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6年10——12月西太平洋热带及其邻近海域的大气加热场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姚兰昌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65-276,共12页
本文利用1986年10—12月西太平洋的考察资料和世界月平均气候资料详细地计算了西太平洋、太平洋中部热带及其邻近地区整层气柱的辐射和热量收支。主要结果是:(1)西太平洋和太平洋中部赤道及其热带海域10—12月整层气柱是一个范围很大的... 本文利用1986年10—12月西太平洋的考察资料和世界月平均气候资料详细地计算了西太平洋、太平洋中部热带及其邻近地区整层气柱的辐射和热量收支。主要结果是:(1)西太平洋和太平洋中部赤道及其热带海域10—12月整层气柱是一个范围很大的强热源区,而与之相邻的赤道南北两侧的副热带海域则是较强的冷源区。我国南海也有独立的热、冷源中心。(2)上述热源区主要是降水潜热很大造成的,而冷源则是由于整层气柱辐射支出多形成的。(3)热源区的月际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辐射平衡 热量平衡
下载PDF
1982年8月—1983年7月西太平洋及其邻近地区的大气加热场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姚兰昌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43-353,共11页
本文用月平均资料详细地计算了强厄尔尼诺时期(1982年8月—1983年7月)西太平洋及其邻近地区的大气加热场。结果表明:(1)西太平洋、太平洋中部赤道及其热带全年是一个范围大、强度强的热源区,而上述热源区北、南两侧的副热带则为大范围... 本文用月平均资料详细地计算了强厄尔尼诺时期(1982年8月—1983年7月)西太平洋及其邻近地区的大气加热场。结果表明:(1)西太平洋、太平洋中部赤道及其热带全年是一个范围大、强度强的热源区,而上述热源区北、南两侧的副热带则为大范围的冷源区。我国南海也有一个较强的热源区。赤道热源带的南移和加强是厄尔尼诺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2)各月大气加热场的分布特征可分为冬春和夏秋两类;(3)总加热率的月际变化明显,且有2次显著的增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加热场 西太平洋 邻近地区
下载PDF
马尼拉海湾和莱城港湾的辐射状况
3
作者 姚兰昌 蔡英 +2 位作者 马柱国 袁福茂 张礼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51-361,共11页
本文利用在马尼拉海湾和莱城港湾考察所获得的少量辐射资料,分析了该两地区辐射各量值的日变化特征和地区差异。揭示了海(港)湾水面及其紧邻海岛陆面的辐射特征差异。这些信息很可能有助于上述地区海洋大气间热量交换的分析计算。
关键词 海湾 马尼拉 港湾 莱城 辐射 大气
下载PDF
80年代两次厄尔尼诺期间西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区大气加热场的差异
4
作者 姚兰昌 蔡英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本文分析了1986—1987年与1982—1983年两次厄尔尼诺过程中西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区大气加热场的差异。结果表明:(1)两次厄尔尼诺过程西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区上空大气都是一个很强的热源区,且后一次比前一次更强;(2)两次厄尔尼诺的最强加热... 本文分析了1986—1987年与1982—1983年两次厄尔尼诺过程中西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区大气加热场的差异。结果表明:(1)两次厄尔尼诺过程西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区上空大气都是一个很强的热源区,且后一次比前一次更强;(2)两次厄尔尼诺的最强加热区明显不同,后一次的加热场分布异常偏北,前一次又异常偏南,这与同期赤道低压带的变化一致;(3)大气加热强度的明显不同主要是降水潜热的增长不一致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大气 加热场 厄尔尼诺
下载PDF
1986年和1987年秋季西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的辐射状况 被引量:6
5
作者 姚兰昌 袁福茂 +1 位作者 陈有虞 刘俊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31-344,共14页
本文利用1986和1987年秋季在西太平洋赤道海域取得的短期辐射资料,分析了这一特定海域的辐射状况。揭示了所在海域太阳辐射的一些特征。这对了解该海域海气界面上的热状况以及它对所在海域天气气候的影响无疑都有帮助。
关键词 西太平洋 赤道海域 辐射平衡
全文增补中
TOGA-COARE强化期(IOP)西太平洋海域的辐射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柱国 姚兰昌 侯旭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6-194,共9页
该文利用TOGA-COARE强化观测期(IOP)所获得的辐射观测资料(1992年11月10日—1993年2月18日),对考察点(2°15′S,158°00′E)的辐射分量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总辐射、直接辐射、... 该文利用TOGA-COARE强化观测期(IOP)所获得的辐射观测资料(1992年11月10日—1993年2月18日),对考察点(2°15′S,158°00′E)的辐射分量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海表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海表反射辐射及其反照率、净辐射及有效辐射。结果表明:和其它地区(如高原)比较,观测点的总辐射、直接辐射均很强;反射率小,晴天平均为0.04—0.05,阴天为0.06—0.08;海表长波辐射大而日变化小,大气逆辐射强而日变化大;有效辐射小而净辐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 日变化 太平洋 海域 辐射特征
下载PDF
1987年El Nino后期(9—11月)西太平洋大气静力能的收支
7
作者 马柱国 姚兰昌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6-72,共7页
本文利用中科院1987年西太平洋考察资料和中央气象局出版的太平洋、大西洋资料反演出了一套利用温度和高度求算湿度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并利用美国国家气象中心的KWBC(5°N×5°S网格点资料)的温度和高度资料,计算了1987年... 本文利用中科院1987年西太平洋考察资料和中央气象局出版的太平洋、大西洋资料反演出了一套利用温度和高度求算湿度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并利用美国国家气象中心的KWBC(5°N×5°S网格点资料)的温度和高度资料,计算了1987年厄尔尼诺期间9—11月西太平洋海域(0—30°N,120—170°E)大气静力能量的变化及其与周围的交换。结果表明,在这个时期,该区域上空大气是强的能源区,区域向周围输出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静力能量 西太平洋 大气 海洋 相互作用
下载PDF
1986年西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净辐射的特征分析
8
作者 蔡英 姚兰昌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94-304,共11页
本文利用1986年1—12月西太平洋及其邻近地区的海面常规资料,分析计算了该海域的净辐射值。结果表明:(1)无论冬、夏太平洋赤道及其热带海域都是一个很强的热源区。东西太平洋上净辐射分布的不均匀性,反映了洋面热力差异十分明显。(2)净... 本文利用1986年1—12月西太平洋及其邻近地区的海面常规资料,分析计算了该海域的净辐射值。结果表明:(1)无论冬、夏太平洋赤道及其热带海域都是一个很强的热源区。东西太平洋上净辐射分布的不均匀性,反映了洋面热力差异十分明显。(2)净辐射的季节变化明显。各海区的净辐射都有两次增强过程。(3)净辐射的强度变化很引人注意,尤其是厄尔尼诺时期西太平洋的净辐射强度与常年相比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辐射 西太平洋 厄尔尼诺 海域
下载PDF
论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陶瓷产业的发展思路 被引量:3
9
作者 孔海发 姚兰昌 霍秀琼 《佛山陶瓷》 2005年第12期28-33,共6页
关键词 陶瓷产业 平川区 白银市 甘肃省 建筑卫生陶瓷 产品结构调整 陶瓷墙地砖 改革开放 市场前景 日用陶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