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传统儒家思想创造性转化的内在逻辑
1
作者 姚孟非 《南方论刊》 2024年第6期7-9,共3页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儒家思想的创造性转化离不开“第二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有利于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扬。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梳理儒家思想实现现代转化的过程,其逻辑链路存在三重维度。...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儒家思想的创造性转化离不开“第二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有利于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扬。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梳理儒家思想实现现代转化的过程,其逻辑链路存在三重维度。历史逻辑主要回答了“是否能”,理论逻辑则着重解决“为何能”,实践逻辑则阐释了“当如何”。三者层层递进、相互融合,使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效结合,促进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儒家思想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叶适“复礼”思想探究——积极自由、道德自律与南宋儒学的世俗化
2
作者 姚孟非 《哲学进展》 2024年第11期2877-2882,共6页
叶适的“复礼”思想通过对道德基准的重新树立,以尊重个体个性为前提,建立外在秩序为手段,最终于社会中呈现出积极自由的氛围。在“礼”的道德前提下,社会成员具有个性自由的特征且符合积极自由的状态,并通过内外交互树立道德自律。叶... 叶适的“复礼”思想通过对道德基准的重新树立,以尊重个体个性为前提,建立外在秩序为手段,最终于社会中呈现出积极自由的氛围。在“礼”的道德前提下,社会成员具有个性自由的特征且符合积极自由的状态,并通过内外交互树立道德自律。叶适“复礼”思想是儒学世俗化的产物,同时也为儒学在南宋时期的世俗化做出了贡献。Ye Shi’s “Fu Li” ideology, through the re-establishment of moral standards, is based on respecting individual personalities and establishing external order as a means, ultimately presenting a positive and free atmosphere in society. Under the moral premise of “ritual”, social member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freedom and conform to a positive state of freedom, and establish moral self-discipline through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raction. Ye Shi’s “Fu Li” ideology is a product of the seculariza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secularization of Confucianism during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适 儒学世俗化
下载PDF
基于朱子学动机视角探讨AI绘画的道德困境
3
作者 姚孟非 《哲学进展》 2024年第3期407-412,共6页
2023年是AI绘画“泛平台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基于算法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的运行降低了对计算机软硬件的要求,从而使其用户量激增,并派生出许多风格各异、功能不同的应用程序。随着AI绘画愈受关注,其自身所存在的道德问题就更为显著,用... 2023年是AI绘画“泛平台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基于算法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的运行降低了对计算机软硬件的要求,从而使其用户量激增,并派生出许多风格各异、功能不同的应用程序。随着AI绘画愈受关注,其自身所存在的道德问题就更为显著,用户群体的差异、程序设计的缺陷和绘画行为本身的经验和道德需求使远未成熟的数字模型的学习和交互模式暴露出动机短板。在朱熹预设的道德情境下,一个行为的开始至完成,动机比实效具有更显著和重要的地位,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与用户群体的广泛参与催生出朱子学视域下“学”与“私”的双重困境,进而导致AI绘画无论是在艺术层面还是在本质上皆不具备道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绘画 道德动机 朱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