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董其昌与苏州
- 1
-
-
作者
姚东一
-
机构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艺术探索》
2014年第2期11-15,4,共5页
-
文摘
梳理可考的资料,董其昌的苏州之行从中年开始,直到晚年。其苏州之行既涉及与藏家的交往,也不乏和同道朋友的切磋交流;既寻画,亦赏画藏画;既有得见名作后的快意兴奋,亦有面临真迹时的豁然顿悟;既醉心书画,亦留恋古董;既屡次吴门舟次拈笔直书,亦有悠游山水后的感怀之作。
-
关键词
董其昌
苏州
收藏
创作
-
Keywords
Dong Qichang
Suzhou
collection
creation
-
分类号
J209.2
[艺术—美术]
-
-
题名形上追求——禅宗影响下董其昌山水画形式语言分析
- 2
-
-
作者
姚东一
-
机构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2014年第2期87-91,共5页
-
文摘
考察董其昌一生的艺术历程中,禅宗对其产生的影响是明显的。本文通过对董其昌山水画笔墨、章法的解读剖析并总结其形式语言的特征,认为董其昌山水画中笔法、墨法和皴法所呈现的洁净、明透和单纯,画面在空间、走势和虚实上自由感性的主观呈现,和禅宗追求个体心性的体验有不少契合之处。其山水画形式语言所具有的形式感和抽象性特征,正是禅宗影响下神与形迹、具体而微的体现。
-
关键词
笔墨
章法
形式感
抽象性
禅宗
-
Keywords
brush-and-ink, composition, the sense of form, abstraction, Zen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通学之于中国画
- 3
-
-
作者
姚东一
-
机构
上海大学
-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3年第8期56-58,共3页
-
文摘
中国学术传统中尚"通学"的特征,使中国传统学者在治学和人生中由对外在学问的锤炼成就内在身心德性的完满,最终达到"通人"的理想。作为文化之先导,学术传统势必影响文化发展,并由此波及艺术。学术传统中由通学至通人的特征对中国画的发生发展和本质追求有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一,在早期发展过程中,通学潜在影响着中国画的地位和方向。其二,在中国画发展相对成熟时期,通学的要求又规定了中国画审美品评标准的形成。其三,在中国画的继续发展中,通学通人对中国画家学问修养的影响。
-
关键词
中国画家
通学
中国学术
文化发展
学问修养
中国传统
主要表现
早期发展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浅析董其昌山水画与禅
- 4
-
-
作者
姚东一
-
机构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0年第7期92-94,共3页
-
文摘
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和以禅通画的理论,在中国绘画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作为一个杰出的山水画家,在董其昌的山水画中也体现和验证了禅宗思想对他艺术追求的影响。本文试从董其昌山水画中笔墨语言的运用、画面意境的追求及创作方法等方面来分析禅宗思想对董其昌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
关键词
山水画家
禅宗思想
董其昌
吉祥
中国绘画史
山水画创作
南北宗论
艺术追求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从晚明书画收藏著录看世风之变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姚东一
-
机构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21期38-41,共4页
-
基金
201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晚明的画风、世风与国运研究”(批准号:18YJC760115)
常州工学院2017年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董其昌书画鉴藏、交游与创作研究”(项目编号:YN1760)。
-
文摘
与前代相比,明代中晚期书画著录的编著有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书画著录体例完整,更多地记录书画鉴藏的信息;书画著录演变成私人藏画录或过眼书画录,对书画交易流转和藏家信息的记录增多。反映出晚明社会书画收藏的流行和艺术消费风气的盛行,以及文人对闲适雅致生活追求的世俗面向。
-
关键词
书画著录
私人
世风
变化
-
分类号
G894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高校中国画临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姚东一
-
机构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
出处
《美术教育研究》
2022年第3期134-135,共2页
-
基金
常州工学院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应用型高校中国画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项目编号:30120300000-YBKT-029。
-
文摘
临摹是中国画学习的基础,也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当代语境下,如何让学生在临摹学习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把所学运用于创作实践,是中国画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中国画临摹教学只有立足传统,与写生、创作相结合,才能提升教学质量。
-
关键词
中国画
临摹
教学
-
分类号
J212-4
[艺术—美术]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后来居上:董其昌书画的流传与价格初探
- 7
-
-
作者
姚东一
-
机构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
-
出处
《艺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4期22-34,共13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晚明的画风、世风与国运研究”(18YJC760115)
常州工学院2017年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董其昌书画鉴藏、交游与创作研究”(YN1760)。
-
文摘
明清书画目录中所录董其昌作品的多寡变化明显,由于画派与地缘因素,其作品在晚明似乎并未受到藏家广泛关注,在清代才正式进入官、私收藏者视野。从数量上看,其传世作品以法书居多。从时间上看,清代私人目录著录数量在康乾时期较多,嘉庆时达到一定高峰后减少,咸丰、光绪年间略有增加,此后再次减少,至清末民初时再次增多。清代,随着对董其昌书画评价的转变,其书画的价格也发生变化,在评价优缺并举的清初、中期,其书画价格并不高昂,在评价日益提高的清中后期,才有比较可观的价格和上涨趋势。
-
关键词
书画目录
董其昌
流传
价格
-
Keyword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catalogues
DONG Qichang
Spreading
Pricing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从吴门到松江:晚明画派流变的艺术社会学考察
- 8
-
-
作者
姚东一
-
机构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20期66-70,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晚明的画风、世风与国运研究”(批准号:18YJC760115)
常州工学院2017年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董其昌书画鉴藏、交游与创作研究”(项目编号:YN1760)。
-
文摘
吴门画派余绪之后,松江画派成为主流画派,从社会学视角考察,多重因素促成这一变化。晚明政局不稳,士大夫阶层因仕途不畅而离开朝堂,以书画作为精神寄托,嘉万之后进士身份的士大夫画家数量呈现增多趋势;书法铨选制度影响下书法与绘画的进一步趋同,文人笔墨趣味成为主流艺术标准;艺术消费的繁荣刺激下士商共同参与书画的流传经营,文人的身份焦虑和标榜为文人画的倡导提供了契机。吴门重理到松江重笔的转变,反映出社会、政治变化对艺术流派此消彼长的影响。
-
关键词
进士
士大夫
松江派
书画家
-
分类号
J209.9
[艺术—美术]
K248.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董其昌的举荐信:兼论董其昌的社交网络及构成样态
- 9
-
-
作者
姚东一
-
机构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
出处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33-36,共4页
-
基金
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晚明的画风、世风与国运研究》(批准号:18YJC760115)
常州工学院2017年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董其昌书画鉴藏、交游与创作研究》(项目编号:YN1760)。
-
文摘
董其昌在日常交往中,不时会向友人举荐介绍自己的门生、好友,为对方谋求一些晋升或扬名的机会,书画交游中也向好友推介画工、书家和书画商人。董其昌所交人群分布社会上、中、下不同阶层,兼及士、商不同人群,在某种程度上联结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互动,拓宽社交网络的同时也积累了自身的文化资本。由此类交往可见,晚明尚交游的风气中,董其昌在书画赏鉴创作之外的社会性面向,也呈现出董其昌在社交活动中积极的态度。
-
关键词
董其昌
信札
举荐
交往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临仿之间——董其昌书画鉴藏和临池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姚东一
-
机构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
出处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10,共6页
-
文摘
本期三篇文章虽不以“发明古义”为意,却都在各自维度里书写忆古、述古、尊古和师古的情怀。其中《临仿之间——董其昌书画鉴藏和临池之间的关系》一文,以董其昌的鉴藏家身份为切入点,呈现和分析了他的书画鉴藏和临摹之间的主要关系。作者认为这一收藏癖好成为他大量创作情景的动机渊源。同时临池过程中也提升了他的鉴赏眼光,有助于其寄情古意、师法古人和形成自己的笔墨风格。
-
关键词
鉴藏家
董其昌
书画
临摹
笔墨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G894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董其昌与朱敬韬书画交游考略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姚东一
-
机构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
出处
《荣宝斋》
2017年第1期238-247,共10页
-
文摘
在董其昌的交游好友中,朱敬韬既是他的同乡友人,也是其中一位与之有书画唱和往来的同道。本文主要考察董其昌与朱敬韬之间的书画交游,一窥当时书画在文人生活中的角色位置,同时进一步解析其中所涉董其昌书画作品的创作缘由。一“大远江南信,先标水部师。名花真瓶见,帝力本无时。香挟湘兰发,清含塞角吹。仙家惭幻术,官阁动吟思。何事蝉号露,偏欣雀啅枝。
-
关键词
江南信
仿古山水
湘兰
惠崇
玄宰
塞角
文人生活
图绘宝鉴续纂
官阁
黄鹤山樵
-
分类号
J124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市场化的美术出版
- 12
-
-
作者
姚东一
-
机构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23,共1页
-
文摘
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业逐渐进入市场化模式,美术类书籍出版也在市场环境下迎来新的发展,过去十年间,美术类书籍的出版呈现繁荣势头,漫步书店,美术类书籍的数量远远超出以往,可谓琳琅满目,充满架上。
-
关键词
市场化模式
美术出版
书籍出版
美术类
改革开放
市场环境
出版业
书店
-
分类号
G239.22
[文化科学]
-
-
题名攀附与标榜——冒襄与董其昌相交于何时?
- 13
-
-
作者
姚东一
-
机构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
出处
《中国美术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69-75,共7页
-
文摘
董其昌与冒襄是忘年之交,对二人的相交,现存研究多认为冒襄十四岁从教于董其昌,经对冒襄《同人集》所收董其昌书信研究证明。二人的实际相交并非始于此,更可能是在冒襄十九岁成婚之年。原因如下:(一)冒襄十四岁从教于董其昌的信息源自于冒襄自言,没有足够佐证,并和冒襄《香俪园偶存》自序中所言有自相矛盾之处。(二)从董其昌写给冒襄的书信可推知二人实际交往的大致时间,并非在冒襄十四岁时。在冒襄矛盾的背后。是晚明时期士人交游中攀附显达和自我标榜行为的普遍性反映。此行为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多面性。
-
关键词
董其昌
冒襄
交往
书信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印象文平
- 14
-
-
作者
姚东一
-
机构
上海大学
-
出处
《明日风尚》
2014年第24期74-75,共2页
-
文摘
亓文平号云樗,1982年出生于山东淄博,现任教于青岛大学,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2006年-2009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师从刘赦先生,主攻山水画。2011年-2014年,就读于上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曹意强先生,攻读西方艺术史。出版个人画集《屐痕处处》、《聆听四季》;有多篇文章发表在《美术与设计》等杂志。
-
关键词
山东淄博
西方艺术史
美术展览
文平
上海大学
青岛大学
硕士学位
博士学位
师造化
独自一人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董华亭书画录》成书时间与辑者新考
- 15
-
-
作者
姚东一
-
机构
江苏省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
出处
《荣宝斋》
2022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
文摘
清代无名氏青浮山人辑《董华亭书画录》的具体成书时间和辑者不明,一般认为辑者青浮山人为常熟人许山。但考证《董华亭书画录》中所录作品的题跋落款,其中有“嘉庆五年之款”与许山的生活时段并不相符,许山现存《弃瓢集》一书中也并无提及董其昌书画的痕迹。另据所录作品的收藏题跋时间可推知,该书录成的时间应不早于嘉庆五年,据此可推测辑者生活的年段在乾、嘉时期,最早上限在康熙中期,青浮山人抑或是托名或化名为之。
-
关键词
董华亭书画录
作者
成书
时间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十年美术出版”丛谈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曹宝泉
陈政
杨惠东
聂道汨
姚东一
-
机构
河北美术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21,共1页
-
文摘
记得二十年前刚到美术出版社工作时,编辑老师们就教导我们说:“能到出版社做编辑是很幸运的。编辑是个很神圣的职业,肩负着积累文化、传播知识的责任和使命。”这句话至今使我记忆犹新,也是我二十多年来始终致力于编辑工作的动力。这些年来,我策划、编辑、组织出版了一大批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深受读者欢迎的好书,这也是我最引以为豪的。近些年,随着出版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图书出版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
关键词
出版方向
文化品格
美术出版
编辑工作
传播知识
学术价值
市场竞争
图书出版
-
分类号
G239.2
[文化科学]
J209.2
[艺术—美术]
-
-
题名董其昌的赏玩用具考
- 17
-
-
作者
姚东一
-
机构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
-
出处
《荣宝斋》
2020年第5期126-135,共10页
-
基金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基金项目:二○一八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晚明的画风、世风与国运研究》,批准号:18YJC760115
常州工学院二○一七年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董其昌书画鉴藏、交游与创作研究》,项目编号:YN1760。
-
文摘
晚明社会雅俗合流,博雅玩物之风盛行,对物的态度由致用延伸至赏玩,其中文人士夫是赏物和玩物的主要群体。文震亨之《长物志》、屠隆之《考槃馀事》、高濂之《遵生八笺》中皆有记录文人日常书斋生活中常用器物之赏鉴标准及心得。在这种社会风尚中,董其昌也曾在《画禅室随笔》中言:『物之可传者,若三代之鼎彝,籀之鼓,干之剑。
-
关键词
董其昌
《长物志》
雅俗合流
晚明社会
赏鉴
文震亨
社会风尚
赏玩
-
分类号
J209.2
[艺术—美术]
-
-
题名陌生的新鲜感——没骨山水画创作随想
- 18
-
-
作者
姚东一
-
机构
常州工学院
-
出处
《荣宝斋》
2021年第10期222-231,共10页
-
文摘
没骨为中国画中的一类画法,强调"隐没骨线,以色图之"。关于没骨画起源的考证一般认为其传自张僧繇,在唐代经张昇继承并发展,董其昌在明代拈出,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提到"没骨山水",如落款"仿张僧繇没骨山水""仿杨昇没骨画"等,在其身体力行的提倡下,没骨山水画在明代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出现了蓝瑛这样的没骨画家。
-
关键词
山水画创作
张僧繇
董其昌
新鲜感
中国画
身体力行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