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HBV感染者231例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姚坚贞 林国贤 +4 位作者 黄庆华 邱荣仙 叶向阳 何雄志 郑烽锋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组织病理改变与年龄、性别、ALT及HBV DNA水平的关系,为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肝穿刺活检的231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病例资料,比较分析具有抗病毒治疗... 目的了解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组织病理改变与年龄、性别、ALT及HBV DNA水平的关系,为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肝穿刺活检的231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病例资料,比较分析具有抗病毒治疗指征(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患者在不同人群中的比率。结果 ALT≥正常值上限(2ULN)组、年龄≤30岁组、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105拷贝/mL组肝组织病理改变≥G2的比率分别高于ALT<2ULN组、年龄>30岁组、HBV DNA≤104拷贝/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组肝组织病理改变≥G2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2ULN组肝组织病理改变≥S2的比率高于ALT<2UL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组、年龄≤30岁组与年龄>30岁组、HBV DNA≤104拷贝/mL组与HBV DNA和≥105拷贝/mL组肝组织病理改变≥S2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LT水平、年龄、HBV DNA水平对肝组织病理改变进展有影响,性别对肝组织病理改变进展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者 年龄 性别 ALT HBV DNA 肝组织病理改变≥G2 肝组织病理改变≥S2 抗病毒 治疗指征
下载PDF
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与控制措施 被引量:3
2
作者 姚坚贞 徐碧珍 陈麟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6期90-91,共2页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以便建立切实可行的手卫生干预措施。方法汇总本院医院感染重点科室的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数据中,护士手卫生合格率为90.36%,医生手卫生合格率为85.71...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以便建立切实可行的手卫生干预措施。方法汇总本院医院感染重点科室的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数据中,护士手卫生合格率为90.36%,医生手卫生合格率为85.71%。护士手卫生的合格率较医生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8,P﹥0.05)。结论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人员 手卫生 医院感染 干预措施
下载PDF
某院2007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干预措施 被引量:4
3
作者 姚坚贞 徐碧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8期104-105,共2页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12月1207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354例次,感染例次为2.9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共128例,占3...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12月1207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354例次,感染例次为2.9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共128例,占36.16%,感染科室中以综合性ICU发病率最高为13.37%。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对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相关因素 干预措施
下载PDF
4078名健康体检人员乙型肝炎标志物调查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姚坚贞 徐碧珍 王丽红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11期141-142,共2页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本院体检中心2008年1月至6月乙型肝炎5项标志物检测结果4078份。均按要求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抽取空腹静脉血2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5项标志物。结...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本院体检中心2008年1月至6月乙型肝炎5项标志物检测结果4078份。均按要求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抽取空腹静脉血2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5项标志物。结果4078名参加健康体检人群中HB-sAg阳性者453名,占11.11%;抗-HBs阳性1612名,占39.53%。其中12-25岁抗-HBs阳性率最高,约54.38%;HBsAg阳性率最低,约6.90%。26-50岁抗-HBs阳性率最低,约33.06%;HBsAg阳性率最高,约14.76%。51-67岁年龄段抗-HBs阳性率为42.32%,HBsAg阳性率约8.74%。HBsAg阳性人群中以大三阳(24.95%)、小三阳(39.51%)为主。结论加强乙型肝炎5项标志物的普查和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乙型肝炎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人群 乙型肝炎病毒 疫苗接种 防治
下载PDF
某院66例登革热病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姚坚贞 杨素娟 +1 位作者 张萍 陈佳彬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6期178-179,共2页
目的探讨66例登革热病例的临床特点,以总结登革热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14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6例登革热确诊病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结果 2014年莆田地区登革热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畏冷、发热、头痛、全身酸痛、... 目的探讨66例登革热病例的临床特点,以总结登革热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14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6例登革热确诊病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结果 2014年莆田地区登革热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畏冷、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关节痛、疲乏、皮疹、恶心、呕吐、球结膜水肿、白细胞数减少、中性粒细胞数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少数病例可出现胸水、腹水及心包积液。所有确诊患者血清登革病毒Ig M抗体阳性(100%)。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无重症病例。给予退热、补液、升粒细胞、升血小板等对症支持治疗,66例登革热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登革热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目前无特效抗登革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及支持治疗。登革热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登革热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治疗 防控措施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登革热疗效对比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郭燕来 姚坚贞 杨素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7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登革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经中医辨证,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研究组31例、对照组29例,记录两组登革热患者治疗前后PLT、WBC检查结果变化情况及治疗至成功退热间隔...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登革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经中医辨证,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研究组31例、对照组29例,记录两组登革热患者治疗前后PLT、WBC检查结果变化情况及治疗至成功退热间隔时间。结果经上述相应治疗后两组WBC、PLT检验结果均上升,研究组各指标改善结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组退热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登革热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缩短发热病程,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中西医结合 临床应用效果
下载PDF
我院333例住院患者清洁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7
作者 吴振华 姚坚贞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6期158-159,共2页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清洁手术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查对我院333例住院患者清洁手术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333例住院患者的清洁手术切口均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清洁手术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查对我院333例住院患者清洁手术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333例住院患者的清洁手术切口均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其中使用一联抗菌药物者326例(占97.90%),使用二联抗菌药物者7例(占2.10%),均静脉给药,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为5.86d;术前用药9例(占2.70%);术前30min用药189例(占56.76%);术后用药135例(占40.54%);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做为预防用药的患者占50.59%(头孢米诺钠占25.59%+头孢地秦占25.00%)。结论我院在清洁手术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应加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力度,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手术 围术期 抗菌药物 预防性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