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侧弯复杂椎弓根情况下5点定位法点状接触式椎弓根导航模板的应用
1
作者 王力航 陆廷盛 +8 位作者 陈啟鸰 姚书眈 蒲兴魏 姬林松 赵国权 欧阳北平 张斌 杨再松 罗春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59-2864,共6页
背景:椎弓根导板具有多种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软组织剥离不干净导致导板贴合不严密的钉道偏差;为了贴合导板仔细剥离软组织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加;导板的设计无法预知椎体旋转及体位变化影响导致贴合不严密等。目的:探... 背景:椎弓根导板具有多种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软组织剥离不干净导致导板贴合不严密的钉道偏差;为了贴合导板仔细剥离软组织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加;导板的设计无法预知椎体旋转及体位变化影响导致贴合不严密等。目的:探讨新型5点定位法点状接触式椎弓根导航模板在脊柱侧弯复杂椎弓根情况下的效用。方法:筛选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存在椎弓根复杂情况的脊柱侧弯患者20例,行脊柱侧弯矫形术,术中使用5点定位法点状接触式椎弓根导航模板引导置钉;按纳入排除标准匹配34例既往病例资料作为经验置钉组,常规徒手置钉。对比两组患者的置钉时间、置钉出血量、置钉透视次数、手动改道次数、置钉等级及准确率、置钉并发症和主弯矫形率等指标。结果与结论:①导航模板组与经验置钉组在性别、年龄、主弯冠状面Cobb’s角、主弯bending位Cobb’s角、椎弓根变异、顶椎旋转、融合节段、置钉数、置钉等级、置钉准确率、主弯矫形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与经验置钉组相比,导航模板组在置钉时间(P=0.034)、置钉出血量(P=0.036)、置钉透视次数(P=0.000)、手动改道次数(P=0.021)方面更具优势;③两组患者的置钉相关并发症均为0例;④提示5点定位法点状接触式3D打印椎弓根导航模板具有爪状结构,牢固适配各种畸形椎板关节突,可避免漂移现象,准确置钉;具有尖端点状接触椎板结构,避免广泛彻底剥离后方结构,可减少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减少创伤;提前设计了进钉点进钉方向,可减少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分节段设计,避免因麻醉体位改变等不适配;操作简便,置钉准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复杂椎弓根 3D打印 椎弓根导航模板 5点定位法点状接触式模板
下载PDF
卡介苗通过抑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中炎症级联反应保护脊髓的机制
2
作者 蒲兴魏 欧阳北平 +3 位作者 陆庭盛 姚书眈 崔松 罗春山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51-353,362,共4页
目的探究卡介苗(BCG)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72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BCG治疗组,各24只。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模型组和BCG治疗组均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制作脊... 目的探究卡介苗(BCG)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72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BCG治疗组,各24只。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模型组和BCG治疗组均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大鼠模型。BCG治疗组分别予模型建立后30 min、24 h、48 h大鼠腹腔注射BCG(105CFU),另外两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应用BBB评分法对各组大鼠的后肢功能进行评分。14 d后处死大鼠,提取血清及脊髓组织标本,用HE染色观察病变组织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变化;用ELISA法检测脊髓匀浆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后肢功能明显下降,而BCG治疗组较模型组有所改善;HE染色可见BCG治疗组炎症细胞较模型组减少、空洞较模型组减小。模型组中TNF-α、IL-1β及IL-6含量高于卡介苗治疗组(P<0.05),TGF-β和IL-10含量低于BCG治疗组(P<0.05)。结论BCG具有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进而抑制SCI后的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发挥脊髓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卡介苗 炎症介导素类
下载PDF
亚低温对SAH大鼠ROS表达水平及神经元细胞的影响
3
作者 姚书眈 王力航 +4 位作者 汤倩 陈啟鸰 蒲兴魏 陆廷盛 罗春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探究亚低温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线粒体活性氧(ROS)表达水平及神经元细胞的影响。方法将所选取的大鼠(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50~186 g,鼠龄3~4 w)随机分组:常温组(NT组)、对照组(CO组)和亚低温组(MH组),每组6只。通... 目的探究亚低温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线粒体活性氧(ROS)表达水平及神经元细胞的影响。方法将所选取的大鼠(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50~186 g,鼠龄3~4 w)随机分组:常温组(NT组)、对照组(CO组)和亚低温组(MH组),每组6只。通过二氯荧光素法检测线粒体ROS产生速率、TUNEL法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mRNA的表达量、Western印迹检测大鼠脑组织中CGRP蛋白表达。结果CO组CA1区脑组织结构正常,核周边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丰富;NT组大鼠CA1区部分脑组织损伤明显,细胞器溶解;MH组CA1区脑组织结构基本正常,细胞膜、核结构存在轻微损伤。NT组线粒体ROS产生速率明显高于MH组,MH组产生速率明显高于CO组(均P<0.05)。NT组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显著高于MH组(P<0.05),MH组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明显高于CO组(P<0.05)。NT组大鼠脑组织的CGRP蛋白含量、CGRP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MH组,MH组大鼠脑组织的CGRP蛋白含量、CGRP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CO组(均P<0.05)。结论亚低温可能通过上调CGRP表达来降低SAH大鼠体内线粒体ROS的活性,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蛛网膜下腔出血 线粒体活性氧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血清miRNA-133a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贾祎佳 陆廷盛 +4 位作者 姚书眈 杨建文 姬林松 杨再松 罗春山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6,42,共7页
目的探究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血清微小RNA(microRNA,miR)-133a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 protein 3,NLRP3)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 目的探究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血清微小RNA(microRNA,miR)-133a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 protein 3,NLRP3)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在贵州省骨科医院治疗的90例脊柱骨折并发SCI患者作为并发SCI组,统计手术后3个月患者预后情况,并依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另以同期单纯脊柱骨折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脊柱骨折患者血清NLRP3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法检测miR-133a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33a和NLRP3水平预测脊柱骨折并发SCI患者预后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骨折并发SC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并发SCI组血清miR-133a水平(0.68±0.19 vs 1.01±0.24)降低,NLRP3水平(136.42±32.78 pg/ml vs 86.35±15.95 pg/ml)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227,13.030,均P<0.00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椎管侵占率≥50%比例(64.71%vs 23.21%)、受伤至激素类药物使用时间≥8 h比例(70.59%vs 25.00%)、Frankel分级A级比例(41.18%vs 1.79%)和血清NLRP3水平(162.11±46.74 pg/ml vs 120.82±29.75 pg/ml)升高,miR-133a水平(0.58±0.14 vs 0.74±0.18)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430~45.267,均P<0.001)。ROC分析显示,血清miR-133a,NLRP3及二者联合预测脊柱骨折并发S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79(95%CI:0.681~0.877),0.770(95%CI:0.673~0.868)和0.834(95%CI:0.750~0.918)。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miR-133a[OR(95%CI)=0.824(0.727~0.934)]、NLRP3[OR(95%CI)=2.673(1.359~5.256)]、椎管侵占率≥50%[OR(95%CI)=1.562(1.146~2.129)]和受伤至激素类药物使用时间≥8h[OR(95%CI)=1.305(1.009~1.687)]均是脊柱骨折并发SC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脊柱骨折并发SCI患者血清NLRP3水平较高,miR-133a水平较低,与预后密切相关,两者联合对脊柱骨折并发SCI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微小核糖核酸-133a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下载PDF
亚低温对SCI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线粒体呼吸及TNF-α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王力航 姚书眈 +4 位作者 汤倩 陈啟鸰 蒲兴魏 陆廷盛 罗春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20-2224,共5页
目的探究亚低温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线粒体呼吸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sham组(假手术)、SCI组和Mild组(SCI模型大鼠给予亚低温治疗干预)各20只。分别比较3组线粒体R3、R4、RCR及P/O比值;... 目的探究亚低温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线粒体呼吸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sham组(假手术)、SCI组和Mild组(SCI模型大鼠给予亚低温治疗干预)各20只。分别比较3组线粒体R3、R4、RCR及P/O比值;比较血清中各时间点TNF-α水平;比较3组大鼠脊髓损伤的行为学评分(BBB);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3组大鼠脊髓组织形态变化;TUNEL检测3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率。结果在损伤后6 h、12 h和24 h,SCI组线粒体R3、PCR和P/O比值较sham组明显降低,R4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与SCI组相比,Mild组大鼠线粒体R3、PCR和P/O比值显著升高,线粒体R4得到了明显的抑制(P<0.05)。与sham组相比,SCI组血清中各个时间点TNF-α水平均显著增加,且在观察时间点中术后24 h达到最高水平(P<0.05);和SCI组相比,干预后Mild组血清中各个时间点TNF-α水平均得到了明显的抑制(P<0.05)。与sham组BBB评分相比,SCI组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的Mild组BBB评分较SCI组明显升高(P<0.05)。与sham组相比,SCI组大鼠脊髓组织形态明显恶化且大量炎细胞浸润,该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率也显著增多(P<0.05);与SCI组相比,Mild组大鼠脊髓组织形态得到了明显改善,且大鼠的神经细胞凋亡率也得到了明显抑制(P<0.05)。结论亚低温可抑制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对血清中TNF-α水平表达也能进行有效抑制,进而对脊髓损伤大鼠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脊髓损伤(SCI) 神经细胞凋亡 线粒体呼吸 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
下载PDF
上调Shh表达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
6
作者 贾祎佳 陆廷盛 +5 位作者 姬林松 姚书眈 蒲兴魏 陈啟鸰 杨建文 罗春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57-1960,共4页
目的 研究上调音猬因子(Shh)表达对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清洁及健康的雌性昆明大鼠32只,随机选取8只分为正常组,剩余24只建立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分为模型组、空白组、上调组,各8只。比较各组Shh、碱性磷... 目的 研究上调音猬因子(Shh)表达对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清洁及健康的雌性昆明大鼠32只,随机选取8只分为正常组,剩余24只建立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分为模型组、空白组、上调组,各8只。比较各组Shh、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PACP)5b、骨密度、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LC)3-Ⅱ、骨保护素(OPG)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空白组相比,上调组Shh表达、骨密度、OPG水平显著升高(P<0.05),ALP、NTX、TPACP5b、RANKL、Beclin1、LC3-Ⅱ水平显著降低(P<0.05),股骨最大扭矩、股骨最大载荷显著增大(P<0.05)。结论 上调Shh基因可通过调控RANKL、Beclin1、LC3-Ⅱ、OPG蛋白而降低ALP、NTX、TPACP5b水平,增强骨密度,进而降低骨代谢,改善去势骨质疏松大鼠的骨生物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猬因子 去势骨质疏松 骨代谢 骨密度
下载PDF
BMSCs外泌体来源miR-133a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7
作者 贾祎佳 陆廷盛 +4 位作者 姚书眈 杨建文 姬林松 杨再松 罗春山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976-980,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外泌体来源miR-133a对大鼠脊髓损伤(SCI)修复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和培养BMSCs,测定BMSCs细胞表面标记物(CD90,CD45)表达;提取BMSCs外泌体,观察外泌体形态及外泌体标记分子(Alix、CD63)表达;建立SCI大...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外泌体来源miR-133a对大鼠脊髓损伤(SCI)修复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和培养BMSCs,测定BMSCs细胞表面标记物(CD90,CD45)表达;提取BMSCs外泌体,观察外泌体形态及外泌体标记分子(Alix、CD63)表达;建立SCI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CI组、外泌体组、外泌体-抑制剂对照(NC)组、外泌体-miR-133a抑制剂组,28 d后,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评分评估脊髓损伤程度;分离大鼠骨髓组织,检测该组织病理学变化、细胞凋亡状况;同时检测相关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核抗原(NeuN)、炎性小体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caspase)-1]及miR-133a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33a、NLRP3靶向关系。结果BMSCs细胞中CD90、CD45表达率分别为98.07%、0.09%。外泌体呈球形,Alix、CD63呈阳性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SCI组BBB评分、NeuN、miR-133a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GFAP、NLRP3、caspase-1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SCI组比较,外泌体组BBB评分、NeuN、miR-133a表达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GFAP、NLRP3、caspase-1表达显著降低(P<0.05);抑制miR-133a表达逆转了外泌体对SCI大鼠的修复作用(P<0.05)。结论BMSCs外泌体来源miR-133a,可对SCI大鼠起到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SCS 外泌体 miR-133a 大鼠脊髓损伤 修复
下载PDF
经皮内镜手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姚书眈 陆廷盛 罗春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28期3142-3144,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手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接受治疗的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6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记录2组引...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手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接受治疗的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6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记录2组引流量、疼痛指数、JOA、VAS以及椎前盘高度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平均引流量和术后疼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前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椎间盘前侧高度、椎间盘后侧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术后3个月、术后1年观察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椎间盘前侧高度、椎间盘后侧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经皮内镜手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仅能减少引流量和组织的受损程度,还可降低腰腿疼痛程度,保证腰椎间高度,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手术 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改良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蒲兴魏 罗春山 +5 位作者 邱冰 王翀 赵国权 陆廷盛 姚书眈 陈啟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86-691,共6页
目的 :探讨改良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12月期间行寰枢椎手术的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5~56岁,平均43.3±8.7岁;寰枢椎骨折脱位13例,寰枢椎畸形4例。术前将患者的寰枢椎CT... 目的 :探讨改良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12月期间行寰枢椎手术的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5~56岁,平均43.3±8.7岁;寰枢椎骨折脱位13例,寰枢椎畸形4例。术前将患者的寰枢椎CT数据导入Mimics17.0软件,生成目标椎体的三维模型,使用逆向工程原理设计与其表面相吻合的反向模板及椎弓根螺钉最佳钉道并生成相应导向通道,标杆相对通道向内侧平移约10mm,将导向通道及标杆与模板拟合一体,设计形成带有导向通道和标杆的改良导航模板。将设计好的导板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在3D模型上模拟置钉,体外试验确认方案可行后再将改良导航模板消毒、灭菌并应用于临床。术中将改良3D打印导板与寰枢椎紧密贴合。术者分别以电钻及手钻通过导向通道,以标杆为参照物及导向杆,通过导向通道钻探螺钉通道后取下导板,攻丝后顺钉道置入椎弓根螺钉。将术前规划钉道与术后螺钉配对拟合进行螺钉精确性分析,并以Kawaguchi等评价法判断螺钉位置的优劣等级。结果:手术时间106±11min,术中出血量为220±73ml。共置入68枚颈椎椎弓根螺钉,其中寰椎与枢椎各34枚。术前预设进钉点、内倾角及头倾角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Kawaguchi等评价法显示:0级占97.06%(66/68),Ⅰ级占2.94%(2/68),有2枚螺钉穿破骨皮质,Ⅱ、Ⅲ级螺钉数为0。结论:通过改良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可提高与术前预设最佳钉道的吻合度、精确匹配术前计划,可提高临床手术置钉的准确性,减少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改良导航模板 3D打印 偏差
下载PDF
C_(5/6)椎间隙不同撑开高度对临近椎间盘压力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春山 赵国权 +4 位作者 梁栋柱 欧阳北平 陆廷盛 姚书眈 蒲兴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6-699,共4页
目的研究C_(5/6)椎间隙不同撑开高度对临近椎间盘压力的影响,以期能对临床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椎间撑开高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上的颈椎制作标本,将制作好的标本放在BOSE动/静态材料试验机上加载中立、屈伸、侧弯、旋转的... 目的研究C_(5/6)椎间隙不同撑开高度对临近椎间盘压力的影响,以期能对临床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椎间撑开高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上的颈椎制作标本,将制作好的标本放在BOSE动/静态材料试验机上加载中立、屈伸、侧弯、旋转的多维运动,分别测试在不同运动载荷下C_(5/6)椎间隙撑开前,C_(5/6)椎间隙撑开基准高度100%、120%、140%、160%时C_(4/5)及C_(6/7)椎间盘压力变化,对测得的压力值进行多重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撑开器位置安装满意,统计分析显示:6例标本C_(5/6)的平均高度值为6.8 mm;在不同椎间撑开高度下,颈椎后伸30。位时椎间盘压力最小(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120%的基准高度时,颈椎后伸30°位、左右侧弯30°位时C_(4/5)与C_(6/7)椎间盘压力值分别比其它基准高度测得压力值小(P<0.05),有统计学意义;颈椎中立位时C_(4/5)与C_(6/7)椎间盘压力均小于100%、140%、160%时基准高度测得压力值,而大于未撑开前测得的椎间盘压力值;左右侧屈时,120%平均高度时C_(4/5),C_(6/7)椎间盘压力值小于140%平均高度(P<0.05),且两者与其他3种高度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旋转:各状态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例标本在撑开160%的基准高度行前屈30°位时,出现关节突的关节囊韧带轻微撕裂。结论 C_(5/6)椎间盘摘除行椎间植骨时,选取基准高度的120%作为椎间隙撑开高度,对临近椎间盘压力变化影响较小,为合适的椎间隙撑开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压力 撑开高度 临近节段
下载PDF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结合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陆廷盛 罗春山 +4 位作者 赵筑川 陈黔 姚书眈 蒲兴魏 王大寿 《贵州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826-828,共3页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中以L4/5椎间盘突出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笔者尝试在经皮内镜下一期联合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切除 L4/5(椎间孔入路)和 L5/S1(椎板间入路)椎间盘组织,近期疗效满意,现报...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中以L4/5椎间盘突出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笔者尝试在经皮内镜下一期联合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切除 L4/5(椎间孔入路)和 L5/S1(椎板间入路)椎间盘组织,近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入路 经皮内镜 椎间盘切除术 疗效观察 椎板 L5/S1椎间盘突出 治疗
下载PDF
颈脊髓损伤后患者P1NP和β-CTX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国权 罗春山 +4 位作者 陆廷盛 姚书眈 蒲兴魏 陈启鸰 欧阳北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17-1620,共4页
目的观察和研究脊髓损伤后患者血清1型前胶原N端前肽(type 1 procollagen amino terminal peptide,P1NP)和血清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type 1 collagen carboxyl terminal peptide,β-CTX)的变化,以期提高临床对骨质疏松中骨转换标志物的认... 目的观察和研究脊髓损伤后患者血清1型前胶原N端前肽(type 1 procollagen amino terminal peptide,P1NP)和血清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type 1 collagen carboxyl terminal peptide,β-CTX)的变化,以期提高临床对骨质疏松中骨转换标志物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我院骨科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颈脊髓损伤患者共69例,对所有患者均采集入院时及入院后2 w、4 w、8 w、12 w的静脉血,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血清P1NP和β-CTX水平,统计患者P1NP和β-CTX的数值,并进行前后比较、分析。结果入院时患者P1NP为(31.7±8.9)ng/mL,12 w后下降至(22.3±8.3)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患者β-CTX为(0.41±0.039)ng/mL,12 w后升高至(0.72±0.045)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 w患者P1NP值较入院时提高,入院后2 w患者β-CTX值较入院时降低;入院时患者P1NP为(31.7±8.9)ng/mL,入院4w后P1NP为(30.3±8.1)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患者β-CTX为(0.41±0.039)ng/mL,入院4 w后β-CTX为(0.40±0.052)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NP测量值在2 w以后逐渐减少,以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小的患者为著;β-CTX测量值在2 w以后逐渐增大,以BMI小的患者为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脊髓损伤后检测P1NP及β-CTX值,可以准确地反映患者骨代谢情况,更好地预防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 1型前胶原N端前肽 β胶原降解产物 骨质疏松 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后路Mast-Quadrant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陆廷盛 罗春山 +4 位作者 赵筑川 陈黔 姚书眈 蒲兴魏 王大寿 《贵州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729-731,共3页
对于有双侧神经根损害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病例,通常需行后路双侧椎板间开窗或双侧半椎板切除、神经根探查松解术,方可解除双侧神经根受压,缓解腰腿痛症状。但双侧入路必然会增加手术创伤,破坏更多的软组织及骨性结... 对于有双侧神经根损害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病例,通常需行后路双侧椎板间开窗或双侧半椎板切除、神经根探查松解术,方可解除双侧神经根受压,缓解腰腿痛症状。但双侧入路必然会增加手术创伤,破坏更多的软组织及骨性结构,术后需更长的恢复时间,发生腰痛、腰椎不稳等下腰椎术后并发症的概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椎板间开窗 单侧入路 腰椎退变性疾病 临床观察 减压治疗 后路 t通道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的腰骶部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啟鸰 王力航 +3 位作者 陆廷盛 姚书眈 蒲兴魏 罗春山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比较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dolesc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LDH)病患与正常青少年的腰骶部矢状面形态,寻求差异并探讨是否与ALDH发病机制有关。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收治40例ALDH病患,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15... 目的比较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dolesc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LDH)病患与正常青少年的腰骶部矢状面形态,寻求差异并探讨是否与ALDH发病机制有关。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收治40例ALDH病患,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15.5±1.4)岁为观察组。对照组随机匹配年龄相同的正常青少年40例,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16.2±1.7)岁。观察指标为立位全脊柱失状位X线片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骶前凸角、骶倾角。统计方法为两组间的上述观察指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ALDH组病患腰骶部矢状面LL(30.3°±5.1°)、SS(25.5°±6.1°)和ST(44.2°±7.9°)均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0.8°±5.3°)、(32.8°±5.1°)、(54.5°±10.2°)](P<0.05);ALDH组腰骶部矢状面PT(17.0°±6.9°)、LSLA(144.7°±12.4°)大于正常对照组(10.1°±3.7°)、(133.5°±11.3°)(P<0.05);ALDH组PI为(42.9°±6.2°),对照组PI为(42.6°±5.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DH病患PI值与正常青少年相近。ALDH病患腰椎生理曲度减小及骶骨垂直化较正常青少年多见。腰骶部矢状面异常为ALDH病患减轻疼痛而采取的保护性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矢状面形态 腰骶部参数 腰骶前凸角 骶倾角
下载PDF
头盆环牵引后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伴骨性脊髓纵裂的安全性与疗效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力航 陈啟鸰 +3 位作者 陆廷盛 姚书眈 蒲兴魏 罗春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3-920,共8页
目的:探讨头盆环牵引后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伴骨性脊髓纵裂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8例重度脊柱侧后凸伴骨性脊髓纵裂患者,均行头盆环牵引后截骨矫形治疗,未行骨性纵裂切除。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2... 目的:探讨头盆环牵引后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伴骨性脊髓纵裂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8例重度脊柱侧后凸伴骨性脊髓纵裂患者,均行头盆环牵引后截骨矫形治疗,未行骨性纵裂切除。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20.33±8.11个月)。分析牵引时间,牵引前、后与矫形术后、末次随访时的身高、体重、主弯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Cobb角,牵引前、后及矫形术后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EV1/FVC(%)、PO2、PCO2、三头肌皮皱厚度、血清白蛋白浓度、血清转铁蛋白浓度等指标。结果:8例患者牵引时间为22~49d(32.13±7.66d)。牵引前身高143~165cm(155.13±6.28cm),牵引后身高156~175cm(167.88±4.66cm),增高12.75±2.11cm,矫形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身高无明显变化。牵引前体重47.20±4.55kg,牵引后48.84±4.19kg,体重增加1.92±0.32kg,矫形术后49.21±4.22kg,末次随访时50.32±5.36kg,体重随营养状态改善逐渐增加。牵引前主弯冠状面Cobb角92°~176°(119.50°±15.13°),牵引后46°~66°(54.88°±5.88°),矫正率39%~68%[(53.55±7.76)%];矫形术后43°~66°(51.34°±7.47°),矫正率40%~72%[(58.54±8.87)%];末次随访时矫正角度无丢失。牵引前矢状面Cobb角62°~132°(91.13°±10.23°),牵引后29°~51°(40.48°±6.32°),矫正率46%~71%[(51.17±12.14)%];矫形术后30°~55°(36.11°±6.19°),矫正率47%~72%[(52.55±12.69)%];末次随访时矫正角度无丢失。牵引前VC为3.75±0.26L,牵引后4.20±0.04L,改善率为(12.85±7.72)%,矫形术后4.22±0.05L。牵引前FVC为3.65±0.26L,牵引后4.14±0.04L,改善率为(14.21±8.30)%,矫形术后4.16±0.04L。牵引前FEV1为3.34±0.22L,牵引后3.54±0.15L,改善率为(6.44±2.78)%,矫形术后3.54±0.15L。牵引后及矫形术后FEV1/FVC、PO2、PCO2均回归正常范围。牵引后较牵引前三头肌皮皱厚度改善(11.55±4.60)%,白蛋白浓度改善(21.96±7.75)%,转铁蛋白浓度改善(23.13±8.51)%;矫形术后较牵引前三头肌皮皱厚度改善(14.12±4.97)%,血清白蛋白浓度改善(23.12±7.87)%,血清转铁蛋白浓度改善(25.43±8.18)%。所有患者牵引中及矫形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不可逆性神经功能损伤,牵引过程中均未出现钉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内固定移位、松动及断裂。结论:头盆环牵引后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伴骨性脊髓纵裂安全有效,可避免风险更高的骨嵴切除术,不失为首选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脊柱侧后凸 头盆环牵引 截骨矫形 脊髓纵裂 疗效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洪潇 姚书眈 罗春山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3期40-42,共3页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治疗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参照组给予小切口髓核切除术,比较其疗效。结果:与...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治疗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参照组给予小切口髓核切除术,比较其疗效。结果:与参照组比较,治疗组切口小,手术时间短,JOA评分较高,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2.93%)明显高于参照组(60.9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显著,且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国权 陆廷盛 +2 位作者 姚书眈 蒲兴魏 罗春山 《西部医学》 2021年第8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对比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改良组患者... 目的对比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改良组患者采用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对照组患者选取传统不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轴性症状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术前及随访时的颈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改善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6~2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JOA评分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组术后出现7例轴性症状,对照组出现8例轴性症状,均经过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面相比,同样能获得有效的脊髓减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以及较少的并发症,且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术能够降低出血量及简化手术步骤,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棘突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脊髓型颈椎病 出血量
下载PDF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
18
作者 姚书眈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12期182-182,共1页
目的探究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间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49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25例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24例给予直接固定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 目的探究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间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49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25例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24例给予直接固定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2.0%,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70.8%,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P<0.05,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效果更为显著,患者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踝关节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后路Mast-Quadrant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术67例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廷盛 罗春山 +4 位作者 赵筑川 陈黔 姚书眈 蒲兴魏 王大寿 《贵州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518-521,共4页
腰椎间盘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很多,目前主要有传统后路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M ED),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 腰椎间盘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很多,目前主要有传统后路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M ED),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discectomy ,PELD),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lum-bar discectomy ,PEID)等手术方式。传统后路椎板间开窗手术需剥离椎旁肌并向外侧牵拉,显露椎板间隙后手术,对椎旁肌损伤较大,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类似于肌肉损伤腰痛症状[1];而M ED、PELD、PEID需在专门的工作通道及内窥镜下手术,设备昂贵,手术过程复杂,学习曲线长,手术风险较大[2-4];但M ast-Q uadrant通道经肌间隙入路行腰椎间盘摘除术,不同于传统椎板间开窗手术,不须剥离椎旁肌创伤小,也不同于M ED、PELD、PEID ,需要设备不贵,学习时间短。本文使用Mast-Quadrant通道经肌间隙入路行腰椎间盘摘除术以及传统开窗椎间盘切除术和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效果,并做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后路椎板 工作通道 endoscopic 腰椎间盘摘除术 椎板间开窗 lumbar 椎间孔入路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性眩晕的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欧阳北平 罗春山 +3 位作者 陆廷盛 姚书眈 蒲兴魏 赵国权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性眩晕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集17例以眩晕症状为主的患者,均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且行颈椎盘造影诱发或加重眩晕症状、局麻药注射症状缓解或减轻,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性眩晕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集17例以眩晕症状为主的患者,均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且行颈椎盘造影诱发或加重眩晕症状、局麻药注射症状缓解或减轻,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并彻底切除病变椎间隙处后纵韧带。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及平衡委员会(CHE标准)记录术前1天及末次随访眩晕评分,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量表记录患者术前1 d及末次随访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采用交感神经症状20分法观察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临床症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1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ACDF,术中未出现脊髓、神经、血管损伤,无硬膜撕裂等并发症。手术时间(85.8±8.6)min,出血量(60.6±7.4)mL,随访12~24个月,平均(16.8±2.4)个月。术前眩晕评分平均(4.76±0.75)分,末次随访平均(1.06±0.56)分,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为(26.53±2.85)分,比术前(14.82±0.81)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感神经症状评分术前(6.41±1.06)分,末次随访时(2.71±0.77)分,末次随访时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交感症状缓解优7例,良9例,差1例。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显示植骨融合满意,未出现颈椎不稳定。结论颈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可能是颈性眩晕的一种潜在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 眩晕 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