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论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的生产责任制
- 1
-
-
作者
夏顺康
-
出处
《财经研究》
1983年第1期34-39,共6页
-
文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低产贫困地区,推行了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干群关系,使行政上的官僚主义、瞎指挥、贪污浪费等等现象大大减少。目前,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已从低产贫困地区扩展到经济发达地区。当然,在农村经济发达地区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决不能忽视它与低产贫困地区的差异性。
-
关键词
经济发达地区
联产承包责任制
贫困地区
主要形式
农业生产责任制
上海郊区
包干到户
我国农村
集体经济
副业生产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能不能变一种方式讲
- 2
-
-
作者
夏顺康
-
机构
浙江绍兴柯桥中学
-
出处
《中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52,共2页
-
文摘
案例 这是一节高三物理辅导课,我担任辅导老师.一个女同学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所示,已知波上d点振动的速度方向,问波是向哪个方向传播的?当时我想,这个问题在上课时已讲过,这个学生一定是没有听懂,于是我又开始分析: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去思考,已知d点速度方向向下,波在d点的右边部分是在d点的上方,波在d点的左边部分是在d点的下方,现在d点要向下运动,要跟随左边部分的质点运动,说明波的源在左边,所以波向右传播.实际上,这是利用确定波源的方法来推导出波的传播方向的.
-
关键词
传播方向
速度方向
质点运动
高三物理
辅导课
老师
课时
学生
-
分类号
G63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O311.1
[理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
-
题名学会思考和提出有意义的物理问题
- 3
-
-
作者
夏顺康
-
机构
绍兴柯桥中学
-
出处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
2008年第8期35-37,共3页
-
文摘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一首诗《每事问》:“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人和其它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思维,如果我们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三者分开考虑,发现问题就是发现可以去问、可以去想或可以去做的事情,提出问题是进一步明确发现的问题以及用适当的方式描述问题,有了问题自然需要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无疑是最重要的,否则就无从谈起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
关键词
物理问题
学会
提出问题
自然需要
陶行知
教育家
和解
-
分类号
G63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G322.25
[文化科学]
-
-
题名对上海郊区试办农工商联合企业的一些看法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夏顺康
谢自奋
贲建民
-
出处
《学术月刊》
1980年第12期11-15,5,共6页
-
文摘
从1978年10月开始,在上海郊区嘉定县试办农工商联合企业,到现在整整两年了。农工商联合企业的试点工作引起各方面的强烈反响。在上海这样一个大城市的郊区,到底要不要办和有没有条件办农工商联合企业?如果有必要、有可能办的话,又应该怎样从实际出发来办?这些问题都很值得研究和探索。这里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
关键词
农工商联合企业
上海郊区
农副产品加工
人民公社
社队工业
加工厂
郊区农民
农业机械化水平
从实际出发
农业生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数学教学案例源的生成与捕捉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夏顺康
余继光
-
机构
浙江省绍兴柯桥中学
-
出处
《数学通讯(教师阅读)》
2008年第4期16-18,共3页
-
文摘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复杂的现象与矛盾,捕捉与分析这些矛盾或解释现象中的本质充满着研究智慧,这一过程的研究对于数学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研究所形成的案例对教师专业成长有许多借鉴性启示.
-
关键词
数学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
捕捉
数学教育
研究所
-
分类号
O1-4
[理学—基础数学]
S865.49
[农业科学—野生动物驯养]
-
-
题名嫦娥奔月中的物理与数学问题
- 6
-
-
作者
夏顺康
-
机构
浙江绍兴县柯桥中学
-
出处
《数理化学习》
2008年第2期5-7,共3页
-
文摘
"嫦娥奔月",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正在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在火箭起飞的第1249秒,三级火箭第二次点火;第1473秒,星箭分离成功;18时29分。
-
关键词
卫星
数学问题
远地点
近地点高度
千米
嫦娥奔月
椭圆轨道
月球表面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
分类号
G634.6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34.7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六十年代初期关于“级差地租”问题的讨论
- 7
-
-
作者
夏顺康
谢自奋
-
出处
《学术月刊》
1979年第12期43-45,共3页
-
文摘
一、“级差地租”问题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来的解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党领导农民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在土改的基础上,又根据自愿互利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采取逐步前进、相互衔接的三种形式,从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发展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的实现,标志着我国农村在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合作社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组织集体生产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对合作社之间由于自然条件、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水平不同,客观上存在着的经济收入差别,采取承认和照顾的政策,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第二年(一九五七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三千七百亿斤,比一九四九年的二千一百六十二亿斤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一;
-
关键词
级差地租
六十年代
按劳分配
我国农村
社会主义条件下
农业生产互助组
集体所有制
农村人民公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社会价值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农村人民公社级差土地收入的形成问题
被引量:1
- 8
-
-
作者
汪旭庄
顾存伟
夏顺康
-
出处
《学术月刊》
1962年第1期1-13,共13页
-
文摘
在处理人民公社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中,认真贯彻承认差别的原则,对于巩固和发展人民公社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差别问题,实质上是级差土地收入问题,它涉及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地租理论。级差土地收入不仅是一个分配范畴,首先是一个生产范畴,因为正是生产决定分配,只有当这种收入已经创造形成,然后才有这种收入的分配。关于级差土地收入的形成及其分配问题,我国学术界颇多争论,本文仅就其形成问题,从如下几方面作初步探讨:(一)人民公社客观存在的经济差别;(二)级差土地收入形成的条件、原因与范畴;(三)级差土地收入Ⅰ与Ⅱ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与发展规律性。
-
关键词
土地所有制
极差
农村人民公社
物化劳动
地租
收入
土地所有权
形成原因
活劳动
生产率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