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指肠原发性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唐雷 冉卫明 +1 位作者 姚前竞 翟昭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2-192,共1页
患者男,79岁,外院腹部CT发现十二指肠病变1周;既往有胃溃疡病史。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十二指肠降段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增强后局部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条状稍高密度影,部分层面紧邻胰头(图1A、1B)。MRI:十二指肠降段管壁明显不均... 患者男,79岁,外院腹部CT发现十二指肠病变1周;既往有胃溃疡病史。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十二指肠降段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增强后局部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条状稍高密度影,部分层面紧邻胰头(图1A、1B)。MRI:十二指肠降段管壁明显不均匀增厚达2.3 cm,肠腔狭窄,T1WI呈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b=800 s/mm 2)呈高信号;增强后管壁不均匀明显强化,周围脂肪间隙尚清晰,部分层面与邻近胰头分界欠清(图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肿瘤 脂肪肉瘤 诊断显像
下载PDF
《请您诊断》病例150答案:枕部高级别纤维源性肉瘤
2
作者 姚前竞 冉卫明 +1 位作者 唐雷 翟昭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9-691,共3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72岁,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头疼,为无规律性跳痛,以眉弓和后枕部为著,自述按压后缓解。当地医院就诊发现枕大池区域占位性病变,邻近颅骨受侵,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专科检查无特殊。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5.0次... 病例资料患者,男,72岁,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头疼,为无规律性跳痛,以眉弓和后枕部为著,自述按压后缓解。当地医院就诊发现枕大池区域占位性病变,邻近颅骨受侵,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专科检查无特殊。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5.0次/分,呼吸20.0次/分,血压143/90mmHg。CT示小脑幕下-枕大池区域等-稍低密度团块影,肿块部分位于脑外,较大层面约4.6 cm×4.4 cm,边界较清,肿块邻近部分枕骨骨质破坏吸收,第四脑室受压变窄,幕上脑室系统扩大(图1a、b),考虑为小脑幕下-枕大池区域肿瘤性病变(脑膜瘤或其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部 软组织肿瘤 纤维肉瘤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牛绍伟 刘凤君 +2 位作者 姚前竞 姜居 李婷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738-741,共4页
目的:分析本院收治的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2月7日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及转归。结果:7例COVID-1... 目的:分析本院收治的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2月7日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及转归。结果:7例COVID-19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38~78岁;4例存在基础疾病,6例BMI过重。以首发症状为发热、咳嗽4例,2例仅有发热,1例无症状;普通型病例1例,重型5例,危重型1例。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绝对值均降低;肺部CT检查均有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改变,2例有胸腔积液,1例胸膜增厚。采用抗病毒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6例COVID-19康复出院,1例病情好转并在康复治疗中。结论:核酸检测是新冠病毒感染唯一确诊证据,高分辨率CT检查是COVID-19较好的手段之一,淋巴细胞水平可能与COVID-19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玉琴 邓艳 +2 位作者 何茂远 姚前竞 翟昭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9年第11期1013-1016,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PCNSL患者的多模态MRI表现.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弥散加...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PCNSL患者的多模态MRI表现.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波谱(MRS)检查.结果 16例患者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单发7例,多发9例;共检出36个病灶,幕上30个,幕下6个.病灶位于脑室旁深部白质16个(其中2个病灶累及胼胝体),大脑半球浅部5个,基底节区7个,丘脑2个,小脑3个,脑干3个.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均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周围均有不同程度水肿,轻至中度32个,重度4个.增强扫描31个病灶呈斑片状、结节状或团块状均匀强化,5个病灶表现不规则环形强化;12个病灶可见"缺口征",7个病灶可见"尖角征";病灶邻近脑膜或室管膜明显强化各1例.DWI示病灶实质部分高信号29个,等至稍高信号7个,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均降低.MRS示病灶实质区胆碱峰升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和肌酸峰降低,8例可见高耸脂质峰,3例出现倒置的乳酸双峰,2例同时存在脂质峰和乳酸双峰.结论 多模态MRI可以从不同方面反映PCNSL的特征,有助于提高PCNSL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