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耳其地热能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
作者 崔俊艳 李胜涛 +3 位作者 姚亚辉 刘东林 刘伟朋 王君照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75-1386,共12页
【研究目的】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紧缺与气候变化的双重驱动下,正逐渐受到各国重视。开发地热资源,成为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土耳其地热能产业高速发展,截至2021年,地热发电... 【研究目的】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紧缺与气候变化的双重驱动下,正逐渐受到各国重视。开发地热资源,成为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土耳其地热能产业高速发展,截至2021年,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约为中国的30多倍,地热能直接利用则由2005年的1177 MW增加到2022年的4000 MW,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土耳其与中国共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上,地热资源丰富,土耳其地热能产业发展对于中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分析土耳其地热资源条件,研究地热能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其快速发展的原因。结合中国地热资源条件与发展现状,借鉴土耳其经验,剖析影响中国地热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土耳其政府大力支持地热能产业发展,其快速发展的原因和主要经验有:(1)政府承担前期勘探工作,有效降低企业开发风险;(2)政策引导、立法补贴,有效提高开发企业积极性,降低投资成本;(3)融资支持,为地热能发展提供资金保障;(4)国际合作、技术引领,有力促进地热能高效开发利用。【结论】借鉴土耳其地热能产业快速发展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以下建议:(1)立法先行,完善管理机制,明确地热开发利用规程;(2)政策激励、补贴支持,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3)科学布局,实现地热产业高效发展;(4)加强国际交流,助力技术进步;(5)增强公众意识,提高地热能认知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地热发电 直接利用 启示 地震带 地热地质调查工程 土耳其
下载PDF
雄安新区D01井岩溶热储下伏太古界中热流测定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姚亚辉 贾小丰 +4 位作者 李胜涛 张建伟 宋健 杨涛 岳冬冬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23-1731,共9页
【研究目的】目前雄安新区范围内的热流数据多测自于新近系沉积盖层及白云岩地层,对岩溶热储下伏太古界的热流测定研究还鲜见报道,主要受限于以往的地热勘查开发层位主要在1800 m以浅的蓟县系岩溶热储,揭露岩溶热储下伏太古界的钻孔稀少... 【研究目的】目前雄安新区范围内的热流数据多测自于新近系沉积盖层及白云岩地层,对岩溶热储下伏太古界的热流测定研究还鲜见报道,主要受限于以往的地热勘查开发层位主要在1800 m以浅的蓟县系岩溶热储,揭露岩溶热储下伏太古界的钻孔稀少。2018年以来,在雄安新区牛驼镇地热田实施了D01深部地热参数井,揭穿了高于庄组岩溶热储,并揭露太古界厚度达1723.67 m,给该地区岩溶热储下伏太古界的热流测定研究提供了条件。【研究方法】本文基于近稳态钻孔测温及岩心热导率测试,对D01井太古界进行了热流测定及分析。【研究结果】结果表明:D01井太古界呈显著的传导型地温特征,地温梯度为18.3℃/km,相比于新近系地温梯度48.6℃/km偏低。测得25块D01井太古界片麻岩岩心样品的热导率平均值为(2.41±0.40)W/(K•m)。根据钻孔测温数据及热导率测试,计算出D01井太古界2300~2700 m深度的热流值为(44.1±7.0)mW/m^(2)。同时,估算了D01井新近系400~800 m深度段的热流值为84.6 mW/m^(2),较太古界高出40.5 mW/m^(2)。【结论】分析认为D01井新近系较太古界高出热流主要为高孔渗岩溶白云岩层中地下水侧向热对流作用以及牛东断裂地下水垂向热对流作用共同所致。研究结果对前人提出的地下水运移聚热模式及导热断裂聚热模式提供了数据支撑,对雄安新区深部地热资源成因机制和太古界地温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 钻孔测温 太古界 热导率 D01井 地热地质调查工程 雄安新区
下载PDF
基于InSAR监测采煤沉陷区形变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姚亚辉 张超 +1 位作者 孙莹洁 王高峰 《煤炭技术》 CAS 2019年第1期16-19,共4页
采用时序InSAR技术对某煤矿2个采煤工作面导致的地面塌陷进行了形变监测,利用干涉效果较好的开挖公路区域实现对采煤塌陷区较好的监测效果。采用2016年6月~12月期间共计8景RADARSAT-2数据,利用小基线集技术处理得出采煤沉陷区地表形变... 采用时序InSAR技术对某煤矿2个采煤工作面导致的地面塌陷进行了形变监测,利用干涉效果较好的开挖公路区域实现对采煤塌陷区较好的监测效果。采用2016年6月~12月期间共计8景RADARSAT-2数据,利用小基线集技术处理得出采煤沉陷区地表形变速率及时序累积形变结果,通过与采煤工作面的时间空间分布情况对比,研究得出时序InSAR对采煤塌陷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InSAR监测采煤沉陷区变形结果与采空区的范围对应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采煤沉陷区 形变演化 RADARSAT-2数据
下载PDF
竖井开挖过程的FLAC^(3D)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4
作者 姚亚辉 张玉洁 +1 位作者 万龙 于许兵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63,共4页
针对山西某矿竖井开挖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问题,以该矿竖井检查孔资料为地质背景,以地下300~400 m地层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竖井开挖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分别计算出未开挖前和每步开挖3 m后的应力和位移状态,进行井... 针对山西某矿竖井开挖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问题,以该矿竖井检查孔资料为地质背景,以地下300~400 m地层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竖井开挖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分别计算出未开挖前和每步开挖3 m后的应力和位移状态,进行井筒侧壁和底部变形规律的研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竖井在开挖过程中底鼓的竖直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开挖深度约为60 m处的低强度砂质泥岩,竖直位移最大值为12.99 mm;竖井开挖过程中侧壁变形在泥岩段明显大于砂岩段,侧壁变形的最大位移出现在开挖深度24 m的泥岩处,水平位移最大值为2.48mm。在泥岩和砂岩接触部位易出现应力集中,建议在泥岩和砂岩分界处和泥岩段的井壁提高永久支护的强度。研究结果对该矿竖井的开挖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开挖 三维数值模拟 应力 井筒变形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对颈部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姚亚辉 李航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对颈部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96例患者的96个肿大淋巴结行二维超声(2DUS)、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UE检查,其中UE采用弹性评分法进行评价。以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病...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对颈部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96例患者的96个肿大淋巴结行二维超声(2DUS)、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UE检查,其中UE采用弹性评分法进行评价。以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常规超声与UE对颈部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①常规超声诊断颈部恶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6%、81.3%、78.1%、89.1%及63.4%;UE诊断颈部恶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81.3%、87.5%、90.6%及81.3%。②UE诊断颈部恶性淋巴结的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04,P<0.001);常规超声、UE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吻合系数分别为0.540(P<0.001)、0.719(P<0.001),UE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吻合度高于常规超声。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颈部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成像 超声检查 淋巴结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姚亚辉 李航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10期52-55,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肝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63例患者共163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弹性成像5分法评定,对比病理结果后进行分析。结果①常规超声诊断肝恶性局灶性病变的敏感度74.8%,特异性70.... 目的研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肝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63例患者共163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弹性成像5分法评定,对比病理结果后进行分析。结果①常规超声诊断肝恶性局灶性病变的敏感度74.8%,特异性70.7%,准确度69.9%,阳性预测值89.5%,阴性预测值64.4%,约登指数0.455;②超声弹性成像5分法诊断肝恶性局灶性病变的敏感度86.7%,特异性87.8%,准确度86.5%,阳性预测值94.6%,阴性预测值68.6%,约登指数0.745。弹性成像5分法准确性高于常规超声,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5分法与常规超声相比较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有着明显的差异及显著优势,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成像 肝脏局灶性病变 超声
下载PDF
开挖条件下土质边坡稳定性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姚亚辉 薛晓辉 +1 位作者 张玉洁 郭宁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3-106,共4页
构建一定尺寸粘土质边坡物理模型,在该模型某一位置设置砂土层作为预设滑动面,分别在干土和饱水条件下从坡脚进行逐步开挖,观察其破坏现象;采用直线滑动面的极限平衡法进行整个开挖过程的稳定性系数的计算。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条件下边... 构建一定尺寸粘土质边坡物理模型,在该模型某一位置设置砂土层作为预设滑动面,分别在干土和饱水条件下从坡脚进行逐步开挖,观察其破坏现象;采用直线滑动面的极限平衡法进行整个开挖过程的稳定性系数的计算。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条件下边坡开挖后破坏现象有明显差异,干土边坡只呈现散状崩塌,并未发生整体滑动;饱水边坡呈现块状破裂,并最终沿预设砂层整体滑移。稳定性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饱水边坡的稳定性明显差于干土边坡。整个开挖过程中,干土边坡的安全系数从1.70下降到1.58;饱水边坡的安全系数从1.11下降到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开挖 稳定性 模型试验 饱水土质边坡
下载PDF
Web数据挖掘在校园网络化考试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姚亚辉 侯德恒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7-60,共4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化考试也有了长足的进展。Web数据挖掘以其独特的优点,在基于Web的网络化考试有很多的用途。介绍了Web数据挖掘的概念的分类、校园网络化考试考前练习中的数据资源以及校园网络化考试考前练习中的Web数据挖掘的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化考试也有了长足的进展。Web数据挖掘以其独特的优点,在基于Web的网络化考试有很多的用途。介绍了Web数据挖掘的概念的分类、校园网络化考试考前练习中的数据资源以及校园网络化考试考前练习中的Web数据挖掘的主要过程,并着重介绍了网络化考试考前练习中的Web数据挖掘在网络化考试中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数据挖掘 WEB日志挖掘 校园网络化考试
下载PDF
基于电子商务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姚亚辉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62-64,共3页
数据挖掘技术作为解决“数据爆炸”时代出现的“信息缺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极大关注。文章阐述了电子商务中数据挖掘技术的框架、数据资源、基本方法,分析了数据挖掘在电子商务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电子商务
下载PDF
FoxPro中READ命令的应用
10
作者 姚亚辉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97-100,共4页
本文具体讨论了FoxPro中对象的循环激活———CYCLE、READ的事件、READ的其它选项、@…GET对象的重新显示、基本READ等命令的功能及其应用。
关键词 FOXPRO READ命令 对象循环激活 CYCLE 事件 事件驱动程序 GET对象 程序设计
下载PDF
基于SIP协议的嵌入式VoIP网关设计
11
作者 姚亚辉 李杰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2-54,共3页
首先介绍了VoIP的基本原理及SIP协议的基本内容,然后基于STLC1502芯片,设计了VoIP网关的硬件电路,利用μClinux操作系统,实现了嵌人式VoIP网关的软件设计。
关键词 VOIP SIP ΜCLINUX 网关 嵌入式
下载PDF
师范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12
作者 姚亚辉 王爱民 《高师理科学刊》 2007年第2期90-94,共5页
根据教育部新的“白皮书”精神,结合师范专业对于计算机技能的特别要求,从目前新生计算机知识起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大学计算机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大学计算机精品课建设为主线,设计了师范院校大学计算机新的教学模式,把计算机教... 根据教育部新的“白皮书”精神,结合师范专业对于计算机技能的特别要求,从目前新生计算机知识起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大学计算机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大学计算机精品课建设为主线,设计了师范院校大学计算机新的教学模式,把计算机教育贯串于整个大学教育.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计算机考试系统和功能齐全的“网络教学平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 网络教学平台 教学改革 师范院校
下载PDF
基于图幅调查的六盘山镇滑坡易发性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高峰 高幼龙 +2 位作者 王洪德 王爱军 姚亚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22-29,共8页
调查研究区域孕灾地质环境背景,是分析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与成灾模式,完成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评价,提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建议的重要依据。基于实地调查和GIS技术,分析了六盘山镇幅内工程地质岩组、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断裂... 调查研究区域孕灾地质环境背景,是分析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与成灾模式,完成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评价,提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建议的重要依据。基于实地调查和GIS技术,分析了六盘山镇幅内工程地质岩组、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断裂构造、河流与公路7个因素与滑坡分布的关系,应用滑坡点分布频数这一指标来衡量每个因素中各个级别对滑坡的影响程度;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触发滑坡控制参数的权重大小。在GIS环境下对这些参数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将研究区按易发程度分为高易发区,占12.43%;中易发区,占20.14%;低易发区,占42.98%;非易发区,占24.46%。此外,结果还表明:(1)大的地貌单元和格局较明显地控制着滑坡的分布,不同地貌单元内的滑坡类型、发育程度和分布特征等都有差异性,滑坡一般沿地貌边界带密集分布发育,尤其是沿断裂呈线状展布;(2)工程地质岩组对滑坡的影响作用最大,尤其在软弱的泥岩岩组易滑地层区域内,在不同工程地质岩组区间内滑坡面积的多寡与滑坡分布密度相关性不大;(3)区域地质构造不仅控制着区域地层的展布,也控制着区域滑坡的发育,不同断裂也凸显出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孕灾地质条件 层次分析法 易发性区划
下载PDF
云南昭通窝子箐滑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宁 张俊义 +2 位作者 杨秀元 姚亚辉 张卫强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5-309,共5页
云南昭通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区域,特别是在降雨和地震条件下往往导致严重的危害。位于昭通市昭阳区的窝子箐滑坡威胁坡底数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该坡体进行地质结构调查和稳定性研究十分必要。基于现场地质钻探和槽探确定窝子箐... 云南昭通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区域,特别是在降雨和地震条件下往往导致严重的危害。位于昭通市昭阳区的窝子箐滑坡威胁坡底数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该坡体进行地质结构调查和稳定性研究十分必要。基于现场地质钻探和槽探确定窝子箐滑坡的表层为松散的残坡积土和耕植土,下部为全风化和强风化的玄武岩,且玄武岩明显得受到了地质构造界面切割。地质调查同时表明该坡体在破碎的全-强风化玄武岩中存在两个潜在的滑移面。在雨季和2014年鲁甸"8·03"地震中,窝子箐坡体局部发生了少量变形。利用Geo-Slope软件进行了天然状态、降雨状态、地震状态、降雨和地震共同作用4种工况下窝子箐滑坡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坡体稳定性较好,滑动面Ⅰ稳定性系数为1.41,滑动面Ⅱ稳定性系数为1.31。降雨和地震共同作用下稳定性系数达到最低,滑动面Ⅰ稳定性系数为1.01,滑动面Ⅱ稳定性系数为0.93。降雨和地震条件下窝子箐滑坡稳定性系数出现显著降低,存在滑动失稳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勘察 稳定性分析 极限平衡法 Geo-Slope软件
下载PDF
六盘山东麓断裂带滑坡类型与变形机理研究——以泾河源区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高峰 王爱军 +2 位作者 陈宗良 姚亚辉 李永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2-109,共8页
六盘山东麓地层结构特殊,断裂褶皱等构造发育,滑坡及其隐患点等不良地质灾害较多,特殊的地理、构造位置和潜在的孕震背景,致使该区具有产生大型滑坡的可能。本文依据新一轮以图幅带专题研究的地质灾害调查获取大量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 六盘山东麓地层结构特殊,断裂褶皱等构造发育,滑坡及其隐患点等不良地质灾害较多,特殊的地理、构造位置和潜在的孕震背景,致使该区具有产生大型滑坡的可能。本文依据新一轮以图幅带专题研究的地质灾害调查获取大量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对六盘山东麓断裂带滑坡产生的孕灾地质环境条件及其滑坡特性等进行了剖析,将研究区滑坡归纳为红层软岩滑坡、断层影响型滑坡、堆积层滑坡、黄土型滑坡4种不同类型,同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与研究,为完成地质灾害风险性区划评价,提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建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东麓断裂带 泾河源区 滑坡机理
下载PDF
陇东黄土丘陵区滑坡形成机理分析——以环县西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立中 王高峰 +6 位作者 王爱军 姚亚辉 胡亚会 李元伟 刘哲儒 关宏伟 刘金辉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6年第2期39-48,共10页
陇东黄土丘陵地区地质灾害高度发育,严重威胁居民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阻碍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在完成研究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后,以环县西北部毛井、车道、芦家湾三乡171个不同类型的滑坡为研究对象,结合遥感解译及以往研究成果,经统... 陇东黄土丘陵地区地质灾害高度发育,严重威胁居民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阻碍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在完成研究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后,以环县西北部毛井、车道、芦家湾三乡171个不同类型的滑坡为研究对象,结合遥感解译及以往研究成果,经统计分析得出该区滑坡类型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各类滑坡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初步获得了各类滑坡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将为黄土丘陵地区滑坡灾害防治提供一定依据,为进一步研究黄土丘陵地区滑坡发育演化规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 黄土滑坡 影响因素 形成机理
下载PDF
云南鲁甸溶蚀堆积体滑坡研究——以龙头山镇葫芦桥滑坡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秀元 姚亚辉 王爱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138-143,共6页
中国西南山区的可溶岩地区侵蚀、溶蚀谷地的溶蚀堆积体斜坡坡面露头看似完整,内部实则松散、透水且易滑。云南鲁甸县龙头山葫芦桥滑坡属于典型溶蚀堆积体滑坡,通过对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降雨等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持续降雨... 中国西南山区的可溶岩地区侵蚀、溶蚀谷地的溶蚀堆积体斜坡坡面露头看似完整,内部实则松散、透水且易滑。云南鲁甸县龙头山葫芦桥滑坡属于典型溶蚀堆积体滑坡,通过对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降雨等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持续降雨和地震是该滑坡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在取样测得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的基础上,采用Geo-Slope软件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较稳定状态,稳定性系数为1.287;降雨、地震、降雨+地震三种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均小于1,处于不稳定状态。计算结果与该滑坡实际滑动状况相符,可为同类型滑坡的调查研究提供实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蚀堆积体 滑坡 岩土特性 降雨作用
下载PDF
云南鲁甸“8·3”震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秀元 姚亚辉 田运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6-21,共6页
云南鲁甸"8·3"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诱发了大量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基于对鲁甸县龙头山幅(G48E006006)地质灾害调查和对典型地质灾害点剖析研究,得出震后地质灾害发育与分布有如下特征:(1)震前地质灾... 云南鲁甸"8·3"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诱发了大量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基于对鲁甸县龙头山幅(G48E006006)地质灾害调查和对典型地质灾害点剖析研究,得出震后地质灾害发育与分布有如下特征:(1)震前地质灾害多以中小型浅层崩塌和滑坡为主,震后诱发了诸如甘家寨、红石岩等大型-特大型滑坡、崩塌,并且形成大量的沟谷崩滑堆积体,丰富了沟谷型泥石流的物源;(2)地质灾害集中分布于震中高烈度区域,以震中区龙头山镇最为集中,沿发震断裂带NNE-NE向构造密集发育;(3)地质灾害呈带状分布,明显受控于河流水系(牛栏江、沙坝河、龙泉河等)、公路(昭巧二级公路、沙乐公路)等线性地貌单元和线性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地质灾害 发育规律 分布特征
下载PDF
2014年鲁甸M_S6.5地震后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秀元 姚亚辉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8-1083,共6页
2014年云南鲁甸"8·03"M_S6.5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诱发了大量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基于对鲁甸县龙头山幅(G48E006006)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和对典型地质灾害的剖析,震后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有特征如下:... 2014年云南鲁甸"8·03"M_S6.5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诱发了大量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基于对鲁甸县龙头山幅(G48E006006)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和对典型地质灾害的剖析,震后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有特征如下:(1)震后地质灾害较震前成倍增长,震前地质灾害多以中小型浅层崩滑为主,地震诱发了诸如甘家寨、红石岩等大型—特大型滑坡、崩塌,大量沟谷崩滑堆积物为泥石流储备了丰富的物源;(2)震中高烈度区域地质灾害密度大,沿发震断裂带NNE-NE向构造密集发育,震中区龙头山镇地质灾害发育最为集中;(3)地质灾害呈带状分布,明显受控于河流水系(牛栏江、沙坝河、龙泉河等)、公路(昭巧二级公路、沙乐公路)等线性地貌单元和线性工程,人类活动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滑坡灾害 发育规律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师范院校“大学计算机”精品课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爱民 姚亚辉 《计算机教育》 2007年第03X期16-20,共5页
本文根据教育部新的“白皮书”精神、结合师范专业对于计算机技能的特别要求,从目前新生计算机知识起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大学计算机”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设计了师范院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新的教学模式,开发了相应的“计算... 本文根据教育部新的“白皮书”精神、结合师范专业对于计算机技能的特别要求,从目前新生计算机知识起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大学计算机”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设计了师范院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新的教学模式,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计算机考试系统”和功能齐全的“网络教学平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院校 大学计算机 教学改革 网络教学平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