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衣原体噬菌体Vp2蛋白的生物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姚卫锋 卢桂玲 +3 位作者 谢艳秋 于旺 宋蒙蒙 李士颖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34-637,共4页
目的明确衣原体噬菌体Vp2蛋白在病毒重组、筛查研究中的作用,评估Vp2的临床价值。方法以COBALT程序在线比对各株衣原体噬菌体衣壳蛋白Vp2蛋白序列;并以ProteinBlast的Distance tree功能构建种系发生树。以高保守区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 目的明确衣原体噬菌体Vp2蛋白在病毒重组、筛查研究中的作用,评估Vp2的临床价值。方法以COBALT程序在线比对各株衣原体噬菌体衣壳蛋白Vp2蛋白序列;并以ProteinBlast的Distance tree功能构建种系发生树。以高保守区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Gamier-Robson法、Chou-Fasman法分析蛋白二级结构;以Karplus-Schulz法分析柔性区域;Kyte-Doolittle法、Hopp-Woods法分析亲水性;Emini法分析表面可及性;Jameson-Wolf法分析抗原指数。结果 6株衣原体噬菌体Vp2蛋白序列高度保守,差异主要在Chp1与其他5株噬菌体的Vp2蛋白之间亲缘关系较远。各株噬菌体的Vp2蛋白均有α螺旋为主的二级结构,蛋白序列高保守区存在多个细胞表位。结论 Vp2蛋白性质保守,是衣原体噬菌体衣壳的重要组分。其蛋白分子结构复杂,高保守区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在病毒重组、沙眼衣原体噬菌体野生株筛查研究中有实际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病毒属 衣原体科 细菌噬菌体 蛋白质类 计算生物学
下载PDF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2
作者 姚卫锋 李士颖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58-260,共3页
毫火针疗法兼有毫针和火针治疗的优势,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日益增多。笔者总结了近年毫火针的实验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进展,为毫火针的实验及临床推广奠定基础。
关键词 毫火针 进展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冠心病患者降脂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3
作者 姚卫锋 陈新军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1期144-145,共2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组56例,每晚服瑞舒伐他汀钙10mg。阿托伐他汀钙组60例,每晚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疗程8周。自身对比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组56例,每晚服瑞舒伐他汀钙10mg。阿托伐他汀钙组60例,每晚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疗程8周。自身对比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并两组间比较治疗后LDL-C的差异,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结果瑞舒伐他汀组LDL-C由治疗前(4.123±0.213)mmol/L降至(2.45±0.234)mmol/L,阿托伐他汀钙组LDL-C由治疗前(4.149±0.243)mmol/L降至(2.86±0.284)mmol/L,两组治疗后LDL-C均有显著下降(P<0.05);其中瑞舒伐他汀组LDL-C下降更为显著,与阿托伐他汀钙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LDL-C较基线水平平均下降40.6%,阿托伐他汀钙组较基线水平平均下降30.8%;瑞舒伐他汀组LDL-C达标率85%,阿托伐他汀钙组达标率80%。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未影响服药。结论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具有强效降脂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降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分析辅助合成、表达噬菌体Chp3 Vp1全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姚卫锋 刘原君 +4 位作者 冯斌 齐蔓莉 李燕 田敬群 刘全忠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5-508,共4页
目的取得在衣原体感染中具有重要意义且高度保守的衣原体噬菌体Chp3衣壳蛋白Vp1蛋白。方法以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设计、合成Chp3Vp1基因,并对Vp1基因进行克隆、表达、提纯。结果获得了经过测序鉴定的Vp1基因,其蛋白序列与Genebank相一致... 目的取得在衣原体感染中具有重要意义且高度保守的衣原体噬菌体Chp3衣壳蛋白Vp1蛋白。方法以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设计、合成Chp3Vp1基因,并对Vp1基因进行克隆、表达、提纯。结果获得了经过测序鉴定的Vp1基因,其蛋白序列与Genebank相一致。诱导表达后,SDS-page和Western Blot均显示获得约55kDa处的衣原体噬菌体Chp3衣壳蛋白Vp1。结论顺利获得高度保守而特异的衣原体噬菌体Chp3衣壳蛋白V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衣原体噬菌体 VP1蛋白 表达
下载PDF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诊断疱疹性湿疹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姚卫锋 顾安康 +2 位作者 李珺莹 李祥 王莉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74-175,共2页
疱疹性湿疹由Kaposi首先描述,以湿疹、特应性皮炎或其它皮肤病基础上出现脐窝状水疱性皮疹为特点,常由疱疹病毒Ⅰ型(HSV-1)感染引起。儿童多发,本文报道1例成人Kaposi水痘样疹及其皮肤CT表现。1病例摘要患者女,42岁,于2017年1月12日就... 疱疹性湿疹由Kaposi首先描述,以湿疹、特应性皮炎或其它皮肤病基础上出现脐窝状水疱性皮疹为特点,常由疱疹病毒Ⅰ型(HSV-1)感染引起。儿童多发,本文报道1例成人Kaposi水痘样疹及其皮肤CT表现。1病例摘要患者女,42岁,于2017年1月12日就诊于我院皮肤门诊。因面部红斑丘疹伴痒反复发作半年,颜面部丘疱疹2 d就诊。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红斑丘疹伴痒,于“社区门诊(具体不详)”以“皮炎”予“开瑞坦、扑尔敏”口服抗过敏,局部生理盐水湿敷治疗后好转。后症状反复,自服开瑞坦控制。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皮疹加重,瘙痒明显,于我院门诊以“面部过敏性皮炎”予盐酸左西替利嗪10 mg/次,1次/d,口服7 d,0.1%他克莫司外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CT 疱疹性湿疹 疱疹病毒 他克莫司 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对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姚卫锋 陈新军 《当代医学》 2010年第6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溶栓再通患者与未通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浓度及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AMI患者95例,溶栓治疗再通组65例,溶栓治疗未再通组30例。检测入院即刻、入院后24h、48h、7d、14d、...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溶栓再通患者与未通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浓度及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AMI患者95例,溶栓治疗再通组65例,溶栓治疗未再通组30例。检测入院即刻、入院后24h、48h、7d、14d、28d血浆BNP及cTnI浓度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入院后第3~4d、第28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计算它的变化量(ΔLVEF)。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h、48h、7d、14d、28d溶栓再通组BNP浓度显著低于溶栓治疗未再通组(P<0.01);入院后24h、48h、7d溶栓再通组cTnI浓度显著低于溶栓治疗未再通组(P<0.01),入院第3~4d两组患者LVEF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院第28d再灌注组LVEF和ΔLVEF显著高于未再灌注组(P<0.01)。结论溶栓治疗再通能显著降低AMI患者血浆BNP及cTnI水平,同时改善左室功能。血浆BNP、cTnI浓度可作为溶栓治疗再通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脑钠肽 溶栓治疗 瑞替普酶
下载PDF
衣原体噬菌体衣壳蛋白Vp1及其高保守区二级结构及B细胞表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姚卫锋 卢桂玲 +3 位作者 谢艳秋 于旺 宋蒙蒙 李士颖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分析衣原体噬菌体Vp1蛋白及其高保守区的二级结构并预测其B细胞表位。方法:以ClustalX程序比对各株衣原体噬菌体衣壳蛋白Vp1序列获得高保守区序列。以Vp1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Gamier-Robson法、Chou-Fasman法、Eisenberg法和Karpl... 目的:分析衣原体噬菌体Vp1蛋白及其高保守区的二级结构并预测其B细胞表位。方法:以ClustalX程序比对各株衣原体噬菌体衣壳蛋白Vp1序列获得高保守区序列。以Vp1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Gamier-Robson法、Chou-Fasman法、Eisenberg法和Karplus-Schulz法分析蛋白二级结构;按Kyte-Doolittle法、Emini法和Jameson-Wolf法预测蛋白的抗原表位。结果:衣原体噬菌体Vp1蛋白的二级结构以β折叠为主,有少量α螺旋;其高保守区含多个抗原位点,预测其N端1-8,103-110,158-164,189-196,322-332,427-434,478-488为优势表位。结论:衣原体噬菌体Vp1蛋白及其高保守区存在复杂的蛋白结构,可形成多个可选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病毒 蛋白 结构 分析
下载PDF
衣原体噬菌体Chp3衣壳蛋白Vp1二级结构及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姚卫锋 刘原君 +3 位作者 李燕 齐蔓莉 田敬群 刘全忠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188-190,207,共4页
目的:预测衣原体噬菌体Chp3Vp1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表位。方法:以Chp3Vp1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Gamier-Robson法、Chou-Fasman法和Karplus-Schulz法预测蛋白二级结构;按Kyte-Doolittle法、Hopp-Woods法、Emini法和Jameson-Wolf法预测... 目的:预测衣原体噬菌体Chp3Vp1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表位。方法:以Chp3Vp1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Gamier-Robson法、Chou-Fasman法和Karplus-Schulz法预测蛋白二级结构;按Kyte-Doolittle法、Hopp-Woods法、Emini法和Jameson-Wolf法预测蛋白的抗原表位。结果:Chp3Vp1蛋白含多个抗原位点,预测其N端1-10,101-112,159-166,174-184,189-195,288-299,323-333,419-435,477-490为优势表位。结论:Chp3Vp1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性,预测的抗原位点为之后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和单抗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噬菌体 Chp3Vp1蛋白 二级结构 细胞表位
下载PDF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珺莹 姚卫锋 +3 位作者 乔树芳 于旺 周可 张理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12-214,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火针组40例,口服沙利度胺50 mg/次,2次/d,同时加用中医火针治疗,2次/周,治疗4周。对照组38例,口服沙利度胺50 mg/次,2次/d,同时外用卤... 目的观察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火针组40例,口服沙利度胺50 mg/次,2次/d,同时加用中医火针治疗,2次/周,治疗4周。对照组38例,口服沙利度胺50 mg/次,2次/d,同时外用卤米松三氯生乳膏,2次/d,治疗4周。结果治疗4周后,火针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7%,2组总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火针 沙利度胺 结节性痒疹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标准株不同型之间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原君 齐蔓莉 +4 位作者 绍丽丽 盛彩虹 姚卫锋 侯淑萍 刘全忠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88-389,399,共3页
目的鉴定从ATCC购买的标准株是否为正确型别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方法沙眼衣原体标准株连续多次传代培养,每次培养后用卢戈氏碘液染色观察并进行包涵体计数,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RFLP分型鉴定。结果经分型鉴定后,从ATCC购买的标准株... 目的鉴定从ATCC购买的标准株是否为正确型别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方法沙眼衣原体标准株连续多次传代培养,每次培养后用卢戈氏碘液染色观察并进行包涵体计数,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RFLP分型鉴定。结果经分型鉴定后,从ATCC购买的标准株为相应的D型、F型、I型;同样的接种剂量400μL,D型随传代次数的增加包涵体数(反应感染率)直线增加,F型、I型随传代次数的增加包涵体数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没有明显增多,即感染率没有明显增加。结论从ATCC购买的标准株分型后均为正确的型别,但不同型之间感染率增长的差异明显,为理解沙眼衣原体不同型别致病性的不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分型 感染率
下载PDF
性病门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11
作者 柯吴坚 刘原君 +5 位作者 姚卫锋 田敬群 冯斌 李春莉 张天璐 车雅敏 《中国性科学》 2009年第11期12-15,共4页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就诊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及其它性传播疾病(sexuallytransmitted disease,STD)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对90例临床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尿...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就诊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及其它性传播疾病(sexuallytransmitted disease,STD)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对90例临床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尿道或宫颈拭子HPV DNA,同时检测其它STD病原体。结果:在90例就诊者中,HPV DNA阳性13例(14.4%),女性、混合感染数多者及教育程度低者HPV感染率高(P<0.05),HPV感染者至少同时伴有1种其它STD病原体感染。结论:HPV在性病门诊就诊者中存在一定的感染率,HPV感染与性别、混合感染数、教育程度等相关,HPV与其它STD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性传播疾病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衣原体GPIC噬菌体衣壳蛋白Vp2的克隆、表达和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原君 姚卫锋 +3 位作者 侯淑萍 齐蔓莉 王惠平 刘全忠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0-521,533,共3页
目的获得衣原体GPIC噬菌体衣壳蛋白Vp2基因及其蛋白。方法提取噬菌体φCPG1及其核酸,用PCR技术扩增Vp2基因片段,再将其定位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然后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中,并用酶切分析、... 目的获得衣原体GPIC噬菌体衣壳蛋白Vp2基因及其蛋白。方法提取噬菌体φCPG1及其核酸,用PCR技术扩增Vp2基因片段,再将其定位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然后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中,并用酶切分析、PCR扩增及部分序列测定等方法对重组质粒进行了鉴定。然后诱导表达,用SDS-PAGE及蛋白印迹进行鉴定。结果所获得的Vp2基因片段经测序,长度为561bp,检索确认其序列与Genebank一致。对重组质粒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均显示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32kDa的衣原体GPIC噬菌体衣壳蛋白Vp2。结论成功表达了噬菌体衣壳蛋白Vp2,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噬菌体 VP2蛋白 重组 表达
下载PDF
硬化性萎缩性苔藓合并硬斑病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静 姚卫锋 +2 位作者 陈洪 卢桂玲 肖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3-423,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5岁。腰部硬化及萎缩性斑片并逐渐加重2个月。2个月前,患者腰部无明显诱因出现水肿性红班,无自觉症状,逐渐扩大并萎缩变硬。
关键词 硬化性萎缩性苔藓 硬斑病 临床资料 自觉症状 水肿性 患者 腰部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E型重组主外膜蛋白疫苗和DNA疫苗免疫效应的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盛彩虹 刘原君 +3 位作者 齐蔓莉 侯淑萍 姚卫锋 刘全忠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比较E型重组主外膜蛋白(rMOMP)疫苗和MOMP DNA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效应。方法用纯化的rMOMP和DNA疫苗分别通过股四头肌肌注和阴道黏膜涂布的途径免疫BALB/C雌鼠。通过检测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和阴道冲洗液sIgA抗体水平、... 目的比较E型重组主外膜蛋白(rMOMP)疫苗和MOMP DNA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效应。方法用纯化的rMOMP和DNA疫苗分别通过股四头肌肌注和阴道黏膜涂布的途径免疫BALB/C雌鼠。通过检测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和阴道冲洗液sIgA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迟发型超敏反应、细胞因子检测、阴道脱落细胞种植等指标进行两组免疫效应的比较。结果rMOMP肌注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OD450值为0.424±0.075,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足垫增厚0.272±0.054mm;DNA肌注组:血清IgG抗体水平OD450值为0.332±0.033,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右足垫增厚0.258±0.041mm。通过肌注途径诱发的保护性免疫应答rMOMP蛋白疫苗好于DNA疫苗(P<0.05)。结论rMOMP蛋白疫苗的免疫应答强于DNA疫苗,通过阴道涂布途径不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重组主外膜蛋白 DNA疫苗 免疫效应
下载PDF
性病门诊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5
15
作者 柯吴坚 车雅敏 +5 位作者 刘原君 姚卫锋 田敬群 冯斌 李春莉 张天璐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655-658,共4页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性传播疾病(STD)病原体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对1 124例就诊者分别检测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梅毒螺旋体、人乳头瘤病毒、白色念珠菌、淋病奈瑟菌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7种病原体。结果:STD感染率为59.0%,其中36.0%为...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性传播疾病(STD)病原体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对1 124例就诊者分别检测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梅毒螺旋体、人乳头瘤病毒、白色念珠菌、淋病奈瑟菌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7种病原体。结果:STD感染率为59.0%,其中36.0%为混合感染;沙眼衣原体感染率最高,为40.1%;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高于男性(P=0.005);STD患者主要集中在21~30岁、高中及以下学历、工人和干部职业;STD病原体感染者与未感染者相比,二者在性别、年龄和婚姻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D病原体感染者平均性伴数高于非感染者(P=0.005)。结论:性病门诊就诊者STD感染率较高,其中沙眼衣原体所占比率最高;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高于男性;21~30岁、低学历者、工人和干部为STD的主要感染群体;多性伴数者更易感染STD;STD的混合感染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病原体 疾病调查
下载PDF
N-乙酰基转移酶1基因多态性与染发皮炎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秋艳 刘原君 +1 位作者 姚卫锋 刘全忠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07-809,共3页
目的探讨N-乙酰基转移酶1(NAT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染发皮炎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和分析天津地区60例染发皮炎患者及73例正常对照者的NAT1基因多态分型,比较NAT1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 目的探讨N-乙酰基转移酶1(NAT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染发皮炎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和分析天津地区60例染发皮炎患者及73例正常对照者的NAT1基因多态分型,比较NAT1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染发皮炎患者组与对照组间分布差异。结果病例组NAT1*10等位基因频率为35.80%,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954,P<0.05)。NAT1基因型NAT1*4/*4,NAT1*4/*10,NAT1*10/*10,NAT1*3/*10,NAT1*3/*4在病例组的频率分别是36.70%,40.00%,15.00%,1.70%,6.70%,在对照组为26.00%,42.50%,24.70%,4.10%,2.7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基因型中含有NAT1*10者的表型(快型)频率为56.70%,略低于对照组的71.20%(χ2=3.058,P=0.08)。结论 NAT1*10可能是中国人染发皮炎发病的遗传学保护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发皮炎 N-乙酰基转移酶1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衣原体MOMP蛋白生物多态性及细胞表位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宜儒 姚卫锋 +6 位作者 盛彩虹 李玲杰 尤聪 展小飞 刘原君 齐蔓莉 刘全忠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预测并分析比较衣原体MOMP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表位。方法:以各株衣原体MOMP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Gamier-Robson法、Chou-Fasman法和Karplus-Schulz法预测蛋白二级结构;按Kyte-Doolittle法、Emini法和Jame-son-Wolf法预... 目的:预测并分析比较衣原体MOMP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表位。方法:以各株衣原体MOMP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Gamier-Robson法、Chou-Fasman法和Karplus-Schulz法预测蛋白二级结构;按Kyte-Doolittle法、Emini法和Jame-son-Wolf法预测蛋白的抗原表位;以ClustalX软件序列比对分析其多变区。结果:各株MOMP蛋白含多个抗原位点,各序列在第80-107、165-178、249-264、332-346位序列高度差异,并出现比对"空沟"。多个强表位位于序列保守区内。结论:MOMP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性,预测的抗原位点为之后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单抗制备、亚单位疫苗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 MOMP蛋白 二级结构 细胞表位
下载PDF
HIV感染者并发双侧带状疱疹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珺莹 姚卫锋 袁静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4年第6期351-351,357,F0003,共3页
患者男,23岁。左侧腰背部、右侧胸背部红斑、水疱伴疼痛3d。患者为男男同性恋者,2个月前确诊为HIV感染者。查体见左侧腰背部、右侧胸背部片状红斑基础上见米粒至绿豆大小簇集性水疱、丘疱疹、血疱,疱液清,疱壁紧张,部分破溃结痂。皮疹... 患者男,23岁。左侧腰背部、右侧胸背部红斑、水疱伴疼痛3d。患者为男男同性恋者,2个月前确诊为HIV感染者。查体见左侧腰背部、右侧胸背部片状红斑基础上见米粒至绿豆大小簇集性水疱、丘疱疹、血疱,疱液清,疱壁紧张,部分破溃结痂。皮疹呈带状沿神经走行分布。血WBC3.2×109/L,其他辅助检查均未见异常。诊断:双侧带状疱疹并HI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HIV感染
下载PDF
整合素α6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19
作者 柯吴坚 陈敬 +4 位作者 刘原君 姚卫锋 杨玉民 郑欣 车雅敏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05-160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整合素α6在HPV感染中的作用,以及其在尖锐湿疣的发病与复发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测定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处整合素α6 mRNA的表达。结果整合素α6在尖锐湿疣皮损中mRNA的相对含量为0.85±0.20,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 目的初步探讨整合素α6在HPV感染中的作用,以及其在尖锐湿疣的发病与复发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测定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处整合素α6 mRNA的表达。结果整合素α6在尖锐湿疣皮损中mRNA的相对含量为0.85±0.20,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22±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整合素α6可能在介导HPV入侵和黏附以及在尖锐湿疣的发病和复发中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尖锐湿疣 整合素Α6
下载PDF
尖锐湿疣组织中整合素α 6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柯吴坚 陈敬 +4 位作者 刘原君 姚卫锋 杨玉民 郑欣 车雅敏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8期595-596,共2页
病毒的感染,首先需要通过与细胞表面特定病毒受体的识别与黏附才能感染宿主细胞。整合素α6亚单位属于细胞表面黏附分子,主要在正常上皮组织角质形成细胞(KC)的基底层特异性表达。
关键词 正常上皮组织 整合素Α6 尖锐湿疣 细胞表面黏附分子 角质形成细胞 病毒受体 α6亚单位 特异性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