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抑制剂TAK-242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PN)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组)、DPN模型组(DPN组)、TAK-242治疗组(TAK组)。采用链脲佐菌素(...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抑制剂TAK-242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PN)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组)、DPN模型组(DPN组)、TAK-242治疗组(TAK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建立DPN大鼠模型,采用ELISA及RT-PCR方法检测DPN模型大鼠腰膨大脊髓组织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LR4轴上下游基因(HMGB1、TLR4、MAPK、NF-κB、IL-6)的变化,分析上述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大鼠疼痛行为的相关性。使用TLR4抑制剂TAK-242对DPN模型大鼠进行药物干预,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对HMGB1-TLR4轴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ELISA检测显示,DPN组大鼠的血清HMGB1、TLR4、IL-6表达水平均较NC组升高(P<0.05);TAK组大鼠的TLR4及IL-6表达水平较DPN组下降(P<0.05)。RT-PCR检测显示,DPN组大鼠的HMGB1、TLR4、NF-κB、IL-6 m RNA表达水平较NC组升高(P<0.05);TAK组大鼠的TLR4、NF-κB、IL-6 m RNA表达水平较DPN组下降(P<0.05)。结论 TLR4抑制剂TAK-242通过阻断HMGB1-TLR4轴对DPN模型动物起治疗作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獐牙菜苦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PN)大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DPN组及獐牙菜苦苷组,每组各10只。链脲佐菌素(STZ)构建DPN大鼠模型,造模后第7、14天,獐牙菜苦苷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30 mg...目的:探讨獐牙菜苦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PN)大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DPN组及獐牙菜苦苷组,每组各10只。链脲佐菌素(STZ)构建DPN大鼠模型,造模后第7、14天,獐牙菜苦苷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30 mg/kg獐牙菜苦苷;空白组与DPN组分别腹腔注射30 m L/kg的生理盐水。造模后第14天结束实验,采用ELISA、RT-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6、IL-8、IL-10及TGF-β水平。结果:DPN组促炎因子TNF-α、IL-6、IL-8水平高于空白组,抑炎因子IL-10、TGF-β低于空白组(P<0.05)。獐牙菜苦苷组促炎因子低于DPN组,抑炎因子高于DPN组(P<0.05)。结论:獐牙菜苦苷可有效纠正DPN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失衡,有望成为治疗DPN的新药物。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发生慢性疼痛(CPSP)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77例,男85例,女92例,年龄65~80岁,ASAⅠ-Ⅲ级。应用NRS量表评价术后24 h以及术后6个月的...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发生慢性疼痛(CPSP)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77例,男85例,女92例,年龄65~80岁,ASAⅠ-Ⅲ级。应用NRS量表评价术后24 h以及术后6个月的疼痛情况。依据国际疼痛学会的标准诊断CPSP。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是否诊断为CPSP分为两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PSP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后6个月CPSP相关因素包括饮酒史、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术后24 h NRS评分以及术后镇痛方式(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PSP危险因素包括术中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以及术后24 h NRS评分>3分(P<0.05)。CPSP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8.05%)和特异性(97.04%)。结论本研究建立CPSP的风险预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CPSP发生的风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抑制剂TAK-242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PN)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组)、DPN模型组(DPN组)、TAK-242治疗组(TAK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建立DPN大鼠模型,采用ELISA及RT-PCR方法检测DPN模型大鼠腰膨大脊髓组织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LR4轴上下游基因(HMGB1、TLR4、MAPK、NF-κB、IL-6)的变化,分析上述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大鼠疼痛行为的相关性。使用TLR4抑制剂TAK-242对DPN模型大鼠进行药物干预,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对HMGB1-TLR4轴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ELISA检测显示,DPN组大鼠的血清HMGB1、TLR4、IL-6表达水平均较NC组升高(P<0.05);TAK组大鼠的TLR4及IL-6表达水平较DPN组下降(P<0.05)。RT-PCR检测显示,DPN组大鼠的HMGB1、TLR4、NF-κB、IL-6 m RNA表达水平较NC组升高(P<0.05);TAK组大鼠的TLR4、NF-κB、IL-6 m RNA表达水平较DPN组下降(P<0.05)。结论 TLR4抑制剂TAK-242通过阻断HMGB1-TLR4轴对DPN模型动物起治疗作用。
文摘目的:探讨獐牙菜苦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PN)大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DPN组及獐牙菜苦苷组,每组各10只。链脲佐菌素(STZ)构建DPN大鼠模型,造模后第7、14天,獐牙菜苦苷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30 mg/kg獐牙菜苦苷;空白组与DPN组分别腹腔注射30 m L/kg的生理盐水。造模后第14天结束实验,采用ELISA、RT-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6、IL-8、IL-10及TGF-β水平。结果:DPN组促炎因子TNF-α、IL-6、IL-8水平高于空白组,抑炎因子IL-10、TGF-β低于空白组(P<0.05)。獐牙菜苦苷组促炎因子低于DPN组,抑炎因子高于DPN组(P<0.05)。结论:獐牙菜苦苷可有效纠正DPN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失衡,有望成为治疗DPN的新药物。
文摘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发生慢性疼痛(CPSP)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77例,男85例,女92例,年龄65~80岁,ASAⅠ-Ⅲ级。应用NRS量表评价术后24 h以及术后6个月的疼痛情况。依据国际疼痛学会的标准诊断CPSP。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是否诊断为CPSP分为两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PSP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后6个月CPSP相关因素包括饮酒史、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术后24 h NRS评分以及术后镇痛方式(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PSP危险因素包括术中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以及术后24 h NRS评分>3分(P<0.05)。CPSP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8.05%)和特异性(97.04%)。结论本研究建立CPSP的风险预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CPSP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