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发性耳聋二次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万良财 杨梦雪 +4 位作者 林绵绵 陈玲珍 欧阳怀亮 奉佳连 龙孝斌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0-715,共6页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二次治疗有无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7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29例(30耳)突发性耳聋且接受过二次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行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颞骨CT及内耳磁共振检查...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二次治疗有无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7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29例(30耳)突发性耳聋且接受过二次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行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颞骨CT及内耳磁共振检查。根据纯音测听结果将患者分成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及全聋型4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身与局部联合应用激素治疗,高压氧治疗及中医针灸治疗。此外,还接受营养神经及改善微循环治疗。治疗结束后1周复行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以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低频下降型及全聋型因耳数较少,未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高频下降型(14耳)、平坦下降型(9耳)病例,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42.9%、55.6%;言语频率平均听阈治疗前为70.36±12.63 dBHL、62.78±11.21 dB HL,治疗后为53.21±11.54 dBHL、46.67±7.91 dB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2;P<0.01);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治疗前通过率为14%、11%,治疗后为36%、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2.49;P>0.05);听性脑干反应治疗前I波波潜伏期为1.78±0.14ms、1.74±0.12ms,治疗后为1.61±0.11ms、1.60±0.1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P<0.01);V波治疗前潜伏期为5.78±0.19ms、5.74±0.15 ms,治疗后为5.56±0.16 ms、5.54±0.1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P<0.01)。低频下降型2耳及全聋型5耳中各有1例治疗有效,因病例数少,未作统计学分析。结论经首次治疗后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二次治疗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二次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头颈部恶性肿瘤类器官研究现状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奉佳连 文忠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88-492,共5页
在精准医疗时代,头颈恶性肿瘤类器官培养技术能够维持肿瘤细胞的高度异质性,更好地模拟体内的肿瘤微环境,培养效率高、耗时少,同时具备肿瘤细胞系可进行遗传操作的优点和小鼠PDX模型的三维复杂系统特性,可作为测试肿瘤药物和个体化肿瘤... 在精准医疗时代,头颈恶性肿瘤类器官培养技术能够维持肿瘤细胞的高度异质性,更好地模拟体内的肿瘤微环境,培养效率高、耗时少,同时具备肿瘤细胞系可进行遗传操作的优点和小鼠PDX模型的三维复杂系统特性,可作为测试肿瘤药物和个体化肿瘤疗法的新型平台,利于致癌基因建模、靶基因发现和个体化药物敏感性检测,可用于头颈恶性肿瘤的精准治疗。本文就头颈恶性肿瘤个体化类器官在精准医学时代背景下的研究现状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恶性肿瘤 精准医疗 类器官 体外三维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