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动脉狭窄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分析
1
作者 程御瑄 陈梦萦 +6 位作者 樊嘉欣 姚庆龄 张晓冬 杜双 瞿慧阳 马书音 展淑琴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43-47,共5页
目的分析脑动脉狭窄伴或不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脑动脉狭窄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分... 目的分析脑动脉狭窄伴或不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脑动脉狭窄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分为病例组(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和对照组(仅存在动脉狭窄),并对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了877例脑动脉狭窄患者,其中病例组76例(8.7%)。2组高血压病史、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颅内动脉狭窄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管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动脉瘤平均大小为(3.18±1.66)mm,常位于颈内动脉,以狭窄后动脉瘤最多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P=0.014)和颅内动脉狭窄(P=0.028)是脑动脉狭窄患者中出现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危险因素。结论患有高血压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更容易出现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较小且无症状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不会引起显著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狭窄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脑血疏口服液对急性脑出血病人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高震 陈梦燚 +5 位作者 姚庆龄 樊嘉欣 陈婉莹 王虎清 张茹 吴海琴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4期2072-2073,共2页
目的观察脑血疏口服液对急性非外伤性脑出血病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的影响,探讨氧化应激在脑出血病人脑损伤功能恢复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 目的观察脑血疏口服液对急性非外伤性脑出血病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的影响,探讨氧化应激在脑出血病人脑损伤功能恢复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非外伤性脑出血病人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按照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版)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血疏口服液。留取所有病人入院第2天及第8天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病人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SOD、MDA、GSH的水平。结果入院第2天两组病人血清中SOD、MDA及G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8天两组病人血清中SOD、GSH水平较入院第2天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水平较入院第2天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结论脑血疏口服液可能通过减轻急性非外伤性脑出血病人的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血疏 氧化应激 神经损伤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和Cyst C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樊嘉欣 陈婉莹 +3 位作者 姚庆龄 高震 王虎清 吴海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c modified albumin,IMA)和胱抑素C(Cystatin C,Cyst C)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1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DSA结果按脑动脉狭窄程度、支数、部位分亚组研究。对照组66例。所有入...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c modified albumin,IMA)和胱抑素C(Cystatin C,Cyst C)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1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DSA结果按脑动脉狭窄程度、支数、部位分亚组研究。对照组66例。所有入组者检测血清IMA和Cyst C水平。结果脑梗死组IMA和Cyst C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低于对照组;亚组(无狭窄组与轻、中、重度狭窄组)和亚组(0支、1支、2支与≥3支病变组)组内各比较,IMA和Cyst C均有差异(P <0. 05),且狭窄程度越重或狭窄支数越多,IMA和Cyst C升高均越明显(P<0. 05);无狭窄组(NCAS组)与颅内(ICAS组)、颅外(ECAS组)、合并狭窄组(COMS组)亚组内比较,与NCAS组相比,ICAS、ECAS与COMS组IMA和Cyst C均升高(P <0. 05);与ECAS和ICAS组相比,COMS组IMA和Cyst C均升高(P <0. 05),但ECAS组与ICAS组相比,IMA和Cyst C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和Cyst C水平与脑动脉狭窄正相关,但与颅内外动脉狭窄部位无明显相关,推测两者均是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修饰白蛋白 胱抑素C 急性脑梗死 脑动脉狭窄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EPO和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婉莹 吴海琴 +4 位作者 樊嘉欣 姚庆龄 谢宁莉 高震 王虎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93-495,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EPO和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急性脑梗死的患者90例(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无脑血管疾病的患者5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血EPO和血液流变学是否存在差异;两组分别进行EPO和血红蛋白、红细胞、血液流变学...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EPO和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急性脑梗死的患者90例(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无脑血管疾病的患者5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血EPO和血液流变学是否存在差异;两组分别进行EPO和血红蛋白、红细胞、血液流变学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在EPO和血液流变学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EPO与血液流变学无相关性(P>0.05);脑梗死组EPO与血浆黏度(r=0.373)、红细胞沉降率(r=0.459)及血沉方程K值(r=0.282)呈正相关(P<0.05);脑梗死组EPO与血红蛋白(r=-0.589)、红细胞(r=-0.410)、红细胞比容(r=-0.547)、全血黏度切变率1.00L/s(r=-0.400)、全血黏度切变率5.00L/s(r=-0.361)、全血黏度切变率30.00L/s(r=-0.408)、全血黏度切变率200.00L/s(r=-0.300)、红细胞压积(r=-0.520)呈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存在异常;急性脑梗死患者EPO会增高,增高的EPO可增加血液黏度,但不是通过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来调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探讨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婉莹 吴海琴 +5 位作者 樊嘉欣 姚庆龄 谢宁莉 陈梦燚 高震 王虎清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PFDP)和D-二聚体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急性脑血管病患者300 例(脑梗死200 例、脑出血100 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无脑血管病患者70 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小板、...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PFDP)和D-二聚体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急性脑血管病患者300 例(脑梗死200 例、脑出血100 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无脑血管病患者70 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小板、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磷酸肌酸激酶、肌酐、FIB、D-二聚体及PFDP的差异性;观察组分别进行NIHSS评分与FIB、D-二聚体、PFDP相关性研究.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小板、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磷酸肌酸激酶、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D-二聚体以及PFD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r=0.293)、D-二聚体(r=0.289)、PFDP(r=0.255)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FIB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FIB、D-二聚体和PFDP水平可作为预测急性脑血管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下载PDF
血清MMP-9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樊嘉欣 吴海琴 +4 位作者 姚庆龄 陈梦燚 张萌 高震 王虎清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24-28,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在Cochrane library、PubMed、CBM、维普、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关键词,如MMP-9、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等词,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12... 目的:系统评价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在Cochrane library、PubMed、CBM、维普、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关键词,如MMP-9、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等词,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12月,全面收集血清MMP-9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个研究927例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斑块不稳定组血清MMP-9明显高于斑块稳定组[MD=100.67,95%CI(83.82,117.53),P<0.000 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斑块稳定组血清MMP-9明显高于无斑块组[MD=102.62,95%CI(92.98,112.25),P<0.000 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MMP-9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显著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比较 被引量:25
7
作者 陈婉莹 樊嘉欣 +3 位作者 姚庆龄 高震 王虎清 吴海琴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比较腔隙性脑梗死后发生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248例,其中既往有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133例(脑梗死组);急性脑出血患者152例,其中既往有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78例(脑出血... 目的比较腔隙性脑梗死后发生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248例,其中既往有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133例(脑梗死组);急性脑出血患者152例,其中既往有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78例(脑出血组);收集并比较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既往病史、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及影像学特点的差异,并对有差异的指标绘制ROC曲线以确定其诊断价值。结果 2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史、既往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比例及入院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总胆固醇水平、NIHSS评分、心房纤颤、癌症、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胆固醇以4.945 mmol/L为临界点,此时总胆固醇水平鉴别腔隙性脑梗死发生脑出血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43.9%和81%。结论伴有心房纤颤、癌症、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病史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急性脑梗死;2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史的比例、血脂(除外总胆固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腔隙性脑梗死后继发脑梗死和脑出血可能存在共同的潜在机制;总胆固醇水平可作为腔隙性脑梗死易发生脑出血诊断的辅助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脑微出血 脑梗死 脑出血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