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坡面尺度上地貌对α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郑江坤 魏天兴 +5 位作者 郑路坤 大林直 陈致富 赵健 朱文德 孙慧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54-2259,共6页
为了解地貌在坡面尺度上对α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主观采样法在陕北吴起县合家沟流域不同地貌部位进行了样地调查。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先后对各地貌部位物种组成及各物种的重要值、地形因子要素间、地形因子和群落α多样性之间分别... 为了解地貌在坡面尺度上对α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主观采样法在陕北吴起县合家沟流域不同地貌部位进行了样地调查。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先后对各地貌部位物种组成及各物种的重要值、地形因子要素间、地形因子和群落α多样性之间分别做了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地貌部位相似的群落聚类在一起,说明地形因子是影响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等的重要因素。(2)海拔和坡位,坡向和坡度,地形指数和海拔、坡位、坡形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大于0.8,双尾显著性检验概率小于0.05。(3)影响α生物多样性指标香农-维纳指数的地形因子按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是:坡位、坡向、海拔、坡形、坡度、地形指数,进一步分析得出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沟沿线、光照、土壤水分和养分在影响α生物多样性指标上依次递减。(4)通过多元线形回归检验,得出坡位、坡向、坡形、海拔这四个地形因子与群落α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建立的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可信度大,与样本数据的拟合度高。各地形因子数据归一处理后的回归方程为:香农-维纳指数=2.417-0.581×坡形-1.333×坡位+1.449×海拔+0.631×坡向。地形地貌特征在黄土丘陵区表现明显,研究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可为该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但由于调查样地尺度较小,在应用推广上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因子 香农-维纳指数 多元回归分析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流域生态效益对比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郑江坤 魏天兴 +4 位作者 朱金兆 赵健 陈致富 朱文德 大林直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90-1000,共11页
论文以陕西吴起县柴沟和合家沟为例,通过样地的植被和土壤调查,在小流域尺度上分析了退耕10 a后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方式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群落特征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两者草本群落结构相近,相似性系数为0.925。人工修... 论文以陕西吴起县柴沟和合家沟为例,通过样地的植被和土壤调查,在小流域尺度上分析了退耕10 a后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方式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群落特征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两者草本群落结构相近,相似性系数为0.925。人工修复区乔灌草三层的层盖度和为99.03%,三层的物种数和为85,草本层的株均高为0.41 m,还有该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自然恢复区;而平均生物量、群落密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分别为5.890 t.hm-2、8.11×105株.hm-2、8.8%、1.251 g.cm-3和48.9%,均低于自然恢复区。两区土壤指标的变异系数变化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生态效益 生物多样性 土壤含水率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原文传递
黄土区饲料桑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健 魏天兴 +3 位作者 郑江坤 陈致富 大林直 朱文德 《林业实用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19,共2页
对吴起县饲料桑栽植示范区的调查数据显示:在饲料桑栽植的第一年,平均成活率为75.5%,平均苗木生长量是以10.51 cm;第二年平均成活率为64.8%,平均苗木生长量为35.6 cm,苗木基径都在0.33 cm以上,最大值可达0.73 cm。饲料桑苗木生长量第二... 对吴起县饲料桑栽植示范区的调查数据显示:在饲料桑栽植的第一年,平均成活率为75.5%,平均苗木生长量是以10.51 cm;第二年平均成活率为64.8%,平均苗木生长量为35.6 cm,苗木基径都在0.33 cm以上,最大值可达0.73 cm。饲料桑苗木生长量第二年为第一年的3.56倍。除第一年苗木生长量外,第一年苗木的成活率率、第二年苗木的成活率率、生长量均以边缘带,即第2带为最低值;饲料桑第二年的枝叶鲜质量为544.7 kg/hm2,枝叶干质量为196.9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桑 栽培技术 成活率 生长量 生物量 黄土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