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模题材广播剧的非虚构创作要素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加炎 《视听界》 2011年第4期108-109,共2页
“非虚构作品”一词是舶来品,从美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兴起的非虚构小说、新闻报道和历史小说等新的写作类型发端,后来被广泛运用于文史哲领域,特别是纪实性文学、影视剧创作等。2010年度江苏省优秀广播剧清一色的英模题材,以对... “非虚构作品”一词是舶来品,从美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兴起的非虚构小说、新闻报道和历史小说等新的写作类型发端,后来被广泛运用于文史哲领域,特别是纪实性文学、影视剧创作等。2010年度江苏省优秀广播剧清一色的英模题材,以对人物的细腻刻画,给听众深刻的人生思索和美好的精神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作品 广播剧 创作要素 题材 英模 非虚构小说 影视剧创作 2010年
下载PDF
绘声写意——广播剧《状元办厂》的创作取向
2
作者 姚加炎 李康 《视听界》 2004年第6期76-77,共2页
优秀广播剧都有一个共同标准,即,戏剧化与广播化的统一,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三贴近与美誉度的统一。它能打动人、感染人、鼓舞人、塑造人,使听众的想象力得到最大化的满足。由江苏电台制作的广播连续剧《状元办厂》荣获2003年度... 优秀广播剧都有一个共同标准,即,戏剧化与广播化的统一,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三贴近与美誉度的统一。它能打动人、感染人、鼓舞人、塑造人,使听众的想象力得到最大化的满足。由江苏电台制作的广播连续剧《状元办厂》荣获2003年度“中国广播剧奖”二等奖、最佳编剧奖。此剧在立意与写作中的追求值得称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剧 求值 立意 想象力 统一 思想性 写作 创作取向 广播连续剧 戏剧化
下载PDF
试论“美声广播”之主体
3
作者 姚加炎 沈泓涛 《视听界》 1999年第2期52-53,共2页
所谓“美声广播”,我们指广播(包括电视)发挥汉语言语音声感优美的特点,从口到耳,从播音到收听的过程中,播音者能掌握汉语言表情达意的特点,运用听觉艺术的规律,充分发扬汉语优美动听的特性。
关键词 主持人 播音员 播音主持 修养问题 电视 受众 汉语言 美声 职业道德 广播电台
下载PDF
吸氧·吐丝·品质——《如诗如歌中国风》创作之后
4
作者 姚加炎 李康 《视听界》 2008年第3期105-105,共1页
江苏电台继“谁都可以说江南》荣获首届中国广播影视大奖(2003--2004年度)优秀广播节目奖两年后,《如诗如歌中国风》又获2005-2006年度优秀广播节目(提名奖)。从这两档获奖的广播综艺节目来看,生活丰富多彩,艺术源于生活。
关键词 中国风 创作 品质 吸氧 广播综艺节目 广播节目 广播影视
下载PDF
广播综艺节目的“烟火气”
5
作者 姚加炎 李康 《视听界》 2006年第2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广播综艺节目 广播电视节目 审美内涵 想象力 美誉度 江苏电台 《谁都可以说江南》
下载PDF
广播剧《命若琴弦》:用“陌生化”读懂人
6
作者 姚加炎 《视听界》 2015年第4期112-114,共3页
听剧就是听故事。故事开讲,听众跟进来,传播过程共同完成。引人入胜的故事多用"陌生化"艺术手段传达。"陌生化"理论由俄国作家什克洛夫斯基首创。在他看来,叙事对象多次被感知之后,受众便会习以为常地产生"感... 听剧就是听故事。故事开讲,听众跟进来,传播过程共同完成。引人入胜的故事多用"陌生化"艺术手段传达。"陌生化"理论由俄国作家什克洛夫斯基首创。在他看来,叙事对象多次被感知之后,受众便会习以为常地产生"感知自动化"。"陌生化"就是对这种"感知自动化"说"不"。换句话说,一提开头就知结尾的故事令人感知麻木,"八九不离十"的叙事方式被不断复制,听众没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若琴弦 闵惠芬 什克洛夫斯基 传播过程 叙事视角 长城随想 二胡演奏家 令人 《二泉映月》 病中吟
下载PDF
广播文学节目的“解读”
7
作者 姚加炎 《视听界》 2005年第6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广播文学节目 解读 历史语境 文艺类节目 解释对象 解释主体 关系问题 可听性 美誉度 信息
下载PDF
广播新闻题材策划谈
8
作者 姚加炎 《视听界》 2003年第6期65-66,共2页
新闻媒介首先作为舆论宣传工具发挥作用,同时,它还作为信息产业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已经成为界内人士的共识。如何选择和谋划自己的生存发展之道,策划的意识与行为十分重要,它存在于媒介运作的各个方面,新闻策划概念涵盖太多内容。这... 新闻媒介首先作为舆论宣传工具发挥作用,同时,它还作为信息产业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已经成为界内人士的共识。如何选择和谋划自己的生存发展之道,策划的意识与行为十分重要,它存在于媒介运作的各个方面,新闻策划概念涵盖太多内容。这里所探讨的是广播新闻报道之题材策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材策划 广播新闻报道 新闻策划 信息产业 生存发展 新闻媒介 宣传工具 新闻事实 新闻价值规律 舆论
下载PDF
我思我在——试论西方新闻作品中的叙事人称
9
作者 姚加炎 《视听界》 1995年第4期53-54,共2页
有说,现在的新闻就是将来的历史,因此它是生活的真实。也有说,今日之新闻乃明日之黄花,但它毕竟是历史的真实。新闻是以事实为主体的。用事实说话,由此显得公正与理智。所以,新闻作品中的“我”这个提法,本身有些犯忌。“我”
关键词 新闻作品 新闻事业 用事实说话 新闻报道 客观报道 新闻学 目击者 受众 叙事人称 客观事实
下载PDF
深度报道与思维方式
10
作者 姚加炎 《视听界》 1992年第6期20-21,共2页
探源溯流,深度报道这个术语是舶来品。英语是in-depth reports。在英美,它被称为大标题报道;法国人称之为大报道。最早雏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解释性新闻。到了二次大战以后,报纸为了与广播、电视新闻竞争,在原来的解释性新闻基础上... 探源溯流,深度报道这个术语是舶来品。英语是in-depth reports。在英美,它被称为大标题报道;法国人称之为大报道。最早雏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解释性新闻。到了二次大战以后,报纸为了与广播、电视新闻竞争,在原来的解释性新闻基础上加以拓展,从而形成现代意义的深度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竞争 解释性 探源溯流 受众意识 二次大战 浙江电视台 高屋建瓶 江苏台 新闻受众 视听界
下载PDF
险路变通途——军民抢修栖霞山路纪实
11
作者 姚加炎 《视听界》 1991年第5期27-27,共1页
这是一条蜿蜒崎岖的小路,是通往省栖霞山调频台的“生命线”。调频台位于南京市东部栖霞山巅海拔270米处,它是我省广播电视通往苏南苏北的传送枢纽。自6月以来,江苏境内雨涝成灾,这条长4公里宽4米的山路也未能幸免。6月14日上午,上山道... 这是一条蜿蜒崎岖的小路,是通往省栖霞山调频台的“生命线”。调频台位于南京市东部栖霞山巅海拔270米处,它是我省广播电视通往苏南苏北的传送枢纽。自6月以来,江苏境内雨涝成灾,这条长4公里宽4米的山路也未能幸免。6月14日上午,上山道路3公里处出现险情、塌陷、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电视 铅锌银矿 就这样 抢修队 张树仁 生病住院 分段作业 边沟 陈康 连指导员
下载PDF
“小行星”——备忘与启示
12
作者 姚加炎 《视听界》 1990年第4期54-55,共2页
1989年12月13日,一条来自美联社的消息——“一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经新华社编译、电传,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以强劲的辐射力向全国各个角落渗透。次日,相反的信息又飞向全国。
关键词 南京电视台 紫金山天文台 新闻报道 地方报纸 北京天文台 《科技日报》 《北京晚报》 中文稿 电视新闻 新闻工作者
下载PDF
同一的题材 不同的精彩——从江苏广播奖部分作品看创优思路
13
作者 姚加炎 《视听界》 2013年第1期105-106,共2页
全媒体时代,信息碎片化,独家新闻赢在首发,而紧跟其后的同题材报道则在“善发掘、深开采、接地气”中为受众提供更全面丰富的信息视野,彰显了媒体人的专业精神和智慧。笔者在对2011年度江苏广播奖部分同题材作品抽样比较研究后,理... 全媒体时代,信息碎片化,独家新闻赢在首发,而紧跟其后的同题材报道则在“善发掘、深开采、接地气”中为受众提供更全面丰富的信息视野,彰显了媒体人的专业精神和智慧。笔者在对2011年度江苏广播奖部分同题材作品抽样比较研究后,理出可资实践的若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题材报道 作品 广播 江苏 同一 独家新闻 专业精神 全媒体
下载PDF
实践本体论——对新闻的再认识
14
作者 姚加炎 《视听界》 2001年第1期12-13,共2页
本体论的本质和魅力在于追求事物的“终极”,这是由人类思维的本性决定的,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实践是人的存在形式,它即是人的最本真的存在,也是人通向终极境界的唯一途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就是实践本体论。”本文试图从实... 本体论的本质和魅力在于追求事物的“终极”,这是由人类思维的本性决定的,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实践是人的存在形式,它即是人的最本真的存在,也是人通向终极境界的唯一途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就是实践本体论。”本文试图从实践本体论的认识出发,对新闻的理论与实践作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本体论 新闻学 新闻本源 实事求是 具象本体 抽象本体 能动本体
下载PDF
科技报道的百姓视角
15
作者 姚加炎 《中国广播》 2002年第2期38-40,共3页
科技以人为本,科技传播以人为本。大众传播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从这一点上说,科技记者是广义的科普人员。本文明确以人为本在科技传播中的定位,以“百姓视角”为切入点,人新闻报道主体与受众主体两上方面,阐述了“百... 科技以人为本,科技传播以人为本。大众传播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从这一点上说,科技记者是广义的科普人员。本文明确以人为本在科技传播中的定位,以“百姓视角”为切入点,人新闻报道主体与受众主体两上方面,阐述了“百姓视角”是科技的出发点、影响力和宗旨所在。科技报道的百姓视角,强调对人的生命关怀、对人的本质关怀,努力建构报道主体与受众主体之间的新型关系,给现代受众新鲜的新闻体验。实践以人为本的新闻传播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传播 报道主体 受众主体 科技报道 以人为本 百姓视角
下载PDF
创新思维的三种境界
16
作者 姚加炎 《中国广播》 2001年第10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新闻报道 新闻记者 创新思维 新闻实践
下载PDF
发挥现场直播的优势——关于“两会”报道《今夜南京湖南路》的体会
17
作者 姚加炎 《新闻通讯》 2001年第7期45-46,共2页
每年的两会报道,各路记者云集,媒体也各展其长。但以往“两会”报道,广播直播只报道开幕、闭幕盛况,将程序性的内容广而告之,属静态、常态的报道,是“规定动作”。今年2月13日晚,出席江苏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和省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的代表... 每年的两会报道,各路记者云集,媒体也各展其长。但以往“两会”报道,广播直播只报道开幕、闭幕盛况,将程序性的内容广而告之,属静态、常态的报道,是“规定动作”。今年2月13日晚,出席江苏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和省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的代表、委员视察全国著名的商业文明街——南京市湖南路。江苏电台现场直播了这一活动,制作了广播节目《今夜南京湖南路》,在“第一时间”传递新闻信息,这在广播媒体“两会”取道上是首创。这次现场直播发挥了广播快速、直接的优势,并且在语言表达上力求形象、生动。报道的成功充分说明: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广播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作为新世纪开局之年的今年“两会”,特意安排两个半天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 现场直播 “两会”报道 《今夜南京湖南路》
下载PDF
广播剧《永远的桃花扇》的戏剧架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康 姚加炎 《视听界》 2010年第2期107-108,共2页
文化体制改革是涉及中国“软实力”的一场变革。江苏电台以独家题材创作的广播连续剧《永远的桃花扇》,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优秀广播剧提名奖、江苏广播剧奖一等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
关键词 广播剧 桃花扇 “五个一”工程 架构 戏剧 文化体制改革 “软实力” 广播连续剧
下载PDF
谋篇的智慧
19
作者 沈泓涛 姚加炎 《视听界》 1998年第2期47-48,共2页
这里所谓的“篇”,已不仅是狭义的量词。它可以是颇具规模的系列报道,也可以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综合板块、组合节目,还可以是大时段的滚动播出;当然也包括短小精致的新闻、特写,通讯、述评……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同时,还必须善于... 这里所谓的“篇”,已不仅是狭义的量词。它可以是颇具规模的系列报道,也可以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综合板块、组合节目,还可以是大时段的滚动播出;当然也包括短小精致的新闻、特写,通讯、述评……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同时,还必须善于宣传。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提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舆论引导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谋篇 系列报道 舆论导向 引导艺术 香港回归 述评 新闻工作者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通讯 特写
下载PDF
视角的选择
20
作者 沈泓涛 姚加炎 《视听界》 1997年第5期38-39,共2页
从某种意义上说,广播作品的优与劣、精与糙,取决于我们的眼睛选择的视角。是发现的视角、创造的视角,才使得我们所见系心之所感,所言是心之所悟;尔后,才有受众的所闻及所思。一广播记者的采访是一种智能活动,在这一智能活动的全过程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广播作品的优与劣、精与糙,取决于我们的眼睛选择的视角。是发现的视角、创造的视角,才使得我们所见系心之所感,所言是心之所悟;尔后,才有受众的所闻及所思。一广播记者的采访是一种智能活动,在这一智能活动的全过程中,情感,从一开始就承担着“先导”的重任。记者的眼睛不可能也不是“复印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记者 采访机 受众 新闻作品 视角 智能活动 全过程 情感 生存与发展 复印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