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册》成书过程初探
1
作者 新木 夸加先 《攀登(藏文版)》 2024年第2期74-85,共12页
《金册》成书于清末,是由蒙古族学者扎瓦达木丁以《音韵》为基础而撰写的蒙古佛教史,全称《瞻部洲北方蒙古族历史·神奇金册》,其中诸多篇章叙述了西北少数民族区域文化及与中原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实事。其后序记载编撰时... 《金册》成书于清末,是由蒙古族学者扎瓦达木丁以《音韵》为基础而撰写的蒙古佛教史,全称《瞻部洲北方蒙古族历史·神奇金册》,其中诸多篇章叙述了西北少数民族区域文化及与中原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实事。其后序记载编撰时间历经14年之久,取材涉及汉、藏、蒙、满等多语种历史文献资料。经研究发现,《金册》成书可分四个阶段,即夸语种搜集文献资料;翻译资料,以《音韵》为基础而创作阶段;《金册》成书;后期补充完善。《金册》的取材和编撰过程极大地体现了此书不同于以往的蒙藏教法史,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册》成书 扎瓦达木丁 《音韵》
下载PDF
大译师益西央生平考
2
作者 夸加先 索南东主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1期86-101,共16页
根据敦煌藏文文献P.T996号写本记载,公元8世纪唐代禅宗高僧曼和尚,即摩诃衍、努南喀宁波禅师,其高徒大译师益西央在唐蕃文化交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于大译师益西央生平事迹,目前未见到完整的文献记载,只能在川甘青等地区发现的摩... 根据敦煌藏文文献P.T996号写本记载,公元8世纪唐代禅宗高僧曼和尚,即摩诃衍、努南喀宁波禅师,其高徒大译师益西央在唐蕃文化交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于大译师益西央生平事迹,目前未见到完整的文献记载,只能在川甘青等地区发现的摩崖石刻题记文字考古材料、敦煌文献、后弘期藏文文献《五部遗教》及其他相关资料中探寻到一些蛛丝马迹。依据上述文献,考证了大译师益西央曾奉吐蕃赞普之命,率领工匠团队前往广袤的汉藏地界开凿摩崖造像、镌刻佛教经典等,留存了一些历史文化遗迹。还在朵麦阿琼南宗寺即尖扎、贵德等地区广收弟子,组织汉藏比丘僧团,弘扬佛法,并获得空性自在等无上成就。对此伟大生平事迹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堪布巴郭•益西央(མཁན་པོ་པ་གོར་ཡེ་ཤེས་དབྱངས)、比丘大译师益西央(དགེ་སློང་ལོ་ཆེན་ཡེ་ཤེས་དབྱངས)、比丘巴郭•益西央(དགེ་སློང་པ་གོར་ཡེ་ཤེས་དབྱངས)、(益西)央(ཡེ་ཤེས་)དབྱངས།、布•益西央(སྤུག་ཡེ་ཤེས་དབྱངས)等不同名字的写法均为不同版本的同一历史人物,即益西央。益西央出生于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巴郭(པ་གོར)氏家族,生于公元770年,卒于850年,其法体在今黄南尖扎县安琼南宗寺安葬,享年80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译师益西央 生平事迹 汉藏文化交流
下载PDF
石渠须巴圣山九号造像石刻题记探析
3
作者 夸加先 周毛措 《攀登(藏文版)》 2022年第3期89-95,共7页
石渠须巴圣山九号造像石刻题记,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境内,是一处刻录有吐蕃时期的重要文物遗迹。该地为公元7世纪文成公主入藏的必经之地,也是历史上汉藏民族文化交流和货物交易的重镇。此造像石刻题记风化严重,对学者识读... 石渠须巴圣山九号造像石刻题记,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境内,是一处刻录有吐蕃时期的重要文物遗迹。该地为公元7世纪文成公主入藏的必经之地,也是历史上汉藏民族文化交流和货物交易的重镇。此造像石刻题记风化严重,对学者识读及抄录石刻文字造成一定的难度,由此对石刻录文的解读存在不少讹误。鉴于此,通过先后四次进行实地调查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石刻题记文字重新做了补录与订正,以供学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巴圣山 石刻题记 吐蕃时期 讹误斧正
下载PDF
甘孜邓柯“智河拉姆”石刻抄本讹误斧正
4
作者 夸加先 《攀登(藏文版)》 2021年第3期147-157,共11页
邓柯“智河拉姆”摩崖石刻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邓柯乡。此摩崖石刻发现后,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陆续发表了相关研究报告及学术论文。由于摩崖石刻风化严重,对研究者识读抄录石刻文字造成一定困难,出现了石刻文字的讹误... 邓柯“智河拉姆”摩崖石刻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邓柯乡。此摩崖石刻发现后,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陆续发表了相关研究报告及学术论文。由于摩崖石刻风化严重,对研究者识读抄录石刻文字造成一定困难,出现了石刻文字的讹误。为此作者先后三次对邓柯“智河拉姆”摩崖石刻进行实地考察和反复考证,并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报告的基础上,把有关石刻文字进行重新订正和补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河拉姆 石刻抄本 讹误 斧正
下载PDF
图像与文本:康朵贝沟大日如来佛堂吐蕃时期佛教石刻造像题记补录与研究
5
作者 夸加先 索南东主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2年第3期72-98,共27页
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藏东地区发现了唐蕃时期摩崖造像、石刻经文、题记文字等古文物遗存,这充分说明公元8~9世纪汉藏和盟历史背景及历史上的交往交流交融。位于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的“贝沟大日如来佛堂”,即闻名于学界的玉树文... 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藏东地区发现了唐蕃时期摩崖造像、石刻经文、题记文字等古文物遗存,这充分说明公元8~9世纪汉藏和盟历史背景及历史上的交往交流交融。位于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的“贝沟大日如来佛堂”,即闻名于学界的玉树文成公主庙是汉藏民族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交融的重镇,也是一处刻录吐蕃信息的重要文物遗迹。据悉,公元710年金成公主入藏以来,先后派人进行修缮与重塑该文物遗迹得以保护与传承至今,后弘期藏文史料也有零碎的记载,但未收录题记文字信息。1957年,青海著名考古学家赵生琛先生等人首次公布了摩崖造像的相关信息,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但造像艺术风格与完成年代等问题仍有异议。石刻题记历经千年风化,使后人识读、抄录题记有一定的困难,且出现石刻录文存在不少讹误。对此,作者先后进行实地调查和反复考证,在前人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将新抄录的石刻题记名为《大日如来及众眷属颂》进行了补录,将结古寺已故僧人桑杰加措等人抄录的“狗年题记”的石刻题记重新斧正。此举对研究和回顾唐蕃文化交流和佛教艺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藏传佛教中国化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沟大日如来 题记文字 补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