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期癌痛不必强忍,这些手段可以缓解
1
作者 姚峪岚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第3期86-87,共2页
很多癌症患者到了晚期阶段都被疼痛折磨着,严重影响着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生活质量。那么,癌症晚期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疼痛,又该如何止痛呢?
关键词 晚期癌痛 癌症晚期患者 癌症患者 疼痛 晚期阶段
下载PDF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中性粒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冯刚 曹帆帆 +6 位作者 俞思伟 邱丽红 姚峪岚 庄平 宋琼 金娴 罗前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ⅡT)对严重创伤中性粒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41例严重创伤伴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CT)组(n=21)和ⅡT组(n=20)。CT组:除了创伤常规治疗(包括抗休克、复苏、止血、手术...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ⅡT)对严重创伤中性粒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41例严重创伤伴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CT)组(n=21)和ⅡT组(n=20)。CT组:除了创伤常规治疗(包括抗休克、复苏、止血、手术、机械通气等)外,还应用静脉注射常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ⅡT组:除了创伤常规治疗外,应用ⅡT将血糖严格控制在4.4-6.1mmol/L。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8h、72h和1周血浆TNF-α、IL-10、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细胞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MN凋亡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ⅡT组血浆TNF-α、IL-10及SIRS评分分别较CT组低,ⅡT组外周PMN凋亡率较CT组高。结论ⅡT可通过促进严重创伤时PMN凋亡,降低血浆TNF—α、IL-10水平,降低过度炎症反应,改善严重创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强化治疗(ⅡT)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中性粒细胞(PMN) 凋亡 创伤
下载PDF
巨大咽后壁脓肿并发呼吸心搏骤停救治成功1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冯刚 罗前程 +3 位作者 姚峪岚 庄平 金娴 宋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4-674,共1页
患者,女性,57岁,于2011年12月6日因进食鸡肉后出现乔咽困难,遂来我院就诊,胃镜发现,食道上段有鸡肉异物停留,并行异物取出术。术后3d患者出现咽痛、颈部疼痛。
关键词 咽后壁脓肿 呼吸心搏骤停 异物取出术 救治 并发 食道上段 颈部疼痛 患者
下载PDF
成人川崎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
4
作者 冯刚 惠小平 +4 位作者 宋琼 金娴 姚峪岚 郭美华 施琴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4-225,共2页
关键词 川崎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并发症 颈淋巴结肿大
下载PDF
恬尔心和速尿治疗高血压急症28例研究
5
作者 张海 吴菲菲 +1 位作者 姚峪岚 蔡志伟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7期771-772,共2页
目的 :研究恬尔心与速尿联用对高血压急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收缩压≥ 16 0 mm Hg和 (或 )舒张压≥92 mm Hg患者 2 8例。取恬尔心 10 mg用 2 5 %葡萄糖 (DM者用 NS) 2 0 ml稀释静脉注射 ,8~ 10分钟 ,同时速尿 2 0 mg静脉注射 ,然后 ,... 目的 :研究恬尔心与速尿联用对高血压急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收缩压≥ 16 0 mm Hg和 (或 )舒张压≥92 mm Hg患者 2 8例。取恬尔心 10 mg用 2 5 %葡萄糖 (DM者用 NS) 2 0 ml稀释静脉注射 ,8~ 10分钟 ,同时速尿 2 0 mg静脉注射 ,然后 ,恬尔心 2 0 mg用 5 %葡萄糖 (或 NS) 2 5 0 ml稀释静脉滴注 ,2小时滴完 ,分别记录用药前和用药后 10、30、6 0、90和12 0分钟时血压及心率。结果 :用药后 10分钟血压下降幅度最大 ,药物作用高峰在 6 0~ 90分钟 ,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分别从用药前 (192 .39± 18.93) mm Hg和 (111.6 5± 15 .95 ) mm Hg、(139.0 4± 13.42 ) mm Hg降到用药后 (148.6 1±2 3.78) mm Hg、(85 .17± 11.44 ) mm Hg和 (10 4.83± 14.98) mm Hg,总有效率 96 .42 % (2 7/ 2 8)。结论 :恬尔心与速尿联用治疗高血压急症 ,显效快 ,作用缓和 ,疗效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恬尔心 速尿 高血压 急症 静脉滴注
下载PDF
肠黏膜屏障与肠道细菌移位 被引量:5
6
作者 姚峪岚 惠小平 《现代实用医学》 2006年第12期925-927,共3页
关键词 肠道细菌移位 肠黏膜屏障 免疫功能低下 机体内环境 多器官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不全 肠道微生态 全身炎症反应
下载PDF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预后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
7
作者 冯刚 曹帆帆 +5 位作者 姚峪岚 罗前程 庄平 金娴 郭恩伟 宋琼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IIT)对严重创伤预后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41例严重创伤伴应急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CT)组(n=21)和IIT组(n=20),两组均予以创伤常规治疗,CT组静脉注射常规胰岛素(RI)将血糖控制在10-11.1mmol/L;IIT组...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IIT)对严重创伤预后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41例严重创伤伴应急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CT)组(n=21)和IIT组(n=20),两组均予以创伤常规治疗,CT组静脉注射常规胰岛素(RI)将血糖控制在10-11.1mmol/L;IIT组将血糖控制在4.4-6.1mmol/L。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h、48 h、72 h、1周血浆TNF-α、IL-10、外周血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凋亡率,APACHⅡ评分,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IIT组治疗后24 h、48 h、72 h、1周血浆TNF-α、IL-10水平,1周时APACHⅡ评分、住院期间病死率均明显低于CT组(P均<0.05);ⅡT组治疗后48 h、72 h及1周时外周PMNs凋亡率显著高于CT组(P均<0.01)。结论:IIT可改善严重创伤病人的预后,其作用机制除了降低应激性高血糖的直接毒性作用外,还可能通过促进严重创伤后PMNs凋亡,降低血浆促炎细胞因子,调节过度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强化治疗 中性粒细胞 凋亡 创伤 预后
下载PDF
多发伤患者创伤后生活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姚峪岚 惠小平 宋琼 《创伤外科杂志》 2009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通过对ICU救治存活的多发伤患者定期随访,对其出院1年后的生理和残疾情况以及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进行调查,对多发伤患者伤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研究创伤情况与伤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格拉斯... 目的通过对ICU救治存活的多发伤患者定期随访,对其出院1年后的生理和残疾情况以及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进行调查,对多发伤患者伤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研究创伤情况与伤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评分法对入选者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创伤后的生理状态,残疾情况和生活质量与创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选取经抢救存活的60例患者,对其中35例来院复诊或经过电话联系的患者进行了随访。大多数患者在出院1年后生活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中20例恢复工作,4例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残疾,无法生活自理。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创伤后经救治成活者,总体生活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患者的ISS及头部的创伤情况与创伤后生活质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生活质量 诺丁汉健康量表 创伤严重度评分
下载PDF
多发伤78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姚峪岚 惠小平 《现代实用医学》 2007年第12期960-961,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综合性ICU治疗的78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平均创伤部位2.5个,平均ISS评分为28.32分。死亡18例,死亡率23.07%,主要死因为创伤性休克、重度颅脑损伤及脑疝等。... 目的探讨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综合性ICU治疗的78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平均创伤部位2.5个,平均ISS评分为28.32分。死亡18例,死亡率23.07%,主要死因为创伤性休克、重度颅脑损伤及脑疝等。结论加强监察,减少漏诊,积极处理创伤失血性休克,稳定生命体征,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加强与各专科合作,对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治疗
下载PDF
创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和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水平变化与炎性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前程 郭恩伟 +6 位作者 姚峪岚 任大力 章冰玉 杨峰 陈庆 刘兴晖 冯刚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41-546,共6页
目的研究创伤患者血清IL-33和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的变化及其与炎性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年龄≥18岁的创伤患者82例(创伤组),根据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评分)进一步分为轻度创伤亚组(ISS评分<20分)、重度创伤亚组(20分≤ISS评分... 目的研究创伤患者血清IL-33和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的变化及其与炎性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年龄≥18岁的创伤患者82例(创伤组),根据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评分)进一步分为轻度创伤亚组(ISS评分<20分)、重度创伤亚组(20分≤ISS评分<30分)和极重度创伤亚组(ISS评分≥30分);另选取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在患者受到创伤后4、24、72h和7d各时间点,检测血清IL-33、sST2、CRP、IL-1β、TNF-α和IL-10水平,同时评定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S)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Ⅱ),记录28d内病死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创伤后血清IL-33、sST2与炎性反应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选取最佳临界值,评估创伤后24h血清IL-33和sST2水平诊断炎性反应的价值。结果创伤组创伤后4、24、72h和7d的SIRSS和血清CRP、TNF-α、IL-10水平,创伤后4、24和72h的血清IL-1β水平,创伤后4和24h的血清IL-33、sST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0.01、0.05)。创伤后各时间点血清IL-33与SIRSS和血清CRP均呈正相关(r=0.112、0.181,P=0.021、0.013);创伤后4和24h,血清IL-33与sST2呈正相关(r=0.253、0.301,P=0.046、0.017)。创伤后各时间点血清sST2与SIRSS、血清CRP和IL-10均呈正相关(r=0.168、0.155、0.266,P=0.014、0.036、0.002)。创伤后24h血清IL-33水平ROC的AUC为0.732(P=0.006),95%CI为0.741~0.950,根据最大约登指数计算结果,最佳临界值为15.13pg/mL,其诊断炎性反应的敏感度为89.4%,特异度为66.7%。创伤后24h血清sST2水平ROC的AUC为0.845(P=0.000 1),95%CI为0.597~0.866,根据最大约登指数计算结果,最佳临界值为5.56ng/mL,其诊断炎性反应的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89.4%。重度创伤亚组和极重度创伤亚组创伤后4h~7d的血清IL-33和sST2、SIRSS、APACHⅡ峰值均显著高于轻度创伤亚组(P值分别<0.05、0.01),极重度创伤亚组创伤后4h~7d的血清IL-33和sST2、APACHⅡ峰值均显著高于重度创伤亚组(P值分别<0.01、0.05)。82例创伤患者28d内死亡10例,病死率为12.2%,轻度创伤亚组、重度创伤亚组和极重度创伤亚组的病死率分别为0、14.3%(5/35)和5/13,重度创伤亚组和极重度创伤亚组的病死率均显著高于轻度创伤亚组(P值均<0.01),极重度创伤亚组又显著高于重度创伤亚组(P<0.01)。结论创伤患者血清IL-33和sST2水平升高,高水平血清IL-33和sST2表明创伤和炎性反应程度重、预后不良。创伤后早期血清IL-33水平对炎性反应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C反应蛋白质 细胞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33 可溶性致癌 抑制因子2
下载PDF
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对多发伤患者炎症反应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章冰玉 任大力 +3 位作者 郭恩伟 杨峰 姚峪岚 冯刚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8期627-629,共3页
创伤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是青壮年的主要死因,其中20%死于器官功能衰竭或感染等并发症。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其病理生理基础[1-2]。引起SIRS的因素很多,目前没有一个有效的治疗手... 创伤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是青壮年的主要死因,其中20%死于器官功能衰竭或感染等并发症。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其病理生理基础[1-2]。引起SIRS的因素很多,目前没有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镇静镇痛能降低手术患者的炎症反应,但对多发伤患者是否有效尚无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镇静镇痛对多发伤患者SIRS及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镇静镇痛 炎症反应 瑞芬太尼
下载PDF
复杂严重多发伤致MODS抢救成功体会
12
作者 宋琼 姚峪岚 +4 位作者 景炳文 李能平 惠小平 冯国光 方立德 《河北医学》 CAS 2005年第12期1118-1120,共3页
关键词 多发伤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抢救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创伤并发严重血小板减少症初步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章冰玉 杨峰 +5 位作者 郭恩伟 任大力 姚峪岚 贾凌 余琳 冯刚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创伤并发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例创伤并发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10)和rhTPO治疗组(n=10),常规治疗组采取创伤常规...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创伤并发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例创伤并发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10)和rhTPO治疗组(n=10),常规治疗组采取创伤常规治疗措施,包括液体复苏、止血、手术、器官功能和营养支持等治疗。rhTPO治疗组在创伤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rhTPO 1.5×10^4 U/d,皮下注射,直至外周血小板计数恢复到100×10^9/L以上,或疗程达14 d或出现不良事件。分别观察2组治疗后第3、7天升高血小板计数的反应比例,治疗后7 d内止血比例,不良事件发生比例,血小板输注比例,28 d内病死比例,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结果:rhTPO治疗组治疗后第3、7天升高血小板计数总反应比例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8/10比2/10,9/10比3/10,均P<0.05);rhTPO治疗组治疗后7 d内止血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8/10比2/10,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比例、血小板输注比例、28 d内病死比例、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hTPO对创伤并发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血小板减少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疗效和安全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外周中性粒细胞凋亡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刚 俞思伟 +4 位作者 邱丽红 曹凡凡 徐利敏 彭彬 姚峪岚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0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病人外周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凋亡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6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的创伤病人分为A组(ISS<30分,n=16)和B组(ISS≥30分,n=10),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动态观察、比较病人入院时、入院后24 h、4...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病人外周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凋亡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6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的创伤病人分为A组(ISS<30分,n=16)和B组(ISS≥30分,n=10),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动态观察、比较病人入院时、入院后24 h、48 h、72 h、1周PMNs凋亡率的变化及1周内病死率,并与C组(健康者,n=10)比较。结果:创伤病人入院时、24 h及48 h外周PMNs凋亡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B组各时点PMNs凋亡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1周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严重创伤病人外周PMNs凋亡显著抑制,PMNs凋亡率可作为预测严重创伤病人病情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凋亡
下载PDF
经食管心房调搏最适条件的选择
15
作者 潘寿英 吴菲菲 姚峪岚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 :探索经食管心房调搏 (TEAP)的最适条件。方法 :采用TEAP技术 ,对 433例成人患者的食管导管插入食管的深度 ,最佳起搏电压及最佳起搏脉冲进行分析。结果 :最适刺激部位与双极或四极食管导联心电图心房波 (正负双向 )的最大振幅部... 目的 :探索经食管心房调搏 (TEAP)的最适条件。方法 :采用TEAP技术 ,对 433例成人患者的食管导管插入食管的深度 ,最佳起搏电压及最佳起搏脉冲进行分析。结果 :最适刺激部位与双极或四极食管导联心电图心房波 (正负双向 )的最大振幅部位基本一致 ,电极导管从外鼻孔插入食管内的长度相当于卧位时患者胸骨上缘到脐的长度。这时电极导管在食管内的部位为最适刺激部位。最适起搏电压为 15V至 2 0V。最适起搏脉宽为 10ms。结论 :应用上述条件进行TEAP检查 ,既安全、副作用少 ,又可得到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心房调搏 起搏阈值 食管导联心电图 TEAP
下载PDF
创伤病人血清游离线粒体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6
作者 郭恩伟 任大力 +5 位作者 章冰玉 杨峰 姚峪岚 贾凌 余琳 冯刚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4期315-321,共7页
目的:研究创伤病人血清游离线粒体DNA(cell-free mitochondrial DNA,cf-mtDNA)含量变化及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创伤病人37例为创伤组,根据损伤程度分为多发伤组和单发伤组,及休克组和无休克组。1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 目的:研究创伤病人血清游离线粒体DNA(cell-free mitochondrial DNA,cf-mtDNA)含量变化及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创伤病人37例为创伤组,根据损伤程度分为多发伤组和单发伤组,及休克组和无休克组。1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创伤组和对照组及创伤各亚组创伤后4 h、24 h、72 h和7 d时间点血清cf-mtDN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差异,分析血清cf-mtDNA含量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评分和血清CRP、TNF-α、IL-6含量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创伤后血清cf-mtDNA含量诊断炎症反应的价值。结果:创伤病人伤后24 h、72 h血清cf-mtDN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发伤组病人伤后4 h、24 h、72 h、7 d血清cf-mtDNA含量均明显高于单发伤组(分别P<0.05,P<0.01,P<0.01,P<0.05)。休克组病人伤后24 h血清cf-mtDNA含量明显高于无休克组病人(P<0.01)。创伤并发器官功能损伤组病人伤后4 h、24 h血清cf-mtDNA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无并发器官功能损伤组(均P<0.05)。死亡病人血清cf-mtDNA含量峰值虽高于生存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创伤后血清cf-mtDNA含量升高的同时,血清TNF-α、IL-6、CRP含量也显著升高。创伤后24 h血清cfmtDNA含量与ISS成正相关(r=0.454,P=0.004)。创伤后4 h^7 d血清cf-mtDNA含量分别与SIRS评分、血清IL-6含量成正相关(分别r=0.458,P=0.0001;r=0.252,P=0.005),但与血清TNF-α含量不相关(r=-0.058,P=0.511)。创伤后4~24 h血清cf-mtDNA含量与血清CRP含量成正相关(r=0.264,P=0.028)。创伤后4 h^7 d血清cf-mtDNA含量诊断炎症反应ROC曲线下面积为0.752(P=0.00001),95%CI:0.668~0.836。根据最大约登指数计算结果,最佳临界值为0.0753,其诊断炎症反应的灵敏度为63.6%,特异度为85.5%。结论:创伤病人创伤后早期血清cf-mtDNA含量升高,高血清cf-mtDNA含量表明创伤和炎症反应程度重。创伤后早期血清cf-mtDNA含量对炎症反应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游离线粒体DNA C反应蛋白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外周血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凋亡影响
17
作者 冯刚 曹凡凡 +6 位作者 俞思伟 徐利敏 彭彬 邱丽红 姚峪岚 宋琼 金娴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84-285,300,共3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IIT)对严重创伤患者外周血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严重创伤(ISS≥20分),且血糖≥11.1 mmol/L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两组除创伤常规治疗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 目的: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IIT)对严重创伤患者外周血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严重创伤(ISS≥20分),且血糖≥11.1 mmol/L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两组除创伤常规治疗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10~11.1 mmol/L和4.4~6.1 mmol/L范围。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24 h、48 h、72 h及1周外周血PMNs凋亡率。结果:两组病人的PMNs凋亡率在创伤后24 h明显降低,72 h后恢复;B组治疗48 h、72 h及1周后PMNs凋亡率均明显高于A组。结论:IIT促进严重创伤患者外周血PMNs凋亡,具有调节炎症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高血糖 胰岛素强化治疗 中性粒细胞凋亡
下载PDF
乳腺结节不可怕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18
作者 任舟辉 姚峪岚 +1 位作者 陈漪雯 贾一平 《健康之家》 2023年第5期5-6,共2页
乳房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女性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在外界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极易诱发乳腺结节。据有关资料显示,乳腺结节多见于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及乳腺癌等疾病中。因此,全面掌握乳腺结节的发病原因... 乳房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女性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在外界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极易诱发乳腺结节。据有关资料显示,乳腺结节多见于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及乳腺癌等疾病中。因此,全面掌握乳腺结节的发病原因,通过定期体检,采用适当的措施防治此类疾病,对促使女性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结节 乳腺纤维瘤 定期体检 乳腺囊肿 乳腺增生 乳腺炎 乳腺癌 环境因素影响
原文传递
肾移植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脓毒血症死亡一例
19
作者 姚峪岚 冯刚 罗前程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4期424-425,共2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Lister monocytogenes,LM),是国际公认的李斯特菌属7个菌株中唯一可感染人类的细菌。LM是食物源性感染的病原体,可造成20%~30%的感染者死亡[1],该细菌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脑膜炎、败血症和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Lister monocytogenes,LM),是国际公认的李斯特菌属7个菌株中唯一可感染人类的细菌。LM是食物源性感染的病原体,可造成20%~30%的感染者死亡[1],该细菌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脑膜炎、败血症和单核细胞增多。现报告1例肾移植手术8年后感染LM的重症患者,并总结其特点及转归。病例:患者,男,37岁。因"发热半个月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脑膜炎 诊断
原文传递
创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和可溶性抑癌蛋白2水平与创伤的程度及预后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峪岚 郭恩伟 +6 位作者 任大力 章冰玉 杨峰 陈庆 刘兴晖 罗前程 冯刚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3期299-303,共5页
目的 :研究创伤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 33,IL-33)及其受体可溶性抑癌蛋白2(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s ST2)水平的变化,并分析两者与患者的创伤严重度及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 目的 :研究创伤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 33,IL-33)及其受体可溶性抑癌蛋白2(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s ST2)水平的变化,并分析两者与患者的创伤严重度及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将67例患者分为轻度创伤组(ISS<20分)和重度创伤组(ISS≥20分),并选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创伤后4 h、24 h、72 h、7 d等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33和s ST2水平,分别比较3组间各时间点的血清IL-33和s ST2水平,并比较28 d内患者的病死率;同时比较存活者与死亡者各时间点血清IL-33和s ST2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选取最佳临界值,评估创伤后血清IL-33和s ST2水平预测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重度创伤患者创伤后4 h、24 h血清IL-33和s ST2水平均高于轻度创伤患者[IL-33,(38.75±28.43)pg/mL比(19.62±9.98)pg/mL,(42.31±37.37)pg/mL比(23.47±13.42)pg/mL,(P<0.05);s ST2,(6.50±3.74)ng/mL比(4.89±2.40)ng/mL,(8.35±2.69)ng/mL比(6.78±3.22)ng/mL,(P<0.05)];死亡患者创伤后24 h至7 d的血清IL-33和s ST2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1),创伤后24 h血清IL-33和s ST2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P=0.003)和0.751(P=0.012),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5.27 pg/mL和10.99 ng/mL,其预测死亡的灵敏度分别为100%和70%,特异度分别为64%和83%。结论:创伤患者的血清IL-33、s ST2水平升高与创伤的程度重及近期预后不良相关,创伤后24 h血清IL-33和s ST2水平可能作为预测创伤患者近期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白细胞介素33 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 创伤严重度评分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