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河流域水文过程特征分析 被引量:44
1
作者 张寅生 姚檀栋 +5 位作者 蒲健辰 效存德 康世昌 侯书贵 太田岳史 矢吹裕伯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14-222,共9页
利用1993年5~9月连续时间序列的资料,对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区及其流域的水文过程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由于青藏高原季风环流的影响,在性质不同气团控制所产生的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量差别极大,该区域主要降水集中在6... 利用1993年5~9月连续时间序列的资料,对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区及其流域的水文过程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由于青藏高原季风环流的影响,在性质不同气团控制所产生的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量差别极大,该区域主要降水集中在6~8月,Tretyakov雨量器对标准雨量器捕捉率的修正量小于天山地区的研究结果。该流域地面蒸发过程较为强盛,各种下垫面的蒸发量占流域水量平衡收入的37%,土壤蒸发量与水面蒸发和土壤含水量之间关系密切。流域平均径流系数为063,径流模数为26L/(s·km2),冰川融水径流对整个流域径流影响很大,冰川融水对流域径流的补给率为49%。冰川融水径流主要产生于7~9月初,时间短,但强度大,其冰川融水径流量除与气温变化有关外,还与能量过程重要因子———冰川表面反射率呈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水文 冰川融水 径流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部地面蒸发量观测计算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寅生 蒲建辰 太田岳史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6-172,共7页
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地面蒸发过程主要发生于5-10月,7月蒸发最为剧烈。与其它因子相比较,地面蒸发量与水面蒸发量相关关系最好,与潜在蒸发量相关关系次之。下垫面条件对地面蒸发量影响很大,冻结与非冻结地表面蒸发量可相差2-3... 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地面蒸发过程主要发生于5-10月,7月蒸发最为剧烈。与其它因子相比较,地面蒸发量与水面蒸发量相关关系最好,与潜在蒸发量相关关系次之。下垫面条件对地面蒸发量影响很大,冻结与非冻结地表面蒸发量可相差2-3倍。与更为干旱的高原西部的天山地区的研究成果相比,该区衡量蒸发能力的指标和实际蒸发量均要高出许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蒸发量 水分 观测
下载PDF
亚洲东部森林的小气候特征:1.辐射和能量的平衡 被引量:15
3
作者 谭正洪 于贵瑞 +16 位作者 周国逸 韩士杰 夏禹九 前田高尚 小杉绿子 山野井克己 李胜功 太田岳史 平田竜一 安田幸生 中野隆志 小南裕志 北村兼三 溝口康子 廖志勇 赵俊福 杨廉雁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1-553,共13页
森林小气候是森林植被与区域气候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局地环境系统。森林小气候的研究,不仅是一项关于森林生态系统运行机理的理论研究工作,对农林业生产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全球变化形势下其重要性又进一步凸显。辐射的收支、能量的... 森林小气候是森林植被与区域气候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局地环境系统。森林小气候的研究,不仅是一项关于森林生态系统运行机理的理论研究工作,对农林业生产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全球变化形势下其重要性又进一步凸显。辐射的收支、能量的平衡与分配是小气候特征形成的基础。对森林辐射收支和能量分配的研究,过去主要以单站点为主,系统的区域分析十分匮乏。该文采用亚洲东部17个森林站点的实测数据,分析了生态系统的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探讨了区域尺度上辐射特征量的纬度变异性及其预测关系式,建立了亚洲东部森林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辐射和能量收支模式。所选站点以水平地带性为主,为区域分析奠定了基础。研究发现,辐射特征量具有明显的纬度依赖性,辐射特征量和纬度二者的关系可以用于相应的预测。比如,太阳辐射随着纬度的变化关系为:y=6205–42.15x(p<0.01),即纬度每上升1°,太阳辐射年总量下降42 MJ,理论最大值为6 205 MJ。净辐射的纬度趋势更加显著(r=–0.89,p<0.000 1),其线性回归关系为:y=4340–45.60x。亚洲东部森林蒸散比(EF)与降水量(P)之间的定量关系为:EF=0.7098(1–exp(–0.0026P))。通过对比不同森林带的辐射和能量模式,发现亚热带森林在辐射收支上与温带森林相近,波文比既高于温带森林,也高于热带森林,表明更多的净辐射能用于显热交换。关于亚热带森林在小气候和物质代谢方面的特殊性,值得进一步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森林 纬度地带性 蒸散比 太阳辐射 能量分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