PDF
从用典谈《史记》对唐代边塞诗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宜 池万兴(审稿) 夏阳(校对)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8-70,105,共4页
典故是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已成为人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极其凝练的形式。本文主要从用典赞今、借典讽今两方面来探讨《史记》对唐代边塞诗的影响。
关键词 《史记》 典故 唐代边塞诗
下载PDF
稳健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财务目标导向控制模式
5
作者 任富强 毛阳海(审稿) 夏阳(校对)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15-118,共4页
依据委托-代理理论,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模型分析,指出企业集团应相机选择财务控制模式,实施稳健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财务目标导向控制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控制模式选择的因素,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委托-代理 契约 信息 相机 稳健 导向
下载PDF
审美视域中的意识形态
6
作者 宋卫红 袁书会(审稿) 夏阳(校对)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1-85,共5页
本文针对我国文艺理论界流行的“审美意识形态”概念的缺陷,提出“审美视域中的意识形态”概念,从意识形态的语言符号性这一逻辑起点入手,从逻辑关系、功能和存在方式三方面梳理意识形态和“审美视域中的意识形态”的相关性。认为这种... 本文针对我国文艺理论界流行的“审美意识形态”概念的缺陷,提出“审美视域中的意识形态”概念,从意识形态的语言符号性这一逻辑起点入手,从逻辑关系、功能和存在方式三方面梳理意识形态和“审美视域中的意识形态”的相关性。认为这种理解是准确把握文艺理论与美学中的意识形态观念和理解意识形态的符号形式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视域中的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形式
下载PDF
公共财政框架下的高校预算管理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小军 毛阳海(审稿) 夏阳(校对)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中长期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指出了这些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同时介绍了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改革措施,揭示出这些改革措施在高校实行的必然性、必要性及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高校 预算管理 公共财政 部门预算 国库集中收付 政府采购
下载PDF
文温辞丽 意悲境远——情动《古诗十九首》 被引量:1
8
作者 庞震 袁书会(审稿) 夏阳(校对)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71-74,共4页
《古诗十九首》以不可遏抑的笔触集中关注了自然界中生存在繁复冗杂、困厄无休下的人的精神状态,真正以文学的手段展示了一个特定时代中“人学”在文学乃至文化中的主体地位。这种精神式的“回归”或“复位”使得《古诗十九首》在情感... 《古诗十九首》以不可遏抑的笔触集中关注了自然界中生存在繁复冗杂、困厄无休下的人的精神状态,真正以文学的手段展示了一个特定时代中“人学”在文学乃至文化中的主体地位。这种精神式的“回归”或“复位”使得《古诗十九首》在情感体现过程中更加趋于个体、趋于自我。也许正是如此的原因才会成就《古诗十九首》作为预示一个“文学自觉”时代到来的伟大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言体制 抒情内容 情感境遇
下载PDF
管窥唐人小说中商贾形象的社会意蕴——以《郑绍》为中心
9
作者 李达红 池万兴(审稿) 夏阳(校对)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75-78,共4页
商贾形象在唐人小说中虽然相对暗淡,但其中也不乏优秀之作。《郑绍》是一篇反映唐代普通商贾爱情婚姻生活的小说,作者通过讲述商人郑绍在爱情婚姻中的矛盾﹑无奈以及因此而饱尝的痛苦,深切地反映出当时社会新旧价值观念交替之际,普通商... 商贾形象在唐人小说中虽然相对暗淡,但其中也不乏优秀之作。《郑绍》是一篇反映唐代普通商贾爱情婚姻生活的小说,作者通过讲述商人郑绍在爱情婚姻中的矛盾﹑无奈以及因此而饱尝的痛苦,深切地反映出当时社会新旧价值观念交替之际,普通商贾身处其中的尴尬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小说 商贾形象 爱情婚姻 社会意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