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与死的沉重演绎——试析《呼兰河传》中的民俗事象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向奎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92-94,共3页
本文从文本入手,通过对其中几项民俗事象的分析解构,具体阐释出关于生与死这个永恒的文化主题。
关键词 民俗事象 解构 生与死 主题
下载PDF
孙作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
作者 姚向奎 梁珊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86-88,128,共4页
孙作云先生是我国学术界卓有成就的学者,他于1947年就撰文提出理解春节文化内涵对于坚守民族文化之根的重要性,可谓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想提出的第一人。他从纯学理的角度对传统节庆的代表——春节的仪式和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 孙作云先生是我国学术界卓有成就的学者,他于1947年就撰文提出理解春节文化内涵对于坚守民族文化之根的重要性,可谓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想提出的第一人。他从纯学理的角度对传统节庆的代表——春节的仪式和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思考。在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今天,此举可从一个侧面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亦使此项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更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情况,确保其全面健康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作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贡献
下载PDF
河南省民间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启动
3
作者 姚向奎 《民间文化论坛》 2006年第5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数据库建设 民间文化资源 民间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学研究 社科项目 黄河文明 研究中心 中国
下载PDF
世俗狂欢节日中的“骂”文化——灵宝东西常村“骂社火”民俗现象解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姚向奎 《寻根》 2010年第1期92-95,共4页
在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东常、西常两村,流传着这样一首《骂社火》歌谣: 骂社火,真稀奇,这事出在灵宝地。 灵宝县西阳平乡,东常西常有此习。 两村相隔一条河,一在河东一在西。 彼此连畔种庄稼,相互往来结姻戚。
关键词 民俗现象 社火 “骂” 解析 文化 节日 狂欢 世俗
原文传递
小冀背妆:民间信仰映照下的民间舞蹈 被引量:2
5
作者 姚向奎 《寻根》 2009年第5期79-82,共4页
小冀背妆的源起 小冀背妆,是豫北新乡县小冀村民众在吸取戏剧、曲艺及舞蹈等多种艺术成分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种民间造型艺术,起源于明末清初。据当地一通民国13年的碑文记载:“镇西南隅坤太街旧有火帝真君圣会,每年新春初七日为... 小冀背妆的源起 小冀背妆,是豫北新乡县小冀村民众在吸取戏剧、曲艺及舞蹈等多种艺术成分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种民间造型艺术,起源于明末清初。据当地一通民国13年的碑文记载:“镇西南隅坤太街旧有火帝真君圣会,每年新春初七日为帝君寿诞之辰,十六例会扮背妆庆贺。神庥相传此会起自成丰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舞蹈 民间信仰 映照 造型艺术 明末清初 新乡县 曲艺
原文传递
禹州钧瓷 被引量:1
6
作者 姚向奎 《寻根》 2011年第2期85-87,共3页
钧瓷历史悠久,其始于唐,盛于宋,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以其绚丽多姿的窑变釉色,誉冠群芳,在陶瓷艺苑中独树一帜,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社会上曾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充分显示了钧瓷的名贵和独特的... 钧瓷历史悠久,其始于唐,盛于宋,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以其绚丽多姿的窑变釉色,誉冠群芳,在陶瓷艺苑中独树一帜,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社会上曾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充分显示了钧瓷的名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瓷 禹州 艺术魅力 宋代
原文传递
孙作云的图腾观
7
作者 姚向奎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012年第1期145-168,共24页
孙作云是我国最早使用西方图腾理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民俗学者,为我国图腾文化的研究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从史料中钩沉图腾主义的遗迹,认为我国古代曾广泛存在图腾制度,并尝试从图腾崇拜角度解读上古神话,建构上古历史。他提出,我国... 孙作云是我国最早使用西方图腾理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民俗学者,为我国图腾文化的研究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从史料中钩沉图腾主义的遗迹,认为我国古代曾广泛存在图腾制度,并尝试从图腾崇拜角度解读上古神话,建构上古历史。他提出,我国古代的祥瑞文化是图腾信仰的翻版,傩文化与图腾文化有直接关系,丰富和推动了民俗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作云 图腾观念 阐释
原文传递
北方文化在这里汇聚
8
作者 高有鹏 姚向奎 +1 位作者 王博 何润书 《森林与人类》 2006年第9期44-55,共12页
关键词 文化 北方 太行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