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教育学生须防止“超限效应”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奚延华
-
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初级中学
-
出处
《天津教育》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29-30,共2页
-
-
关键词
超限效应
教育心理学
逆反心理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略谈“心理暗示”的教育功能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奚延华
-
机构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初级中学
-
出处
《基础教育研究》
2002年第4期40-41,共2页
-
-
关键词
“心理暗示”
教育功能
环境暗示
班风暗示
思想教育
-
分类号
G448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例谈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艺术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奚延华
贾晓娟
-
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秣陵二中
-
出处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4年第1期55-55,共1页
-
-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处理艺术
课堂教学
自尊心
因势利导
小学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袖手不言味正长——课堂中教师沉默的妙用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奚延华
贾晓娟
-
机构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初级中学
-
出处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2年第3期60-60,共1页
-
-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师
教育机智
沉默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略谈隐蔽教育意图的艺术
- 5
-
-
作者
奚延华
张召中
-
机构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初级中学
-
出处
《天津教育》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24,共2页
-
-
关键词
班主任
教育意图
中学生
逆反心理
教育方法
教育效应
-
分类号
G635.1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心理暗示:一种奇妙的教育方法
- 6
-
-
作者
奚延华
-
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秣陵初级中学
-
出处
《政治教育》
2002年第1期40-41,共2页
-
文摘
某年,美国一所新兵训练营接收了一批新兵,这些新兵文化水平低,又沾染上了不少坏习惯。为了使他们成为标准的美国军人,训练营的军官并不是靠强制纪律,而是印发一些家信要新兵们阅读,然后学着写。信的内容无非是告诉家人,他们在军队里养成了新的生活习惯,如每天早起刷牙,夜晚睡觉前洗脚、衣服鞋袜放置有序,天冷开窗睡觉等等。说也奇怪,不久这批新兵果真克服了原先的坏习惯,军营整齐,精神焕发,训练刻苦,待人接物礼貌周到,个人卫生合乎条令。为何出现如此神奇的效果?其奥秘在于军官运用了心理暗示法。
-
关键词
心理暗示
教育方法
班主任
思想教育
班级管理
-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教师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契机
- 7
-
-
作者
奚延华
-
出处
《湖北教育》
2002年第9期21-22,共2页
-
文摘
正如种田要抓住“农时”,打仗要抓住“战机”一样,教育学生也只有抓住契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握教育契机,就是指教育者发现并及时把握被教育者心理上的兴奋点,通过教育活动使双方达到心理相容,从而取得最佳教育实效。实践表明,思想教育的契机往往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尽管很难捕捉,但也并非没有规律可循。一般说来,在一定时间里。
-
关键词
教育契机
班主任工作
中学
行为受挫
情绪波动
-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一句话,一辈子
- 8
-
-
作者
奚延华
-
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秣陵初级中学
-
出处
《天津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5-55,共1页
-
-
关键词
心罚
-
分类号
G
[文化科学]
-
-
题名有感于“恐究蝌蚪时事也”
- 9
-
-
作者
奚延华
-
机构
南京市秣陵初级中学
-
出处
《基础教育研究》
2002年第11期47-47,共1页
-
-
关键词
学困生
中小学
自控能力
班主任工作
教育方法
-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让学引思”理念的融入
- 10
-
-
作者
奚延华
-
机构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三中学
-
出处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0年第13期77-78,共2页
-
文摘
"让学引思",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主人,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更好地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牢牢握住核心素养提升的金钥匙,这是每一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同时也是他们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促进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本文以"让学引思"理念的融入为方向展开研究与探索。
-
关键词
初中教育
道德与法治
让学引思
-
分类号
G63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倾听,森林中的琴声
- 11
-
-
作者
奚延华
-
出处
《中华家教》
2002年第1期10-10,共1页
-
文摘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小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父母不愿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学练。忽然,她听到一位老年妇人的赞许:“我感觉你拉得不错!”小女孩受到鼓励,于是每天都到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励说:“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
-
关键词
森林
-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少来一点统一规定吧
- 12
-
-
作者
奚延华
-
出处
《江西教育(管理版)(A)》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5-5,共1页
-
文摘
少来一点统一规定吧奚延华真不能想象,如果医生把就诊病人召集起来,不管病情是否一样,统一开方,统一治疗,该有多么滑稽!然而,在学校管理中,这种统一开方、统一治疗的做法却司空见惯,顺理成章。一些学校对教师教学作了不少“统一规定”:同年级。规定教学进度统一...
-
关键词
教育改革
创造型人才
学校管理
教育理论
学习素质
思想状况
培养与发展
发展个性
考试次数
教师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灵活驾驭批评的艺术
- 13
-
-
作者
奚延华
-
机构
江苏江宁秣陵镇中
-
出处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3-33,共1页
-
文摘
有一次,苏霍姆林斯基看见他的学生打死了一只麻雀,便领着这个学生找到一个雀巢,里面有几只雏雀正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仿佛是自言自语地说:“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没法救活它们了。”此情此景,使小“肇事者”羞愧难当,深深地低下了头。苏霍姆林斯基不愧是杰出的教育家,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巧设情境,扣其心灵,促其反省。这对我们如何灵活地驾驭批评的艺术很有启示。青少年学生由于情感不稳定,意志薄弱,辨别是非能力差,犯错误是难免的事。这样,批评就成了教育学生的“常规武器”。但是如果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当,不仅不利于受批评者认识和改正错误,而且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引发逆反心理和敌对意识,给以后的教育工作留下隐患。
-
关键词
批评的艺术
霍姆林斯基
教育工作
羞愧难当
青少年学生
意志薄弱
自我教育
雀巢
力差
药物研制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爱每一片绿叶吧
- 14
-
-
作者
奚延华
-
机构
江苏江宁秣陵镇中
-
出处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3-43,共1页
-
文摘
笔者目前在所教年级作了一次书面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对教师“偏心眼儿”意见很大。那些平时屡受冷遇、嘲讽和责备的所谓“差生”们对此更是义愤填膺。按理说,教师是公正的化身。对待学生,应当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手心手背都是肉,哪边伤了也心疼”啊!可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有些教师对“优生”关怀备至,课外单独辅导,作业深批细改,找他们谈心,问长询短,真可谓俯首甘为“优生”牛;对“差生”则“横挑鼻子竖挑眼”,“风刀霜剑严相逼”。动辄批评、责罚。学习上不闻不问。
-
关键词
书面调查
有毒的
“马太效应”
曼陀罗花
触犯刑律
默顿
有用之才
教育事业
贫困者
行为习惯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一句话,一辈子
- 15
-
-
作者
奚延华
-
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初级中学
-
出处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39,共1页
-
-
关键词
学生生活
数学老师
成绩单
数学课
文章
同学
毕业
小学
历史
-
分类号
G6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白纸”与“黑点”
- 16
-
-
作者
奚延华
-
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初级中学
-
出处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0,共2页
-
-
关键词
纸
寄宿学校
学生
教室
老师
孩子
-
分类号
G6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从“啖菱并壳”说起
- 17
-
-
作者
奚延华
-
机构
江苏江宁秣陵镇中
-
出处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6-26,共1页
-
文摘
古代有一位在南方做官的“北人”,他“席上啖菱,并壳入口”。当有人告诉他“须去壳”时,他自护其短,说“我非不知去壳者,欲以清热也”。从而给后人留下了笑柄。由此联想到当今教学实际中,“啖菱并壳”者亦非鲜见。有些教师读错字、做错题、办错事等等,一旦学生指出来,他们或者绞尽脑汁,为自己辩解;或者以势压人,让学生低头。原因是担心承认错误。
-
关键词
北人
去壳
品德高尚
良性循环
师生关系
潜移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虾蟆夜哭”与“曹操烧信”
- 18
-
-
作者
奚延华
-
机构
江苏省南京江宁秣陵二中
-
出处
《班主任》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3-43,共1页
-
文摘
闲来随便翻翻,见《艾子杂说》里有这样一则寓言:龙王下令,水族有尾者斩。鼋夜闻之,“惧诛而哭”。虾蟆亦哭。鼋异之,问其故。答曰:“吾今幸无尾,恐究蝌蚪时事也”。这则寓言,言简意赅,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笔者作为一名教师,读后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的教育问题。
-
关键词
后进生转化
中小学
班主任
教书育人
批评教育
-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袖手不言味正长”——课堂活动中教师沉默的妙用
- 19
-
-
作者
奚延华
贾晓娟
-
机构
南京市江宁区种陵初级中学
-
出处
《北京教育(普教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39,共1页
-
-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师
沉默
教学机智
教学艺术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称赞的力量
- 20
-
-
作者
奚延华
-
出处
《家庭与家教》
2005年第1期14-,共1页
-
-
关键词
评语
儿子
称赞
-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C913.1
[经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