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册》成书过程初探
1
作者 夸新木加 《攀登(藏文版)》 2024年第2期74-85,共12页
《金册》成书于清末,是由蒙古族学者扎瓦达木丁以《音韵》为基础而撰写的蒙古佛教史,全称《瞻部洲北方蒙古族历史·神奇金册》,其中诸多篇章叙述了西北少数民族区域文化及与中原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实事。其后序记载编撰时... 《金册》成书于清末,是由蒙古族学者扎瓦达木丁以《音韵》为基础而撰写的蒙古佛教史,全称《瞻部洲北方蒙古族历史·神奇金册》,其中诸多篇章叙述了西北少数民族区域文化及与中原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实事。其后序记载编撰时间历经14年之久,取材涉及汉、藏、蒙、满等多语种历史文献资料。经研究发现,《金册》成书可分四个阶段,即夸语种搜集文献资料;翻译资料,以《音韵》为基础而创作阶段;《金册》成书;后期补充完善。《金册》的取材和编撰过程极大地体现了此书不同于以往的蒙藏教法史,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册》成书 扎瓦达木丁 《音韵》
下载PDF
清末蒙古族学者洛桑达央部分重要著作考述
2
作者 夸新木加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4期59-72,共14页
洛桑达央(1867-1937)是一位蒙古族学者,精通藏、汉、蒙古等多种文字,是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领域的典型人物。其佛学造诣高深,著作种类丰富,手抄文献居多,但学术界对洛桑达央及其著作缺少关注和研究。在内容层面,洛桑达央著述反映了古代... 洛桑达央(1867-1937)是一位蒙古族学者,精通藏、汉、蒙古等多种文字,是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领域的典型人物。其佛学造诣高深,著作种类丰富,手抄文献居多,但学术界对洛桑达央及其著作缺少关注和研究。在内容层面,洛桑达央著述反映了古代各民族间文化交往交流与融合的历史态势,对于研究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洛桑达央著作中《金册》和它的增补性文献《古代大蒙古地区备忘录著作•补充庄严》《音韵》等引用了汉、藏、蒙古、满、维吾尔等诸多民族历史文献资料;晚年回忆自己一生事迹撰写的《凡夫俗子的人生轨迹》;还有参考蒙古文等多语种文献翻译的《大汉高僧法显赴天竺传•佛教源流普显幻化明镜》以及《杰尊丹巴大师制定蒙古族寺院章程并附章印》;记载了作者一生收集、观察和记录印度、西域、汉地、藏地等地方的佛教遗址的《弥足珍贵的佛教遗址来源史》等,上述著作对于研究佛教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通过文献研究法,首次对洛桑达央的部分重要著作的书写原因、成书时间和主要内容进行考述,确定其著作类型有佛教史和传记、书信、翻译、目录等;书写属性上有基础性著作和扩写、增补、笔记、整理与修订等;所参考和引用文献有汉、藏、蒙古、满和维吾尔文等多语种文献;成书时间长达14年,最短为三天;写作地点主要是扎西曲觉林和大库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学者 洛桑达央 藏文著作
下载PDF
浅谈《罗摩衍那》在藏区的流传
3
作者 夸新木加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0年第1期19-26,共8页
文章将古代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流传西藏的形式分为口头流传和文字流传两种,把文字流传分为前后两个时段。探讨了各流传形式和时段的特征及其对藏族文学发展的影响,并对敦煌《罗摩衍那》写卷藏文版出自蚁垤版本的观点提出质疑。
关键词 罗摩衍那 藏区 流传
下载PDF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研究——以青海省囊谦县毛庄乡为例
4
作者 更松巴毛 夸新木加 《新丝路》 2023年第6期25-27,共3页
带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以来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民族地区是我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短板,也是重点和难点,它与一般地区的农村相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实现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带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以来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民族地区是我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短板,也是重点和难点,它与一般地区的农村相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实现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文章以青海省囊谦县毛庄乡为例,对其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进行研究,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创造最大效益,从而在民族地区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协调关系中探索出可持续性,完成扶贫到自主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