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浓香型白酒酒醅中乳酸菌分离及其对模拟固态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姚惟琦 陈茂彬 +1 位作者 镇达 郭艺山 《酿酒》 CAS 2010年第3期37-41,共5页
从发酵酒醅中分离得到21株产乳酸菌株,其中16株为芽孢杆菌。利用梅里埃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得到干燥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xerosis)、耳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icul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 从发酵酒醅中分离得到21株产乳酸菌株,其中16株为芽孢杆菌。利用梅里埃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得到干燥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xerosis)、耳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icul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腊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group)、浸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macerans)6种产乳酸菌。将6株产酸菌进行模拟固态发酵,结果显示所有乳酸菌都不同程度的抑制了己酸、己酸乙酯以及乳酸乙酯的产量,其中浸麻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属的2株产乳酸菌严重抑制了乙醇和己酸乙酯的生成量,巨大芽孢杆菌的一株还严重抑制了己酸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糟醅 乳酸菌 分离纯化 模拟发酵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CIK细胞抗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姚惟琦 饶巍 周宏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0-726,共7页
在过去的20多年中,CIK细胞已逐步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临床应用研究并展现了一定的抗瘤效果。然而,CIK细胞存在缺乏抗原特异性、靶向性不足、体内存活时间短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随着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 在过去的20多年中,CIK细胞已逐步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临床应用研究并展现了一定的抗瘤效果。然而,CIK细胞存在缺乏抗原特异性、靶向性不足、体内存活时间短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随着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饰的T细胞(CAR-T)技术的兴起,CIK细胞的CAR修饰潜力也倍受关注。本文就CAR-CIK细胞的构建思路、效应细胞来源和简化治疗优势、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现状以及目前CAR-CIK面临的瓶颈问题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肿瘤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乳酸利用菌的环境耐受性及对模拟白酒固体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镇达 姚惟琦 陈茂彬 《酿酒科技》 2009年第9期38-40,共3页
从发酵过程中的窖池分离数十株乳酸利用菌,选取6株检测其在有氧及缺氧条件下的乳酸盐浓度、有机酸浓度、乙醇浓度耐受性及在混合碳源条件下对利用乳酸盐的影响,显示降乳菌对有关环境因素具有一定的耐受性。模拟厌氧固体发酵显示大部分... 从发酵过程中的窖池分离数十株乳酸利用菌,选取6株检测其在有氧及缺氧条件下的乳酸盐浓度、有机酸浓度、乙醇浓度耐受性及在混合碳源条件下对利用乳酸盐的影响,显示降乳菌对有关环境因素具有一定的耐受性。模拟厌氧固体发酵显示大部分菌株降乳效果达到25%~50%,对乙酸等有机酸水平影响少,而对乙醇含量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环境耐受性 模拟发酵 浓香型白酒
下载PDF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滑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浩 陈森 +1 位作者 马雨洪 姚惟琦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3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滑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S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分离大鼠来源的SMSCs,选取第3代SMSCs细胞进行增殖和成骨分化实验,CCK-8法检测SMSCs细胞活性,并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结果 CGRP诱导SM...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滑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S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分离大鼠来源的SMSCs,选取第3代SMSCs细胞进行增殖和成骨分化实验,CCK-8法检测SMSCs细胞活性,并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结果 CGRP诱导SMSCs增殖第4天实验组、对照组细胞吸光度相对比分别为1.34±0.08、1.40±0.07,第6天分别为1.76±0.12、1.89±0.14,第8天分别为1.84±0.13、2.35±018,两组比较,P均<0.05。CGRP诱导SMSCs成骨分化第5天实验组、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为1.38±0.05、1.00±0.02,第10天分别为1.75±0.10、1.44±0.06,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CGRP可以促进S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滑膜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成骨分化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肿瘤杀伤细胞(CIK)培养条件优化的研究
5
作者 王茜婷 姚惟琦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67-71,共5页
肿瘤生物治疗目前是继手术、药物、放化疗治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主要手段,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是细胞因子诱导的肿瘤杀伤细胞(CIK)。由于CIK培养方式多样,因子选择及配比不同,医疗机构各有不同,造成CIK细胞数量、有效细胞数量、... 肿瘤生物治疗目前是继手术、药物、放化疗治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主要手段,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是细胞因子诱导的肿瘤杀伤细胞(CIK)。由于CIK培养方式多样,因子选择及配比不同,医疗机构各有不同,造成CIK细胞数量、有效细胞数量、杀伤率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通过对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的单克隆抗体CD3,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IL-2),采血者自体血浆进行正交实验,得知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CD3 100ng/mL,I-2 700IU/mL,自体血浆2%时,培养效果最好,双阳性有效细胞比率可达97.88%,以效靶比10∶1接种,MTT法检测,效应细胞CIK对Hela细胞杀伤率为32.80%。初步观察此种培养条件下的CIK细胞在临床治疗上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应细胞CIK 正交实验 双阳性细胞 杀伤率
下载PDF
两种培养基的培养体系对CIK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文玲 韩蓉 +3 位作者 张曼 张权 姚惟琦 武栋成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5-217,222,共4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增殖情况,检测CIK细胞的表面分子表型和体外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作用。方法通过用H3培养基培养的分别来源于脐带血和患者自体外周血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添加重组人γ干扰素(IFN-γ)与CD...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增殖情况,检测CIK细胞的表面分子表型和体外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作用。方法通过用H3培养基培养的分别来源于脐带血和患者自体外周血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添加重组人γ干扰素(IFN-γ)与CD3单抗,体外诱导CIK细胞,在培养的第7天分别加入H3培养基和T551培养基继续诱导培养至14d。计数观察CIK细胞增殖能力,流式检测细胞表面CD3、CD56的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两组培养基条件下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效果。结果动态计数及表型分析结果表明,H3及H3^+T551培养的CIK细胞扩增倍数(包括脐带血CIK总细胞数和自体CIK总细胞数)在第14天均分别达到76.9倍、62.3倍;两种培养条件下脐带血CIK细胞中CD3^+CD56^+双阳性细胞含量分别是(16.70±2.72)%和(10.80±2.59)%,自体CIK细胞中CD3^+CD56^+双阳性细胞含量分别是(11.23±6.64)%和(10.70±6.42)%;体外杀瘤实验表明,当效靶比为5∶1时,H3培养的脐带血CIK细胞杀伤率达到(33.50±9.99)%,显著高于H3^+T551培养脐带血CIK细胞的(20.3±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而H3和H3^+T551培养的自体CIK细胞杀伤率分别是(59.67±27.59)%和(42.13±1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结论 H3培养的脐带血和自体CIK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外抗白血病癌细胞活性,可应用于临床上白血病的过继性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幼红细胞 急性 CIK细胞 白血病细胞K562 H3培养基 T551培养基 杀伤率
下载PDF
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肾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凤华 郑新民 姚惟琦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19-2421,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注射自体脂肪问充质干细胞(ADMSCs)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正常组)、B组(IR+培养基)、c组(IR+ADMSCs),IR后1h尾静脉注射剂量为1.0×10。的白... 目的观察大鼠注射自体脂肪问充质干细胞(ADMSCs)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正常组)、B组(IR+培养基)、c组(IR+ADMSCs),IR后1h尾静脉注射剂量为1.0×10。的白体ADMSCs。缺血时间1h,再灌注72h,接着处死大鼠观察。结果72h后,C组血清肌酐水平为(0.718±0.003)mg/dl,B组血清肌酐水平为(1.277±0.011)mg/dl,C组24h内尿量为(57.742±0.012)ml,B组24h内尿量为(23.665±0.027)ml,c组尿蛋白/肌酐的比值为1.217±0.033,B组比值为1.672±0.013,各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肾组织异常程度相对于B组明显减轻;Westernblot法分析显示C组抗氧化标志物苯醌氧化还原酶基因(NQ01)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ADMSCs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轻IR诱导的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凤华 郑新民 姚惟琦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46-2248,共3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急性肾损伤(AKI)的修复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干细胞移植组(IR+BMSCs组)18只,生理盐水注射组(IR组)18只,正常组(Sham组)14只。分离及培养大鼠BM...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急性肾损伤(AKI)的修复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干细胞移植组(IR+BMSCs组)18只,生理盐水注射组(IR组)18只,正常组(Sham组)14只。分离及培养大鼠BMSCs到第3代,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AKI模型,24h后移植干细胞;检测血清及尿肌酐值,并以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进行肾脏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BMSCs培养后,得到纯度高、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P3)BMSCs。造模后第4天,细胞治疗组血清肌酐浓度为(37.34±4.22)μmol/L,尿肌酐水平为(22.75±6.23)μmol,而生理盐水注射组血清肌酐浓度为(238.34±32.42)μmol/L,尿肌酐水平为(7.68±1.03)μmo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切片学观察,与对照组比较,IR+BMSCs组肾小管结构改善及上皮细胞数量增多、刷状缘部分恢复,Millar法评分IR+BMSCs组为0.799±0.023,IR组为2.798±0.0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Ki-67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R+BMSCs组有大量增殖抗原阳性表达。结论BMSCs对缺血再灌注性AKI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微小RNA-23a调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浩 陈森 +1 位作者 马雨洪 姚惟琦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3-497,共5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23a(microRNA-23a,miR-23a)调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软骨分化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大鼠BMSCs并转染miR-23a基因后,通过RT-PCR和番红O染色法检测miR-23a调控大鼠BMSCs成软骨分化的作用,并进一步利用We... 目的:研究微小RNA-23a(microRNA-23a,miR-23a)调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软骨分化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大鼠BMSCs并转染miR-23a基因后,通过RT-PCR和番红O染色法检测miR-23a调控大鼠BMSCs成软骨分化的作用,并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研究番红O调控BMSCs成软骨分化的分子机制。结果:转染miR-23a组和未转染组相比,成软骨分化相关基因如Sox9、二型胶原(CollagenⅡ)、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发生明显上调,而软骨肥大相关基因十型胶原(CollagenⅩ)表达发生下调。番红O染色显示转染miR-23a组和未转染组相比,硫酸软骨素表达亦发生明显上调。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转染miR-23a能明显促进大鼠BMSCs的Sox9蛋白表达而抑制其Runx2蛋白表达。结论:miR-23a可能通过上调Sox9表达及抑制Runx2表达来达到促进BMSCs成软骨分化并抑制其进一步肥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23a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软骨分化 肥大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细胞治疗的关键策略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惟琦 梅恒 +2 位作者 石磊 张宇 胡豫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4期234-239,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感染性强,感染后的重型、危重型患者病死率高,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泌抑炎因子减少炎性因子表达,降低细胞因子风暴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风险,从而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感染性强,感染后的重型、危重型患者病死率高,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泌抑炎因子减少炎性因子表达,降低细胞因子风暴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风险,从而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另一方面间充质干细胞可分泌营养因子且具有多向分化能力,能修复肺部组织损伤,阻止肺部纤维化进程并使其恢复,从而治疗病毒感染肺炎后引起的难治性肺损伤相关疾病。此外自然杀伤细胞等也可在病毒感染性疾病预防、减少轻症患者向重型患者转化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总结并分析了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组织修复 自然杀伤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