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路侧摄像头的多目标跟踪算法优化设计
1
作者 王平 姚宇阳 王新红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1-550,共10页
针对当前多目标追踪算法应对路侧交通场景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路侧摄像头的多目标追踪算法。选择one‐shot追踪算法路线,基于FairMOT设计神经网络,使单个网络同时生成目标检测结果与外观特征结果,增强实时性效果;采用新的数据关联方式,... 针对当前多目标追踪算法应对路侧交通场景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路侧摄像头的多目标追踪算法。选择one‐shot追踪算法路线,基于FairMOT设计神经网络,使单个网络同时生成目标检测结果与外观特征结果,增强实时性效果;采用新的数据关联方式,减少遮挡对追踪器的影响;引入新的运动相似度度量方式——缓冲交并比,弥补线性运动预测模型产生的误差;提出基于速度判别的丢失轨迹移除算法和基于历史位置匹配算法,实现长时间遮挡轨迹的身份恢复。在UA‐DETRAC公开多目标追踪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该算法有效性。为证明该算法在真实路侧环境的适用性,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开放道路采集真实路侧场景数据。最后,将该算法和SORT、DeepSORT、ByteTrack、FairMOT算法在真实路侧场景数据上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在identification F‐Score、ID switch、fragmentation、mostly tracked、mostly lost、multiple object tracking accuracy等评估指标上优于其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追踪 目标检测 路侧感知
下载PDF
水工环地质勘探工作中的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姚宇阳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第18期154-155,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如何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提高资源的采集质量至关重要。此外,我国一些容易开发的能源已面临严重枯竭的问题。因此,勘测深度的能源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勘察能源的过程中,还要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因此,本...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如何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提高资源的采集质量至关重要。此外,我国一些容易开发的能源已面临严重枯竭的问题。因此,勘测深度的能源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勘察能源的过程中,还要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因此,本文就着重研究分析了水工环地质勘探工作中两种使用频率最高的技术,分别是:GPS技术与IRTK技术,以及水工环地质勘测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应用,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带来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环地质勘探 生态环境 GPS技术
下载PDF
基于SJA1000的双CAN收发器通信实现 被引量:3
3
作者 姚宇阳 黄志坚 蔡鹏 《科技视界》 2019年第4期28-29,共2页
CAN是控制器局域网的简称,是德国Bosch公司为解决现在汽车中众多测量控制部件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而开发的一种数据通信总线。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SJA1000的双CAN通讯实现,通过硬件与软件的设计,在keil 5中编写程序、下载、运行,进而实现... CAN是控制器局域网的简称,是德国Bosch公司为解决现在汽车中众多测量控制部件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而开发的一种数据通信总线。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SJA1000的双CAN通讯实现,通过硬件与软件的设计,在keil 5中编写程序、下载、运行,进而实现双CAN通讯及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总线 SJA1000 数据通信
下载PDF
静摩擦力相关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分析
4
作者 姚宇阳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 2018年第5X期68-68,共1页
静摩擦力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也是我们学习的难点,刚开始接触摩擦力时,由于受惯性思维的限制,遇到这类问题时常犯各种错误,导致丢分,但通过举一反三和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再遇到此类就迎刃而解了。现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与大家交流。... 静摩擦力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也是我们学习的难点,刚开始接触摩擦力时,由于受惯性思维的限制,遇到这类问题时常犯各种错误,导致丢分,但通过举一反三和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再遇到此类就迎刃而解了。现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与大家交流。一、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静摩擦力是指当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时,物体之间就会出现一种阻碍其相对运动的力。通过这个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题思路 摩擦力 隔离法
下载PDF
基于地缘环境视角的地缘破碎带历史演进解析——以南高加索地区为例
5
作者 巴士奇 陈瑛 +2 位作者 姚宇阳 李淦 叶帅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2-1611,共20页
地缘破碎带是全球冲突和大国竞争的主要区域,具备外部挤压性、内部分裂性、过程动态性等基本特征,是域内外双重尺度作用下共同形成的地理区域。地缘破碎带的基本特征与发展模式契合于地缘环境研究的核心理念,在地缘环境视角下,地缘破碎... 地缘破碎带是全球冲突和大国竞争的主要区域,具备外部挤压性、内部分裂性、过程动态性等基本特征,是域内外双重尺度作用下共同形成的地理区域。地缘破碎带的基本特征与发展模式契合于地缘环境研究的核心理念,在地缘环境视角下,地缘破碎带是一个以域内外多元行为体互动实践为核心的不断发展演化的地理区域。通过互动实践,破碎带产生的决策信息集成为制约相关行为体发生行动的物质性与理念性因素,在此约束下,这些决策行动在时序上的排列关联构成了破碎带历史演进的核心内容。选取亚欧交界处的南高加索地区为研究区域,自1991年南高加索三国独立以来,该地区历经复杂的内部冲突与外部博弈,是地缘破碎带分析的典型案例。本文构建出地缘环境视角下地缘破碎带历史演进的分析框架,从本底要素、关联要素、结构要素3类视角解析1991年南高加索地区三国独立后至2020年底的历史演进过程及阶段性特征,并从跨领域互动、跨尺度耦合和多元行为体博弈3方面分析推动演进的内在路径,以地缘政治学理论视角多维化呈现地缘破碎带的历史演进过程,尝试将地理学研究的区域性、综合性、尺度性等基本思维模式融入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破碎带 地缘环境 多元行为体 历史演进 南高加索地区
原文传递
地理学视域下国内学界对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6
作者 巴士奇 陈瑛 +1 位作者 姚宇阳 李淦 《人文地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4,共12页
在区域国别学被列为一级学科的背景下,小岛屿发展中国家(SIDS)成为中国世界地理研究领域发展壮大的新领域。国内学界对SIDS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涉及到国际关系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和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区域国别学被列为一级学科的背景下,小岛屿发展中国家(SIDS)成为中国世界地理研究领域发展壮大的新领域。国内学界对SIDS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涉及到国际关系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和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地理学视域下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地缘政治、经济互动与产业发展、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以及文化地理与社会建构4类议题。从研究方法看,质性研究突出,定量化手段单一局限,地理学研究中的空间分析优势仍有待深入挖掘。论文认为:SIDS研究是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国别学对话的重要媒介,尺度间关联是SIDS研究的主要视角,殖民历史是贯穿SIDS研究的基本线索。最后,汲取国际上对SIDS的研究经验与方法,基于地理学角度对国内学界的SIDS研究提出4点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 研究进展 国内学界 小岛屿发展中国家
原文传递
基于地缘位势模型的中国与南高加索三国地缘关系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巴士奇 牛雪利 +1 位作者 姚宇阳 陈瑛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35-2151,共17页
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突出的资源禀赋优势致使南高加索三国向来为多个文明交汇和大国博弈的地区,探究中国与其地缘关系的演变对双方的经济与地缘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国际关系学权力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地缘位势模型刻画2000—2020年中国... 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突出的资源禀赋优势致使南高加索三国向来为多个文明交汇和大国博弈的地区,探究中国与其地缘关系的演变对双方的经济与地缘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国际关系学权力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地缘位势模型刻画2000—2020年中国与南高加索三国的地缘关系演变特征。研究发现:①2000—2020年中国在南高加索三国的地缘位势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与“三阶段”演变特征,即2000—2005年为低位稳定阶段,2006—2012年为起步增长阶段,2013—2020年为快速增长阶段。②从2000—2020年地缘位势平均值、增长速度与增长幅度3个方面看均呈现出中国—亚美尼亚>中国—阿塞拜疆>中国—格鲁吉亚的空间特征。截至2020年,中—亚地缘位势最高;从地缘位势时序特征看,中国—亚美尼亚起步水平低,后期快速上升;中国—阿塞拜疆起步水平高,后期波动上升;中国—格鲁吉亚起步水平低,后期均匀上升。③影响双方地缘关系演变的驱动因素分为正向驱动力与负向驱动力。正向驱动力包括地缘区位、地缘经济、地缘文化与地缘外交,其中地缘区位是本底力,地缘经济是主导力,地缘文化是潜在力,地缘外交是根源力。负向驱动力一方面包括南高加索三国内部地缘政治的欠稳定性因素与地缘文化的强分裂性因素,另一方面包括中国对南高加索三国地缘外交的难介入性因素与地缘经济的弱竞争性因素。两类驱动系统的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双方地缘关系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位势 地缘关系 权力 南高加索三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