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
1
作者 大理(摘) 《西部论坛(陕西)》 2005年第6期27-27,共1页
易培强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4期撰文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人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客观地位,决定了人不应以自然的征服者、统治者自居,而要如实地把自己当作... 易培强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4期撰文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人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客观地位,决定了人不应以自然的征服者、统治者自居,而要如实地把自己当作自然界的一员。第二,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依存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的持续进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三,人不仅作用予自然界,也受自然界的作用。人利用、改造自然的活动要受到自然本身规律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科学学报 湖南师范大学 自然界 生存和发展 组成部分 精神生活 物质生活
原文传递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构想与实践
2
作者 大理(摘) 《西部论坛(陕西)》 2005年第6期17-17,共1页
曾丽雅在《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7期撰文指出,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是在建立政治独立的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之后才开始的。现代化又是一个... 曾丽雅在《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7期撰文指出,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是在建立政治独立的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之后才开始的。现代化又是一个多层次、多元素的发展过程,它没有固定的模式,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基础不同,各国的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中国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战略 《江西社会科学》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实践 现代工业社会 历史传统 现代化道路 农业社会
原文传递
民族精神与现代人的生存境遇
3
作者 大理(摘) 《西部论坛(陕西)》 2005年第6期32-32,共1页
张曙光、梅景辉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撰文认为,在哲学的视阈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探讨民族精神和人的生存境遇,既能够从民族精神的生成中探究人类生存境遇的变迁,亦能从人的生存境遇的提升中反观民族精神的发展及其丰富的... 张曙光、梅景辉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撰文认为,在哲学的视阈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探讨民族精神和人的生存境遇,既能够从民族精神的生成中探究人类生存境遇的变迁,亦能从人的生存境遇的提升中反观民族精神的发展及其丰富的的历史内涵。为此有必要对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理性精神、现代人生存境遇和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认真考察,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应是既继承优秀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生存境遇 民族精神 现代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中国传统文化 优秀文化传统 历史内涵 理性精神 全球化
原文传递
和谐的四个基本规定性
4
作者 大理(摘) 《西部论坛(陕西)》 2005年第6期4-4,共1页
江畅在2005年8月23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从和谐的一般含义,我们可以引申出和谐的四个基本规定性:首先,和谐是和平共处。和谐是这样一种秩序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属于同一系统或共同体的不同事物或个体平等、和睦、平安、友好地... 江畅在2005年8月23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从和谐的一般含义,我们可以引申出和谐的四个基本规定性:首先,和谐是和平共处。和谐是这样一种秩序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属于同一系统或共同体的不同事物或个体平等、和睦、平安、友好地相处,彼此尊重对方的地位、权利、个性、品格。它们彼此之间可以有竞争,但没有敌对,没有战争,没有恶意的伤害。其次,和谐是相辅相成。和谐也是这样一种秩序状态:在这种状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规定性 和谐 《光明日报》 一般含义 和平共处 相辅相成 状态 共同体 秩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