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血管腔内碘对比剂浓度对脑血管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姚开情 吕发金 +4 位作者 李剑秋 陈莉 勒都晓兰 张丽娟 盛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腔内不同碘对比剂浓度对脑血管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的影响,以确定使血管显示最佳的CT值阈值。资料与方法连续测量60例CTA病例左侧颈内动脉入颅前段(LEICA)、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LM1)、左侧大脑前动脉A2段(LA2)、左侧... 目的探讨脑血管腔内不同碘对比剂浓度对脑血管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的影响,以确定使血管显示最佳的CT值阈值。资料与方法连续测量60例CTA病例左侧颈内动脉入颅前段(LEICA)、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LM1)、左侧大脑前动脉A2段(LA2)、左侧椎动脉颅内段(LIVA)、基底动脉(BA)血管腔内CT值,头颈部CTA加测左侧颈外动脉(LECA)CT值,观察段血管发生病变时测量对侧,评价常规与减影CTA血管重建图像质量。结果常规与减影CTA图像中,优、良、差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ICA、BA、LIVA及LECA常规与减影CTA图像以及LM1常规CTA图像优、良组与差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优组与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LM1减影CTA图像及LA2常规与减影CTA图像优、良、差组两两比较,各组间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LM1减影CTA图像及LA2常规与减影CTA图像中最佳图像显示的CT值阈值分别为(506±89)Hu、(460±67)Hu、(436±60)Hu。结论随着脑血管腔内碘对比剂浓度增高,血管强化程度增强,有利于提高脑血管CTA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脑血管造影术 造影剂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医学影像专业研究生CT/MRI图像后处理教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姚开情 郁仁强 吕发金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18期300-301,共2页
CT/MRI图像后处理是医学影像专业研究生临床实践的重要课程之一。做好CT/MRI图像后处理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与上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简单到复杂,逐个部位掌握的教学策略;图像后处理质量控制反馈机制三位一体的教学手段能够使... CT/MRI图像后处理是医学影像专业研究生临床实践的重要课程之一。做好CT/MRI图像后处理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与上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简单到复杂,逐个部位掌握的教学策略;图像后处理质量控制反馈机制三位一体的教学手段能够使医学影像专业研究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图像后处理临床实践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专业 CT/MRI 图像后处理 临床实践
下载PDF
CT低剂量高分辨成像可行性研究体模实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姚开情 吕发金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8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CT低剂量高分辨扫描成像的可行性,探寻低剂量下最佳的高分辨成像扫描参数组合。方法在Force CT和HD750 CT上通过改变管电流和管电压组合,并采用迭代(ADMIRE3/ASIR 50%)和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两种重建方式,... 目的探讨CT低剂量高分辨扫描成像的可行性,探寻低剂量下最佳的高分辨成像扫描参数组合。方法在Force CT和HD750 CT上通过改变管电流和管电压组合,并采用迭代(ADMIRE3/ASIR 50%)和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两种重建方式,对Catphan 600体模进行扫描,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_(vol)),分析不同重建算法对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和图像噪声的影响。按CTDI_(vol)值分为低剂量组(<2 mGy)和高剂量组(>8 mGy),分析辐射剂量与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的关系。结果与FBP相比,迭代重建图像噪声更低(P<0.05)。高、低剂量组中空间分辨力存在部分重叠。低剂量组中最佳的高分辨扫描参数组合:120 kV/25 mAs(60 mA)。结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 mAs(60 mA),结合迭代重建可实现低剂量高分辨成像,为临床胸部CT低剂量高分辨成像扫描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扫描参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低剂量 高分辨成像 迭代重建 体模
下载PDF
网络教学平台在影像技术本科放射物理与辐射防护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姚开情 吕发金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22期206-207,共2页
探讨网络教学平台在影像技术本科放射物理与辐射防护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7级66名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对放射物理与辐射防护课程进行网络教学平台课堂设计,课程结束后收集并分析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学习情况。结果显示网络教学平... 探讨网络教学平台在影像技术本科放射物理与辐射防护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7级66名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对放射物理与辐射防护课程进行网络教学平台课堂设计,课程结束后收集并分析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学习情况。结果显示网络教学平台课程总成绩为94.1±3.0分;讨论板中共10个话题,学生共发表帖子703个,参与讨论175人次。说明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值得普遍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教学平台 影像技术 教学
下载PDF
CT图像后处理质量控制报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姚开情 吕发金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1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CT图像后处理质控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为CT图像后处理质控点的确定、更新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11月共21周CT图像后处理质控报告,对存在的问题分门别类统计并分析原因。结果共发现1 535个... 目的探讨CT图像后处理质控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为CT图像后处理质控点的确定、更新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11月共21周CT图像后处理质控报告,对存在的问题分门别类统计并分析原因。结果共发现1 535个问题,包括FOV选择不当(26.7%),窗宽窗位调节欠佳(23.8%),图像漏拍(15.7%),后处理/拍片数据选择不当(10.2%),彩色胶片质量问题(4.8%),体位欠规范(4.6%),血管外组织未去干净(3.6%),定位线过粗(3.0%)等。结论 FOV选择不当、窗宽窗位调节欠佳、图像漏拍以及后处理/拍片数据选择不当出现频率较高,主要是后处理人员不重视相关问题、对后处理规范不熟悉所致;可通过奖惩激励机制、加强后处理培训、相对固定后处理人员等措施减少此类问题。彩色胶片质量问题和定位线过粗出现频率相对较高,可作为新增质控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图像后处理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三维数字减影脑血管成像临床应用
6
作者 姚开情 吕发金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2期1401-1403,共3页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3DDSA)是近年来DSA技术的新发展,是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球管旋转技术及三维重建技术三者相结合的产物。3DDSA作用原理是通过2次旋转化DSA采集图像,传...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3DDSA)是近年来DSA技术的新发展,是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球管旋转技术及三维重建技术三者相结合的产物。3DDSA作用原理是通过2次旋转化DSA采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方法主要是针对要显示的部位对病变进行任意角度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脑血管成像 临床应用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三维重建技术 DSA技术 后处理方法 旋转技术
下载PDF
全脑CT灌注参数快速评价脑梗死核心及缺血半暗带 被引量:17
7
作者 温家华 刘洋 +4 位作者 魏淼 谭世芳 姚开情 陈莉 吕发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1-825,共5页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CTP)参数[脑血流量(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快速评价脑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的方法。方法对31例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行全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检查,获得CBF和...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CTP)参数[脑血流量(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快速评价脑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的方法。方法对31例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行全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检查,获得CBF和MTT及头颈部CTA图。CTP检查结束3天内行头颅MR检查。观察梗死核心在CBF及DWI图像的部位、数量、面积;测量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及各自镜像区的CBF和MTT,计算相对CBF(rCBF)、相对MTT(rMTT)。结果 31例疑似脑梗死患者,CBF共检出24例33个梗死灶,10例存在缺血半暗带。MRI共检出26例97个梗死灶。CBF及DWI测量梗死核心区面积相关性良好(r=0.98,P=0.07)。脑缺血半暗带区CBF为(6.79±1.29)ml/(100g·min),MTT为(17.07±3.13)s,rCBF为0.71±0.09,rMTT为1.53±0.19。结论选择MTT延长区与CBF明显减低不匹配区可较快速、准确地检出缺血半暗带。诊断患者有无脑梗死时,CBF与DWI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CBF不能取代DWI进行脑梗灶数量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缺血半暗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管造影术 扩散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形态学特征及破裂风险CTA评估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剑秋 陈莉 +2 位作者 姚开情 勒都晓兰 吕发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552-1555,共4页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与破裂风险的关系,初步预测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194个颅内动脉瘤资料,其中破裂组61例(82个动脉瘤)和未破裂组93例(112个动脉瘤),测量瘤体长度、瘤颈宽度,计算瘤体长度与瘤颈宽度的比值...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与破裂风险的关系,初步预测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194个颅内动脉瘤资料,其中破裂组61例(82个动脉瘤)和未破裂组93例(112个动脉瘤),测量瘤体长度、瘤颈宽度,计算瘤体长度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R值),观察有无子囊、子囊个数及位置,分析以上指标与破裂的相关性。结果破裂组瘤体长度(4.95±4.80)mm,平均瘤颈宽度(3.55±3.10)mm,平均AR值(1.21±0.68),47.6%有子囊;未破裂组瘤体长度(2.75±2.65)mm,平均瘤颈宽度(2.85±1.90)mm,平均AR值(0.96±0.55),14.3%有子囊。两组间有无子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界瘤体长度、瘤颈宽度和AR值分别为3.65、3.35 mm和1.135;瘤颈宽度<3.35 mm时的破裂风险是>3.35 mm时的2.05倍,瘤体长度>3.65 mm时的破裂风险是<3.65 mm时的3.76倍,AR值>1.135时的破裂风险是<1.135时的3.18倍,有子囊的破裂风险是无子囊的5.64倍。结论颅内动脉瘤的瘤体长度、瘤颈宽度、AR值和子囊形成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瘤体越长、瘤颈越小、AR值越大或有子囊形成,动脉瘤破裂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形态学特征 瘤体长度 瘤颈宽度 AR值 子囊
下载PDF
椎动脉发育异常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莉 吕发金 +4 位作者 罗天友 蔡昌平 李琦 姚开情 刘筱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异常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与后循环缺血(PCI)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头颅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CTDSA)检查的218例PCI患者(PCI组)和110名无前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于VR图上观察有...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异常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与后循环缺血(PCI)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头颅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CTDSA)检查的218例PCI患者(PCI组)和110名无前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于VR图上观察有无孤立性椎动脉(IVH)、椎动脉发育不良(HVA)及FTP,并测量双侧椎动脉颅内段起始处管径。对椎动脉发育异常合并FTP与PC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对照组中,IVH占1.82%(2/110),HVA占17.27%(19/110),FTP占7.27%(8/110);其中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占0.91%(1/110);2PCI组中,IVH占10.55%(23/218),HVA占49.08%(107/218);FTP占28.90%(63/218);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占25.23%(55/218);3对照组与PCI组间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35.56,P<0.001);4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与PCI具有相关性(r=0.31,P<0.001)。结论椎动脉发育异常伴FTP可能引起P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椎动脉发育不良 孤立性椎动脉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剑秋 陈莉 +1 位作者 姚开情 吕发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1-693,共3页
目的对比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74例,男31例,女43例,平均72.3岁。均行VCTDSA和3D-DSA检查,两位评价者分析此两项检查的影像资料,记录动脉瘤... 目的对比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74例,男31例,女43例,平均72.3岁。均行VCTDSA和3D-DSA检查,两位评价者分析此两项检查的影像资料,记录动脉瘤检出的个数、部位及大小,并评价VCTDSA的诊断效能(包括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及两种技术诊断动脉瘤的一致性。结果 3D-DSA检出动脉瘤94个,VCTDSA检出93个(评价者A检出93个,评价者B 92个);评价者A检出全部动脉瘤以及检出<3 mm动脉瘤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较评价者B高,而两者检出≥3 mm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在检出动脉瘤个数、部位和大小三方面,3D-DSA和VCTDSA有很好的评价者间的一致性。结论 VCTDSA的动脉瘤检出效能与3D-DSA相当,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的准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走行迂曲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莉 罗天友 +4 位作者 吕发金 许仕全 邓世山 蔡昌平 姚开情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迂曲及迂曲程度与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5例行头颅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ic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检查...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迂曲及迂曲程度与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5例行头颅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ic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检查的后循环缺血患者(PCI组)和108名无前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的正常人。在VR图像上观察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是否有迂曲,并分别测量每个迂曲的角度。根据迂曲数量和迂曲角度对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迂曲程度行迂曲评级。椎-基底动脉迂曲程度与PCI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对照组和PCI组的左右侧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迂曲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χ2=66.860,P=0.000;χ2=43.457,P=0.000;χ2=19.203,P=0.000)。(2)PCI组,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迂曲程度≥Ⅲ级者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1.115,P=0.000;χ2=86.620,P=0.000;χ2=43.371,P=0.000)。(3)椎动脉颅内段走行迂曲与PCI相关(r=0.49,P=0.000);椎动脉颅内段迂曲程度≥Ⅲ级与PCI中等强度相关(r=0.65,P=0.000)。基底动脉走行迂曲与PCI相关(r=0.25,P=0.000);基底动脉颅内段迂曲程度≥Ⅲ级与PCI相关(r=0.37,P=0.000)。结论: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走行迂曲可能引起PCI,尤其是当椎动脉迂曲程度达到Ⅲ级以上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椎动脉迂曲 基底动脉迂曲 基底动脉延长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开放与椎动脉颅内段发育间关系的MRA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莉 吕发金 +2 位作者 姚开情 李剑秋 勒都晓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后交通开放情况与椎动脉颅内段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5例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体检者。观察双侧椎动脉发育与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情况,测量椎动脉颅内段管径及后交通动脉的长度与管径,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①... 目的探讨后交通开放情况与椎动脉颅内段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5例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体检者。观察双侧椎动脉发育与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情况,测量椎动脉颅内段管径及后交通动脉的长度与管径,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①右侧椎动脉发育不良占39.13%(45/115),缺如占0.87%(1/115),左侧椎动脉发育不良占15.65%(18/115),双侧椎动脉同时发育不良占2.61%(3/115)。②单侧或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72例,双侧同时开放35例,仅左侧开放23例,仅右侧开放14例。③椎动脉颅内段发育不良与后交通动脉开放相关(r=0.677,P=0.000)。结论椎动脉颅内段发育不良可引起后交通动脉代偿性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后交通动脉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ESWAN序列对脑梗死脑内微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勒都晓兰 吕发金 +2 位作者 陈莉 姚开情 李剑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998-2001,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gradient echo T2*-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序列在诊断脑梗死伴发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中不同影像学表现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3-10月于我院检查诊断脑梗死的55例... 目的探讨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gradient echo T2*-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序列在诊断脑梗死伴发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中不同影像学表现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3-10月于我院检查诊断脑梗死的55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记录ESWAN图像上CMBs发生部位、数目、表现。结果 55例患者中,ESWAN共检出CMBs患者占52.73%(29/55),高于MRI常规序列检出率(29.09%,16/55)(χ2=6.36,P<0.05),同时行头颅CT平扫的34例患者中,8.82%(3/34)发现梗死灶内少量出血(χ2=29.79,P<0.01)。ESWAN图像上,51.72%(15/29)的患者CMBs的表现为小圆形信号缺失,仅位于梗死灶外,37.93%(11/29)表现为小片状、条状信号缺失,仅位于梗死灶内,10.34%(3/29)梗死灶内外均有CMBs。此29例患者中,37.93%(11/29)为腔隙性脑梗死,其中81.82%(9/11)表现为梗死灶外CMBs;48.28%(14/29)为大面积梗死,其中71.43%(10/14)表现为梗死灶内CMBs。脑梗死不同分期间CMBs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存在脑软化灶时更易发生CMBs(P<0.05)。结论 CMBs的出现与血管的损伤程度有关,ESWAN对脑梗死伴CMBs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涎腺多形性腺瘤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丹 吕发金 +1 位作者 张丽娟 姚开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51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MSCT表现特征对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涎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情况及MSCT影像特征。结果 47例多形性腺瘤患者中,89.4%(42/47)... 目的探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MSCT表现特征对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涎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情况及MSCT影像特征。结果 47例多形性腺瘤患者中,89.4%(42/47)为单发,10.6%(5/47)为单侧多发;59.6%(28/47)位于腮腺,17.0%(8/47)位于颌下腺,14.9%(7/47)位于腭部小涎腺,8.5%(4/47)位于颊部小涎腺;术中见27.7%(13/47)病灶与周围结构有粘连,10.6%(5/47)包膜不完整,19.1%(9/47)表面扪及结节。MSCT上涎腺混合瘤多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或结节,14.9%(7/47)病例发生囊变,其中6例位于腮腺,以术后复发及多发者最常见,颌下腺及腭部病灶均未见囊变者,增强后95.7%(45/47)表现为延迟强化(延迟180 s)。其中4例发生于硬腭者,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利用三维重组技术行MPR及VR图像后处理,不仅可提高病灶的检出,还可清晰显示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及邻近骨质的改变。结论涎腺多形性腺瘤的MSCT表现具有特征性,发生于硬腭者病灶多较小,应常规应用三维重组技术显示病灶及邻近骨质的改变,提高术前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多形性腺瘤 临床特点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M1段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惠 吕发金 +4 位作者 覃川 姚开情 张丽娟 蒋孝先 李建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报道运用64层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y 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研究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水平段(M1段)走行及其分支解剖和变异。方法前瞻性观测脑血管或头颈血管VCTDS... 目的报道运用64层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y 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研究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水平段(M1段)走行及其分支解剖和变异。方法前瞻性观测脑血管或头颈血管VCTDSA检查脑底动脉表现无异常者120例,在VR图像上观测MCA-M1段走行及分支类型,测量M1段起始处管径,比较不同侧别、性别管径有无差异。结果120例240侧MCA中,M1段走行分为4型:水平型40.41%(97/240侧),上斜型14.58%(35/240侧),下斜型7.92%(19/240侧),波浪型37.08%(89/240侧);M1段主干分3型:单干型7.91%(19/240侧)、双干型88.75%(213/240侧)、三干型3.33%(8/240侧);M1起始处管径左侧:(1.98±0.44)mm,右侧:(2.05±0.46)mm;男性:(2.01±0.39)mm,女性:(2.03±0.41)mm;管径不存在侧别和性别的差异(P=0.062、0.792)。M1段分支类型除TanrioverN划分八种类型外,另还有IIB、IIC、IVC亚型共3种亚型。发育变异包括窗式变异2例、副大脑中动脉1例、早分叉5例。结论VCTDSA能清楚地显示MCA-M1段血管的解剖和变异,管径正常值可作为临床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解剖
下载PDF
ESWAN序列参数对不同浓度FeSO_4溶液成像效果的研究
16
作者 勒都晓兰 吕发金 +2 位作者 陈莉 姚开情 李剑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901-1904,共4页
目的采用体外实验方法研究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gradient echo T2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序列不同参数设置对不同浓度顺磁性离子(Fe2+)的成像效果的影响。方法建立1个不同浓度FeSO4溶液模型,在ESWAN序列上... 目的采用体外实验方法研究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gradient echo T2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序列不同参数设置对不同浓度顺磁性离子(Fe2+)的成像效果的影响。方法建立1个不同浓度FeSO4溶液模型,在ESWAN序列上使用不同的回波数、翻转角(flip angle,FA)、带宽(bandwidth,BW)、视野(field of view,FOV)对样本进行重复扫描,观察信号的变化。通过测量样本各层面图像感兴趣区的相位值,分析成像结果与不同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ESWAN显示Fe2+呈稍高信号。当Fe2+浓度≤0.01 mmol/L时,相位值随浓度增高而增高。当浓度为0.1 mmol/L时,伪影增多,相位值降低。在不同的回波数、FA、BW与FOV参数条件下,相位值的变化缺乏特异性。当浓度≥0.001 mmol/L时,回波数越小,对比度信噪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越大(P<0.05);当Fe2+浓度≤0.01 mmol/L时,CNR随FA的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浓度≥0.001 mmol/L时,宽BW时,CNR值较大(P<0.05),而CNR随FOV的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WAN序列不同参数对成像特点的影响各不相同,回波数、BW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 相位 参数
下载PDF
双源螺旋CT大螺距Flash模式在肺动脉CTA成像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思杭 吕发金 +3 位作者 曾勇明 彭刚 姚开情 吕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94-1499,共6页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大螺距Flash模式、时间-密度曲线测试技术在肺动脉CT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法:将拟行CTPA检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单源常规模式扫描,对比剂示踪技...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大螺距Flash模式、时间-密度曲线测试技术在肺动脉CT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法:将拟行CTPA检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单源常规模式扫描,对比剂示踪技术。实验组采用双源大螺距Flash模式扫描,时间-密度曲线测试技术。对比剂均采用400 mg I/ml碘迈伦,其余扫描参数均相同。扫描结束后,将原始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处理,分别采用图像质量评分及CT值、对比噪声比评价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共60例病人均成功完成CTPA检查,2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752,0.605,0.319,0.523);实验组对比噪声比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28,0.030,0.001,0.012,0.020),2组肺动脉干、左右上肺动脉、左右下肺动脉CT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362,0.986,0.373,0.584,0.931),实验组升主动脉、左右上肺静脉、左右下肺静脉C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1,0.000,0.003,0.000),且实验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χ2=12.25,P=0.016;χ2=7.53,P=0.023);实验组对比剂用量(24 ml vs.50 ml)和辐射剂量[(5.27±1.94)m Sv vs.7.30±2.73)m Sv]低于对照组(P=0.011),实验组扫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0.94±0.07)s vs.(4.71±0.37)s,P=0.000]。结论:在CTPA检查中,双源CT大螺距Flash模式、时间-密度曲线测试技术不仅能采集到理想的肺动脉影像,而且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还有效缩短了患者的屏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X线计算机 对比剂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比较阈值调节测量法与常规测量法对评价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谢惠 吕发金 +5 位作者 张丽娟 姚开情 蒋孝先 李建秋 陈丽 覃川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2-396,共5页
目的探讨阈值调节测量法和常规测量法对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评价的准确性。方法用常规测量法和阈值调节测量法对8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分析,评估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重复性及一致性,用两种方法测量狭... 目的探讨阈值调节测量法和常规测量法对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评价的准确性。方法用常规测量法和阈值调节测量法对8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分析,评估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重复性及一致性,用两种方法测量狭窄处及正常血管管径大小,计算各狭窄处的狭窄率,判定狭窄程度。结果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两种方法对狭窄部位判定有良好一致性(K=0.99、0.99),观察者内阈值调节测量和常规测量狭窄程度一致性强(K=0.92、0.89),观察者间阈值调节测量和常规测量狭窄程度一致性强(K=0.98、0.87)。阈值调节测量比常规测量多检出轻中度血管狭窄共9处,分别是M1段轻度狭窄2处,M1段中度狭窄1处,M2段轻度狭窄5处,M2段中度狭窄1处;阈值调节测量优于常规测量(-R阈>-R常),两种测量法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血管造影(CTA)测量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阈值调节测量法可减少轻中度狭窄漏诊率,较常规测量更准确反映血管狭窄,为临床介入治疗提供可靠的血管狭窄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阈值 血管狭窄
下载PDF
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特点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惠 覃川 +6 位作者 吕发金 张丽娟 姚开情 杨俊潇 荣天 张定均 周帮建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5-157,共3页
摘要: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的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CTDSA)的部位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69例72个MCAAVCTDSA影像特点,根据MCAA发生部位分为4类:M1段,M2分叉处,M2远段,M3~M5段,统计双侧动... 摘要: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的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CTDSA)的部位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69例72个MCAAVCTDSA影像特点,根据MCAA发生部位分为4类:M1段,M2分叉处,M2远段,M3~M5段,统计双侧动脉瘤数目,分析动脉瘤部位的影像学特征;两名神经放射学医生采用双盲法测量M2分又处大脑中动脉瘤角度,并与正常大脑中动脉M2分叉处角度对照,统计分析二者的角度差异。结果(1)M1段动脉瘤共7个(9.70%),M2分叉处动脉瘤共58个(80.56%),M2远段动脉瘤共5个(6.94%),M3~M5段动脉瘤共2个(2.78%)。(2)正常大脑中动脉M2分叉处角度为(99.30±22.96)°,M2分叉处动脉瘤角度为(139.26±27.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正常大脑中动脉M2分叉处角度左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破裂动脉瘤M2分又处角度为(133.98±30.24)°,未破裂动脉瘤M2分又处角度为(144.53±21.8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AA多发于M2分叉处;动脉瘤组与非动脉瘤组M2分叉处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2分叉角度增大,动脉瘤的发生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不同时期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0
20
作者 谢惠 覃川 +6 位作者 吕发金 刘波 邓小林 杨俊潇 荣天 张丽娟 姚开情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技术(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在不同时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不同时期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1.5T磁共...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技术(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在不同时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不同时期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1.5T磁共振DWI和FLAIR序列检查,以双盲法对比分析发现病例的敏感度和病灶面积。结果::DWI、FLAIR发现病例的敏感度:在超急性期内,分别为100%和26.67%(P<0.05);在急性期内,均为100%;在亚急性期内,分别为80%和86.67%(P>0.05);在慢性期内,分别为11.11%和94.44%(P<0.05)。梗塞灶面积显示,在72 h内DWI大于FLAIR(P<0.05),亚急性期间基本相当(P>0.05),慢性期FLAIR大于DWI(P<0.05)。结论:联合应用DWI和FLAIR能准确诊断不同时期脑梗死,并有助对脑梗死进行分期和新旧病灶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