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典型公交专用道改造方案研究
- 1
-
-
作者
姚亚庆
陈兴涛
-
机构
宜昌产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10期21-23,M0005,共4页
-
文摘
随着我国城市地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公交出行的效率和可靠性得不到有效保障。为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多个城市陆续提出公交优先战略,而设置公交专用道因具有经济性和灵活性是目前采用较多的有效措施之一。以某城市主干道公交专用道改造为例,详细分析介绍了公交专用道设计涉及的专用道型式选择、横断面布置、站台尺寸设计、路段路口交通组织以及交通配套措施等方面,并对公交专用道设置的交通效益进行了评估。
-
关键词
公交专用道
站台尺寸
交通组织
配套措施
-
Keywords
bus priority lane
platform dimensions
traffic organization
supporting measures
-
分类号
U491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
题名城市更新背景下交通综合治理路径研究
- 2
-
-
作者
姚亚庆
周红霞
-
机构
湖北省宜昌产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9期26-28,48,M0005,共5页
-
文摘
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是城市更新重要的任务之一。在结合区域特征的前提下,其研究基本遵循如下的技术路径:先对上位规划进行深入解读,制定出交通综合治理的目标;然后对现状进行调研,结合城市现状的交通问题,分析其成因;最后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策略。
-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交通治理
路径研究
-
Keywords
urban renewal
traffic management
path study
-
分类号
U491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
题名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 3
-
-
作者
杨凤群
齐雁冰
常庆瑞
姚亚庆
黄聪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7-62,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牧交错带植被重建的土壤环境响应与微生物耦合机制研究"(3110051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QN2011075)
-
文摘
以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榆林市沙生植物园植被恢复30a的10种植被类型下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与流动沙地相比较,植被恢复后表层土壤容重降低了0.1-0.5g/cm3,土壤总孔隙度提高了1%-10%,土壤颗粒组成虽然仍然呈现砂粒占绝对优势,但明显表现出细化的趋势,1-0.25mm含量明显降低,其它粒级含量呈不同程度的升高。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差异显著,灌木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优于草本和乔木,其中柠条较其它植物种类可更好地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
关键词
土壤容重
总孔隙度
土壤颗粒组成
植被重建
农牧交错带
-
Keywords
soil bulk density
total porosity
soil particle composition
vegetation reconstruction
agro-pastoral transitional zone
-
分类号
S152.5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近60年我国旱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 4
-
-
作者
姚亚庆
郑粉莉
关颖慧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8-232,263,共6页
-
基金
农业部“948”项目“引进英国气候模型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的潜在影响”(2010-S16)
-
文摘
基于对1950—2010年我国旱涝灾害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旱涝灾害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旱涝灾害受灾和成灾面积变化呈增加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旱涝灾害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显著增多,是历年灾害受灾面积平均值的1.4倍。就空间分布而言,旱涝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在各区域影响程度不同:华东区、东北区和华中区旱涝并重,华北区和西北区主要以干旱为主,西南区主要以洪涝为主,其中受干旱影响最严重的是华北区,占全国受灾面积的11.09%;洪涝最严重的是华东区,所占比例为7.19%。
-
关键词
旱涝灾害
受灾面积
成灾面积
时间变化
空间分布
-
Keywords
flood-drought
covered area
affected area
temporal distribu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
分类号
P426.61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1978-2018年我国农业气象灾害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 5
-
-
作者
赵娅君
郑粉莉
姚亚庆
张加琼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8-207,共10页
-
基金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工程专项资助(XDA28010201)。
-
文摘
分析长历时农业气象灾害时空特征,可为防灾减灾决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本文基于1978-2018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气象灾害数据,分析了我国各类农业气象灾害近40 a时空变化特征,讨论了2011-2018年农业气象灾害结构的区域分异。结果表明:(1)1978-2018年期间全国平均受灾率和成灾率分别为27.0%和13.8%,农业受灾面积呈减少-增加-再减少的动态变化。各类气象灾害中干旱、洪涝、风雹灾害呈减小趋势,而低温冷冻灾害受灾呈增加趋势,台风受灾无明显变化。(2)在空间分布上从1978-2018年,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率均为北部省份大于南部省份,七大地理分区以东北地区灾害发生率最大。(3)2011-2018年期间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分布表现为东北、西北和华北黄淮地区以旱灾为主,长江中下游西部和西南地区旱涝并重,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沿海地区以台风灾害为主;与1978-2010年平均灾害结构相比,2011-2018年期间全国总受灾面积中旱灾占比减小,而洪涝、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和台风灾害占比均增加。(4)2011-2018年直接经济损失以洪涝灾害为主,经济发达地区损失更大;受灾人口数量受干旱影响比例减小,而受其余灾害影响则增加。
-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时空特征
受灾面积
直接经济损失
受灾人口
-
Keywords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
disasters-affected area
direct economic loss
affected population
-
分类号
P42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2013年我国地震灾害时空特征与灾害损失分析
被引量:3
- 6
-
-
作者
徐锡蒙
郑粉莉
关颖慧
姚亚庆
覃超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1-325,共5页
-
文摘
基于对2013年我国地震发生频次及受灾情况的统计,系统分析了地震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各省区地震释放能量与地震灾害损失的差异性。结果表明:2013年我国大陆地区中强震异常活跃,特别是芦山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4.0级以上地震频次年内分布主要受较强余震次数的影响,而年内地震释放能量分布受控于强震。2013年我国地震发生频次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整体上呈现西密东疏的特点,特别是南北地震带上强震活跃,其中四川、云南及其交界地带是地震发生频次最多的区域。大多数省区的震级分布特征均为弱震数量多,强震数量少。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仅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也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关系。四川、甘肃是受灾最严重的省区,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巨大,云南、吉林由于强震多,经济损失也较大。
-
关键词
地震灾害
时空分布
省区
差异分析
-
Keywords
earthquake disasters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provinces
differential analysis
-
分类号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