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方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情况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徐汝明 张云雁 +3 位作者 顾颖 杨雅薇 奥斯曼江.阿斯木 马丽萍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最优化药物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院内及远期存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6年2月上海长海医院收治的3 238例AMI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及家族史、临床检查及... 目的探讨最优化药物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院内及远期存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6年2月上海长海医院收治的3 238例AMI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及家族史、临床检查及诊断、合并症及并发症、治疗方法、院内存活情况及病死原因,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分析其远期存活情况及病死原因。结果本研究中3 238例AMI患者院内病死率为5.8%,其中,药物治疗组患者病死率(26.6%)高于手术组(2.5%);急诊PCI手术组患者病死率(3.5%)高于择期PCI手术组(2.0%)。非心因性是院内病死的首要原因(31.7%),其次是心源性休克(30.2%)。Killips分级、年龄、白细胞水平、室颤、心源性休克是药物治疗组院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Killips分级、年龄、入院血糖、入院肌钙蛋白、室颤、未使用ACEI/ARB是急诊PCI组院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PCI/CABG史、入院肌酐、室颤、Gensini积分、心源性休克是择期PCI的独立危险因素。2 046例患者获得随访,药物治疗组随访病死率(34.3%)明显高于急诊PCI组(4.6%)和择期PCI组(5.3%);急诊PCI组和择期PCI组随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MI患者,及早行PCI能够提高其在院及远期存活率,应重视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针对老年、女性、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加强宣教,有助于及早识别AMI,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生存情况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云雁 奥斯曼江.阿斯木 +3 位作者 徐汝明 杨雅薇 顾颖 马丽萍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12-616,共5页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生存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AMI患者3 229例,其中,非高龄组患者2 322例,高龄组患者907例。高龄组患者按院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790例(87.1%)与病死组117例(12.9%...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生存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AMI患者3 229例,其中,非高龄组患者2 322例,高龄组患者907例。高龄组患者按院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790例(87.1%)与病死组117例(12.9%)。分析高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史、临床检查、并发症、治疗方案及院内生存情况。结果高龄患者院内存活率与诊断,治疗方法,入院时红细胞比积,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与他汀类药物比例呈正相关;与Killip 3~4级比例,合并房颤、心源性休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比例,病变严重程度,肌钙蛋白峰值,术后肌酐水平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患者院内病死的危险因素包括STEMI比例,合并心源性休克、室颤比例,入院时血钾水平,肌钙蛋白峰值,治疗方法。结论积极再灌注治疗可改善高龄AMI患者预后,但仍需重视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高龄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提高对急性胸痛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治,以期改善高龄AMI患者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