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跨文化语境中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评台湾导演李安的《家庭三部曲》
被引量:
7
1
作者
姚宝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77-77,共1页
作为一位跨文化的电影作者,李安执导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代表着当代台湾电影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交融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这一叙事主题上的最高成就。
关键词
东西方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跨文化语境
三部曲
叙事主题
冲突
李安
家庭
中国文化
东方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影《白鹿原》中的视听符号解读
被引量:
1
2
作者
姚宝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09-111,共3页
电影《白鹿原》在尊重原著精神的旨意上,通过一系列的视听符号营造出了丰富而又饱含诗意的感觉,可谓是匠心独具。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麦田、牌坊与祠堂、天空与戏楼、面和戏曲,不仅象征着叙事的农民立场与自然之性、反映着宗法与人性的对峙...
电影《白鹿原》在尊重原著精神的旨意上,通过一系列的视听符号营造出了丰富而又饱含诗意的感觉,可谓是匠心独具。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麦田、牌坊与祠堂、天空与戏楼、面和戏曲,不仅象征着叙事的农民立场与自然之性、反映着宗法与人性的对峙,更见证着白鹿原的沧桑与苦难,指向并印证着人物的精神内核。本文基于电影符号学的相关理论,试图对电影《白鹿原》中的视听符号及其意义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麦田
自然人性
精神内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塬上》:生态背后的底层生存困境
被引量:
1
3
作者
姚宝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17-119,共3页
电影《塬上》曾荣获第39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圣乔治金奖,该片以回乡记者康文报道国宝朱鹮为主线,讲述了生存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经历的过往与伤痛,在环保与发展、金钱与生命的矛盾之中,折射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下的社会现实。...
电影《塬上》曾荣获第39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圣乔治金奖,该片以回乡记者康文报道国宝朱鹮为主线,讲述了生存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经历的过往与伤痛,在环保与发展、金钱与生命的矛盾之中,折射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下的社会现实。导演乔梁较之于原著进行了底层身份的置换,通过一系列的视听语言呈现了底层人物的困顿,自救的无力与他救的无望以及价值判断的落差,阐释了环境污染与精神污染的两大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底层身份
情感矛盾
生存困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鹿原》之“缩水”亦精彩
被引量:
1
4
作者
姚宝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05-106,共2页
本文将电影《白鹿原》与小说进行了对比,指出电影较之小说在人物安排、故事情节等方面存在缩水之处,简要分析了小说写作与电影本身存在的差异以及原著的阅读体验给电影欣赏带来的影响。随后从田小娥与黑娃的感情发展脉络、田小娥与白嘉...
本文将电影《白鹿原》与小说进行了对比,指出电影较之小说在人物安排、故事情节等方面存在缩水之处,简要分析了小说写作与电影本身存在的差异以及原著的阅读体验给电影欣赏带来的影响。随后从田小娥与黑娃的感情发展脉络、田小娥与白嘉轩、鹿兆鹏与鹿子霖、黑娃白孝文与白嘉轩鹿三之间的矛盾、陕西风俗文化展示等角度,指出两者的差异并加以分析,肯定了电影的精彩之处,阐明对待经典改编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礼教
人性
感情脉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剧版《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改编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姚宝香
《电影世界》
2018年第11期36-41,共6页
电视剧《白鹿原》在将经典重现这件事上确实是功不可没,但是在剧情发展以及人物形象及命运塑造等方面则背离原著较大,比如白嘉轩的形象就存在人为“高大全”的现象,原著中的女性人物尤其是田小娥、白灵、白孝文媳妇、鹿冷氏等形象在多...
电视剧《白鹿原》在将经典重现这件事上确实是功不可没,但是在剧情发展以及人物形象及命运塑造等方面则背离原著较大,比如白嘉轩的形象就存在人为“高大全”的现象,原著中的女性人物尤其是田小娥、白灵、白孝文媳妇、鹿冷氏等形象在多处更是颠覆了原著的文化价值判断,消解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感以及其自身对命运的反抗与顺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女性形象
改编
人物形象
女性人物
价值判断
人物命运
电视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嘉年华》:性隐喻下的社会现实叩问
6
作者
姚宝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7-119,共3页
电影《嘉年华》取材于社会现实,导演文晏经过艺术化的处理给观众讲述了两名小学少女被性侵的事件,在这个事件里导演通过性隐喻的方式将不同的女性生命个体推送到观众面前,揭示了女性在男性下半身审美心理之下的伤痛,以及不同角色在不同...
电影《嘉年华》取材于社会现实,导演文晏经过艺术化的处理给观众讲述了两名小学少女被性侵的事件,在这个事件里导演通过性隐喻的方式将不同的女性生命个体推送到观众面前,揭示了女性在男性下半身审美心理之下的伤痛,以及不同角色在不同行为背后隐藏的深层结构问题。太多的观众将《嘉年华》与《熔炉》《素媛》进行比较,但是《嘉年华》有其独特性,它在性的隐喻下叩问的正是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隐喻
事件
行动元
六度分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春片的“同样”与“别样”
7
作者
姚宝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44,共3页
从2011年到2014年中国上演了很多有关青春的影片,比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同桌的你》以及2014年年底的《匆匆那年》等,青春片抓住了人们怀旧的心理,但就其本身来说却也良莠不齐,本文...
从2011年到2014年中国上演了很多有关青春的影片,比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同桌的你》以及2014年年底的《匆匆那年》等,青春片抓住了人们怀旧的心理,但就其本身来说却也良莠不齐,本文试图从青春的"同样"与"别样"角度对青春片所共有的特征及存在的缺陷进行论述,指出票房大胜背后的肤浅和缺乏深度,青春的主体皆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大学生、留学生,而边缘人的青春鲜有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片
爱情模式
青春的反叛
梦想与现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荆州杀》到《影》的人物形象解读
8
作者
姚宝香
《新闻知识》
2019年第4期40-43,共4页
电影《影》一经播出,其用水墨色彩演绎人性的黑白灰状态就被津津乐道,本文将小说《荆州杀》与《影》进行对比研究,指出《影》弃原著的同仇敌忾而选择"窝里斗"的叙事模式,进而从文化心理学、精神分析等角度解读影片中的不同人...
电影《影》一经播出,其用水墨色彩演绎人性的黑白灰状态就被津津乐道,本文将小说《荆州杀》与《影》进行对比研究,指出《影》弃原著的同仇敌忾而选择"窝里斗"的叙事模式,进而从文化心理学、精神分析等角度解读影片中的不同人物形象及其成因,以期进一步理解导演在文学影视化改编中的再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里斗
五伦
好意优先型
需要
自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剧版《白鹿原》在影视化传播中的“高大全”改写
9
作者
姚宝香
《新闻知识》
2018年第2期65-68,共4页
剧版《白鹿原》较好呈现了小说的故事,改编的过程中确实也进行了诸多的再创作,作为原著的读者欣慰于小说的影视化呈现,但同时也对电视剧中白嘉轩的"高大全"形象表示遗憾,这样的形象塑造无疑是一种打造,不仅大大折损了原著形...
剧版《白鹿原》较好呈现了小说的故事,改编的过程中确实也进行了诸多的再创作,作为原著的读者欣慰于小说的影视化呈现,但同时也对电视剧中白嘉轩的"高大全"形象表示遗憾,这样的形象塑造无疑是一种打造,不仅大大折损了原著形象的复杂性,而且也抹杀了原著中的文化批判意识。本文将原著与电视剧进行对比,指出这种高大全形象的表现、优缺点,思考当下经典文学作品在故事讲述、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白嘉轩
高大全
对比反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芳华》:美化与批判的迷雾式两全
10
作者
姚宝香
《新闻知识》
2018年第8期46-49,共4页
电影《芳华》上映后引起各方热议,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对电影有意味的形式、细节的暗示、情感命运的美化式处理、集体恶的缺席化处理等问题的解读阐释,指出电影在美化与批判之间的两全处理,既完成了对小说文本实际的还原性认识实然性认同...
电影《芳华》上映后引起各方热议,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对电影有意味的形式、细节的暗示、情感命运的美化式处理、集体恶的缺席化处理等问题的解读阐释,指出电影在美化与批判之间的两全处理,既完成了对小说文本实际的还原性认识实然性认同,又实现了对理想目标的创造性新建应然性追求,有着对时代与人性善恶关系的反思与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华
有意味的形式
美化
批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夏洛特烦恼》:男性的欲望、自省与女性的痴情
11
作者
姚宝香
《新闻知识》
2016年第11期46-49,共4页
电影《夏洛特烦恼》不仅有着惊人的票房,同时也有着良好的口碑,其幽默经典的台词让观众开怀大笑,其黄粱一梦的剧情也让观众思考良多,夏洛辗转于"青涩"到"情色"之欲,游走于富贵名利之间,最终追悔莫及却也把握了现实...
电影《夏洛特烦恼》不仅有着惊人的票房,同时也有着良好的口碑,其幽默经典的台词让观众开怀大笑,其黄粱一梦的剧情也让观众思考良多,夏洛辗转于"青涩"到"情色"之欲,游走于富贵名利之间,最终追悔莫及却也把握了现实的幸福,大团圆的结局让人欣慰,但该片却也有一些美中不足之处。本文通过男性的欲望、自省与女性的痴情来解读影片传达出的价值取向与人生真谛,指出其对女性痴情的一厢情愿式男性解读的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
自省
女性的痴情
契可尼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化浪潮中的精神危机——贾平凹笔下的西安人
12
作者
杨玉锋
姚宝香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93-96,共4页
贾平凹的"西京系列"小说描绘了西安在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或面临的问题,尤其是精神层面的问题,笔调伤感,气息颓废。现代都市文化和古都文化碰撞下文人内心的焦虑、都市文明对乡村文明的吞噬、农民进城谋生后的精神困境,这一切...
贾平凹的"西京系列"小说描绘了西安在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或面临的问题,尤其是精神层面的问题,笔调伤感,气息颓废。现代都市文化和古都文化碰撞下文人内心的焦虑、都市文明对乡村文明的吞噬、农民进城谋生后的精神困境,这一切都是商业文明在进入古城后产生的一系列后果,而固守传统文明的西安人在身份认同上出现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西安
城市化
身份认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评仓央嘉措情诗中“不能爱”的情绪
13
作者
姚宝香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5-96,共2页
近两年通过几部热播的影视剧,比如《非诚勿扰2》《宫》《步步惊心》,仓央嘉措的诗歌又再次焕发出新的光彩,仓央嘉措一方面是神圣的喇嘛,是西藏宗教和政治的最高领袖,另一方面又是布达拉宫最浪漫的情种。
关键词
仓央嘉措
爱情生活
布达拉宫
情绪
诗歌
西藏宗教
喇嘛
人生
矛盾
佛法
原文传递
藏族古文献中的系统性、复杂性和信息思想检视
14
作者
姚宝香
《兰台世界(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3-64,共2页
藏民族的古文献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可否认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系统性、复杂性和信息思想。这里,笔者试一分析,以揭示博大精深的藏民族文化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
藏族
古文献
检视
原文传递
论对外汉语中谚语教学的易操作性
15
作者
潘玉洁
李宜岭
+3 位作者
王子钰
段茹玉
马珂
姚宝香
《新丝路(下旬)》
2021年第4期0222-0222,共1页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给予了外国人更多的学习汉语的机会。在广袤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谚语作为中国人常用的日常用语,及其容易被忽略,虽被忽略,但不能否定其适用性。中国传统的交际文化、耕种文化等都蕴含在了传承数千年的中华谚语...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给予了外国人更多的学习汉语的机会。在广袤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谚语作为中国人常用的日常用语,及其容易被忽略,虽被忽略,但不能否定其适用性。中国传统的交际文化、耕种文化等都蕴含在了传承数千年的中华谚语中。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不能忽略谚语的教学。本项目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谚语教学提供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语
日常用语
对外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跨文化语境中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评台湾导演李安的《家庭三部曲》
被引量:
7
1
作者
姚宝香
机构
西京学院对外汉语教研室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77-77,共1页
文摘
作为一位跨文化的电影作者,李安执导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代表着当代台湾电影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交融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这一叙事主题上的最高成就。
关键词
东西方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跨文化语境
三部曲
叙事主题
冲突
李安
家庭
中国文化
东方文化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影《白鹿原》中的视听符号解读
被引量:
1
2
作者
姚宝香
机构
西京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09-111,共3页
基金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从小说到影视——当代陕西作家作品的影视改编研究”(项目编号:2015J030)的成果之一
院级科研项目“《白鹿原》及其影视民俗文化产业研究”(项目编号:XJ170109)的成果之一
文摘
电影《白鹿原》在尊重原著精神的旨意上,通过一系列的视听符号营造出了丰富而又饱含诗意的感觉,可谓是匠心独具。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麦田、牌坊与祠堂、天空与戏楼、面和戏曲,不仅象征着叙事的农民立场与自然之性、反映着宗法与人性的对峙,更见证着白鹿原的沧桑与苦难,指向并印证着人物的精神内核。本文基于电影符号学的相关理论,试图对电影《白鹿原》中的视听符号及其意义进行解读。
关键词
符号
麦田
自然人性
精神内核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塬上》:生态背后的底层生存困境
被引量:
1
3
作者
姚宝香
机构
西京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17-119,共3页
基金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从小说到影视——当代陕西作家作品的影视改编研究”(项目编号:2015J030)成果之一
文摘
电影《塬上》曾荣获第39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圣乔治金奖,该片以回乡记者康文报道国宝朱鹮为主线,讲述了生存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经历的过往与伤痛,在环保与发展、金钱与生命的矛盾之中,折射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下的社会现实。导演乔梁较之于原著进行了底层身份的置换,通过一系列的视听语言呈现了底层人物的困顿,自救的无力与他救的无望以及价值判断的落差,阐释了环境污染与精神污染的两大主题。
关键词
生态
底层身份
情感矛盾
生存困境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鹿原》之“缩水”亦精彩
被引量:
1
4
作者
姚宝香
机构
西京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05-106,共2页
文摘
本文将电影《白鹿原》与小说进行了对比,指出电影较之小说在人物安排、故事情节等方面存在缩水之处,简要分析了小说写作与电影本身存在的差异以及原著的阅读体验给电影欣赏带来的影响。随后从田小娥与黑娃的感情发展脉络、田小娥与白嘉轩、鹿兆鹏与鹿子霖、黑娃白孝文与白嘉轩鹿三之间的矛盾、陕西风俗文化展示等角度,指出两者的差异并加以分析,肯定了电影的精彩之处,阐明对待经典改编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
关键词
《白鹿原》
礼教
人性
感情脉络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剧版《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改编分析
被引量:
1
5
作者
姚宝香
机构
西京学院
出处
《电影世界》
2018年第11期36-41,共6页
基金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从小说到影视--当代陕西作家作品的影视改编研究”(项目编号:2015J030)的成果之一。
文摘
电视剧《白鹿原》在将经典重现这件事上确实是功不可没,但是在剧情发展以及人物形象及命运塑造等方面则背离原著较大,比如白嘉轩的形象就存在人为“高大全”的现象,原著中的女性人物尤其是田小娥、白灵、白孝文媳妇、鹿冷氏等形象在多处更是颠覆了原著的文化价值判断,消解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感以及其自身对命运的反抗与顺从。
关键词
《白鹿原》
女性形象
改编
人物形象
女性人物
价值判断
人物命运
电视剧
分类号
I207.4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嘉年华》:性隐喻下的社会现实叩问
6
作者
姚宝香
机构
西京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7-119,共3页
文摘
电影《嘉年华》取材于社会现实,导演文晏经过艺术化的处理给观众讲述了两名小学少女被性侵的事件,在这个事件里导演通过性隐喻的方式将不同的女性生命个体推送到观众面前,揭示了女性在男性下半身审美心理之下的伤痛,以及不同角色在不同行为背后隐藏的深层结构问题。太多的观众将《嘉年华》与《熔炉》《素媛》进行比较,但是《嘉年华》有其独特性,它在性的隐喻下叩问的正是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
关键词
性隐喻
事件
行动元
六度分离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春片的“同样”与“别样”
7
作者
姚宝香
机构
西京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44,共3页
文摘
从2011年到2014年中国上演了很多有关青春的影片,比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同桌的你》以及2014年年底的《匆匆那年》等,青春片抓住了人们怀旧的心理,但就其本身来说却也良莠不齐,本文试图从青春的"同样"与"别样"角度对青春片所共有的特征及存在的缺陷进行论述,指出票房大胜背后的肤浅和缺乏深度,青春的主体皆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大学生、留学生,而边缘人的青春鲜有表现。
关键词
青春片
爱情模式
青春的反叛
梦想与现实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荆州杀》到《影》的人物形象解读
8
作者
姚宝香
机构
西京学院
出处
《新闻知识》
2019年第4期40-43,共4页
基金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从小说到影视--当代陕西作家作品的影视改编研究"(2015J030)的成果之一
文摘
电影《影》一经播出,其用水墨色彩演绎人性的黑白灰状态就被津津乐道,本文将小说《荆州杀》与《影》进行对比研究,指出《影》弃原著的同仇敌忾而选择"窝里斗"的叙事模式,进而从文化心理学、精神分析等角度解读影片中的不同人物形象及其成因,以期进一步理解导演在文学影视化改编中的再创作。
关键词
窝里斗
五伦
好意优先型
需要
自我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剧版《白鹿原》在影视化传播中的“高大全”改写
9
作者
姚宝香
机构
西京学院
出处
《新闻知识》
2018年第2期65-68,共4页
基金
院级科研项目"<白鹿原>及其影视民俗文化产业研究"(XJ17010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剧版《白鹿原》较好呈现了小说的故事,改编的过程中确实也进行了诸多的再创作,作为原著的读者欣慰于小说的影视化呈现,但同时也对电视剧中白嘉轩的"高大全"形象表示遗憾,这样的形象塑造无疑是一种打造,不仅大大折损了原著形象的复杂性,而且也抹杀了原著中的文化批判意识。本文将原著与电视剧进行对比,指出这种高大全形象的表现、优缺点,思考当下经典文学作品在故事讲述、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白鹿原》
白嘉轩
高大全
对比反衬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芳华》:美化与批判的迷雾式两全
10
作者
姚宝香
机构
西京学院
出处
《新闻知识》
2018年第8期46-49,共4页
文摘
电影《芳华》上映后引起各方热议,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对电影有意味的形式、细节的暗示、情感命运的美化式处理、集体恶的缺席化处理等问题的解读阐释,指出电影在美化与批判之间的两全处理,既完成了对小说文本实际的还原性认识实然性认同,又实现了对理想目标的创造性新建应然性追求,有着对时代与人性善恶关系的反思与批判。
关键词
芳华
有意味的形式
美化
批判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夏洛特烦恼》:男性的欲望、自省与女性的痴情
11
作者
姚宝香
机构
西京学院
出处
《新闻知识》
2016年第11期46-49,共4页
文摘
电影《夏洛特烦恼》不仅有着惊人的票房,同时也有着良好的口碑,其幽默经典的台词让观众开怀大笑,其黄粱一梦的剧情也让观众思考良多,夏洛辗转于"青涩"到"情色"之欲,游走于富贵名利之间,最终追悔莫及却也把握了现实的幸福,大团圆的结局让人欣慰,但该片却也有一些美中不足之处。本文通过男性的欲望、自省与女性的痴情来解读影片传达出的价值取向与人生真谛,指出其对女性痴情的一厢情愿式男性解读的缺憾。
关键词
欲望
自省
女性的痴情
契可尼效应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化浪潮中的精神危机——贾平凹笔下的西安人
12
作者
杨玉锋
姚宝香
机构
西京学院外语系
出处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93-96,共4页
文摘
贾平凹的"西京系列"小说描绘了西安在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或面临的问题,尤其是精神层面的问题,笔调伤感,气息颓废。现代都市文化和古都文化碰撞下文人内心的焦虑、都市文明对乡村文明的吞噬、农民进城谋生后的精神困境,这一切都是商业文明在进入古城后产生的一系列后果,而固守传统文明的西安人在身份认同上出现了问题。
关键词
贾平凹
西安
城市化
身份认同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仓央嘉措情诗中“不能爱”的情绪
13
作者
姚宝香
机构
西京学院
出处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5-96,共2页
文摘
近两年通过几部热播的影视剧,比如《非诚勿扰2》《宫》《步步惊心》,仓央嘉措的诗歌又再次焕发出新的光彩,仓央嘉措一方面是神圣的喇嘛,是西藏宗教和政治的最高领袖,另一方面又是布达拉宫最浪漫的情种。
关键词
仓央嘉措
爱情生活
布达拉宫
情绪
诗歌
西藏宗教
喇嘛
人生
矛盾
佛法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藏族古文献中的系统性、复杂性和信息思想检视
14
作者
姚宝香
机构
西京学院
出处
《兰台世界(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3-64,共2页
文摘
藏民族的古文献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可否认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系统性、复杂性和信息思想。这里,笔者试一分析,以揭示博大精深的藏民族文化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
藏族
古文献
检视
分类号
G201 [文化科学—传播学]
G12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对外汉语中谚语教学的易操作性
15
作者
潘玉洁
李宜岭
王子钰
段茹玉
马珂
姚宝香
机构
西京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新丝路(下旬)》
2021年第4期0222-0222,共1页
基金
2020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外汉语日常用语网络教学平台(”项目编号:X202012715059),该论文《论对外汉语中谚 语教学的易操作性》为该项目成果之一。
文摘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给予了外国人更多的学习汉语的机会。在广袤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谚语作为中国人常用的日常用语,及其容易被忽略,虽被忽略,但不能否定其适用性。中国传统的交际文化、耕种文化等都蕴含在了传承数千年的中华谚语中。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不能忽略谚语的教学。本项目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谚语教学提供了平台。
关键词
谚语
日常用语
对外汉语
分类号
C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跨文化语境中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评台湾导演李安的《家庭三部曲》
姚宝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电影《白鹿原》中的视听符号解读
姚宝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塬上》:生态背后的底层生存困境
姚宝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白鹿原》之“缩水”亦精彩
姚宝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剧版《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改编分析
姚宝香
《电影世界》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嘉年华》:性隐喻下的社会现实叩问
姚宝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青春片的“同样”与“别样”
姚宝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从《荆州杀》到《影》的人物形象解读
姚宝香
《新闻知识》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剧版《白鹿原》在影视化传播中的“高大全”改写
姚宝香
《新闻知识》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芳华》:美化与批判的迷雾式两全
姚宝香
《新闻知识》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夏洛特烦恼》:男性的欲望、自省与女性的痴情
姚宝香
《新闻知识》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现代化浪潮中的精神危机——贾平凹笔下的西安人
杨玉锋
姚宝香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评仓央嘉措情诗中“不能爱”的情绪
姚宝香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
0
原文传递
14
藏族古文献中的系统性、复杂性和信息思想检视
姚宝香
《兰台世界(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09
0
原文传递
15
论对外汉语中谚语教学的易操作性
潘玉洁
李宜岭
王子钰
段茹玉
马珂
姚宝香
《新丝路(下旬)》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