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困境与对策——访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期铿 被引量:1
1
作者 奚刘琴 李期铿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20-125,共6页
奚刘琴(以下简称“奚”):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目前的办学情况,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自2006年创办以来取得了哪些成就?
关键词 夏威夷大学 孔子学院 困境与对策 海外传播 中国文化 院长 中方
下载PDF
第三代新儒家对儒学的诠释与创新 被引量:2
2
作者 奚刘琴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4-117,共4页
第三代新儒家在儒学诠释与创新中做出了超迈前贤的成就,代表了现代新儒学发展的四个新趋向:儒学本位坚持下的思想多元化的倾向;对知识论的注重与方法论的自觉,彰显"道问学"的转向;凸显批判精神和对话意识;批判"现代性&qu... 第三代新儒家在儒学诠释与创新中做出了超迈前贤的成就,代表了现代新儒学发展的四个新趋向:儒学本位坚持下的思想多元化的倾向;对知识论的注重与方法论的自觉,彰显"道问学"的转向;凸显批判精神和对话意识;批判"现代性"与"后现代"的儒学重建方向的肯定。与此同时,其思想也存在着内在的紧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新儒家 儒学诠释与创新 内在紧张
下载PDF
第三代新儒家与普世伦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奚刘琴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14,共3页
以杜维明、成中英、刘述先、蔡仁厚等学者为代表,第三代新儒家看到了全球化背景下进行普世伦理建设的必要性,他们均致力于对儒家伦理的挖掘与取舍,论证儒家伦理与普世伦理的会通与对接,关注儒学与非儒学的沟通交流,并在理论与行动上积... 以杜维明、成中英、刘述先、蔡仁厚等学者为代表,第三代新儒家看到了全球化背景下进行普世伦理建设的必要性,他们均致力于对儒家伦理的挖掘与取舍,论证儒家伦理与普世伦理的会通与对接,关注儒学与非儒学的沟通交流,并在理论与行动上积极参与全球伦理建设,体现出对儒学地位认识的转变以及对话意识加强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新儒家 普世伦理 特征
下载PDF
港台与海外新儒家学术特征比较探微——成中英先生访谈录
4
作者 奚刘琴 成中英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466-470,共5页
本篇访谈录涉及成中英先生与方东美先生、杜维明先生、刘述先先生、余英时先生学术特征之差异,以及成先生对于后新儒家一些观点的评论。本文所进行的学术比较,既有助于厘清由方东美等前辈学者而来,为成中英、刘述先等学者所承继的当代... 本篇访谈录涉及成中英先生与方东美先生、杜维明先生、刘述先先生、余英时先生学术特征之差异,以及成先生对于后新儒家一些观点的评论。本文所进行的学术比较,既有助于厘清由方东美等前辈学者而来,为成中英、刘述先等学者所承继的当代新儒学发展之学思路向,又有助于分判方、成二者学术思想之异同,亦有助于辨明第三代新儒家阵营内部各学者思想特征之异同,同时,又可实现对于当代主要儒学思潮的清晰认识。文章经过成先生的多次过目与亲自修订,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新儒家 学术特征 成中英 访谈录 海外 港台 学术思想 思想特征
下载PDF
第三代新儒家视域下的全球文明对话
5
作者 奚刘琴 王玉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4-28,49,共6页
文明对话不仅是世界各大文明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方式。以杜维明、成中英、刘述先、蔡仁厚为例,第三代新儒家的学者们看到了全球化背景下进行宗教与文明对话的必要性,他们关... 文明对话不仅是世界各大文明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方式。以杜维明、成中英、刘述先、蔡仁厚为例,第三代新儒家的学者们看到了全球化背景下进行宗教与文明对话的必要性,他们关注儒学与非儒学的交流,注重儒学与世界各大文明的对话,并在理论与行动上积极参与全球文明对话的进行,体现出融摄西学、多向建树的趋势、对儒学地位确认的转变以及对话意识的加强三个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新儒家 文明对话 致思路向 儒学世界化
下载PDF
论周敦颐的“道”
6
作者 奚刘琴 刘志华 《船山学刊》 2007年第1期31-33,共3页
在周敦颐那里,“道”具有多重含义:既有作为本体论的“太极本无极之道”和作为宇宙生成观的“天演之道”,同时又兼有“主静”、“中正”之人道、政治伦理之治道。本文对周敦颐的“道”的内涵、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了... 在周敦颐那里,“道”具有多重含义:既有作为本体论的“太极本无极之道”和作为宇宙生成观的“天演之道”,同时又兼有“主静”、“中正”之人道、政治伦理之治道。本文对周敦颐的“道”的内涵、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了一定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太极图说 通书
下载PDF
两晋南北朝儒士排佛思想探微
7
作者 奚刘琴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63,共4页
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士对佛教排斥范围之广、排斥之尖锐,前所未有且后不能及,焦点主要集中在佛教的因果报应、神不灭说以及不敬王者之上。体现了涉及广泛与表面着力、道士参与与双面夹击、咄咄逼人与迎合淡化、对立交涉与初步融合四个特质... 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士对佛教排斥范围之广、排斥之尖锐,前所未有且后不能及,焦点主要集中在佛教的因果报应、神不灭说以及不敬王者之上。体现了涉及广泛与表面着力、道士参与与双面夹击、咄咄逼人与迎合淡化、对立交涉与初步融合四个特质。概言之,儒家对于佛教的排斥与利用,佛教对于儒家的依附与吸收,构成了这一时期儒、佛关系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晋南北朝 儒士 排佛 焦点 特质
下载PDF
隋唐儒士排佛思想探微——以著名排佛文献为例
8
作者 奚刘琴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7期143-150,共8页
隋唐之时,儒、佛两家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延续了自两晋南北朝以来不断冲突与融合的传统。在此背景之下,儒士排佛思想也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变化。本文甄选了隋唐众儒士之排佛文献数篇,对该时期的儒士排佛的手段、排佛特点及所产生的... 隋唐之时,儒、佛两家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延续了自两晋南北朝以来不断冲突与融合的传统。在此背景之下,儒士排佛思想也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变化。本文甄选了隋唐众儒士之排佛文献数篇,对该时期的儒士排佛的手段、排佛特点及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士 佛教 排斥 文献 排佛思想 隋唐
下载PDF
杜维明论“内在超越”与儒学的宗教性
9
作者 奚刘琴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2-54,共3页
作为第三代新儒家的"领军人物",杜维明先生着重于对儒学"内在超越"特质与宗教性精神的抉发,他从儒学宗教性之前提、内在超越与儒学宗教性之表现、"掘井及泉"的内在超越之路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 作为第三代新儒家的"领军人物",杜维明先生着重于对儒学"内在超越"特质与宗教性精神的抉发,他从儒学宗教性之前提、内在超越与儒学宗教性之表现、"掘井及泉"的内在超越之路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杜维明对于儒学宗教性的论述,一方面深化了对传统儒家的认识理解,另一方面又找到与西方资源进行沟通对话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维明 内在超越 儒学宗教性
下载PDF
第五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论坛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讨会综述
10
作者 奚刘琴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66-269,共4页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011年12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五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011年12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五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论坛”在淮阴师范学院隆重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化发展 当代中国 研讨会综述 论坛 淮阴师范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下载PDF
成中英对儒学知识论的现代诠释
11
作者 奚刘琴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751-754,共4页
成中英用知识与道德的统一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通过对孔子之"知"与朱子之"理"的分析,成中英认为,儒家认知之学是儒家道德哲学的基础,儒家道德哲学又反过来促进了认知之学的开拓,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德性与知识... 成中英用知识与道德的统一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通过对孔子之"知"与朱子之"理"的分析,成中英认为,儒家认知之学是儒家道德哲学的基础,儒家道德哲学又反过来促进了认知之学的开拓,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德性与知识的互存、知识与道德的互用,以及两者相互贯通发展的可能。通过强调知识与道德的互基互用,成中英把儒学知识论上升到了与儒家道德哲学同等重要的本体论的高度,赋予了儒家认知之学新的思想内涵,也代表了儒学在现时代发展的"道问学"趋向,体现了人文理想与知识理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知识论 道德知识论 现代诠释
下载PDF
象山老学观刍议
12
作者 奚刘琴 《抚州师专学报》 2003年第4期15-18,共4页
陆象山的老学观是其心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象山认为,无论是从时空还是从同异、是非之理看,都不能简单的视老学为异端;之所以称老学为异端,是从其理论和现实的根据而言的;同时,象山还肯定了老学作为一家之说的可取之处。文章... 陆象山的老学观是其心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象山认为,无论是从时空还是从同异、是非之理看,都不能简单的视老学为异端;之所以称老学为异端,是从其理论和现实的根据而言的;同时,象山还肯定了老学作为一家之说的可取之处。文章从象山对老学的认识、理解出发,对象山的老学思想作出分析和评判,从而丰富、深化象山思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 老学 异端 刍议
下载PDF
张载治道思想的三重逻辑及其当代启示
13
作者 奚刘琴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第3期58-67,共10页
由“天道”下彻“人道”,由“人道”达于“治道”,张载为其治道思想建构了一个“内在超越”的思辨体系,并提出了以“井田、封建与宗法”为主要内容的“回向三代”的治道思想。不仅如此,张载以礼为教,验井田、复宗法、定边防,身体力行,... 由“天道”下彻“人道”,由“人道”达于“治道”,张载为其治道思想建构了一个“内在超越”的思辨体系,并提出了以“井田、封建与宗法”为主要内容的“回向三代”的治道思想。不仅如此,张载以礼为教,验井田、复宗法、定边防,身体力行,见诸实施。其“为万世开太平”的治道理想,对理学在新困境新演变下“回向三代”的治道路径,及其经世致用之治道践履,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内在超越 回向三代 经世致用
下载PDF
儒道生命观比较研究——以《论语》和《老子》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奚刘琴 《中国道教》 2007年第1期28-31,共4页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流的儒、道两家,在生命观上存在着重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具体体现在生命的本源、生死的过程、人生的存在状态、人生的价值以及如何实现此价值等几个方面。本文以《论语》和《道德经》为例,从诸多方面对儒、...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流的儒、道两家,在生命观上存在着重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具体体现在生命的本源、生死的过程、人生的存在状态、人生的价值以及如何实现此价值等几个方面。本文以《论语》和《道德经》为例,从诸多方面对儒、道两家在生命观上所体现出来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物之母 老子 惜生 个体生命 生命观 为而不恃 任自然 《论语》 岁不我与
原文传递
宋明儒士排佛思想探微 被引量:1
15
作者 奚刘琴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7-161,共5页
宋明时期,儒士排佛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为历代所未有。如果说宋初的儒者排佛仍集中于种族、伦理、社会等层面,随后而来的理学家们则更进一层,从宇宙论、心性论、工夫论、伦理观等对佛教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批判;明代的儒士则又对佛教表现... 宋明时期,儒士排佛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为历代所未有。如果说宋初的儒者排佛仍集中于种族、伦理、社会等层面,随后而来的理学家们则更进一层,从宇宙论、心性论、工夫论、伦理观等对佛教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批判;明代的儒士则又对佛教表现出一种宽容性的排斥。体现出"一波三折"排佛层面的转变、"出入释教与入室操戈"排佛方法的运用与"三教合一和儒家绝对优势地位确立"三个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 儒士 排佛 特征
原文传递
论儒学在近现代中国的命运——以冯友兰对孔子的评价为例
16
作者 奚刘琴 刘志华 《理论界》 2007年第6期188-189,共2页
本文以冯友兰不同时期的孔子观为例,探讨儒学在近现代中国的曲折命运。在儒学逐渐滑落的近代,冯先生对孔子进行了理性公允的评价。在孔子儒家的地位每况愈下的五六十年代,冯先生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孔子儒学做一些辩护。“文革”时期... 本文以冯友兰不同时期的孔子观为例,探讨儒学在近现代中国的曲折命运。在儒学逐渐滑落的近代,冯先生对孔子进行了理性公允的评价。在孔子儒家的地位每况愈下的五六十年代,冯先生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孔子儒学做一些辩护。“文革”时期,孔子儒学被批得体无完肤,冯先生不得不做出一些违心之论。“文革”结束后,孔子儒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冯先生也对自己的孔子观做了反思与总结。冯先生孔子观的变迁正代表了儒学在近现代中国走过的这样一个由逐渐消沉到被打倒在地,最终又更新发展起来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冯友兰 孔子 近现代 命运
原文传递
聚焦文化发展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深度追问——“第五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论坛”综述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贵权 奚刘琴 管爱华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8-151,共4页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1年12月24-25日,由全国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1年12月24-25日,由全国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淮阴师范学院承办的"第五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论坛",在淮阴师范学院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研讨的主题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 文化发展 当代中国 论坛 淮阴师范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综述
原文传递
孔子圣贤观的治道思想发微 被引量:1
18
作者 奚刘琴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 2019年第1期55-69,共15页
孔子对'圣贤'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体现出'德性至上、匡时济世、言法天下'三大特征。孔子对圣贤的认定,深刻影响了其治道思想,这种影响,具体体现在'为政以德'的治道原则、'重建周制'的治道方法、'教... 孔子对'圣贤'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体现出'德性至上、匡时济世、言法天下'三大特征。孔子对圣贤的认定,深刻影响了其治道思想,这种影响,具体体现在'为政以德'的治道原则、'重建周制'的治道方法、'教化万方'的治道旨归三方面。孔子建立在其圣贤观基础之上的治道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圣贤观 治道思想 为政以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