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贵州省一起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1
作者 营夏 刘英 +8 位作者 姚光海 王铭 胡灿 周敬祝 王丹 杨幸贵 谭勤琴 胡勇 李世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2-199,共8页
目的对2021年贵州省一起疑似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疫情开展病原学调查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为病例的确诊和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收集的疑似钩体病例全血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和致病性钩体特异性PCR检测,同时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 目的对2021年贵州省一起疑似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疫情开展病原学调查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为病例的确诊和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收集的疑似钩体病例全血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和致病性钩体特异性PCR检测,同时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对病例血清进行钩体抗体检测。采用“夹夜法”捕捉疫区鼠类宿主动物,取肾脏进行钩体分离培养,采用致病性钩体特异性PCR进行检测,进一步采用血清群特异PCR进行鉴定。应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对本起疫情菌株进行基因分型,构建聚类分析图谱,分析其与国内菌株间的遗传和进化关系。结果3份疑似钩体病例样本经分离培养均为阴性,MAT试验分别为黄疸出血群、秋季群和爪哇群抗体阳性,经致病性钩体特异性PCR检出1例阳性。从鼠类宿主动物样本中分离出6株疑似钩体菌株,经鉴定分别为黄疸出血群(5/6)和秋季群菌株(1/6)。MLST分析显示,鼠类宿主动物携带的5株钩体为ST1型(83.33%),另1株为ST129型(16.67%)。聚类分析显示,鼠类宿主动物携带钩体与四川省、湖南省、江西省和贵州省往年菌株存在同一ST型。结论本起疫情是由致病性钩体感染引起,优势血清群和ST型与本省和周边省份往年分离株一致。秋季群菌株为贵州省近年来首次发现的钩体血清群,当地应加强监测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钩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 显微镜凝集试验 聚合酶链式反应 多位点序列分析
下载PDF
瓮安县5例人炭疽分析与现场处置 被引量:8
2
作者 姚光海 聂炜 +7 位作者 王丹 马青 孙洁 祝静 胡启来 邹志霆 刘慧慧 王定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71-874,共4页
目的调查瓮安县某村5例人炭疽发病原因,分析感染途径,评价疫源地消毒效果。方法通过访谈、查阅诊疗记录、采集患者炭疽痈组织液、病死家畜残余尸体及有关土壤标本作炭疽杆菌培养。用多位点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技术(MLVA-8)判定菌... 目的调查瓮安县某村5例人炭疽发病原因,分析感染途径,评价疫源地消毒效果。方法通过访谈、查阅诊疗记录、采集患者炭疽痈组织液、病死家畜残余尸体及有关土壤标本作炭疽杆菌培养。用多位点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技术(MLVA-8)判定菌株的遗传相似性。结果 66人接触死马,发生皮肤炭疽5例,罹患率7.58%。参与搬运+剖剐+洗切加工+食用者罹患率100%(3/3),搬运+剖剐+食用者罹患率100%(1/1),洗切加工+食用者发病1例,罹患率7.14%(1/14)。病人皮肤病灶渗出液的炭疽芽孢杆菌检出率25%(1/4);剖剐地消毒后土壤标本的炭疽芽孢杆菌检出率15.38%(4/26)。5株炭疽芽孢杆菌的遗传相似度100%。结论该疫情系村民搬运、剖剐、洗切加工病死马等方式感染而发病,健康教育和剖剐地消毒工作仍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 现场调查 消毒效果 评价
下载PDF
2009-2019年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流行特征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姚光海 刘英 +5 位作者 黄荷 胡灿 王丹 聂炜 邹志霆 李世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03-909,共7页
目的了解2009-2019年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贵州省2009-2019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资料及其相关监测资料。结果2009-2019年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累计报告病例141... 目的了解2009-2019年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贵州省2009-2019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资料及其相关监测资料。结果2009-2019年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累计报告病例141例,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为0.0359/10万,死亡9例,年均死亡率0.0023/10万。高发地区为黔东南州(113例,0.2840/10万)。全年除1月、3月和4月外的各月均有病例报告,8-10月报告病例最多(117例,占82.98%)。以10~65岁发病最多(130例,占92.20%)。男女病例之比为5.13∶1。职业发病以农民最多(103例,占73.05%),其次是学生(26例,占18.44%)。流行形式主要为稻田型散发。稻田捕鼠942只,捕获率10.93%(942/8621),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412只,占43.74%),分离钩端螺旋体82株,分离率8.70%(82/942),菌株均为黄疸出血群,均分离自黑线姬鼠,黑线姬鼠带菌率为19.90%(82/412)。报告疑似钩体病例的钩体抗体阳性率42.45%(59/139),感染以黄疸出血群为主(36例,占61.02%);发病区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53.33%,明显高于非发病区的11.89%(χ^(2)=38.85,P=0.00)。结论贵州省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下降显著,局部区域高发,需警惕历史自然疫源地的潜在流行风险,应加强监测及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特征 监测
下载PDF
2007-2017年贵州省人间炭疽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姚光海 马青 +5 位作者 胡灿 王丹 黄荷 聂炜 唐光鹏 李世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9-773,共5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2007-2017年人间炭疽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供防控工作参考。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贵州省2007-2017年人间炭疽疫情资料及其相关监测资料。结果 2007-2017年贵州省人间炭疽累计发生104起,病例183例,发病率呈波动下降... 目的了解贵州省2007-2017年人间炭疽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供防控工作参考。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贵州省2007-2017年人间炭疽疫情资料及其相关监测资料。结果 2007-2017年贵州省人间炭疽累计发生104起,病例183例,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为0.046/10万,死亡6例,年均死亡率0.002/10万。全年可发病,5-10月报告病例最多(149 例,占81.42%)。以25~60岁发病最多(142例,占77.60%)。男女病例之比为6.96∶1。职业以农民发病最多(162例,占88.52%)。散发77起占总起数的74.04%。聚集性病例106例占总病例57.92%。2013-2017年的人间炭疽中86.67%(13/15)有病死家畜接触史。实验室确诊4例。消毒前的剖剐地土壤的炭疽杆菌检出阳性率15.79%(9/57),消毒后的剖剐地土壤的炭疽杆菌检出阳性率12.21%(16/131)。结论 贵州省人间炭疽疫情下降明显,农村尚存在潜在聚集性疫情风险,疫源地消毒亟待规范,部门间联防联控有待落实,需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及健康教育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 流行特征 监测
下载PDF
贵州省紫云县伤寒副伤寒潜在流行因素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姚光海 游旅 +5 位作者 田克诚 蔡星和 许世文 邹志霆 童亦兵 王定明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549-552,共4页
目的探讨紫云县城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的潜在传染源和可能的传播途径,为当地伤寒防制和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大便(饮食服务人员、患者和其密切接触者)、凉拌食品和排污沟水等标本检测伤寒等肠道致病菌,并用个案调查表调查饮食等服务人员... 目的探讨紫云县城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的潜在传染源和可能的传播途径,为当地伤寒防制和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大便(饮食服务人员、患者和其密切接触者)、凉拌食品和排污沟水等标本检测伤寒等肠道致病菌,并用个案调查表调查饮食等服务人员、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个人行为卫生习惯和危险因素,用Excel 2000统计分析。结果从141例饮食服务人员的大便中检出丙型副伤寒杆菌1株,检出率0.71%;17份血培养阳性愈后患者的大便分离到1株甲副。饮食等服务人员、患者和其密切接触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卫生习惯。患者中25%就诊前自购药物,66.67%未及时就诊;67.86%未住院治疗,住院者平均住院6.17d,平均用药时间为8.26d。结论患者不规范治疗所致带菌、从业人员的健康带菌是伤寒副伤寒传播流行的潜在传染源。个人不良卫生习惯是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发生、传播、流行的高危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贵阳市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脉冲电场凝胶电泳分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姚光海 王涛 +7 位作者 刁保卫 周海健 田克诚 游旅 韦小俞 唐光鹏 王定明 阚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目的了解贵阳市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菌株的相似性,为追踪传染来源、查找传播途径提供线索。方法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electrophoresis,PFGE)方法进行分型。结果根据细菌染色体DNA的SpeI酶切图谱,将... 目的了解贵阳市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菌株的相似性,为追踪传染来源、查找传播途径提供线索。方法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electrophoresis,PFGE)方法进行分型。结果根据细菌染色体DNA的SpeI酶切图谱,将贵阳地区146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成10个PFGE带型,1型32株占21.9%,2型73株占50.0%,3型13株占8.9%,4型7株占4.8%,5型14株占9.6%,6型、7型、8型和9型各1株,各占0.7%,10型3株占2.7%,各型之间的相似性在98.1%~72.0%。暴发株24株被分为5个PFGE带型,1型占54.2%,带菌者1株为1型。各年菌株的PFGE带型不尽相同,1型和2型为常年流行带型。高流行区县的甲型副伤寒菌株被分为9个PFGE带型。结论贵阳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流行复杂以2型和1型为优势流行带型,提示存在同一克隆群的菌株广泛传播。该研究进一步证实PFGE是一种发现或预警暴发的可行服务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细菌分型 脉冲电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贵州省18起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特征及应急处理情况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姚光海 邹志霆 +4 位作者 陶沁 游旅 许世文 童亦兵 王定明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45-46,共2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2004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特征和暴发原因及处理现况,探讨防控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暴发疫情资料。[结果]全年暴发18起,报告病例670例,罹患率1.6%,占当年报告总数的10.2%;暴发高峰时间为6、7月份(26.9)... [目的]了解贵州省2004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特征和暴发原因及处理现况,探讨防控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暴发疫情资料。[结果]全年暴发18起,报告病例670例,罹患率1.6%,占当年报告总数的10.2%;暴发高峰时间为6、7月份(26.9);水型暴发7起,报告病例456例(68.1%);边远贫困农村12起,罹患率为1.5%,学校4起,罹患率为3.2%,是农村的两倍;病原学诊断6起,共42例(6.3%),血培养阳性39例,甲型副伤寒(甲副)4起,病原菌证实1起伤寒与甲副混合暴发。[结论]伤寒副伤寒暴发常年可发生,水型暴发常见,学校、边远落后农村地区以及城郊结合部是防制重点,学生和农民是防制的高危人群;亟需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准备和处置能力,以控制或减少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病学 疾病控制
下载PDF
贵州省天生桥水电站库区沿岸鼠疫疫源地调查 被引量:34
8
作者 陈贵春 吕太富 +9 位作者 王昭孝 姚光海 刘昭兵 蔡星和 黄红武 胡静 王定明 龚晓俊 董黎 余春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4-416,共3页
目的 查明贵州省天生桥水电站库区沿岸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 ,确定疫源地的性质和分布范围 ,为预防控制鼠疫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调查贵州省天生桥水电站库区沿岸 7个乡镇 36个村寨 ,采集啮齿动物... 目的 查明贵州省天生桥水电站库区沿岸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 ,确定疫源地的性质和分布范围 ,为预防控制鼠疫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调查贵州省天生桥水电站库区沿岸 7个乡镇 36个村寨 ,采集啮齿动物、蚤类和指示动物标本 ,检测鼠疫菌、鼠疫 F1抗原和 F1抗体。结果 该地区啮齿动物有 3科 12属 2 1种 ;媒介蚤有 5种 ,黄胸鼠和印鼠客蚤为优势种。在 4个乡镇的 12个村寨检出鼠疫感染 ,鼠疫 F1抗原阳性率啮齿动物 0 .89%、蚤类 7.4 1% ;鼠疫 F1抗体阳性率啮齿动物 0 .5 4 %、指示动物 1.35 % ;从黄胸鼠和褐家鼠中培养分离鼠疫菌 3株。结论 天生桥水电站库区沿岸的鼠疫疫源地具有与黄胸鼠鼠疫疫源地相同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天生桥水电站库区 鼠疫 疫源地 调查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贵州省2010-2014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英 陈峥宏 +6 位作者 李世军 姚光海 黄荷 马青 周敬祝 唐光鹏 王定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分析贵州省2010-2014年人间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流行病学特征与鼠类动物带菌情况,为钩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4年贵州省钩体病例报告数据,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对钩体疑似病例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 目的分析贵州省2010-2014年人间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流行病学特征与鼠类动物带菌情况,为钩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4年贵州省钩体病例报告数据,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对钩体疑似病例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和菌株培养和鉴定。采用夹夜法捕获老鼠对贵州省钩体病高发地区进行鼠类宿主动物及带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鼠间带菌情况与人间疫情的相关性。结果 2010-2014年贵州省报告钩体病人共73例,死亡10例,病死率13.70%。疫情主要集中在黔东南州,5年合计报告病例数52例占全省同期病例的71.23%。6—9月份达到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9.86%。检测钩体疑似病人血清样本18份,其中阳性7份,阳性率为38.89%,均为黄疸出血群抗体。未从钩体疑似病人分离到钩体菌株。鼠间动物监测有效布夹数6 750夹次,共捕鼠646只,鼠密度9.57%,黑线姬鼠密度呈上升趋势,共分离钩体菌株56株,全部分离自黑线姬鼠,带菌率8.67%,经PCR检测均为黄疸出血群钩体。结论贵州省2010—2014年间钩体疫情主要集中在黔东南州,黑线姬鼠为主要带菌鼠类动物,带菌群别为黄疸出血群,与钩体病人血清抗体群别相匹配,提示黑线姬鼠带菌与人间疫情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特征 宿主动物 PCR 贵州
下载PDF
贵州省鼠疫耶尔森菌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贵春 海荣 +5 位作者 张志凯 董黎 姚光海 龚晓俊 刘昭兵 黄红武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1-202,共2页
目的研究贵州省鼠疫耶尔森菌的生物学特征,探讨疫源地性质。方法对37株鼠疫菌进行生化试验、营养需求试验、毒力基因检测、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和脉冲场电泳分析。结果37株鼠疫菌均不发酵鼠李糖和甘油,发酵麦芽糖和阿拉伯糖,脱氮阳性... 目的研究贵州省鼠疫耶尔森菌的生物学特征,探讨疫源地性质。方法对37株鼠疫菌进行生化试验、营养需求试验、毒力基因检测、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和脉冲场电泳分析。结果37株鼠疫菌均不发酵鼠李糖和甘油,发酵麦芽糖和阿拉伯糖,脱氮阳性。选择20株代表菌株检测均为苯丙氨酸依赖(Phe+)、谷氨酸半依赖(Glu±);用Pla、Cafl、inv、hms4对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均得到456、249、1000和700bp的目标基因条带;随机引物(RAPD)分析均获得505、790、1140和1680bp的条带;脉冲场电泳图谱显示338、242.5、168和77kbp的条带。结论贵州省鼠疫菌株的生物学特征与云南省滇闽居民生态型鼠疫菌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耶尔森菌 鼠疫菌 脉冲场电泳 疫源地 生物学特征 阳性 依赖 贵州 生化试验 菌株
下载PDF
贵州省钩端螺旋体血清群特异性PCR鉴定结果与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英 陈红 +7 位作者 李沛丽 马青 王定明 唐光鹏 姚光海 周敬祝 陈峥宏 李世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46-1150,1156,共6页
目的采用血清群特异性PCR技术了解贵州省近年钩端螺旋体(钩体)流行菌群,为贵州省钩体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致病性钩体特异性PCR方法(G1/G2-PCR)对来自贵州省近年的钩体分离菌株进行鉴定,进一步应用基于致病性钩体O... 目的采用血清群特异性PCR技术了解贵州省近年钩端螺旋体(钩体)流行菌群,为贵州省钩体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致病性钩体特异性PCR方法(G1/G2-PCR)对来自贵州省近年的钩体分离菌株进行鉴定,进一步应用基于致病性钩体O抗原基因的血清群特异性PCR(O-PCR)对贵州省近年的58株钩体分离株进行血清群鉴定,并采用显微凝集试验(MAT)对O-PCR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G1/G2-PCR检测结果显示58株菌株均为致病性钩体,O-PCR将58株致病性钩体菌株鉴定为黄疸出血群,与传统的MAT法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O-PCR技术可作为我省钩体快速分群鉴定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手段,贵州省近年的钩体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血清群 PCR 贵州
下载PDF
2012-2015年贵州省炭疽芽胞杆菌分离鉴定及MLVA分型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青 喻欢 +5 位作者 刘英 王铭 姚光海 唐光鹏 王定明 李世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24-628,共5页
目的了解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贵州省炭疽疫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2015年贵州省间不同地区的409份标本(外环境388份、患者19份和牲畜2份)进行炭疽芽胞杆菌分离培养,采用革兰染色镜检、青霉素抑制试验和噬菌体裂解... 目的了解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贵州省炭疽疫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2015年贵州省间不同地区的409份标本(外环境388份、患者19份和牲畜2份)进行炭疽芽胞杆菌分离培养,采用革兰染色镜检、青霉素抑制试验和噬菌体裂解试验对可疑炭疽菌落进行鉴定,分析菌株检出情况。运用MLVA-15技术对炭疽芽胞杆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获得各VNTR位点的扩增长度并计算重复单元的重复数目。结合各VNTR位点重复数目,利用NTsys 2.10e软件对不同地区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409份标本中分离出34株炭疽芽胞杆菌,检出率为8.31%。其中341份土壤检出33株,检出率为9.68%;17份患者皮肤病灶渗出液检出1株,检出率为5.88%。2015年分离出炭疽杆菌的阳性率最高,占48.72%(19/39)。MLVA-15分析显示,34株菌株被分为3个MLVA型;聚类分析显示,34株菌株被分为A和B两簇,其中A簇又被进一步分为A1和A2分支。来自相同地区或年份的多数菌株聚类关系相对较近。结论 2012-2015年贵州省间各种疑似炭疽送检标本中,土壤的检出阳性率最高,贵州省炭疽芽胞杆菌菌株具有MLVA型别多样性,型别分布和聚类关系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 炭疽芽胞杆菌 MLVA-15 贵州
下载PDF
贵州、云南四县区居民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被引量:18
13
作者 曾德唯 孙军玲 +9 位作者 唐光鹏 伏晓庆 钟豪杰 王子军 张静 高金霞 王伶 常昭瑞 姚光海 常利涛 《中国健康教育》 2009年第2期83-86,135,共5页
目的了解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居民的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在贵州、云南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贵州省2县、云南省2县区共抽取96个村小组/居民小组的2400... 目的了解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居民的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在贵州、云南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贵州省2县、云南省2县区共抽取96个村小组/居民小组的2400户家庭,每个抽中的调查户采用Kish表法进行调查对象抽样,调查员使用统一问卷调查伤寒、副伤寒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结果4县区居民伤寒、副伤寒知识总知晓率为:贵州开阳县7.87%,贵州平坝县15.04%,云南玉溪市红塔区35.92%,云南澄江县31.09%。云南两县区居民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的总知晓率均高于贵州两县(P〈0.05);4个区县均以“20-29岁”组人群总知晓率最高。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伤寒、副伤寒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存在差异(P〈0.05),文化程度越低,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也越低。4区县居民喝生水的比例均较高,对采取何种措施预防伤寒、副伤寒的行为正确率较低。结论4个高发区县的居民普遍缺乏对伤寒、副伤寒疾病及防治知识的了解,在此地区人群中开展伤寒、副伤寒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对农民、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模式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知识-态度-行为
下载PDF
贵州省黎平县钩端螺旋体病危险因素调查(英文)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荷 刘英 +3 位作者 李世军 姚光海 梁文琴 邹志霆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36-1143,共8页
目的钩端螺旋体病在黎平县长期散发。本研究通过两例死亡病例的扩展调查,探索普通人群的钩端螺旋体感染危险因素以及鼠类在传播过程的作用。方法在发生死亡病例的两个村和5年来未发生病例的一个临近村开展普通人群的血清学调查,同时采... 目的钩端螺旋体病在黎平县长期散发。本研究通过两例死亡病例的扩展调查,探索普通人群的钩端螺旋体感染危险因素以及鼠类在传播过程的作用。方法在发生死亡病例的两个村和5年来未发生病例的一个临近村开展普通人群的血清学调查,同时采集当地的鼠肾标本送实验室作钩端螺旋体培养并鉴定。结果用显微凝集法对调查对象的血清进行检测,23.4%为阳性。无病例村的阳性率为53.3%,高于死亡病例村(14.0%)。随年龄增长阳性率增加。其他因素如:职业,性别无统计学差异。在无病例村捕获的黑线姬鼠比例高于死亡病例村,但是总的鼠类带菌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控的重要措施是对鼠类带菌的长期监测,以及在有条件的高危地区进行疫苗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病学调查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005年贵州省健康人群和病例密切接触者流脑病原菌带菌状况调查 被引量:6
15
作者 游旅 田克诚 +2 位作者 姚光海 聂炜 邹志霆 《疾病监测》 CAS 2006年第3期120-122,共3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健康人群流脑病原菌带菌状况,为流脑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健康人群和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咽拭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分析。结果从904份健康人群标本和56份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咽拭标本中分别培养出17株和6株脑膜炎... 目的了解贵州省健康人群流脑病原菌带菌状况,为流脑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健康人群和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咽拭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分析。结果从904份健康人群标本和56份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咽拭标本中分别培养出17株和6株脑膜炎奈瑟菌,其中19株(82.61%)为 A 群,平均检出率分别为1.88%和10.71%。10~14岁年龄组学生的带菌率最高,为5.56%。从44份病人脑脊液标本培养出5株脑膜炎奈瑟菌,均为 A 群。结论目前贵州省流脑的流行菌群仍然以 A 群为主,高危人群主要以14岁以下学生为主。提示今后贵州省预防控制流脑的重点应该是加强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和流脑病原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菌 带菌者 调查
下载PDF
贵州省肠道传染病综合干预模式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黎明 唐光鹏 +8 位作者 姚光海 田克诚 王定明 陈学 赵启良 刘明强 蒋有琴 张静 孙军玲 《中国健康教育》 2012年第9期714-718,共5页
目的评价贵州省肠道传染病综合干预模式及效果,为今后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6乡镇为干预区,贵阳市开阳县6乡镇为对照区,干预区实施发热和腹泻症状监测、病例管理、水源消毒管理、健康教育和甲肝... 目的评价贵州省肠道传染病综合干预模式及效果,为今后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6乡镇为干预区,贵阳市开阳县6乡镇为对照区,干预区实施发热和腹泻症状监测、病例管理、水源消毒管理、健康教育和甲肝疫苗应急接种等措施,对照区除开展发热和腹泻症状监测外不进行任何干预,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人群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干预前后的知信行变化。结果项目症状监测检出伤寒副伤寒杆菌231株,检出率1.66%;志贺氏菌50株,检出率8.17%。干预后,干预区人群在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卫生知识总知晓率(79.15%)、正确态度总持有率(67.78%)和卫生行为总形成率(90.54%)方面均高于干预前自身及干预后对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区干预后伤寒副伤寒、菌痢及甲肝的总发病率下降78.21%,干预措施对人群发生伤寒等主要肠道传染病的保护率为42.06%。结论综合干预能够明显改善人群卫生行为及大幅度降低伤寒等主要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是有效防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传染病 综合干预 效果 评价
下载PDF
2006-2016年贵州省炭疽芽胞杆菌SNR分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青 杨平 +4 位作者 刘英 王月 聂炜 姚光海 李世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0-235,共6页
目的对贵州省2006-2016年分离的炭疽芽胞杆菌进行单核苷酸重复序列分型分析(SNR),了解菌株SNR型别特征,为炭疽疫情监测、调查与溯源提供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方法提取贵州省2006-2016年间不同地区的炭疽芽胞杆菌菌株基因组DNA,应用SNR... 目的对贵州省2006-2016年分离的炭疽芽胞杆菌进行单核苷酸重复序列分型分析(SNR),了解菌株SNR型别特征,为炭疽疫情监测、调查与溯源提供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方法提取贵州省2006-2016年间不同地区的炭疽芽胞杆菌菌株基因组DNA,应用SNR各位点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获得各位点序列长度。运用Bionumerics 7.6软件将扩增长度片段信息进行聚类分析获得各菌株SNR型别并构建最小间距图。结果来自贵州省2006-2016年间的71株炭疽芽胞杆菌被分为37个SNR型;聚类分析显示,71株菌株被分为A和B两群,其中A群共有27个分支,又可分为A1和A2两个亚群;B群共有10个分支,可分为B1和B2两个亚群。最小间距图显示,71株菌株被分别为7个SNR克隆群(complex)和5个单一的SNR型(singleton)。结论来自贵州省2006-2016年间的71株炭疽芽胞杆菌共分为37个SNR型,SNR型别具有多样性;SNR分子分型方法对炭疽芽胞杆菌分型具有高分辨率的特点,SNR型别分布与菌株的时间和地域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 炭疽芽胞杆菌 单核苷酸重复序列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贵州省2003年重点县伤寒疫情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邹志霆 田克诚 +3 位作者 许世文 姚光海 游旅 蔡星和 《疾病监测》 CAS 2005年第3期136-137,共2页
目的 探讨贵州省重点县伤寒流行状况及控制对策。方法 对2 0 0 3年15个重点县伤寒疫情资料和主动搜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重点县伤寒平均发病率为119 0 2 / 10万,比上年下降15 85 % ;暴发疫情导致的病例占16 2 6 % ;主动搜索... 目的 探讨贵州省重点县伤寒流行状况及控制对策。方法 对2 0 0 3年15个重点县伤寒疫情资料和主动搜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重点县伤寒平均发病率为119 0 2 / 10万,比上年下降15 85 % ;暴发疫情导致的病例占16 2 6 % ;主动搜索发现病例占13 86 %。结论 认真做好传染源的主动搜索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当地政府增加投入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主动搜索 病原学 监测 督导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乌江思林水电站库区鼠疫疫源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贵春 刘昭兵 +9 位作者 龚晓俊 王月 姚光海 聂炜 张仁俊 陶国华 周敬祝 曾正 王仕香 黄艳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77,共2页
2000年7月位于贵州、广西两省(区)界河南盘江的天生桥水电站库区沿岸突然暴发腺鼠疫流行,国内学者认为此次疫情与工程建设、库区蓄水、生态环境变化等所致的鼠类动物迁栖密切相关。思林水电站是乌江流域水电开发的大型水电站,也是贵... 2000年7月位于贵州、广西两省(区)界河南盘江的天生桥水电站库区沿岸突然暴发腺鼠疫流行,国内学者认为此次疫情与工程建设、库区蓄水、生态环境变化等所致的鼠类动物迁栖密切相关。思林水电站是乌江流域水电开发的大型水电站,也是贵州西电东送的重点项目,于2003年12月开始施工建设,计划于2009年下闸蓄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生桥水电站库区 鼠疫流行 乌江 调查 疫源 生态环境变化 2009年 鼠类动物
下载PDF
2009年贵州省甲肝疫情县部分3~15岁健康人群抗-HAV检测调查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维佳 唐光鹏 +4 位作者 王仕香 周敬祝 姚光海 赵启良 陈学 《贵州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272-273,共2页
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2009年2月初我省平坝县出现甲肝散发流行,至4月27日为止共报甲肝病例133例,与2008年同期(24例)相比上升454.2%.
关键词 HAV 阳性率 健康人群 甲肝 疫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